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丁零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前2世紀(西漢年間)的匈奴和丁零
2世紀(東漢年間)的鮮卑和丁零
蒙古歷史
蒙古歷史
蒙古高原歷史系列條目
匈奴 東胡
南匈奴 北匈奴 鮮卑
鮮卑 丁零
柔然 高車
突厥汗國 鐵勒
東突厥
薛延陀
唐朝單于都護府·安北都護府
後突厥汗國
回鶻汗國
契丹 阻卜 黠戛斯
遼朝 克烈 乃蠻
蒙兀
蒙古帝國(諸汗國
元朝嶺北等處行中書省
北元後蒙古帝國時期
韃靼(東蒙古) 瓦剌(西蒙古)
喀爾喀 四衛拉特
清朝清代蒙古)·準噶爾汗國
內屬蒙古·外藩蒙古內札薩克·外札薩克
中華民國境內盟旗
塞北四省
博克多蒙古國
外蒙古地方
蒙古人民共和國
中國蒙古族
內蒙古自治區
蒙古國
民族 · 文化 · 地理 · 漠南 · 漠北
泛蒙古主義

丁零東漢上古擬音*teŋ-leŋ上古擬音*têŋ-rêŋ),又作丁令[1]丁靈[2],古代國家,為原始突厥族中的一支,原居於貝加爾湖南方一帶,臨近國家有堅昆呼揭等,後一同被匈奴併吞。在匈奴衰微後,又自行獨立,隨後被改稱狄歷、高車[3]鐵勒[4]敕勒。為突厥汗國回鶻汗國的先祖。

三國時期,西遷的一部分被稱為西丁零

歷史

[編輯]

《山海經》記述

[編輯]

山海經》海內經:「北海之內,有山,名曰幽都之山,黑水出焉。其上有玄鳥、玄蛇、玄豹、玄虎、玄狐蓬尾。有大玄之山。有玄丘之民。有大幽之國。有赤脛之民。有釘靈之國,其民從膝已下有毛,馬蹄善走。」丁零首見於文獻。《魏略》西戎傳記述馬脛國的記事類似。

漢代

[編輯]

匈奴冒頓單于即位,兼併周邊諸國,貝加爾湖以南渾庾、屈射、丁零鬲昆、薪犁等部族服屬匈奴。一部分丁零部落往中亞移動,移居至康居以北的部落,稱西丁零,留在原地的部落,稱北丁零,又稱敕勒,或鐵勒

本始2年(前72年)、匈奴在前漢烏孫聯合打擊下敗北,入冬遭大雪,百姓、畜產多凍死,丁令趁機攻打匈奴離反。

神爵元年(前61年),丁令連續3年侵攻匈奴,殺傷劫掠數千人民後,驅馬畜離去。匈奴派遣萬餘騎反擊,無功而還。

前49年~前48年,西匈奴郅支單于擊破烏孫、烏揭堅昆、丁令,在堅昆之地設置本營。

東漢元和2年(85年),北匈奴大人車利、涿兵亡命漢朝入塞。時北匈奴衰耗,部眾次第離反。於是,南匈奴從南方進攻,丁零從北方進攻,鮮卑從東方進攻,西域從西方進攻,北匈奴不能自立,遠去西方。鮮卑入主蒙古高原,成為此地霸主[5],丁零成為其下屬部落。

三國時代的北丁令、西丁令

[編輯]
3世紀西域諸國,丁令(丁零)位於巴爾喀什湖西北方。

三國時代史書《魏略》西戎傳(《三國志》魏書東夷傳注)編者魚豢,記載除了貝加爾湖以南的丁令國,還有隨匈奴西遷的丁令,在西方康居以北稱為西丁令。

呼得國在蔥嶺北,烏孫西北,康居東北,勝兵萬餘人,隨畜牧,出好馬,有貂。堅昆國在康居西北,勝兵三萬人,隨畜牧,亦多貂,有好馬。丁令國在康居北,勝兵六萬人,隨畜牧,出名鼠皮,白昆子、青昆子皮。此上三國,堅昆中央,俱去匈奴單于庭安習水七千里,南去車師六國五千里,西南去康居界三千里,西去康居王治八千里。或以為此丁令即匈奴北丁令也,而北丁令在烏孫西,似其種別也。又匈奴北有渾窳國,有屈射國,有丁令國,有隔昆國,有新梨國,明北海之南自復有丁令,非此烏孫之西丁令也。烏孫長老言北丁令有馬脛國,其人音聲似雁騖,從膝以上身頭,人也,膝以下生毛,馬脛馬蹄,不騎馬而走疾馬,其為人勇健敢戰也。
— 《魏略》西戎傳

五東晉末年時代

[編輯]

4世紀末五胡十六國

丁零族翟氏世代在康居居住,後遷入中國,翟斌臣屬後趙前秦苻堅華北,翟斌的丁零族臣屬前秦,移住新安郡[需要消歧義]、澠池郡。383年12月,前秦衛軍從事中郎翟斌在河南起兵,與前燕復興的慕容垂聯合反對前秦。384年,慕容垂建後燕,以翟斌為建義大將軍、河南王。翟斌後再反後燕,被慕容垂斬首。

翟斌兄子翟真逃出,和前秦長樂公苻丕聯合對抗後燕。385年四月,翟真到行唐,被司馬鮮于乞殺害,鮮于乞自立為趙王。族人殺死鮮于乞,立翟真從弟翟成為主。其眾多降後燕,翟真子翟遼逃到黎陽。五月、燕王慕容垂至常山郡,包圍翟成的行唐。七月,翟成長史鮮于得斬翟成,降慕容垂。慕容垂攻下行唐。

翟遼攻下東晉黎陽郡,取周邊諸郡。387年正月,慕容垂攻打下,翟遼降伏,慕容垂命他為徐州牧,封河南公。翟遼又叛後燕,略奪清河郡平原郡。388年二月,自稱魏天王,翟魏建國,建都滑台。其子翟釗繼承,多次擊退後燕侵攻,392年被後燕所滅。翟釗一人逃到西燕,被慕容永任命為車騎大將軍,封東郡王,一年後謀反被誅殺。

北魏佔領華北(南北朝)、各丁零族上黨丁零翟都、榆山丁零翟蜀、西山丁零翟蜀,洛支、定州丁零鮮于臺陽、翟喬的勢力對抗北魏政權,依次被北魏鎮壓。

北方草原存在的丁零族被稱為高車,後稱鐵勒[6]

北魏隋唐

[編輯]

蒙古高原後由柔然汗國統治,部份鐵勒部落反抗柔然帝國。其中以阿史那氏為首的部落聯盟,建立突厥汗國,一部份則成為回紇

現代研究

[編輯]

中華民國學者胡秋原認為,狄即是丁零之音轉,主張北狄源出於丁零,即後世所謂的突厥[7]

[編輯]
  1. ^ 《漢書》匈奴傳、《後漢書》南匈奴列傳、《魏略》西戎傳(《三國志》烏丸鮮卑東夷傳)
  2. ^ 《史記》匈奴列傳
  3. ^ 魏書》、《北史
  4. ^ 《北史》、《隋書》、《舊唐書
  5. ^ 《後漢書》卷90〈烏桓鮮卑傳〉:「和帝永元中,大將軍竇憲遣右校尉耿夔擊破匈奴,北單于逃走,鮮卑因此轉徙據其地。匈奴餘種留者尚有十餘萬落,皆自號鮮卑,鮮卑由此漸盛。」
  6. ^ 《魏書》(列傳第八十三)、《晉書》(載記第十三、載記第十四、載記第二十三)、《資治通鑑》(卷第九十四、卷第一百三、卷第一百五、卷第一百六、卷第一百七、卷第一百八)
  7. ^ 胡秋原《世界史上之新疆》,收入《新疆研究》叢書。

參考文獻

[編輯]
  • 山海經》(海內經)
  • 史記》(匈奴列傳)
  • 漢書》(匈奴傳)
  • 後漢書》(南匈奴列傳)
  • 三國志》(烏丸鮮卑東夷傳 裴注魏略》西戎傳)
  • 晉書》(載記第十三、載記第十四、載記第二十三)
  • 魏書》(列傳第八十三)
  • 資治通鑑》(卷第九十四、卷第一百三、卷第一百五、卷第一百六、卷第一百七、卷第一百八)
  • 鍾興麒《丁零、高車、柔然、敕勒和鐵勒考辯》

參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