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讨论:动员令/第十七次动员令/筹备讨论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文维基百科第十七次动员令

The 17th Domestic Campaign of the Chinese Wikipedia

主页 讨论页 龙虎榜 整体贡献 申报贡献 说明书

关于第十七次动员令的筹备讨论主要在此进行。此外,也可加入我们于Telegram建立的动员令群组[1],共同参与讨论。

注:此处原有文字,因为相关内容因已经不合时宜,主动撤回,已由BoyuZhang1998(留言)于2019年4月6日 (六) 05:30 (UTC)删除,尚祈见谅。若有异议请至互助客栈或向管理员反映。

以上。望各位维基人留意。有关筹备细节请直接留言至各个段落。——BoyuZhang1998留言2019年3月28日 (四) 05:09 (UTC)

导言

可供参考之历史文献[开玩笑的]前次动员令的细节:维基百科:动员令/第十六次动员令第十六次动员令进行中讨论第十六次动员令筹备讨论第十六次动员令相关投票

第十六次动员令完后的检讨

此处简略列出各与会者提出建议,供作参考,讨论请至下方其他段落

  • 取消“头香”机制,消灭“抢头香”现象。
  • 主持人审核条目有异议,应以公开讨论页面讨论。
  • 主持人审核机制的改善与便利化。
  • 生物条目和行政区划主题续留。
  • 有对主题的投票应当通知往届参与的使用者。
  • 放宽新锐头衔标准。
  • 对扩充条目的编者给予额外鼓励,特别是拯救小作品及遭到提删的条目。
  • 容许小条目合并提报。
  • 订定半自动创建的条目可否纳入动员令之规范。
  • 调整对“多人贡献一条目”之认定范围。
  • 确立在动员令之后提名优特典的条目是否符合加分资格之规范。

若有缺漏可自行添加。—— Eric Liu留言留名学生会CUCC 2019年3月28日 (四) 06:12 (UTC)

时间

日期

按照过去几年的惯例,今年动员令应在7月第一个星期六(7月6日)揭幕,9月第一个星期日(9月1日)结束。不过由于今年7月1日是星期一,如果按照往年的惯例,本届动员令的举行时间将缩短一周。如果要维持动员令举行时间的长度,按照去年的惯例,今年动员令宜在7月第一个星期六(7月6日)揭幕,9月第二个星期日(9月8日)结束。如果大家同意而且不提出奇奇怪怪的各种方案,今年我们可能可以省掉举行时间调查这个步骤。预计明年DC18的时候,将可以恢复正常。——BoyuZhang1998留言2019年3月28日 (四) 05:18 (UTC)


现有方案:

  • 2019年7月6日(第一个星期六)-9月1日(9月第一个星期日):依据惯例
  • 2019年7月6日(第一个星期六)-9月8日(9月第二个星期日):考虑惯例且保持动员令长度
  • 2019年6月29日(最后星期六)-9月1日(9月第一个星期日):更宽松的方案
  • 2019年7月1日-9月1日:不考虑星期的方案

--—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KirkLU对话贡献)加入。

讨论已存档,并付诸表决。--BoyuZhang1998留言2019年4月9日 (二) 03:18 (UTC)

投票已结束。
结果:采用方案二

动员令将于2019年7月6日 (六) 00:00 (UTC)开始,至2019年9月8日 (日) 23:59 (UTC)结束。 --无聊龙·留言·贡献香港图片愿望单征集中 2019年4月16日 (二) 02:23 (UTC)

时区

之前若干次的动员令为避免地域中心,开始结束时间均使用UTC时间。但是,考虑到中文社群的实际情况(陆、港、澳、台、马、新皆使用东八区),因此去年DC16结束的时候,燃灯曾经提议今年开始结束时间使用东八区时间(UTC+8)。——BoyuZhang1998留言2019年3月28日 (四) 05:18 (UTC)


建议开启对时区问题的表决,待选方案为:UTC和UTC+8。--Kirk.Lu 0GA存档重分类0图书馆 2019年4月3日 (三) 02:49 (UTC)

讨论已存档,并付诸表决。--Kirk.Lu 0GA存档重分类0图书馆 2019年4月3日 (三) 13:08 (UTC)

投票已结束。
结果:维持原本时区(UTC+0)

--Zest 2019年4月10日 (三) 12:20 (UTC)

颁奖时间底线

由于上次动员令颁奖过于缓慢而遭到诟病,我认为这次必须订定颁奖期限,并与主持人相关讨论一并进行。—— Eric Liu留言留名学生会CUCC 2019年3月28日 (四) 06:22 (UTC)


距离最近有效讨论已超过三周,现做出总结:

  • 所有动员令相关之优良和典范条目及特色列表提名须于动员令结束之前提名完成,否则无效。对于特色列表,以动员令结束时所在评选期(三十日)为限,该评选期结束时仍未通过之特色列表候选,若未达最长评选时间(九十日),仍可以进行评选,但在本次动员令计分上视作非特色列表;对于优良和典范条目,以现有的评选全程为限。
  • 动员令主持人有义务定期或不定期更新评选、计分及授奖情况,以利社群周知。

--BoyuZhang1998留言2019年5月5日 (日) 11:54 (UTC)


由于互助客栈方针区正在就特色列表评选期进行修改,已进入公示阶段,现就本次动员令颁奖时限相应的修改方案进行公示。

  • 若新的特色列表评选期方案在本次动员令前获得通过,则本次动员令颁奖时限修改为:对于特色列表,在动员令结束时,若处在基础评选期,则以初次延长评选期结束(二十八日)为限,否则以当前所在评选期(十四日或二十八日)为限,该评选期结束时仍未通过之特色列表候选,若未达最长评选时间(五十六日),仍可以进行评选,但在本次动员令计分上视作非特色列表。
  • 若当前正在公示的特色列表评选期方案未获得通过,且维持现行的评选期,则以动员令结束时所在评选期(三十日)为限,该评选期结束时仍未通过之特色列表候选,若未达最长评选时间(九十日),仍可以进行评选,但在本次动员令计分上视作非特色列表。
  • 若新的特色列表评选期方案在本次动员令期间获得通过,则按照每个条目所采实际用的时限规定为依据。对于现行评选时限规定下的特色列表候选,认定及颁奖时限见第二款;对于新的评选时限规定下的特色列表候选,认定及颁奖时限见第一款。
  • 若当前正在公示的特色列表评选期方案未获得通过,且其他新的评选期方案获得通过,动员令主持人团队得随时按照上述方案之精神经社群共识修改有关颁奖时限。

以上内容公示七日。--BoyuZhang1998留言2019年6月25日 (二) 07:53 (UTC)

主题

主题建议

今年建议仍然举行大动员令和中小动员令并举的动员令。

关于大动员令,Wolfch君去年曾提议将改善条目和新建条目分别对待:新建条目仍然作为大动,而改善条目单独作为小动。燃灯君建议明确通篇重写和改善工程之间的界限:有的条目的改善前和改善后没有一个句子是一样的,可以作重写、新条目来算。——BoyuZhang1998留言2019年3月28日 (四) 05:23 (UTC)


  • 如果想延续生物类条目的话,建议增加涵盖医学类。--Kirk.Lu 0GA存档重分类0图书馆 2019年3月28日 (四) 10:46 (UTC)
    • 诚如以下无聊龙君所言,再次推荐医学列为小动员候选,确实算是相对少的一块。更具体的话,如果能选临床医学更好。--Kirk.Lu 0GA存档重分类0图书馆 2019年3月28日 (四) 15:09 (UTC)
    • 作为生物学条目的编者,我不支持生物学/医学再列入本次动员令中小动员令主题。医学(尤其是临床方面)条目不算中文维基百科非常缺乏的领域,有数名优秀编者(Wolfch, Koala0090, Iv0202等)长年来致力于撰写,而生物学条目固然缺乏,但中文维基百科条目奇缺的领域又何止生物学,差不多大部分学术性领域都差强人意,因此我不认为生物学有连续两次占据动员令主题的正当性。又以去年动员令经验,写生物学条目的仍多为本来就在写的人,似乎没有吸引新编者加入的效果,生物学条目的写作也有一定门槛(不只医学与分子生物学,其实物种的条目亦然),如果作为动员令主题,造成短期大量低质量的条目涌现,可能也不是什么好事,尤其英文维基许多生物学条目的质量也不佳或资讯过时,如果翻译过来,即使翻译无误、参考资料充足,也可能有其他内容上的问题。对于动员令主题,我建议是以写作门槛低、专业性低、让大家都有办法参与的领域为佳。--Wikimycota~🍄跬步千里 2019年3月28日 (四) 18:34 (UTC)
  • 支持延续中国文物保护遗产类小动员令。--Rowingbohe/·专题·方志群2019年3月28日 (四) 14:09 (UTC)
  • 建议增加桥梁类别作中动员令。FranTalk | Contributions2019年3月28日 (四) 14:41 (UTC)
  • 提醒一下各位,中小动员令设立的目标是减轻维基百科的条目量偏重某些范畴的情形,也就是content bias。中小动还是以目前明显缺乏条目的范畴为主吧。--无聊龙·留言·贡献香港图片愿望单征集中 2019年3月28日 (四) 14:58 (UTC)
  • 我推荐16位元1988年至1994年电子游戏相关条目(注意不是全部的ACG),很多缺失待补。—— Eric Liu留言留名学生会CUCC 2019年3月28日 (四) 15:46 (UTC)
  • @無聊龍如果以社会事件作为小动员令如何?毕竟这些条目没有太多人肯编写。FranTalk | Contributions2019年3月28日 (四) 22:46 (UTC)
  • 考虑content bias,建议加入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中的女性、女性运动员,女性政治人物。--Wolfch (留言) 2019年3月29日 (五) 01:23 (UTC)
  • 我的意见:
    • 发起人引述WT:DC16说“生物条目和行政区划主题续留”,生物主题我没有意见,但是去年行政区划主题的绩效比较差劲,一般来说去届绩效欠佳的主题来年不会延续(除非很多人坚持要加入,比如2017年文保主题的表现很差,但是去年还是很多人支持,所以保留)。当时还有一个建议是设立改善工程主题,具体内容大家可以看回那边的讨论(我懒),当时已经有几个人支持,我认为可以考虑。
    • 反对医学主题,这个论点我已经说了几年了,说到烂了(虽然我很感谢靖天子提供更专业的论据)
    • 桥梁类太小,不建议,要连隧道、甚至公路/铁路一起写才有看透。但是交通科技去年引发了很大的争议(具体应用算不算呢?去年SzM把自己某篇交通条目的小动员令得分取消了,最后我生气得连大动员令的得分也放弃,因为我认为他在搬龙门,违反社群的意愿。到现在那篇条目还没有写完,很大机会要写到印尼总统选举之后才申报——如果普拉博沃不提出选举呈请的话),如果要引入的话,大家要想清楚。
    • 无聊龙的观点基本上就是我说了好几年的观点。
    • 今年我流年不利(这和发起人无关),我只是负责保证动员令不走样变形,没别的,大家想要甚么主题就提出吧,我只会阻截自己认为不能有的主题。--春卷柯南编辑数突破二万 ( ·刻石留名 ) 2019年3月29日 (五) 11:20 (UTC)
  • 那我不建议文物了,我觉得目前行政区划(尤其是中国行政区划)的小作品很多,行政区划也许可以作为小动员令。以及信息技术也有很多传统百科全书条目尚属缺乏(或是小作品)。各位可以考虑一下--Rowingbohe/·专题·方志群2019年3月29日 (五) 13:39 (UTC)
  • 提几个想法。
    1. 指定某一个特定历史时期,不论是具体的事件、当时建成的历史建筑、在该时期有特殊活动的人物(避免仅当期出生这种极端情况),甚至是涵盖当时时期的历史片段(比如XXX历史 (a年-b年)这类)。但如果是当时设立的城市这种可能就不太合适,对于如何界定这个主题的范围可能需要费很多脑筋。举个例子,19世纪;或者和特定的国家相关,比如今年平成结束,是不是可以以平成日本为主题;诸如此类。
    2. 建筑物,但不包含构筑物(当然也可以包含构筑物)。效果肯定很好,很容易想象会被初创条目和交通设施占领。
    3. 考虑一些最近十年左右有较大进展的学科,比如分子人类学,或者一直断断续续有进展的比如考古发现。但是有些要考虑人手的问题,大部分人理解不了的主题不应该排到动员令里。
    4. 学校。希望能多见到一些高质量条目。
  • 考虑主题尽量不要有重叠的部分,有些想法之间本身就是矛盾的,希望有所帮助。 --达师 - 370 - 608 2019年3月30日 (六) 10:56 (UTC)
  • 以上提议中,我觉得女性人物、特定历史时期与学校(含研究机构)都是相当不错的主题,另外我能想到的还有饮食料理、特定国家地区(最好是汉字文化圈与欧美之外的)、公园绿地与自然保护区(含国家公园、动物园、植物园)、书籍等主题。--Wikimycota~🍄跬步千里 2019年3月30日 (六) 18:35 (UTC)
  • 推荐一下图书博物馆类条目吧,一方面门槛相对低,大家可以各自建立或改善自己所生活城市的图书档案、博物、美术馆,另一方面此类条目的质素、关注度还有限。另,欢迎加入图书博物馆专题TG群[2]--Kirk.Lu 0GA存档重分类0图书馆 2019年3月31日 (日) 04:48 (UTC)
  • 回应一下上面几位的意见:
    • 社会事件怎样定义呢?选举是,天灾人祸是。那么新科学发现呢?刚刚通车的铁路呢?即将提交议会的法案呢?这个要搞清楚。
    • 特定时期的特定国家,那么完了,只有我们都熟悉的国家玩得起这个游戏。“平成日本”大家很容易写,但是比方说,“中非帝国”或者“自由民主时期的印尼”,就没多少人有这个能力写了(或者要靠翻译条目。其实CUCC也是很依赖翻译条目的。)特定时期还好,但是还是不要弄得那么冷(例如去年伊诺提出“战间期历史”,虽然很值得探究,但是大家似乎都没甚么兴趣,最后折戟沉沙。但是如果是说“二战”,就很多人愿意写了)。特定国家的话,我跟Cohaf讲过,如果限定一个国家,但是不热门,是很有可能把新手吓走的。我不赞成设立这么一个狭窄的主题。
    • 学校的话我比较担心有人为自己的母校写完条目之后,发现有人提关注度,要把那些条目删掉(利申:我的小学是没有条目的),令新手意兴阑珊。包装成教育类比较没那么针对性,也就比较不怕有这种问题。
    • 私心还是想有(公共)建筑主题。建筑条目比较难滥建(要写得好需要了解建筑营造的术语表达,这是亲身经验),但是一来怕搬龙门(去年的经验),二来要注意地铁站要比建筑物容易写得多,容易喧宾夺主(我写地铁站最快不到一小时,写建筑物最快两三天)。
    • 新进学科、GLAM、女性人物、公园、书籍,这几个我比较支持。--春卷柯南编辑数突破二万 ( ·刻石留名 ) 2019年3月31日 (日) 14:42 (UTC)
      • @春卷柯南社会事件条目的类型分类:香港社会事件FranTalk | Contributions2019年4月4日 (四) 12:45 (UTC)
        • 这样我就不赞成了。范围过于狭窄。对一般香港人来说,“中国大陆/台湾社会新闻”也是一个很摸不透的主题,更何况是要其他地方的人写香港社会新闻。--春卷柯南编辑数突破二万 ( ·刻石留名 ) 2019年4月4日 (四) 12:56 (UTC)
          • @春卷柯南分类:香港社会事件只是参考,中国大陆/台湾社会新闻也可成为社会事件。FranTalk | Contributions2019年4月4日 (四) 23:43 (UTC)
            • 就知道会出现上面那番话了,不过这样:过去几届动员令的主题划分,很多时候是按照:一、学科(这多多少少视乎学界的意见和图书分类法),二、稳定的项目页面(例如基础条目),以及三,社群同意的定义(例如前几年的Global South主题)来决定的。维基百科的条目分类很特别,它不是按照传统的图书分类法,而是自成一格,基本上只要做得合理,怎样处理没有人会管(或者管不了那么远)。然后又回到原来的问题:“社会事件”具体是甚么?就算扯到英文版,“香港社会事件”分类对照英文版,是“香港示威”分类,上面“香港事件”分类以下的子分类还包括“各年香港建立/废除”、“香港法庭审讯”等等,只是不包括“XXXX年香港”(划入“各时期的香港历史”)。可能英文版的分法要比现在连“社会事件”具体是甚么也说不出的分法要科学得多。当然我还可以编造其他反对理由,例如时事条目管不好有可能会变成破坏/滥编的灾区——之前C7傀儡才在DYK捣乱,借编辑时事事件/编年史条目攻击民进党。--春卷柯南编辑数突破二万 ( ·刻石留名 ) 2019年4月5日 (五) 13:11 (UTC)
  • 可以恢复化学。--Leiem签名·留言 2019年4月1日 (一) 15:49 (UTC)
  • LGBT、wp:当红女人/Women in Red英语Women in Red条目、还有上次编辑松有人提出农业条目作为意见,令外有一部分人提议食物。-Zest 2019年4月2日 (二) 17:55 (UTC)
  • 建议女性人物、LGBT、Global South、体育(不包括赛事及运动员条目,以学理为主)小动,整体科学及应用科学中动(条目必须有学理内容)。--无聊龙·留言·贡献香港图片愿望单征集中 2019年4月2日 (二) 18:20 (UTC)
  • 支持饮食类条目。--NHC、才不是NPC呢哼!。:.゚ヽ(*´∀`)ノ゚.:。 2019年4月3日 (三) 13:30 (UTC)
  • 生物学、医学有较大重叠,但在下不建议搞医学。遗产文物无需限定地域。桥梁、公共建筑、公园绿地与自然保护区、图书馆及博物馆建议合并。饮食料理、南洋美食建议合并。--云间守望 2019年4月4日 (四) 13:16 (UTC)
  • 本人建议交通工具类(巴土、小巴、鐡路)、建筑类、饮食类,大家有甚么看法?--KMB-ATENU139 讨论2019年4月5日 (五) 07:43 (UTC)
  • 我认为可以的主题有:(3代表必须要,2还可以,1不接受)
    • 饮食料理 2(仁当鸡等美食是时候有人来扩写了,不然维基食堂形同虚设啊[开玩笑的]
    • 中国大陆遗产文物 2(常年主题)
    • 桥梁 2(东南亚就有一堆桥可以翻译,如果全世界相信更多著名的桥梁需要被创建/翻译)
    • 社会事件 1
    • 行政区划 3(动员令很多条目都是行政区划,也方便我骗分[开玩笑的]
    • 各领域中的女性 1(这个呢拿女议员就可以大量生产,不建议)
    • 1988年至1994年电子游戏 1(这个更加适合FANDOM)
    • 工程技术 2(又要讲清楚了,个人建议缩小至交通运输)
    • 公园绿地与自然保护区 2(很多地方的确可以写)
    • 书籍 1(书籍是冷门条目)
    • 公共建筑 1(公共建筑定义很广,而且很地方性,比如你可能不知道麦唐纳大厦
    • 农业 1(我想不到!)
    • 特定国家地区 3(东南亚、发展中国家、海洋国家都是蛮好的,如果有我个人就会写马来西亚的条目咯)
    • 化学 1(专业项目,文科班的编辑只能望门兴叹)
    • 学理类科学 1(不建议,同上)
    • 图书馆及博物馆 1(不建议,很多地方的小型图书馆和博物馆甚至不够关注度)
    • LGBT 1(这个范围狭窄,而且穆斯林会反对的,还是不要好了)
    • 南营国家 3(同特定国家地区)
    • 学理类体育 1(不太建议,但是如果是体育项目就可以)
    • 交通工具 3(这方面的确很需要,希望可以容许使用地铁车站刷分)
    • 学理类应用科学 1(同化学)
    • 近年有重大研究进展的学科 1(同化学)

另外我本人建议推出历史政治专题,这两个可以吸引很多编辑创建(我也可以写很多政党/中外历史),也是较热门的阅读条目。音乐也可以考虑一下。 angys 2019年4月7日 (日) 06:11 (UTC)

  • 又要当话痨了:
    • 和去年相比,其实我对饮食主题的看法没甚么变化,不过今年支持这个主题的人比较多,也就比较难阻挡了。
    • 公园/绿地/自然保护区并不算是建筑物,只能说是公共设施。因为公共建筑及设施范围过大,而且我们不熟悉就要否决,我就不同意了,以前我们出现过更大的主题(世界各地),而且应该没有人熟悉所有地方的公共设施吧,比如我离开了熟悉的国家,就不知道人家的官署和图书馆是怎样了。然后我和Kirk之前提出图书博物馆主题的时候,并不是侧重于图书博物馆建筑,而是要覆盖图书博物馆管理(图书分类法/不可出国文物的展览规定等)等等,甚至包括藏书(丛书、文库)、展品和展览(虽然不久之前我们在这方面遇到不愉快的经历),笼统的并入公共建筑及设施并不合适。Angys说“很多地方的小型图书馆和博物馆甚至不够关注度”,至少大的有吧?只是大家都不愿意找来源去写而已。
    • 不赞成交通类,过于热门了,之前东南亚某两个城市的轨道交通条目,到快要通车的时候就多了很多人X改。更别说其他热门地区的交通运输了(虽然落后国家的交通运输值得写,但是要是就那样,交通主题的话,就像Clithering说的那样,大家肯定集中撰写在地的交通体系。)
    • 我得说清楚了,行政区划主题去年遇冷,除非很多人极力保留,否则按照过去几年的常规惯例,应该凉了,就当我反对好了。
    • 动员令必须同时重视文科和理工科,不可以说“我是文科”,就把所有理工科主题否决掉,不然理工男女很没有食欲。至于学理类主题,好像是WG/Jasonzhuocn的主张转化成和平的主意,当年的理据大概是:一来学理类条目要写得好,比实际应用类条目难得多(这也是去年工程技术类搬龙门的主因),二来对某些领域来讲,非学理类条目特别容易滥建(例如体育,还记得某某人吧),所以应该奖励那些写学理条目的人。这样做也可以鼓励那些专业人士参加动员令,撰写高质条目,令动员令更加专业。
    • 书籍不至于曲高和寡或者敏感吧(至少相比起哲学和宗教)。
    • 维基百科的性别比例一向失衡,一离开我们熟悉的国家,这个状况就特别严重,连英文版本也做不好,何况我们,所以恢复女性人物主题我看还是有积极意义的(特别是之前我筹办WikiGap失败之后就没有心机推动线上的WikiGap Challenge,就当是补偿好了)。至于Angys以“女议员就可以大量生产”这个理由来反对,我觉得不那么站得住脚,因为“以男性居多的全国人大代表也可以大量生产。”LGBT同理,双性人很稀有,第三性也不常见,范围狭窄很正常,而且如果因为不清真就要否决,我看可能连女性人物主题也得否决掉了。之前印尼的广播委员会才认为我用户框顶某位女明星所属的组合淫亵呢,印尼可是全世界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
    • 特定国家见上,文化遗产同WQL。恢复Global South也可以,但是可能需要收窄范围,因为往年不设限的后果就是飓风、体育条目泛滥。
    • 心里不想动员令设立任何形式的ACG主题(理由我去年说到舌头烂掉了),不过只要改善工程单列,Eric想做到的目标一样可以实现。(不过可能会有人说改善工程单列对扩充条目的奖励不充分,还有人说要检讨改善工程的定义。)
    • 历史和政治不建议,历史条目写起来挺考功夫的,就算我用既有来源撰写印尼历史条目,却仍然需要了解那些语言的音标、词汇学知识、有时候还需要翻查相关的原文来源,了解专有名词应该怎样翻译(例如日占时期的一些专用名词最好参考日文资料),或者事情的来龙去脉。政治是极具争议的复杂话题,撰写之前需要理解的知识包括:政治制度的设计和相关法源(例如分组点票)、国内/地区内的政治势力都在打甚么算盘(例如我不清楚英国国会为了脱欧分成了多少个利益群体),外部因素对政治的影响(东欧剧变/阿拉伯之春)等等。抛弃这些基础知识当然可以,不过结果就是滥编,例如不少欧洲历史条目/DYK上面一大票不见得会过的政治条目。更别说政治争议是非常有可能蔓延到维基百科的。--春卷柯南编辑数突破二万 ( ·刻石留名 ) 2019年4月7日 (日) 11:12 (UTC)
  • (&)建议增加“中国大陆的铁路”这个主题。目前,不少大陆的车站和铁路线都还是小作品,希望通过此次动员令,这些条目能得到改善。Johnson.Xia留言2019年4月12日 (五) 15:32 (UTC)
  • 关于体育,我也觉得这一届DC仅限学理类就行,不过我是觉得这一届其实完全不需要体育,因为体育并非热门,而且这一届不设好能够为明年的DC设立体育让路(就怕有人说非热门连续几年DC都有不好),毕竟明年DC期间刚好会有东京奥运(所以明年DC如果提议体育仅限学理类我会反对)。--№.N留言2019年4月17日 (三) 15:10 (UTC)
F1
注:此处原有文字,因为相关内容因已经不合时宜,主动撤回,已由KirkLU(留言)于2019年5月1日 (三) 17:06 (UTC)删除,尚祈见谅。若有异议请至互助客栈或向管理员反映。
  • 这是全球三大体育项目,在中国变成小众了。。。。。很多赛季,车手,大奖赛都没条目,赶紧翻译吧。范围不小。知道为什么我的立场页是红色的了吧窝法乙烷,为什么讨厌黄绿蓝了吧,呵呵。再见,维基。Nano Kid C39H42O2 2019年5月1日 (三) 10:01 (UTC)
  • 主题不小,很多车手,赛季,分站赛,赛道等等都没条目,而英语有,只需翻译,而且有一定格式,完成的话条目数骤增1000+比如[[3]]Nano Kid C39H42O2 2019年5月11日 (六) 09:20 (UTC)
传统百科类

清单

由于上方讨论过于冗长,我在这里列出目前所有由各位提出的主题清单,并包含遭到反对及可能重复者,惟暂时不计入改善工程:

  • 生物学
  • 医学
  • 饮食料理
  • 中国大陆遗产文物
  • 桥梁
  • 社会事件
  • 行政区划
  • 各领域中的女性
  • 1988年至1994年电子游戏
  • 工程技术
  • 公园绿地与自然保护区
  • 书籍
  • 公共建筑
  • 农业
  • 特定国家地区
  • 化学
  • 学理类科学
  • 图书馆及博物馆
  • LGBT
  • 南营国家
  • 学理类体育
  • F1
  • 交通工具
  • 中国大陆铁路
  • 学理类应用科学
  • 近年有重大研究进展的学科

好多 Orz 要提出新意见者请在分隔线上方提出,本处仅供汇总。—— Eric Liu留言留名学生会CUCC 2019年4月3日 (三) 14:10 (UTC)

传统百科类条目

本次动员令的主题建议环节已经于2019年5月15日 (三) 11:00 (UTC)结束。以下是截至此时所有的主题建议及其建议者。

主题 建议者 主题 建议者 主题 建议者
生物学 Cohaf (讨论 工程技术 (不详) LGBT -Zest (讨论
医学 KirkLU (讨论 公园绿地与自然保护区 靖天子 (讨论 南营国家 無聊龍 (讨论
饮食料理 靖天子 (讨论 书籍 靖天子 (讨论 学理类体育 無聊龍 (讨论
中国大陆遗产文物 Rowingbohe (讨论 公共建筑 Temp3600 (讨论 F1 NanoKid (讨论
桥梁 Fran1001hk (讨论 农业 -Zest (讨论 交通工具 SH6188 (讨论
社会事件 Fran1001hk (讨论 特定国家地区 靖天子 (讨论 中国大陆铁路 Johnson.Xia (讨论
行政区划 Cohaf (讨论 化学 Leiem (讨论 学理类应用科学 無聊龍 (讨论
各领域中的女性 Wolfch (讨论 学理类科学 無聊龍 (讨论 近年有重大研究进展的学科 Hat600 (讨论
16位元电子游戏 Ericliu1912 (讨论 图书馆及博物馆 KirkLU (讨论 传统百科类条目 Leiem (讨论
音乐 *angys* (讨论 信息技术 Rowingbohe (讨论 学校和科研机构 Hat600 (讨论

提议阶段有关的讨论已经存档,有相关需要者请移步存档页面。

@-ZestBowleerinCohafEricliu1912KirkLULeiemRichard923888RowingboheTemp3600無聊龍靖天子Fran1001hkWolfchNanoKidSH6188Johnson.XiaHat600春卷柯南由于以上主题中存在大量范围重复之主题,因此本阶段讨论重点在于对范围重复主题的合并问题。如经建议者之间或社群整体共识,可以合并某些重复主题;建议者亦可以撤回主题;惟不能新增主题。

本阶段讨论结束时间为2019年6月7日 (五) 12:00 (UTC),之后进行本次动员令主题的投票。--BoyuZhang1998留言2019年5月15日 (三) 12:03 (UTC)



本次动员令的主题整理环节已经于2019年6月7日 (五) 12:00 (UTC)结束。主题投票将于2019年6月10日 (一) 00:00 (UTC)开始。


本次动员令的主题投票已于2019年6月25日 (一) 12:00 (UTC)结束。当选主题为:

  • 学理类科学
  • 学理类应用科学
  • 公共建筑
  • 图书档案馆、美术馆及博物馆
  • 行政区划
  • 各领域中的女性
  • 传统百科全书条目

以上。

表决办法

可能大家都知道,过去几年决定主题的办法是:收集公众意见,然后提出一个主题方案,较多人支持的主题直接中选,其次者划入“败部复活区”,看看大家要哪几个。主题方案的内容以全票制的形式表决(从去年开始“败部复活区”改而采用可转移单票制)。不过这个做法颇具争议:首先被百战天虫反对,然后被燃灯吐槽“败部复活区”这个安排很有喜感。今年负责小结的人不是我,而是Eric;我私下跟他谈过(他同意我转发到这里),他是认为应该以平等的角度看待所有候选主题,而不是看看哪个比较受欢迎。然后在那个TG群组引发了一连串讨论,内容是今年决定主题的办法要不要修改。现在抛出几个方案,看看大家怎样。最好共识决(虽然如果要表决,还是有时间的)。

  1. 沿用去年的表决办法(收集公众意见,然后提出一个主题方案,一般候选主题采用全票制表决,败部复活区候选主题采用可转移单票制表决。)
  2. 取消主题方案,首先使用可转移单票制,选出7个中小动员令主题(也就是在投票表格填写任意主题),然后以全票制决定这些主题应该划入中动员令还是小动员令。
  3. 同(2),但是第一轮表决采用全票制,而不是可转移单票制。(这个办法比较接近5年前的做法)
  4. -Zest提出的方案,我已经得到他的同意,转发如下:第一轮表决的时候,给自己最属意的主题填+3(限填三个),其次者+1(限填四个),最不想看到的主题填-1(限填一个)。然后计算所有主题的得分,选出7个中小动员令主题。他没有说明第二轮表决应该怎样做,可能同(2)(3)。
  5. (4)的变种:选定7个属意的主题,依次填写7到1,最想看到的主题的填7,其次者填6,如此类推。最不想看到的主题填-1。

--春卷柯南编辑数突破二万 ( ·刻石留名 ) 2019年4月6日 (六) 12:55 (UTC)


用户 7 6 5 4 3 2 1 -1
例:Example讨论 | 贡献 女性人物 建筑物 饮食 公园及保护区 Global South LGBT 交通 医学

本次动员令主题表决办法公示已满一周并没有反对意见。考虑到:(1) 中小动员令主题设立的目的就是为吸引参与者之注意力,因此此等主题愈多,参与者注意力就愈分散,反而不利于动员令开展;(2) 8个主题(包括一大三中四小)已经是多年惯例,且无社群要求修改之共识。

故确定今次动员令主题表决办法略则如下:

  1. 今次动员令主题表决为二轮半表决。考虑到采用方案(5)出现平分的可能性比较高,因此有必要作引入败部复活机制的准备,并将是否引入的问题付诸公决。
  2. 第一轮的投票方式,按照上述方案(5),即选定7个属意的主题,依次填写7到1,最想看到的主题的填7,其次者填6,如此类推。最不想看到的主题填-1。
  3. 是否进行败部复活的投票,为一简单多数投票,与第一轮同时进行。
  4. 如果社群支持进行败部复活投票,或者出现必须进行败部复活投票的情况,则进行败部复活轮投票,形式为可转移单票制。
  5. 最后选定的7个中小动员令主题中,选出3个主题作为中动员令,采用全票制。

以上内容公示一周,若无反对即行通过。--BoyuZhang1998留言2019年5月20日 (一) 07:57 (UTC)


  • 在此对主题表决方法作一紧急动议:在本届的主题投票当中废除“决定已入选主题属于中或小动员令”的一轮投票,而改为由全体主持人集体决定。根据Wikipedia:动员令所述,区分中动员令和小动员令的原意是“中动员令之主题范围通常较为广阔,而小动员令则较为狭隘,不过可得分数较中动员令高。”惟往届以投票决定已入选主题属于中抑或小动员令的做法,实际上就把区分中动员令和小动员令的标准从主题的广阔与狭隘,变成了投票者对主题的喜恶,做法明显有所不妥。--无聊龙·留言·贡献香港图片愿望单征集中 2019年6月5日 (三) 06:08 (UTC)
    • 老实说我赞成,投票的话,总是要靠某几个有识之士的意见,令结果和“主题的宽度”相称。就算废除投票,只要主持人给出合理的划分理据,我看社群也是可能接受的。不过我没那么只手遮天,最后还是看大家的意见如何了。--春卷柯南编辑数突破二万 ( ·刻石留名 ) 2019年6月6日 (四) 08:50 (UTC)

总结:废除以投票决定已入选主题属于中或小动员令,而改由全体主持人集体决定。
现就此公示三天至6月16日 (日) 10:00 (UTC),如无合理反对即视作已获社群共识通过。--无聊龙·留言·贡献香港图片愿望单征集中 2019年6月13日 (四) 09:54 (UTC)

败部复活

  • 如果有败部复活,建议强制规定填写详细理由,并由主持人集体决定,避免单靠投票。--Temp3600留言2019年6月10日 (一) 15:37 (UTC)
    • 不过实务上,只要写了理由,还是可以按照个人喜恶/主观意愿来投票(例如“这个我有存货”)。怎样才叫客观呢?经常有人说我跟那群游乐场主义者相差不远呢二哈二哈。目前的趋势是:败部复活区很可能要设立。设立之后,可能是主持人判断投票理由是否成立,以及在临界状况出现的时候进行判断。要是他们的决定被管理员推翻,是有可能引来反弹的。要么就一开始就别设立。--春卷柯南编辑数突破二万 ( ·刻石留名 ) 2019年6月11日 (二) 14:00 (UTC)

对动员令主题范围的疑问

Wikipedia_talk:动员令/第十七次动员令/投票#主题表决列出的部分主题的“主题范围”,个人认为有模糊之处,恐怕会有执行上或表述上的问题。例如:

  • 行政区划:实际存在(过),且用作地方行政用途的行政区划
    • 意思是有不作地方行政用途的行政区划?如果不作行政用途,大概也不会叫做“行政区划”。再说,为什么要加“地方”两个字呢?另外,仅举中国历史上的行政区划为例,汉武帝时代曾划分过十三刺史部,例如“荆州刺史部”这样的区划到底能不能算入呢?如果认为荆州刺史部是一个监察意义上的区划,而监察毕竟不是行政,所以不算;但是,如果认为中国历史上并不存在独立的监察和行政,那这样的例子又可以算。还可以问别的问题,比方说选区算不算行政区划?选区说起来也是为行政目的而划的区,所以可以算(而且中文维基还把选区条目分在了行政区划分类之下;但是,有的选区仅为选举而设,并无行政长官和行政机构,那似乎又不该算,选区并不是administrative division,例如中国基层人大代表的选区如果说成行政区划未免奇怪了些(而且不合宪法)。再比如,雄安新区算不算行政区划呢?直觉应该算,但是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条,雄安新区肯定不是宪法规定的行政区域(中央政府网站解释说,行政区域也称行政区划),雄县、容城、安新可以,雄安新区不行,当然各种经济开发区、新区、村、街道、社区也不能算了,是这样吗?
  • 社会事件:各地发生之事件
    • 看标题似乎应该是一些治安、经济等等社会纠纷,或者说是出现在各种新闻媒体社会新闻版面里的事情。但是“各地发生之事件”似乎又远远不止“社会事件”,大到世界大战、全球变暖,小到一桩无关痛痒但是符合维基关注度的官司,都可以囊括在内;甚至都不需要是社会事件,一场地震、超新星爆炸也算是“各地发生之事件”,那算不算社会事件呢?换句话说,世界历史上的所有事件都符合“各地发生之事件”之定义,那这个主题的意思是,只要是个事件就收录?
  • 现代音乐:现代音乐相关的流派、歌手、制作人及音乐产业相关的唱片公司、演出公司、行业信息、演出场所等
    • 按照说明,似乎这个主题的范畴更接近于流行音乐。但是“现代音乐”也可以指一战前兴起的严肃音乐流派,例如斯特拉文斯基、勋伯格,是否应算在内?另一方面,“现代音乐”亦可理解作“现代”这一时代的音乐,限定的是时间而非作品的风格:例如,生于现代的古典音乐指挥家,他是一个现代人,那他是一个现代音乐人吗?而现代一词也很模糊,究竟哪个时代算是现代?一战以后吗?二战以后?
  • 传统百科全书条目:其他百科全书拥有,而中文维基百科缺少的条目(重定向除外)(参见传统百科全书专题)
    • 是否可以明确“其他百科全书”是哪些百科全书?维基百科:传统百科全书条目专题并非一个恒久不变的页面,确定要以这个页面列出的所有百科全书为准吗?而这个页面所收录的百科全书也并不够全面系统。

动员令主题范围的表述似乎会变成未来正式动员令页面上的文稿,不准确的表述可能会损伤中文维基的形象,也会给动员令的计分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此外,对于参加主题表决的投票者来说,提名人也有义务讲明白到底提名的是什么主题,也算是对选民负责吧。谢谢。--如沐西风留言2019年6月13日 (四) 17:03 (UTC)


    • "行政区划"可定义为下设实际行政机关的实体。监察机关如果有足够数量的下属人员,而且有明确的组织形式/所属区域/权力,可按情况纳入范围。名字不重要,重要的是下面有没有一个地区政府。
    • "现代音乐"可按较宽松的方案定义。根据现代音乐,二十世纪及以后的音乐条目可称为音乐条目。即使是古典音乐家,他的作品也必然会受到今日的社会文化气候等影响。个人认为仍可算入。
    • "传统百科全书条目"将沿用DC16的规定。有意参与该小动员令的编辑请尽快在维基百科:传统百科全书条目专题中,加入自己用作参考的百科全书,及列出内里的条目名。一般而言,DC不会接纳动员令开始后临时加入的百科全书。
  • --Temp3600留言2019年6月22日 (六) 06:54 (UTC)

条目计分标准

DC16时引入的新制度(见下),当年收到压倒性支持,全程亦没有明显反对声音。因而建议保留。——BoyuZhang1998留言2019年3月28日 (四) 05:31 (UTC)

第十六次动员令计分表
达标条目 优良条目 特色列表 典范条目
基础分注1 -0.0025x2 + 0.52x + 1注2 15 + 0.75x 18.75 + 0.75x 18.75 + 1.25x
不同动员令权重 得分 = 基础分 * (大:中:小 = 1 :2 :3)
改善条目加成注3 5% 10% 15%
取整 向下取整到个位
备注
  1. x = 条目长度(位元组)÷ 1000
  2. 上限为28分(如上图蓝线所示),适用于长度超过100KB的条目
  3. 改善条目的长度是指改善后和改善前的长度差,并统计截止于提交审核的那一刻。

计分细节

大/中/小动员令是否维持1:2:3的分数

改善条目加成

现就以上三个问题作公示如下:

  • 大/中/小动员令维持1:2:3的分数比例;
  • 改善条目维持分数加成;
  • 改善条目的长度仍然以改善前后长度相减计算

以上内容公示一周,如无意见即行通过。--BoyuZhang1998留言2019年5月26日 (日) 08:31 (UTC)

分数曲线

多媒体额外加分

  • 另外再考虑如何给图片及多媒体(以及说明文字)、表格、列表项、公式和来源加分。 --砜中嘌呤的白磷萃取 打谱 2019年3月28日 (四) 14:33 (UTC)
    • 是不是有机会带动一波WP:FP(笑)。--Kirk.Lu 0GA存档重分类0图书馆 2019年3月28日 (四) 14:40 (UTC)
      • 这个思路很有意思,有声条目、特色图片(或者自己拍摄的图片?对理工科条目作者不太有利)都可以作为额外加分的备选项拿出来讨论。公式、图片说明、表格和列表项目如果在正文里,原本就是属于条目内容的,需要考虑一个计分方法把它们算进去,否则为了拿分总会有人想尽方法把这些东西变成文字。总之这个方法可以排除上面说的来源、外链、跨语言链接、{{quote}}和注释刷分的问题,只是可能需要 JavaScript 小工具来计分,如果到时候有需要我可以提供帮助。 --砜中嘌呤的白磷萃取 打谱 2019年3月28日 (四) 16:29 (UTC)
        • 分数和小数的计分下来也会影响的,不过才刚开始讨论嘛...就先不要讲什么了,不然显得都是白讲一样。如果要用小数点计分并算总分,建议各位计算至小数点后三位(第三位计算方法为小数点后第四位四舍五入)--Z7504非常建议必要时多关注评选留言2019年3月29日 (五) 03:59 (UTC)
        • 我在想,别全部拍的都是捷克制造青蛙垃圾桶就好(笑),百科性要的,质量还是要的。--云间守望 2019年4月22日 (一) 10:34 (UTC)

支持打“√”,不支持打“×”,中立留空或写“=”,如有其它意见可以额外写出

  • 什么是列表加分?--Temp3600留言2019年5月18日 (六) 17:29 (UTC)
  • 什么是列表加分???—— Eric Liu 坐等万次编辑留言留名学生会 2019年5月22日 (三) 13:41 (UTC)
    • @Temp3600Ericliu1912上方白磷提议的“表格、列表项”。--Leiem签名·留言 2019年5月23日 (四) 16:24 (UTC)
      • @Temp3600Ericliu1912Leiem抱歉我没怎么看这个讨论页,刚发现我连在一起的几句话似乎被拆开了。我上面那句话之前原本还有一句“用<p></p>标签内的文字计分”,这是前提(现在这句话在底下如何避免刷分那个章节)。这个标签内的文字包含我们在条目中看到的大部分正文,但不包括图片的说明、参考文献、数学公式、表格、列表项目(我原意是指 * 开头或者 # 开头的行,也就是这个讨论页上随处可见的),而这些也是条目的有效组成部分,也应该适当计分。所以如果大家觉得“用<p></p>标签内的文字计分”可以接受,才需要讨论怎么给“列表项目”额外加分。如果按现在的方式,简单粗暴地按照条目长度计分,那就不需要考虑什么列表不列表的。当然图片、视频、有声条目之类的额外加分我觉得是可以的。现在的“列表项目”我不知道下面投票的各位是怎么理解的,反正我这里说了我的原意。 --砜中嘌呤的白磷萃取 打谱 2019年5月27日 (一) 11:21 (UTC)
        • 现在看对于列表是有不少人支持的,对于列表的定义可以讨论一下。如表格的形式,以“|-”等表格的符号开头的表格、以“;”、“:”等通过换行得到的表格、还有模板产生表格(如{{chembox}})等。--Leiem签名·留言 2019年5月27日 (一) 14:34 (UTC)
图片加分 原创图片加分 视频加分 原创视频加分 有声条目加分 列表加分 备注或其它 签名
× Leiem签名·留言 2019年5月13日 (一) 08:19 (UTC)
= = × Fran·1001·hk 2019年5月15日 (三) 13:00 (UTC)
= 视频费流量,加载慢,对网速不好的用户极不友好。能用图片说明的东西为什么要视频? --Rowingbohe♬欢迎加入地方志交流群全世界最好的台州/留名 2019年5月15日 (三) 13:11 (UTC)
= KMB-ATENU139 讨论2019年5月16日 (四) 09:29 (UTC)
= = Eric Liu 坐等万次编辑留言留名学生会 2019年5月22日 (三) 13:41 (UTC)
Bowleerin留言2019年5月24日 (五) 13:27 (UTC)
= = 个人认为图片(尤其是原创的十分值得鼓励),而视频未必是可靠来源,因此本人不太同意视频加分。另外有声条目可以加快用户的阅读速度,而列表条目使内容清晰易明,因此同意这两个加分制度。

维基地底泥来踩一下 2019年5月25日 (六) 02:43 (UTC)

× × × --Cohaf(talk) 2019年5月26日 (日) 07:49 (UTC)

现在作公示如下:

  • 本次动员令对原创图片和有声条目可以实施加分。
    • 原创图片定义:由主要编者(即提名者)自行创作并以CC-BY-SA协议上传于维基共享资源并使用于被提名条目之图片。
    • 有声条目定义:由主要编者(即提名者)自行以汉语族各语言(一种即可)按照被提名条目被提名时间点前后的内容录制并以CC-BY-SA协议上传于维基共享资源并使用于被提名条目之音频文件作为有声版本之条目,参见WP:WSW
  • 对于原创视频和列表是否实施加分,须经由社群投票决定。拟定在一周后进行投票,形式为简单多数制。
    • 原创视频定义:由主要编者(即提名者)自行创作并以CC-BY-SA协议上传于维基共享资源并使用于被提名条目之视频。
    • 列表之定义须继续讨论,讨论并形成共识后公示一周方可进行投票。
  • 关于“自行创作”,指创作者与提名者为同一人,但上传者可以为其他人,只要明确该等内容之创作者为提名者本人即可。
  • 对于多媒体额外加分之幅度当进行讨论并形成共识。
    • 若在本次动员令开始之前无法就加分之幅度形成共识,则本次动员令对多媒体项目一律不加分。

以上内容公示一周,如无异议即行通过。--BoyuZhang1998留言2019年6月2日 (日) 12:02 (UTC)

加分幅度

提议1

原创图片加分:5y(y为原创图片数量,不含翻译已有的图片;原创图片加分的上限为≤条目原始得分)。有声条目加分:0.1x(x = 条目长度(字节)÷ 1000)。--Leiem签名·留言 2019年6月9日 (日) 14:45 (UTC)

提议2

原创图片加分:5y+0.15z(y为原创图片数量,包含翻译已有的图片,翻译图片y=0,z为译文字节数;原创图片加分的上限为≤条目原始得分)。有声条目加分:0.1x(x = 条目长度(字节)÷ 1000)。--Leiem签名·留言 2019年6月10日 (一) 15:02 (UTC)

提议3

本提议增加了原创图片的加分上限,有以下几个版本:

Per Temp3600:原创图片加分:5y+0.15z(y为原创图片数量,包含翻译已有的图片,翻译图片y=0,z为译文字节数;原创图片加分以3张为限)。有声条目加分:0.1x(x = 条目长度(字节)÷ 1000)。--Leiem签名·留言 2019年6月12日 (三) 05:46 (UTC)

Per Rowingbohe:原创图片加分:5y+0.15z(y为原创图片数量,包含翻译已有的图片,y的最大值为条目字节数/1500,翻译图片y=0,z为译文字节数)。有声条目加分:0.1x(x = 条目长度(字节)÷ 1000)。--Leiem签名·留言 2019年6月16日 (日) 06:52 (UTC)

提议4

原创图片加分:(10y)0.7+0.15z(y为原创图片数量,包含翻译已有的图片,翻译图片y=0,z为译文字节数;原创图片加分的上限为≤条目原始得分)。有声条目加分:0.1x(x = 条目长度(字节)÷ 1000)。--Leiem签名·留言 2019年6月12日 (三) 06:05 (UTC)

原创性门槛提议

简单的化学结构式、流程图及表格不能达到作为图片的原创性门槛,因此不计算分数。复杂的作图仍可加分。--Leiem签名·留言 2019年6月10日 (一) 15:35 (UTC)

另,TG群有讨论,建议有效的加分图片需要同时具有“原创性”和“不可替代性”。--Leiem签名·留言 2019年6月12日 (三) 06:05 (UTC)

就计分方法的总结性公示

现就计分方法的部分细节公示如下:

  • 改善条目认定:鉴于重写的改善条目之认定虽然可以通过前后文比较的方法认定,但此等认定如用机器,造假可能较易(比如随便改一些连词、介词之类就会被骗过去);而用人工,则耗费时日,故不建议进行重写认定;改善条目的认定长度仍以条目改善前后长度差为准。
  • 分数曲线之决定:拟以投票形式进行。备选方案:GA/FL:0.75x、0.9x、1.0x、1.25x;FA:1.25x、1.5x、1.75x。最终以与所有投票结果对应倍数平均数最接近之方案作为当选方案。(x = 条目长度(字节)÷ 1000)
  • 对于原创图片和原创视频的定义:有效的此类多媒体项目,应当具有以下二个特征:(甲)原创性,即不能是简单的化学结构式、简单的流程图、表格或白图填色图;(乙)不可替代性,即(1)在根本不使用此等内容时,只使用文字无法充分传达条目的主题,且(2)在维基共享资源中无类似的多媒体项目,或此等原有的多媒体项目并不具有上述的原创性。
  • 对于原创视频是否应当加分的投票应尽快开始。
  • 对于加分幅度:
    • 有声条目:0.1x(x = 条目长度(字节)÷ 1000)。
    • 原创图片:对以下方案进行投票:
      • 计分方案:(y为原创图片数量,包含翻译已有的图片,翻译图片y=0,z为译文字节数)
        • 5y+0.15z
        • ((10y)^0.7)+0.15z
      • 加分限度:
        • 加分≤条目原始得分
        • y≤3
        • y≤(条目长度(字节)÷ 1500)
    • 原创视频:对以下方案进行投票
      • 计分方案:(k为一张图片得分,即5分,t为时间,单位为秒)
        • k*((t-1)/4+1)
        • k*(t^0.4)
        • 视作一张图片(和原创图片联合计分)
      • 加分限度:
        • t≤60(或更小值)
        • 加分≤条目原始得分
  • 对于列表:由于如今时间问题所限已经无可能保证该问题的讨论充分,故今次动员令不再进行有关讨论。

以上内容,投票类公示三日,三日后如无意见即进行投票;其他内容公示七日,如无意见即行通过。--BoyuZhang1998留言2019年6月21日 (五) 13:34 (UTC)


对于计分方法的补加公示如下:

  • 有声条目的条目长度以条目正文长度计算。
  • 多媒体项目加分为单独计分,不与大、中、小动员令及改善工程合并计分,即:若某条目为中动员令达标改善条目并有一张原创图片及有声条目,则先计算其基础分,乘以中动员令系数2,乘以达标条目改善条目加成系数1.05,得分再加上一张原创图片及有声条目得分,作为最终条目积分。
  • 有声条目如品质低劣,主持人有权不予计算。

以上内容公示七日。--BoyuZhang1998留言2019年6月28日 (五) 11:31 (UTC)

改善条目认定


改善条目的长度

再度提起公示:

根据互助客栈方针区对新条目推荐改善重写条目之认定之已获得通过之共识,本次动员令对改善条目之认定如下:

  • 基本要求:改善条目须需要改善;改善条目的改善工作量须超过3500字节;计分时按照认定的改善工作量计分。
    • 需要改善:在提报人提报贡献之前,有关条目确实存在需要维基化、更新、翻译、校对、清理、新增来源作为脚注(缺少来源或需补充来源)、移除非中立内容等问题(由主持人判定);而该提报者将问题全数解决,使该条目不需要存在维护性模板。
    • 改善工作量:为重写后的总长度与保留的原文长度之差,单位为字节。
      • 若改善后不长于原文:则被保留的原文长度占原文全文不超过1/3。
      • 若改善后长于原文:则须有2/3与原文不同,以(保留的原文长度)/(重写后的总长度)计算。
      • 重写文段的认定:必须为整段重写,即不能是单个词语(同义词、各种虚词)或句式的替换。这由主持人团队自行裁量判定;主持人团队有义务对认定的结果向提报者进行告知。

以上内容公示七日。 --BoyuZhang1998留言2019年6月25日 (二) 07:32 (UTC)

请问改善条目是只针对“已有挂上维护性模板”的条目而已吗?如果动员令期间有参与者发现尚未挂上维护性模板但确实需要加以改善的条目(可能是新创或是长久以来未被发现,所以未挂模板),就直接顺手帮忙改善后申报,这种情况下算不算“改善条目”呢?--祥龙留言2019年6月29日 (六) 06:21 (UTC)
(~)补充:个人过去参与第11次动员令时,即因为“改善”的认定问题发生相当不愉快的经验,所以希望在事前确认清楚。--祥龙留言2019年6月29日 (六) 06:25 (UTC)
@Pbdragonwang:改善条目的“需要改善”之认定当不以其原始版本有无模板为准,而仅以其内容是否确实存在相关问题为准;动员令开始之前一个月以内以及动员令期间新创之条目不适用改善条目。--BoyuZhang1998留言2019年6月29日 (六) 07:16 (UTC)
@BoyuZhang1998:感谢你的说明阐释。--祥龙留言2019年6月29日 (六) 07:23 (UTC)

是否允许组队参与

DC16总结建议
  • DC17可以允许组队提报。比如两个编者、三个编者共同对条目做出了大量的贡献,最后条目的分数可以平摊到每个人头上,或者各位编者在讨论页里商量好分数的比例,最后分数按照比例四舍五入到各个编者的头上。主持人只需要确认各方已经达成共识即可。(燃灯)

  • (+)支持:支持组队,每个队伍可以为其起个名称,组队人数至少两人。组员得分在组队时决定好,如平均分或加权平均分。--Leiem签名·留言 2019年3月28日 (四) 11:14 (UTC)
  • 本人对组队持(=)中立态度。组队固然可以提高成效,但像我这种没朋友的维基人(就算有都是不太好的下场),还是一个人比较好了[开玩笑的]。所以建议可以组队,也可以一人参加动员令。--维基病夫学生会💪·留言📣·签到✒发表于 2019年3月31日 (日) 04:39 (UTC)
  • @Ericliu1912能否定义一下小条目是指“小作品”还是怎样的吗? 至于“多人贡献一条目”要不然也提个案好了,多人合作出来的FA/FL/GA获得的动员令分数用平分的方式(比如4个人一起合作GA的条目获得动员令分数60分,那一个人分数就是15分;4个人一起合作FA的条目获得动员令分数275分,那一个人分数就是68.75分),如果除不尽或者有要用小数/分数表示总分这个提案如何?--Z7504非常建议必要时多关注评选留言2019年3月28日 (四) 11:46 (UTC)
    • @Z7504帮您从首段移到这个章节了,首段应该是仅供列举往年总结议的大概。新建议和讨论都放在这些具体章节中了。放这里,您看合适不?--Kirk.Lu 0GA存档重分类0图书馆 2019年3月28日 (四) 12:15 (UTC)
      • @KirkLU好,感谢。这个提案是对于FA/FL/GA有人会质疑分数计算有问题的一种新的提案吧? 至于要不要纳入这种每一位用户得分不一定是正整数的问题给大家自己做判断,不要只是为了一个动员令分数吵不停。这个提案就类似乐透头奖奖金一样,同一期号码如果开出至少2注以上的头奖则奖金平分。同样的,如果一个条目有多个主编所一起拿的动员令分数也可以考虑用平分的。--Z7504非常建议必要时多关注评选留言2019年3月28日 (四) 12:21 (UTC)
        • 我觉得平均分配还是会导致争议的,贡献较多的人不满意可能会想办法把贡献少的人排除在主编之外。个人还是支持共识制讨论出分配比例,并且订一个 deadline 以防止无尽的争吵——第一个人提出分配比例若干天内,如果仍未讨论出分数分配共识(主持人判定),则该轮编辑不得提报本次动员令,说白了就是谁也拿不到分数。 --砜中嘌呤的白磷萃取 打谱 2019年3月28日 (四) 16:40 (UTC)
        • 既然连平均分数也不是一个好方法,那还是各自说各话吧[开玩笑的],对不对? 如果要这样,是阿谁都拿不到分数,那不就等同“有参加动员令等于没参加”吗?--Z7504非常建议必要时多关注评选留言2019年3月29日 (五) 03:57 (UTC)


结论:无共识关闭。--BoyuZhang1998留言2019年6月28日 (五) 10:58 (UTC)

刷分问题

DC16总结建议:
  • 外部链接、IABot、跨语言链接、堆砌参考资料、引录原文、大量注释刷分问题。(Temp3600、燃灯)


结论:无共识关闭。--BoyuZhang1998留言2019年6月28日 (五) 10:58 (UTC)

条目审核标准

去年结束时总结时提出的建议:

  1. 整体水准:是否提升至DYK标准
  2. 参考来源:数量是否作提升
  3. 内容篇幅与质量:鼓励正文充实,是否可能排除非正文字数
  4. 提报与审核:是否可以容许小条目合并提报
  5. 提报与审核:头香和偷跑问题

——BoyuZhang1998留言2019年3月28日 (四) 05:36 (UTC)

整体水准和参考来源

由于此两项讨论内容接近,现进行合并处理。--BoyuZhang1998留言2019年5月12日 (日) 16:17 (UTC)

DC16总结的建议:
  1. 至少DYK水准?当前动员令的最低要求应该是比DYK略低一些的,有人提出要与DYK的水准齐平。
  2. 来源数量需要重新商量。对于一篇至少3500字节、正文字数不能太短的条目来说,是否“2条”的要求过少?
整体水准讨论:
参考来源讨论:

现就之前讨论内容做以下总结:

  • 本次动员令对达标条目参考来源的要求修改为:全部段落均应有其参考来源,且参考来源不得包含不可靠来源。
    • 关于可靠来源问题的附加声明:搜狐公号、微信公众号、百度百家号作为“可能可信的内容农场”,原则上只有在其他途径皆无法获得资讯并且发布者为可靠信息来源(如新华社)时方可引用,且此等引用当处在最低限度,且编者有寻找更可靠来源以替换该等内容农场之责任。
    • 关于改善条目的附加声明:改善条目提报时不仅新增的参考来源须符合可靠来源的要求,原文中既有的来源亦需要完成审核和修订程序,包括但不限于剔除不可靠来源及无来源内容、参考来源格式标准化等。

以上内容公示七日,如无意见即行通过。--BoyuZhang1998留言2019年5月26日 (日) 08:35 (UTC)

内容篇幅与质量

DC16总结的建议

  1. 动员令鼓励正文充实。本届动员令比较强调正文(排除引用、外部链接、信息框、表格、点列列表、图片)的字数,是否在未来对此有所要求?比如至少有一个分段、至少200汉字之类的?(对于列表向的条目尤为如此)

讨论:


公示:

  • 自本次动员令起,禁止提报人使用其他中文作品(无论其版权状态为何)直接撰写条目并提报。此等条目一律不视为达标条目。

以上内容公示七日。--BoyuZhang1998留言2019年6月28日 (五) 11:22 (UTC)

头香问题

DC16总结的提议:
(头香)这个奖项本是鼓励大家积极参与,但是现在很显然有的人为了取得这两个“荣誉”(连个用户框都没有的荣誉)而“偷跑”,导致其他人为此感到不公平。然而实际上第一个提报和最后一个提报没什么大不了的,所以建议从活动页面将这个奖项拿掉。
目前的讨论:将“头香”改为“趣味任务挑战”

将原来的头香改设置为“指定头香”,即DC17开始时,由主持人宣布规则,符合规则的第一个条目即为“指定头香”,例如,主持人宣布“小动员令的指定头香为字母(或拼音)C开头的条目”“工程类的指定头香为至少含有两张和主题有关的图片的条目”等等。--Leiem签名·留言 2019年3月28日 (四) 11:44 (UTC)


讨论结果:
从第十七次动员令起不再设立任何形式的“头香”或类似之趣味挑战。

以上结果公示七日,无异议即行通过。--BoyuZhang1998留言2019年5月5日 (日) 12:12 (UTC)

偷跑问题

DC16总结的建议

  1. 关于偷跑问题。伊诺君和Choihei君就还建议引入英文版“维基杯”“即日新鲜制造”的规定(也就是动员令开始之前,不可以在维基百科留下动员令作品的底本,虽然这并不能杜绝偷跑的问题)。另外还有一点,今年(2018年)的情况和两年前的情况非常相似,就是第一名参赛者拿长条目抢头香(两年前和平还拿了两篇条目抢头香),如果真的实行“即日新鲜制造”的规定,这样也很过分。建议参考招聘广告的打字速度要求(比如中文每分钟可输入约100字)订立一个标准,阻止上述情况重现。
  • 既然头香没有了,那偷步问题可以不管。--Temp3600留言2019年5月16日 (四) 14:21 (UTC)
  • 求解释……Johnson.Xia留言
  • 没参加过动员令的萌新想问个问题:如果在草稿页预先写了很多条目,一进入动员令期间再把它们转成正式条目,这样有没有违规呢?--TongcyDai   ฅ • ω • ฅ 2019年6月5日 (三) 08:09 (UTC)
  • 首先勘误,上面即日新鲜制造这个建议我也有份提出。回复上面TongcyDai君,参赛者预先准备条目,到动员令开始之后不久移动到主条目空间,申报动员令积分的做法现在还没有禁止,不过之前的确有提过,制定一个打字速率,严禁参赛者一开始就把一篇>100kb的条目洋洋洒洒的放上去然后拿分,因为这样对新手,还有条目写作能力不好的人非常不公平(然后还是没有然后)。另外我不认为废除头香就可以阻止别人抢香,因为整体贡献页面仍然是按照提报/审批顺序来排列的。--春卷柯南编辑数突破二万 ( ·刻石留名 ) 2019年6月6日 (四) 08:43 (UTC)

结论:无共识关闭。--BoyuZhang1998留言2019年6月28日 (五) 10:58 (UTC)

技术和美术事项

动员令标志征集

User:KirkLU的设计方案

现就KirkLU设计方案公示七日。如无反对意见,即行通过。--BoyuZhang1998留言2019年4月23日 (二) 15:33 (UTC)

版面设计

建议以电脑版模式观看。移动版模式下,版面可能出现错位。


截至截稿时间(2019年4月22日 (一) 00:00 (UTC)),有以下成型设计方案:

同时,考虑三个成型的设计方案主要涉及两个问题

  • 综合设计——无聊龙/Eric;
  • 细节设计——圆角/直角。Eric的两个方案区别仅限于此,远不如无聊龙与Eric方案区别大。

考虑有关时间节点,建议于2019年4月25日 (四) 00:00 (UTC)开始就这两个问题同时进行表决投票。有关讨论已经存档。--BoyuZhang1998留言2019年4月22日 (一) 07:26 (UTC)


结果:

决定采用无聊龙的设计方案,并且保留其方案之圆角。--BoyuZhang1998留言2019年5月2日 (四) 00:02 (UTC)

头衔问题

新锐头衔

DC16总结的建议:

  1. 修改“新锐”的头衔要求。现在要求的是“动员令结束时编辑次数小于1000”,结果导致有的人最后编辑数量999,为了头衔又不敢提报。应该为“动员令开始时编辑次数少于1000”比较合理。

讨论:

讨论结果:

由DC17起,新锐头衔的获得资格改为:报名动员令时编辑次数小于1000,或报名时加入维基百科的时间不足半年(从第一笔编辑起计);第一次参加动员令;及完成动员令。

以上资格改动不作追溯。

现即公示七天至4月23日,如公示期内无合理反对意见,即视作已获社群共识通过。--无聊龙·留言·贡献香港图片愿望单征集中 2019年4月16日 (二) 07:17 (UTC)

军师头衔

DC16总结的建议:

  1. 主持人是否一定要求撰写2篇条目来获得“军师”头衔。主持人是否需要“完成”动员令来成为“动员令军师”?完成动员令n次已经分开另有用户框了,“军师”这个头衔是否应该只用来褒奖主持人审核条目的功劳?

DC16的时候确实主持人的问题闹得比较难堪。因此对于今次主持人的资格,建议有如下要求:

  • 候选资格:在提名期开始之前自动确认用户(注册达7天并编辑达50次),在提名期开始之前一年没有受到封禁(不合理封禁除外)。
  • 可以自荐或他荐。
  • 主持人要求:必须参与动员令筹备讨论;必须完成动员令;必须完成动员令后的有关事务。换言之,必须保证自六月至九月由充分的时间参与动员令全程。
  • 未能履行对主持人的要求者的处置:不予军师头衔(基本)。考虑附加管理权申请禁制(不得申请新的管理权限)。

——BoyuZhang1998留言2019年3月28日 (四) 05:27 (UTC)


目前的建议:

  • 对主持人要求:尽量参与动员令筹备讨论;必须完成一定量的动员令条目审核;必须完成动员令后的有关事务。不必参与动员令。
  • 未能履行对主持人的要求者的处置:不予军师头衔。

--BoyuZhang1998留言2019年4月10日 (三) 06:54 (UTC)


公示:

自本次动员令起,对军师头衔之要求修改为:

  • 作为动员令主持人而无半途卸职或其他类似不称职行为。

以上修改不上溯。

以上修改公示七日。--BoyuZhang1998留言2019年6月28日 (五) 11:22 (UTC)

其他意见和建议

Evernote

TG群正测试evernote作为内部文件协作平台的可行性。--Temp3600留言2019年4月1日 (一) 14:25 (UTC)

英文名称

由于DC原意来源Danny's Contest已经不符合动员令现在的情势,在此建议更名为Domestic (Article) Campaign,即“站内活动”。请各位提供意见。—— Eric Liu留言留名学生会CUCC 2019年4月6日 (六) 03:27 (UTC)


结果
已通过。
动员令正式英文名称定为:Domestic Campaign of the Chinese Wikipedia,简称:DC。

--BoyuZhang1998留言2019年4月28日 (日) 12:06 (UTC)


抱歉我知道这案子已经决议完了,如果已经不能改的话,拜托下次一定要换个名称。Domestic 是“国内”的意思,加上 Chinese 兼有“中国”的意思 ,合在一起 Domestic Campaign of the Chinese Wikipedia 很容易被解读为“中国维基国内运动”,不但容易引发政治争论,而且像是在说国外的人不能参加(不管你怎么定义中国)。--Yel D'ohan留言2019年5月22日 (三) 12:44 (UTC)

新增维基荣誉

新增的建议:

  1. 对于多次参与并完成是否采取进一步的计数鼓励机制,是否参照Category:维基创作奖对于次数累计也给予一定头衔。(目前仅有参与3次可获得良将头衔)--Kirk.Lu 0GA存档重分类0图书馆 2019年3月28日 (四) 08:24 (UTC)
  2. 建议:这部分可以和其它活动联合累计,例如亚洲月,如完成多少次活动,给予相应次数的头衔(或徽章等)。--Leiem签名·留言 2019年3月29日 (五) 13:10 (UTC)

  • 关于动员令头衔,U:KirkLU建议:对于多次参与并完成是否采取进一步的计数鼓励机制,是否参照Category:维基创作奖对于次数累计也给予一定头衔。(目前仅有参与3次可获得良将头衔)
  • User:Leiem进一步补充:这部分可以和其它活动联合累计,例如亚洲月,如完成多少次活动,给予相应次数的头衔(或徽章等)。
  • 我觉得上述提议很好,请大家看看是否可行。--Kirk.Lu 0讨论│签名0图书馆 2019年4月14日 (日) 16:09 (UTC)

以下为具体细节:

1级编辑赛贡献奖
  1. 头衔名称:维基编辑活动贡献奖。模板中简称为,编辑赛贡献奖,简称之使用是为便于名称放置于模板,使用“编辑赛贡献奖”而不是“编辑活动奖”,主要是强调条目贡献大于活动参与本身。
  2. 头衔形式:所有模板类似于右侧,类似于{{produceEncouragement}}或{{ACGaward}},采用计数升等的方式。
  3. 头衔计分模式:采用类似于Wikipedia:ACG专题/维基ACG专题创作奖积分的模式,每10分升一级,其目的为:
    • 对编辑参与编辑松的次数及贡献进行评估,其中综合考虑贡献是为了避免出现参与刷分重于实际贡献的情况。
    • 对CUCC等参与人数相对较少的编辑松进行倾斜鼓励。(近年来亚洲月、CUCC活动参与的编辑较动员令相对较少)
  4. 涵盖范围:中文维基百科有关的编辑活动,目前包括:WP:亚洲月WP:CUCCWP:DC
  5. 申领制度:优先考虑主动颁发,必要时可以采用申请才颁发,以往贡献予以追溯。
  6. 日常运营计划:计划挂载在WP:维基荣誉下,必要时也可单独开辟专页。
  7. 技术支持:可能需要类似于创作奖的bot支持(但不一定)。

恳请大家踊跃提议--Kirk.Lu 0讨论│签名0图书馆 2019年4月18日 (四) 13:24 (UTC)

  • 个人认为把它当维基特别贡献奖,申请设立“编辑赛特别贡献”更好,毕竟叠加上去较为麻烦,头衔和前10%不是人人皆可得(亚洲月还好),也难以在编辑赛期间以外的时间取分,ACG和DYK可不同,只要你肯用心编条目就能拿分,但这却不是同一回事。不如像西奥多君那样先驱)更好?--Mısaka Mikoto2019年4月30日 (二) 15:42 (UTC)

计分表草案:


建立邮箱列表

WP:DC17的筹备过程中,我们注意到:

  • Talk的WT:DC17的讨论记录比较冗长,对未来得及参与或未来得及深度参与的编者之查阅不是很友好,难以在短时间内(如果希望查阅的编者当天时间比较捉襟见肘的情况下)把握一阶段的讨论成果和要点;
  • 包括Telegram在内的即时聊天工具上的讨论记录也比较冗长,对未来得及参与或未来得及深度参与的编者之查阅不是很友好,难以在短时间内把握一阶段的讨论成果和要点;
  • 在即时聊天工具及Talk页可以对讨论要点和成果、达成的共识、计划或进行中或已完成的事项进行归纳和展示,但是由于相关展示需要依动态实时作出更新,而之前展示的存档比较难查阅;

此时我们又注意到:

  • 邮件列表能够为公布一阶段的活动动态提供平台,通过送达订阅者邮箱的方式简洁明了,即使晚些时候订阅,之前的存档也可以查阅;
  • 部分编者使用邮箱搭配监视列表来关注维基的动态,邮件列表也为这些编辑集中处理维基事务提供了便利;
  • 此外结合邮箱的检索功能,编辑能够比较便利地实现对存档某一内容的快速查阅;

综上我们考虑建立一个邮件列表至少为动员令服务。针对我们的需要我们提出了新邮件列表的运作方式:

  1. 不发挥的功能:该列表不发挥讨论功能,讨论功能保有给Talk页面或Telegram、QQ等相关的即时聊天平台;
  2. 主要功能:该列表的主要功能是公告动态,其中不仅包括本次活动计划中、进行中和已完成的讨论、投票等事项,还包括规则、共识、通知等内容;
  3. 辅助功能:收取一些提出疑问邮件,并选取一些典型问题进行QA,其实质上是针对公告中的未明内容进行进一步补充公告;
  4. 是否公开:公开接受存档查阅、邮箱列表订阅和加入;
  5. 是否审核:开启审核,非邮箱列表管理人员向邮箱列表发送的邮件需经审核方能向全体发送;
  6. 邮箱列表管理人员:包括常驻管理团队和当次编辑活动主持人团队。
    • 常驻管理团队:负责日常运营管理和活动筹备期的运营(如共识产生筹备团队,则可向筹备团队移交使用权),当次编辑活动主持人团队产生后由由常驻管理团队向当次编辑活动主持人团队移交邮箱列表使用权,并在活动完全结束后收回。
    • 当次编辑活动主持人团队:在当次编辑活动期间使用该邮箱列表。

基于以上运作方式,尽管现有邮箱列表wikizh-l长期闲置可以考虑利用,但考虑到我们对邮箱列表管理人员和开启审核,尤其是开启审核,有特殊的要求;而同时又考虑到对wikizh-l的利用应该保留和兼顾他原有的性质和功能,尽管就目前来看开放性交流的功能之存在与理论意义上,但并不能保证该列表以后不会用于活跃的社群交流,而开启审核则是对他原有功能的破坏,因此利用现有邮箱列表wikizh-l实现以上功能虽不是不可能,但协调的难度比较大,遂考虑创建新的邮箱列表。而此时又有两种方案:

  • 为动员令单独建立dc-zh - at - lists.wikimedia.org;
  • 将亚洲月等其他竞赛一同纳入建立contest-zh - at - lists.wikimedia.org。

我们考虑到将各种竞赛一并纳入能提高该邮箱列表的复用性和使用率,同时有利于编辑竞赛的宣传,故我们认为第二种方案更佳。以上是我们针对为动员令等编辑竞赛开设邮件列表contest-zh - at - lists.wikimedia.org之动议的全部解释,我们希望寻求社群共识来建立此邮箱列表,来为第十七次动员令和未来更多的编辑竞赛服务。--Kirk.Lu 0讨论│签名0图书馆 2019年4月22日 (一) 14:48 (UTC)


愿意参与常驻管理的维基人:

  1. KirkLU (讨论 · 贡献 · 统计):长期使用邮箱处理维基事务的(包括用监视列表邮件),能够保持对相关邮件列表管理工作的长期关注和参与。

他们应当能够长期保持对电子邮箱和邮箱列表的关注,在编辑活动期间监督和保证主持人合理使用邮箱列表,在编辑活动筹备和结束期主持交接工作,在日常运营中确保列表良好的运行状态。


讨论:

奖品

TG群曾讨论过是否设置实体奖品,初步的计划是如果有主持人愿意自行负担成本的话,将会仿效亚洲月印制明信片,送予在本次动员令成绩突出的参加者。欢迎讨论。--无聊龙·留言·贡献香港图片愿望单征集中 2019年4月7日 (日) 02:22 (UTC)

我倒是认为不必,亚洲月的明信片两年了我压根没收过。 angys 2019年4月7日 (日) 05:59 (UTC)


电子证书

个人认为电子证书构想可行,故在下将@Leiem于上方提出的建议转知到Telegram群组后,获得广大回响,并且衍生出许多讨论。现将在下以及群组成员对于电子证书的想法以及提供的样例整理如下,希望各位能给予意见,谢谢!

电子证书简介

电子证书由主持人核发,分为线上版档案版。线上版指储存在使用者子页面下的网页版本,主要做为站内纪念用途,并且方便在线上查阅;档案版指一式单份或一式多份的一张或多张PDF或PNG文件档案,由主持人直接传送给参与者的证书版本。申请方式如下:

  • 参与者于报名时在个人贡献页面选择“取得证书”或“不取得证书”。若取得证书,则可以选择要取得线上版证书或是档案版证书,或是都取得。
电子证书必要元素
线上版及档案版证书的必要记载文字元素如下:
  1. 本届动员令届数、举行日期。
  2. 参与者使用者名称。
  3. 证书编号:标示于右上角,同时编号在核发后会分别记录于个人贡献页、证书上以及该届主持人留存的一份清单上,以昭诚信,详见下方电子证书验证方式一节。
  4. 动员令标志及维基球,可再讨论。
  5. 主文:说明动员令系由中文维基百科社群成员自行发起并筹备、执行的大型线上社群编辑活动。
  6. 一些常见的褒扬或中性说明文字,例如“贡献良多”等。
  7. 参与者获得的头衔(若无则不列出)。
  8. 说明参与者头衔意义的文字,可以在主文说明或是以括号附注或以小字附注于页底(若没有获得头衔则不列出)。
  9. 主持人署名:使用站内签名或是依主持人自身意愿署真名,可再讨论。
  10. SHA-512杂凑值:做验证用,以小字置于声明文字之上。详见下方电子证书验证方式一节。
  11. 页底以小字加入“维基百科标志及艺术化‘W’字是维基媒体基金会的注册商标”、“第十七届动员令系由中文维基百科社群自行发起并筹备执行的大型线上条目编辑活动,维基媒体基金会(Wikimedia Foundation)不为其背书”等声明文字或是类似语句。
电子证书可选元素
使用者可选文字元素如下:
  1. 证书内详细记载本次动员令贡献。内容包含:条目名称、提报时间、审核状态(达标、GA、FA、FL);若为改善工程贡献,则以括号附注于“审核状态”后,并于页底加入小字说明改善工程的性质。
  2. 记载参与者真名,或预留底线让贡献者自行填入。
此外,参与者可以选择:
  1. 中文证书加注英文。
  2. 分别取得中文及英文证书。
  3. 如果选择记载详细贡献,则放置于证书正面或背面。
  4. 如果有语言专业的编辑愿意提供其他语言的证书样例,非常欢迎。
电子证书验证方式

为确保电子证书的真伪,以昭诚信,电子证书将采取下列两种验证措施:

  1. 使用SHA-512函式(或其他密码杂凑函式,不过个人建议统一为SHA-512较佳)加密后之杂凑值,置于证书及个人贡献页,作为验证线上与线下持有者为同一人,以及验证证书真伪的第一种方式。
  2. 证书编号:方便排序及快速表示证书之性质,并作为验证证书真伪的第二种方式。

其验证的详细方法为:

  • SHA-512:用来验证持有者及证书真伪。目前想到用来验证持有者的方式共三种可供选择:
  1. 由主持人撰写一段明文,自行以SHA-512函式加密后将杂凑值写于证书及个人贡献页上,并以私密方式将明文告知参与者。
  2. 由参与者自行撰写一段明文后请主持人代为加密,最后将杂凑值写于证书及个人贡献页上。
  3. 由参与者自行撰写一段明文并加密后,将加密后之杂凑值告知主持人,并写于证书及个人贡献页上。(个人较偏好此项,但若遇到参与者在加密明文时有困难,则使用第2项。)
届时验证杂凑值及说明文字将以小字注于页底声明文字上方。
另外,验证证书真伪的方式为:主持人自行撰写一段明文,以SHA-512函式加密后将杂凑值写于证书及个人贡献页上。往后若有人要验证证书真伪,则可询问主持人,由主持人验证。
  • 证书编号:目前想到的格式是:“DC17线上字第0001号”、“DC17档案字第0001号”,英文版及其他语言证书则是“№DC17/N/EN/0001”、“№DC17/F/EN/0001”(N表网页、F表档案、EN表英文),若一位使用者申请了一份以上不同形式的证书,则依排序标示为之一、之二。例如:“DC17档案第0001-1号”、“№DC17/N/0001/1”。编号的顺序由主持人决定。欢迎各位讨论。

有关如何使用SHA-512函式加密的教学请见此处:Template:User committed identity

同时,有编者建议将杂凑值转换为几何图形隐藏在证书及感谢状的边框装饰,使证书较为美观。在下则建议也可将杂凑值转换为QR code放置于证书内。不过也有编者认为包含杂凑值原文也可,欢迎各位讨论。

讨论

想到的其它格式:DC17001_,DC17表示本次动员令,001表示编号,后面的_填入依据17和001计算而出的校验码(一位或者两位)。不用字母区分网页、档案或英文版,多份档案使用其它编号,如DC17002_等。当编号到999时(尽管不太可能),拓展用字母A、B、C、D、E、F表示。--Leiem签名·留言 2019年7月2日 (二) 02:11 (UTC)

主持人感谢状

另外,担任主持人的使用者可获得主持人感谢状,要素与电子证书大致相同,其元素有:

  1. 本届动员令届数、举行日期。
  2. 感谢状编号(“DC17主持人字第01号”、“№DC17/H/EN/01”(H表主持人),顺序可由主持人自订,例如以字典顺序排列)。
  3. 动员令标志及维基球,可再讨论。
  4. 主文,说明动员令系由中文维基百科社群成员自行发起并筹备、执行的大型线上社群编辑活动,以及“担任主持人”等说明字样。
  5. 一些常见的褒扬或中性说明文字,例如“贡献良多”等。
  6. 主持人署名,使用站内签名或是依主持人自身意愿署真名,可再讨论。
  7. SHA-512杂凑值,以利验证。详细讨论如上方电子证书验证方式一节。
  8. 页底以小字加入“维基百科标志及艺术化‘W’字是维基媒体基金会的注册商标”、“第十七届动员令系由中文维基百科社群自行发起并筹备执行的大型线上条目编辑活动,维基媒体基金会(Wikimedia Foundation)不为其背书”等说明文字或是类似语句。

主持人也可以选择要不要加注英文或其他语言,或是领取中文或英文等其他语言的感谢状,编号规律同上。同时主持人感谢状也将记载以SHA-512函式加密后之杂凑值置于感谢状作为验证。详见上方电子证书验证方式一节。

电子证书样例

以下是几位Telegram动员令讨论群组成员制作的样例,供各位参考。欢迎各位提出自己的版本,未来内容都还会修改,现在先给各位看看大概长什么样子。(以下依Telegram名称字典排序,这些连结不需安装Telegram也可预览。)

动员令参与证书参考设计
https://t.me/zhwpdc/7 User:WQL/感谢状 Wikipedia:动员令/第十七次动员令/感谢状草稿
User:无聊龙设计的档案版证书 User:WQL设计的线上版证书 User:WQL/感谢状进行部分修正后新编版本(比较
动员令主持人感谢状参考设计
https://t.me/zhwpdc/8 https://t.me/zhwpdc/9 https://t.me/zhwpdc/10
User:无聊龙设计 User:Ericliu1912设计的彩色版 User:Ericliu1912设计的英文版

另外,若要制作证书,建议各位一并讨论表达动员令举办次数之量词应使用“届”或是“次”,以利统一格式。

以上,请各位不吝指教。谢谢!--Bowleerin留言2019年5月5日 (日) 16:51 (UTC)


讨论区:

筹备工作结束

各位同仁:

第十七次动员令的筹备工作已经于2019年6月28日 (二) 11:00 (UTC)正式结束。在此感谢各位百忙之中参与本次动员令筹备的有关讨论。

目前,本次动员令仍然有5项议题正在作最后公示,您可以在下面分项查阅;如果有异议,也可以指出,使得这项内容不会成为本次动员令的正式政策。目前,仍有一系列与动员令计分方法有关的内容正在投票。您可以在这里参与投票。目前,仍有1个与本次动员令的开展无关,但与动员令的发展和组织有关的问题正在展开讨论,您可以继续发表您的意见。

第十七次动员令即将开始。我们将很快决定主题的分类和定义,并且开始发放邀请函。也希望您能够参与本次动员令。

祝编安。--BoyuZhang1998留言2019年6月28日 (五) 11:22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