跳至內容

九十九盤石刻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九十九盤石刻
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廬山
分類石刻
認定時間1959年11月30日

九十九盤石刻位於中國江西省廬山圓佛殿西、明代主要登山道九十九盤古道旁。

九十九盤御道建於明洪武年間,長3.4公里,因山路曲折而得名。此路為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之後,為感謝周顛仙人的大恩,在相傳周顛乘白鹿升天之處,即山上仙人洞右側的錦繡峰,修建御碑亭,運送御碑石料而修建此路。

九十九盤御道旁的懸崖絕壁上,刻有大量宋代以來的摩崖石刻,已於1959年11月列為第二批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1]

  1. 「白雲天際」,行書,明萬曆丁丑(1571年),九江府知府李得陽
  2. 「清虛靈台」
  3. 「煙霞深處」
  4. 「天半」、明代陳禹謨
  5. 「南無阿彌陀佛」、
  6. 「土地」
  7. 「廬山高」石牌坊,嘉靖六年(1527年)立,石壁刻王陽明書寫的歐陽修詩《廬山高歌贈劉凝之》,行書。1938年損毀,1986年修復。由於這處王陽明題字石刻,廬山管理局曾將九十九盤古道命名為陽明路。

參考文獻[編輯]

  1. ^ 方國權, 蘇茂, 方淳. 庐山旅游全书. 江西美術出版社. 2004: 43–47. ISBN 7-80690-400-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