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銅時代
中國青銅器時代跨越夏、商、周三代。中國出土最早的青銅器物是甘肅馬家窯文化的青銅小刀,時候在西元前2000年[1] 。河南二里頭文化被認為是中國青銅時代的開端。二里頭文化的三期至四期(前1590年~前1300年),已屬青銅時代,所以中國青銅器時代始於前1590年。根據最新的發掘成果,中國南方長江流域在商朝前期進入了青銅時代,有着發達的青銅文明[2]。
在青銅時代,中國已經建立了國家(郭沫若按照馬克思主義歷史觀的分法認為屬於奴隸制國家[3],有爭議[4]),有了發達的農業和手工業,並且漢字也已經發展成熟。
名稱
[編輯]最早提出「青銅器時代」觀念的是張光直院士,他在《中國青銅時代》一書中明確指出夏、商、周三代為鼎盛期,而後還有春秋戰國時代,現存至今的司母戊大方鼎是世界上罕見的大型青銅器。不過依照杜正勝院士在《古代社會與國家》的看法,從石器時代到青銅器時代生產工具其實還沒有突破性的發展,只有階級和社會的轉變,因為青銅器主要作為禮器和兵器,是政權的象徵。
發展
[編輯]銅石並用
[編輯]在以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為代表的二里頭文化(約前21世紀到前17世紀)的三、四期中發現了種類豐富的青銅武器、工具和裝飾品及少量的青銅酒器,表明青銅器已在社會物質文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被認為是中國青銅時代的開端。該時期,中國的青銅工藝顯然已非發展的初始階段,青銅工藝在此之前已有了一段較長的形成和發展過程,該過程即銅石並用時代。
中國是否存在如西亞和歐洲一般僅使用紅銅器的時代,及是否一個主要使用砷銅的時代,仍屬於考古研究的課題。在以甘肅為中心的齊家文化的遺址中曾出土了頗多的紅銅器,都是小型工具和裝飾品,多數由冷鍛法錘擊製成,且含銅量多在99%以上,應為天然銅。由於紅銅流動性差,易吸收空氣,所以不適於鑄造容器,截至2010年,尚未有紅銅容器出土。
遺址
[編輯]根據考古的發現,商朝前期,以鄭州的二里崗為中心,輝縣的琉璃閣、洛陽的東乾溝等殷商時期的遺址屬於這個時代;商朝的後期,以安陽的小屯村為中心,鄭州公園區的上層、洛陽的泰山廟遺址和墓葬屬這個時代;周朝前期(西周),主要代表遺址以西安市豐鎬村地帶、寶雞西周時期的墓葬;春秋時期以洛陽澗濱(澗濱)為中心、上村嶺虢墓、新鄭鄭墓、壽縣蔡侯墓為這個時期的代表;戰國時期,洛陽澗濱為中心,輝縣琉璃閣、古圍村,長沙和唐山的戰國墓地屬於這個時代。[來源請求]
遺址 | 地域 | 位置 | 時間/年代 |
---|---|---|---|
十二橋遺址 | 四川 | 商至西周 | |
金沙遺址 | 四川 | 前1250年~前650年 | |
矬李遺址 | 河南 | 前3000年~前1000年 | |
盤龍城遺址 | 長江流域 | 湖北武漢 | 商朝 |
炭河裡遺址 | 長江流域 | 湖南長沙 | 商朝 |
大洋洲商代大墓 | 長江流域 | 江西新干 | 商朝 |
青銅器
[編輯]中國青銅器是中國在夏商周時期的文化與科技的代表,具有特殊的社會地位,是森嚴等級制度的產物。[5]中國青銅器最早從公元前五千年出現,到在漢代逐漸由鐵器所取代,中國的青銅時代跨越了約三千年的歷史長河。青銅合金主要以銅-錫-鉛為主要原料。[5]頁7 青銅器根據成分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
- 錫青銅,特點為不含鉛,錫的比例大。如甘肅東鄉林家與永登蔣家坪出土的銅刀、廣河齊家坪及青海貴南尕馬台出土的銅鏡等。
- 鉛青銅,特點為不含錫,鉛的比例大。如甘肅永靖秦魏家M99出土的銅環。
- 錫鉛青銅,含錫、鉛比例相近。如甘肅永靖秦魏家出土的銅錐。
參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李學勤. 《青铜器与古代史》. 聯經出版社. 2005(再版). ISBN 9789570822564.
- ^ 陳朝雲. 商周中原文化对长江流域古代社会文明化进程的影响. 學術月刊. 2006年: 129~135 [2013-12-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12).
中原商文化在二里崗時期曾大規模向長江流域擴張,直接促成了長江流域商代青銅文明的產生和發展
- ^ 郭沫若、宋慶齡與斯大林的一次談話. [2017-04-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 ^ 评郭沫若同志的《奴隶制时代》(一). [2017-04-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4-22).
- ^ 5.0 5.1 吳來明,周亞. 雄奇宝器:古代青铜铸造术. 西安: 文物出版社. 2008年7月: 頁6. ISBN 9787501024988 (中文(簡體)).
外部參考
[編輯]- 巫鴻:〈對「中國青銅時代」的再思考(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前任者: - |
中國朝代 距今約6000年前 |
繼任者: 三皇五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