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选举
| |||||||||||||||||||||||||
选举委员会共1,193票 获胜需601票 | |||||||||||||||||||||||||
---|---|---|---|---|---|---|---|---|---|---|---|---|---|---|---|---|---|---|---|---|---|---|---|---|---|
| |||||||||||||||||||||||||
|
香港政治系列条目 |
政府 |
---|
政治 |
对外事务 |
其它香港系列条目 香港主题首页 · 图集 政治主题 |
2012年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选举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第4届行政长官选举,于2012年3月25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行政长官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及政府的首长,由1,200人组成的选举委员会选出,再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任命,任期5年[2]。
2012年3月25日中午,曾任行政会议非官守议员召集人的梁振英获得689票,当选第4任行政长官[3],得票率约57%,为历届当选行政长官中得票比例最低。
选举办法
[编辑]行政长官由1,200人组成的行政长官选举委员会选出。选委会内1044名选举委员于2011年12月12日由界别分组选举产生,其馀选举委员就分别由宗教界界别分组提名(60名),或属于当然委员(96名)。今届选委有5位成员具双重界别身份,另有2名选委出缺。
选委提名期为2012年2月14日至2月29日[4]。要成为行政长官候选人,必须获得至少150名委员提名,即总人数八分一,不设提名人数上限,每名委员只可提名一位候选人,即不可能出现多于8位候选人。
选委于2012年3月25日进行一人一票不记名投票。要胜出选举,候选人需要取得超过全体1200名选委中过半数(601票)有效票[5]。 如在首轮投票中,没有候选人取得超过半数有效票,将淘汰最低票数的候选人进入下一轮投票;如果剩下两名候选人的情况下,依然没有候选人取得超过半数有效票,将作流选论,整个选举将会由提名期起开始重新进行一次,并于六个星期后,即5月6日重新投票。
如提名期结束时只有一名候选人,选委仍需于原订选举日进行信任投票,该候选人仍需要取得超过全体1200名选委中的过半数(601票)有效支持票方可当选,否则也视同于流选处理。
第一界别 | 第二界别 | 第三界别 | 第四界别 | ||||
---|---|---|---|---|---|---|---|
饮食界 商界(第一) 商界(第二) 香港雇主联合会 金融界 金融服务界 香港中国企业协会 酒店界 进出口界 工业界(第一) 工业界(第二) 保险界 地产及制造界 纺织及制衣界 旅游界 航运交通界 批发及零售界 |
17 18 18 16 18 18 16 17 18 18 18 18 18 18 18 18 18 |
会计界 建筑、测量及都市规划界 中医药界 教育界 工程界 卫生服务界 高等教育界 资讯科技界 法律界 医学界 |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
渔农界 劳工界 宗教界 天主教香港教区 中华回教博爱社 香港基督教协进会 香港道教联合会 孔教学院 香港佛教联合会 社会福利界 体育、演艺文化及出版界 体育小组 演艺小组 文化小组 出版小组 |
60 60 60 10 10 10 10 10 10 60 60 15 15 15 15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立法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乡议局 港九各区议会 新界各区议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乡议局 港九各区议会 新界各区议会 |
36 70 51 26 57 60 4 2 2 2 |
小计: | 300 | 小计: | 300 | 小计: | 300 | 小计: | 300 |
总计:1200
| |||||||
*第四届选举委员会于2012年2月上任,暂设10个“特别委员”,以填补第五届立法会于2012年10月选举前,尚未新增的10个议席。 |
参选资格
[编辑]候选人
[编辑]编号 | 候选人 | 年龄 | 职业 | 籍贯 | 政党 | 首次提交提名日期 | 有效提名人数 |
---|---|---|---|---|---|---|---|
1[10] | 梁振英 | 57 | 政治人物/测量师 | 山东威海 | 无党籍(建制派) | 2012年2月23日 | 305人 |
2[11] | 何俊仁 | 60 | 政治人物/律师 | 广东中山 | 民主党(泛民主派) | 2012年2月14日 | 188人 |
3[12] | 唐英年 | 59 | 政治人物/商人 | 江苏无锡 | 无党籍(建制派) | 2012年2月20日 | 390人 |
在1,193名选委当中,提名人数合共883人,有311名选委没有提名到任何人。
梁振英
[编辑]梁振英,曾任香港特区行政会议召集人(1999-2011),行政会议成员(1997-2001),全国政协常委(2003-2012),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基本法委员会秘书长,前戴德梁行亚太区主席。
维基解密2011年9月初透露,梁振英早于2009年已有意参选特首。梁与李鹏飞会面时说,明白香港和自己的问题及挑战,因此要修饰形象[13]。消息曝光后,梁振英于同月9日正式公开表示有准备参选[14]。2011年11月27日,梁振英在以“齐心一意 撑香港”为竞选口号于香港会议展览中心的参选大会中,正式宣布参选行政长官[15]。2月23日,梁振英取得293个提名而提交提名表;傍晚获选举事务处确认其中292个提名有效,正式成为选举第三名候选人。2月29日早上,梁再向选举事务处提交5名选委支持,连同同日下午补交的8个提名和早前已确认的292个提名,梁共获得305个提名。[16] [17]
“ | 齐心一意 撑香港 One Heart One Vision For Hong Kong |
” |
——梁振英竞选口号 |
何俊仁
[编辑]何俊仁,时任立法会议员,时任屯门区议会(乐翠选区)议员,时任民主党主席。
他于2011年10月4日宣布有意争取民主党和泛民主派支持参加特首选举[18]。他于2012年1月8日胜出泛民主派初选,成为代表泛民主派的唯一参选人。2月14日,取得183个提名的何俊仁以“公义香港 理想生活 向霸权宣战”竞选口号率先递交了提名表并获选举事务处确认[19],正式成为了本次选举的首名候选人[20]。2月29日早上补交5个选举提名,令何俊仁共获得188个有效提名。[21]
“ | 公义香港 理想生活 向霸权宣战 For social JUSTICE & IDEALS, against political & economic hegemony in HK |
” |
——何俊仁竞选口号[19] |
唐英年
[编辑]唐英年,曾任香港立法局议员(1991-1997)、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会议成员(1997-2011)、财政司司长(2003-2007)及政务司司长(2007-2011),从政20年。
他于2011年9月28日向特首请辞政务司司长,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批准[22],他当时未明确表态参选,但一般认为他为参选作准备。11月17日,唐英年表示将于月底前参选[23]。11月26日,唐英年在深水埗探访后,于港铁金钟站正式宣布参选行政长官;翌月19日以竞选口号“明天在你我”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进行造势大会。2月20日,唐英年取得379个提名参选,翌日获选举事务处确认其中378个提名有效,成为选举第二名候选人。及后曾两次到选举事务处补交选委提名,他共获390个提名。
“ | 明天在你我 We Are Tomorrow |
” |
——唐英年竞选口号 |
曾有意参选人士
[编辑]- 梁家杰:公民党党魁、立法会议员,参选2007年选举落败后曾表示“卷土重来”[24],但随著2011年9月底公民党特别党员大会以大比数票通过不会派员参选2012年行政长官选举,意味梁家杰不会出选[25]。
- 冯检基:民协前主席、香港立法会议员、深水埗区议会议员。2011年12月8日,冯检基在中环9号码头对出的海滨长廊正式宣布参选2012年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选举[26]。他于2012年1月8日的泛民主派初选落败,放弃参选。
- 叶刘淑仪:新民党主席、立法会议员、前保安局局长[27]。2011年8月31日,叶太在商业电台节目《在晴朗的一天出发》上,狠批疑似候选人政务司长唐英年从政多年“毫无建树”,又不点名批评行政会议召集人梁振英无管治经验,由他治港风险极高,因此会考虑“牺牲”自己出来参选[28]。叶刘淑仪后来转为表示认为自己要取得足够提名有难度[29]。2011年10月18日,叶再转为表示“仍考虑参选特首”,强调“服务港人的决心不变”[30]。11月15日新民党的特别会议中,对叶刘淑仪是否参选未有明确意向,叶刘淑仪表示会“慎重考虑”是否参选[31]。2011年12月11日,叶刘淑仪再表示,周内决定是否参选特首[32]。2011年12月15日,叶刘淑仪以所持票数不足为理由,宣布不参选2012年的行政长官选举[33]。2012年2月唐英年僭建风波后叶刘淑仪表示重新考虑参选,2月20日晚间正式宣布参选。2月29日下午4时45分,宣布未能获得所需之150个提名票以参选行政长官。
- 范徐丽泰: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前立法会主席。港区人大代表吴康民曾提出铁三角论,建议由范徐丽泰出任特首,而梁振英及唐英年则分别出任政务司司长及财政司司长。2011年9月30日,范徐丽泰表示自己支持唐英年参选,如唐获市民支持她倾向不参选[34]。10月3日她又表示唐英年如果名望不足,她也不排除自己参选;并且她不会为唐助选或加入他的团队[35]。2011年11月13日,范太终于宣布将不参选行政长官选举,解释是因为她自己年时已高,担心特首工作繁重,无信心可以履行特首职责,而且家人不支持她争取参选[36]。
- 曾钰成:前民建联主席,时任香港立法会主席,2011年曾表示不足以胜任。在2012年2月唐英年被揭发僭建后,表示再次考虑参选[37]。2月27日,曾钰成宣布将不参选行政长官选举,他强调没有人劝退他,对于坊间所传选举可能流选,曾钰成说,不想见到选举流产,相信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也一样,但认为如果“流选”也未必是坏事,如果他再参选能赢回公众对产生特首机制的信心,他会积极去做。
- 余永贤: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顾问,报称曾任德国比勒菲尔德大学教授、香港贸易发展局助理总经济师,并多次出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技政策部顾问[38],2012年2月2日宣布参选,他表示治港理念是“科教兴港”,希望增加科研的投放[39]。“科教兴港”包括促成技术类服务、倍增教学资源及倍增大学学额等政策,带领香港迈向知识型社会[40]。于2月29日上午表示由于未能取得足够提名,宣布退选。[41]
- 胡世全:报称从事物业投资,前民建联成员,曾参选2010年立法会新界东补选。2012年2月13日宣布参选,并取得5名选委口头答应提名[42]。政纲建议参选人凡获得7000名选民提名,便可参选行政长官,又建议取消立法会功能组别,建议提升最低工资,亦反对马会不断扩张赌业[43]。
- 简杰鸿:报称为两家公司的创办人,2012年1月26日宣布参选[44],但由于他只是向传媒发放新闻稿,一直没有举行记者会宣布参选消息,部份传媒(如《明报》、无线电视等)并未有视之为正式公开宣布参选的人士,而将其后宣布参选的余永贤、胡世全分别称为第四、五位参选人。
- 陈乙东:巴士阿叔事件主角,曾四次参选特首,2012年2月25日宣布参选。政纲包括每名市民派40万元、开放赌业等。若当选会与民建联、自由党、新民党筹组班底。[45]陈乙东会于2月27日早上9时到湾仔选举事务处取表,表明欢迎传媒采访。由于他没有举行记者会或向传媒发放新闻稿,传媒均未有视之为正式公开宣布参选的人士。
民意调查
[编辑]民意调查显示,早期范徐丽泰支持度明显领先,但其后一直下跌,终被当初支持度最低的梁振英超越。唐英年的支持度虽有改善,但其后增幅停滞不前,更被梁振英大幅抛离。其他可能参选人士则一直仅得约一成多或以下支持度。踏入2012年初,大部份调查结果显示梁振英有逾四成民意支持,唐英年则有约两成多民意支持,两者至少有十多个百分点的差距。
2012年
[编辑]日期 | 机构 | 样本[46] | 梁振英 | 唐英年 | 何俊仁 | 领先[47] |
---|---|---|---|---|---|---|
3月21日 | 香港大学/小童群益会 | 57,040[48] | 33.6% | 21.9% | 22.5% | 11.1 |
3月20-21日 | 香港大学/亚洲电视 《我要做特首2》(第7次) |
522 | 30% | 16% | 7% | 14 |
3月17-20日[49] | 香港中文大学/无线电视(第5次) | 1,278 | 41% | 25% | 13% | 16 |
3月19-20日(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香港大学/Now宽频电视新闻台/苹果日报 | 1,053 | 39% | 22% | 11% | 17 |
3月17-19日 | 香港大学/亚洲电视 《我要做特首2》(第6次) |
1,011 | 32% | 20% | 6% | 12 |
3月16-19日(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香港大学/有线电视(第9次) | 1,026 | 39% | 22% | 11% | 17 |
3月14-17日(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香港大学/有线电视(第8次) | 1,025 | 40% | 22% | 11% | 18 |
3月12-15日(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香港大学/有线电视(第7次) | 1,021 | 41% | 21% | 11% | 20 |
3月14-15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香港大学/亚洲电视 《我要做特首2》(第5次) |
520 | 35% | 19% | 4% | 16 |
3月9-13日(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香港大学/有线电视(第6次) | 1,031 | 44% | 20% | 11% | 24 |
3月8、10、12、14日[50] | 香港中文大学/无线电视(第4次) | 1,146 | 45% | 23% | 10% | 22 |
3月7-13日[51] | 明爱 | 3,170[52] | 55% | 26% | 19% | 29 |
3月6-11日(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香港大学/有线电视(第5次) | 1,008 | 45% | 19% | 11% | 26 |
3月3-8日(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香港大学/有线电视(第4次) | 1,012 | 45% | 20% | 11% | 25 |
2月29日-3月5日(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香港大学/有线电视(第3次) | 1,005 | 51% | 19% | 11% | 32 |
2月27日-3月3日(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香港大学/有线电视(第2次) | 1,015 | 49% | 19% | 10% | 30 |
2月27-28日(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香港大学/有线电视(第1次) | 518 | 49% | 20% | 11% | 29 |
2月27-28日(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香港大学追踪调查[53](第7次) | 501 | 51.2% | 17.7% | 13.1% | 33.5 |
2月25-27日(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香港大学追踪调查[53](第6次) | 500 | 53.7% | 16.8% | 12.3% | 36.9 |
2月15-23日[54] | 小童群益会(第3次) | 1,443[48] | 36.2% | 6.7% | 5.5% | 29.5 |
2月20-22日(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香港大学追踪调查[55](第5次) | 1,006 | 51.2% | 18.5% | 13.1% | 32.7 |
2月20-21日[56] | 南华早报(第1次) | 506 | 63.9% | 16% | - | 47.9 |
2月16-20日[57] | 香港中文大学/无线电视(第3次) | 1,200 | 55% | 19% | 9% | 36 |
2月13-16日(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香港大学追踪调查[55](第4次) | 1,007 | 49.0% | 21.3% | 10.0% | 27.7 |
2月6-9日(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香港大学追踪调查[55](第3次) 港大/亚洲电视 《我要做特首2》(第4次)[58] |
1,001 | 49.2% | 26.1% | 7.3% | 23.1 |
2月5-8日(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岭南大学(第1次) | 856 | 44.7% | 24.7% | 5.3% | 20.0 |
1月30日-2月2日(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香港大学追踪调查[55](第2次) | 1,002 | 46.9% | 27.4% | 8.0% | 19.5 |
1月16-19日(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香港大学追踪调查[55](第1次) | 1,022 | 42.9% | 29.7% | 9.1% | 13.2 |
1月12-18日[59] | 香港中文大学/无线电视(第2次) | 1,059 | 46% | 35% | 7% | 11 |
1月11-18日[60] | 小童群益会(第2次) | 962[48] | 31.7% | 17.9% | 2.5% | 13.8 |
1月4-18日[61] | 香港教育学院 | 734[62] | 32.1% | 20.1% | 8.1% | 12.0 |
1月2-15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浸会大学过渡期研究计划 | 806 | 41% | 21% | 8% | 20 |
1月9-11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香港大学/亚洲电视 《我要做特首2》(第3次) |
514 | 42.0% | 31.3% | 8.8% | 11.7 |
1月9-14日(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浸会大学传理调查实验室(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第2次) | 1,005 | 29.0% | 20.1% | 2.6% | 8.9 |
1月3-4日(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香港大学/《苹果日报》(第4次) | 504 | 40.2% | 28.8% | 7.7% | 11.4 |
2011年
[编辑]日期 | 机构 | 样本[46] | 范徐丽泰 | 梁振英 | 唐英年 | 何俊仁 | 冯检基 | 叶刘淑仪 | 梁家杰 | 曾钰成 | 领先[47] |
---|---|---|---|---|---|---|---|---|---|---|---|
12月28-29日 | 港大/亚洲电视 《我要做特首2》(第2次) |
521 | 42.8% | 30.9% | 5.4% | 4.4% | 11.9 | ||||
12月19-20日(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港大/《明报》(第11次) | 500 | 41.8% | 29.7% | 8.0% | 12.1 | |||||
12月7-8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港大/亚洲电视 《我要做特首2》(第1次) |
521 | 40.6% | 23.4% | 17.2 | ||||||
12月5-15日[63] | 小童群益会(第1次) | 807[48] | 33.0% | 19.6% | 1.0% | 1.9% | 2.4% | 13.4 | |||
12月4-7日[64] | 中大/无线电视(第1次) | 531 | 42% | 28% | 2% | 15% | 14 | ||||
12月6-7日(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港大/《苹果日报》(第3次) | 513 | 34.7% | 18.2% | 6.2% | 17.8% | 16.5 | ||||
11月28日-12月1日(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港大/《南华早报》(第3次) | 1,012 | 47.3% | 24.8% | 3.7% | 0.2% | 22.5 | ||||
12月1-5日(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浸大传理调查实验室(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第1次) | 810 | 30.1% | 17.2% | 1.9% | 5.7% | 12.9 | ||||
5,743[65] | 0.5% | 39% | 41% | 0.5% | 19% | 2.0 | |||||
11月11-14日[66] | 教联会 | 3,293[67] | 7.77% | 32.16% | 7.44% | 2.82% | 7.90% | 24.26 | |||
10月25-28日(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港大/《苹果日报》(第2次) | 503 | 11.2% | 35.3% | 9.9% | 2.7% | 12.6% | 12.3% | 22.7 | ||
10月17-19日(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港大/《明报》(第10次) | 505 | 18.7% | 40.8% | 14.0% | 9.3% | 22.1 | ||||
10月11-12日(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港大/《南华早报》(第2次) | 533 | 19.2% | 29.1% | 14.0% | 4.4% | 13.8% | 9.9 | |||
9月26-28日(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港大/《苹果日报》(第1次) | 500 | 24.2% | 20.5% | 16.3% | 1.3% | 17.1% | 10.0% | 3.7 | ||
8月23-25日(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港大/《明报》(第9次) | 503 | 34.5% | 14.4% | 15.1% | 15.1% | 5.1% | 19.4 | |||
6月21-22日(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港大/《南华早报》(第1次) | 512 | 32.9% | 8.3% | 10.2% | 9.1% | 13.3% | 19.6 | |||
5月16-18日(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港大/《明报》(第8次) | 537 | 42.0% | 5.7% | 9.5% | 12.4% | 13.6% | 28.4 |
选举论坛
[编辑]今届行政长官选举沿用上届安排,举行两场正式选举论坛。
电视辩论
[编辑]由香港十间电子传媒(无线电视、亚洲电视、有线电视、now宽频电视、香港宽频、凤凰卫视(包括香港台及优悦U Radio)、香港电台、商业电台、新城电台及DBC数码电台[注 1])主办及直播,由香港电台制作,在2012年3月16日晚上8时至10时于九龙塘香港电台电视大楼举行,主持为谢志峰(香港电台)和许方辉(无线电视),并由香港大学和岭南大学以抽样方式选出约100名市民出席,部份出席市民有机会提问。论坛由慈善机构龙耳提供4名手语翻译员进行即时手语传译。每名候选人可带同2名竞选办成员入场。[68]
电视辩论全长约2小时,设4个环节:
- 开场发言(3分钟):每位候选人各有1分钟。
- 记者和现场观众提问(36分钟):每位候选人会接受1名记者、3位现场观众用15秒时间发问,候选人有45秒回应,其间另外两名候选人可用15秒追问同一议题,回应的候选人则可再就每个追问以45秒回应。
- 自由辩论(24分钟):分为3节,每位候选人于3节各有2分钟、3分钟和3分钟轮流主持,可向任何一名候选人自由发问,并可决定是否容许另一人举手后加入发言。
- 总结(6分钟):每位候选人各有2分钟。
直播的电子传媒频道包括:
电视 |
电台 |
选委论坛
[编辑]由陈智思等选委发起的选委论坛,在2012年3月19日晚上7时半至9时半于九龙湾国际展贸中心举行,论坛主持为吴明林。论坛未能让市民入场,但会收集市民提问,在现场抽出部份问题。每名候选人各可带同11名竞选办成员入场。[70]
选委论坛全长约2小时,设4个环节:
- 介绍政纲(9分钟):每个候选人各有3分钟。
- 选委提问(51分钟):每个候选人各有17分钟,每条提问限时30秒,回应时间不限。
- 公众提问(15分钟,原定27分钟):每个候选人各有5分钟(原定9分钟),每条提问限时30秒,回应时间不限。
- 总结(6分钟):每个候选人各有2分钟。
由香港电台负责现场电视制作,多间电子传媒包括无线电视、亚洲电视、有线电视、now宽频电视等联合现场转播,在2012年3月19日晚上7时30至分至9时45分举行。
民间投票
[编辑]泛民主派初选
[编辑]泛民主派于2012年1月8日举行初选,在全香港开设74个票站,让任何年满18岁的香港永久性居民投票,并根据初选结果,派出较高支持的一位正式参选。参选人共有两位:民主党主席何俊仁和民协前主席冯检基。最后何俊仁胜出初选,他将代表泛民主派参选2012年行政长官选举。
港大民调全民投票
[编辑]此外,香港大学民意研究计划总监锺庭耀于2012年3月23日举行全民投票[71],最终成功筹得超过80万港元款项作为举办投票的经费。[72]香港市民可以透过智能手机下载应用程式PopVote,或指定网站,或带备身份证到十个票站投票。[73]
由于港大民调全民投票的网站怀疑受黑客攻击,无法网上投票,当局改为开放多个票站,让市民用纸张投票。[74]香港失明人互联会及龙耳发表声明,不同意要求市民选票放入的信封须写上身份证号码,认为有违保密原则,令市民担心泄漏投票意向。[75]
选举结果
[编辑]第四届行政长官选举于2012年3月25日于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结果:
编号 | 候选人 | 票数(百分比) |
---|---|---|
1 | 梁振英(当选) | 689 (65.62%) |
2 | 何俊仁 | 76 (7.24%) |
3 | 唐英年 | 285 (27.14%) |
- 有效票:1,050票
- 白票:75票[76](6.29%)
- 废票:7票[76](0.59%)
- 总投票数:1,132票 (94.89%)[77]
- 没入场选委:61票 (5.11%)
- 有资格选委:1,193票[78](法例规定为1200票) (99.42%)
投票于3月25日早上11时结束,并在11时52分打开票箱点票,唐英年及梁振英在台上监督打开票箱,而另一候选人何俊仁与泛民选委早前完成投票后,宣布离场抗议小圈子选举。
没入场选委包括社总团队28名选委。废票包括一张写上要求普选和一张反对小圈子选举、一张同时投下三人选票及一张同时投唐英年和梁振英选票。此外,一张问题选票印在投票圆圈线上,选举主任认为该选票很有可能投梁,所以决定作为梁的有效选票。[79]
选举主任潘兆初法官宣布,有1132有效选票,梁振英以689票,得票率60.9%,当选第四届行政长官,另一候选人唐英年获285票,何俊仁获76票。梁振英在选举日前两天表示希望参加将于2017年首次举行的行政长官普选,接受普选的洗礼、争取市民的认同、增加政府的认受性及改善政治生态[80]。
梁振英因取得超过六百张有效选票,选举主任潘兆初法官根据《行政长官选举条例》(第569章)第二十八条,宣布梁振英在是次行政长官选举内当选。[81]
2012年3月2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召开第七次全体会议,任命梁振英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四任行政长官,在同年7月1日就职。他签署《任命梁振英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四任行政长官》的第616号国务院令。
2012年7月1日,民间人权阵线再一次主办七一大游行,主办单位公布参加人数超过40万人,港大民意研究计划网站公布游行人数为98,000至112,000人,警方则表示游行高峰期有63,000人,三者的数字均创下2003年及2004年以来游行人数的新高。当日示威者其中一个主要诉求为梁振英下台。
选后
[编辑]- 梁振英在当选后在记者会上,发表讲话,以下是内容重点:
“ | 各位香港市民:
第四届行政长官选举刚刚有了结果,我很感激选委对我的信任及市民对我的支持,使我可以在未来五年,在行政长官这个岗位上服务香港、服务市民。我会以谦卑感恩之心,肩负这一重大的责任。…… 选举期间,战况激烈,难免火花四起。选举已经结束,合作应该马上开始。我衷心希望大家可以团结包容,将正能量重新注入香港;我亦期望各行业、各阶层、各地区齐心合作,令经济、社会和政治发展可以重回正轨。我明白行政长官的工作非常艰巨,但我一定会克尽己任,以“行之正道、稳中求变”的治港理念,迎难而上!…… 在这里,我向七百万市民作出庄严的承诺,我上任之后,香港市民今天所享有的自由及权利,绝对不会有任何改变。同时,我亦会以身作则,带领公务员及整个问责团队,确立一个诚信、廉洁的政府。今次虽然是一场一千二百人的选举委员会选举,但市民积极的参与,已经为二○一七年普选行政长官奠下基础。我会把今次选举的经验好好总结、反思和检讨,为日后制订公开公平的选举办法,以及建立健康进步的选举文化,做好准备。…… 日后,我会继续拿着一张凳,一本簿,一枝笔,和我的管治团队走入群众,听取你们的意见,只要你肯讲,我就肯听!我,梁振英,希望做一个“亲民的特首”,“一心一意”为香港!今天,我作出的承诺,将会成为历史纪录,我会在阳光下,接受全港七百万市民的监督。 我深信,“齐心”,香港一定会成功! |
” |
————2012年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选举当选人梁振英 |
- 唐英年在落败后表示会继续以公职服务香港。
- 何俊仁在落败后提早到场外,声讨选举之不是。
国际回应
[编辑]- 欧盟:欧盟外交事务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阿什顿在选举一日后,发表声明祝贺梁振英当选。他指欧盟重视香港的政治、经济和民主,也希望在他任期内,香港能够繁荣稳定民主,并深化与欧盟的关系。[82]欧盟外交事务员艾嘉莲也祝贺其当选,她指香港是欧盟重要的合作伙伴,香港与欧盟拥有共同的价值观。
- 美国:美国国务院东亚及太平洋事务助理国务卿坎贝尔发声明,恭贺梁振英当选,期待与他和其团队进一步拓展双方的紧密经贸关系及人民之间的交往,美国将继续支持一国两制的原则。[83]另外,美国助理国务卿坎贝尔发表声明,恭贺梁振英。声明说,美国将支持“一国两制”,期盼香港在2017年香港行政长官选举和2020年香港立法会选举,朝著实现普选这目标继续取得进步,以符《基本法》和香港市民意愿。[84]
- 澳门:澳门行政长官崔世安发出致函祝贺梁振英当选新的香港行政长官。
- 中国:中国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公室、广东省省委书记汪洋、广东省省长黄华华当日也都有发函祝贺梁振英当选。
争议
[编辑]政制面对的问题
[编辑]2012年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选举之际,于香港的政治制度中,此职位并非由全港市民普选产生,而是由选举委会员推选产生,主要问责官员则由特首委任,泛民主派人士认为此制度下,民意基础薄弱,以至过往特首等问责官员在推行政策时,往往引起香港立法会及泛民主派人士质疑政府偏袒个别社会利益团体,政府经常被指官商勾结、利益输送等,1997年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成立以来,多个民意研究显示政府权威下降,推行新政策时屡遭反对[85]。
泛民主派过往有不少声音提出“2012年双普选”,部分香港人除了要求特区政府在2012年的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选举以一人一票选出行政长官,同时于立法会选举中全数立法会议席由普选产生,双普选决议在2005年中期获大部份立法会政党支持,[86]但这个建议最终并没有被中共接纳,而早前支持2012年双普选的亲中共政党民建联,亦于2007年改为支持拖延至“2016年选立法会,2017年选特首”[87]。
中央政府“钦点”之争议
[编辑]泛民主派人士认为与首两任行政长官一样,唐英年早就受到中央政府“钦点”成为第三届特首,而唐英年在董建华政府年代当过局长和财政司司长,官路一直上升,在曾荫权政府出任政务司司长,这本来是培养他的管治能力,为接任特首铺路,可是这些年来董建华、曾荫权政府的管治评价及民望并不高,唐英年跟在他们后面近十年的宦海生涯里,没有政绩不在讲,其多次失言令人失去信心,民望不断下滑,是“扶不起来的阿斗”,信报评论认为若唐英年当上特首就是第二个曾荫权,估计他不会有新的思路和能力[88][89]。
前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与唐英年也有家族渊源,盛传唐英年早获江及其继承者钦点做2012年的新一届特首。前港区人大代表李鹏飞认为,2011年中传病危的江泽民万一去世不利唐英年选情,熟悉中国国情的时事评论员刘锐绍则认为,江泽民过去几年将重点放在中共高层人事布局而非香港此弹丸之地,不会因一人离世而有戏剧性改变。[90]2011年8月,香港特首前哨战愈演愈烈,民调显示唐英年发表惹争议的言论后的民意出现变动,刘锐绍认为民调不是决定性因素,最后挑选特首人选是北京决策层[91]。
2012年1月,属梁振英阵营的罗范椒芬引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建国, 就港特首选举发表谈话,表示唐梁均是“可接受人选”,希望特首选举是“君子之争”,“公开公平”,为2017年普选“树立典范”[92]。李平在苹果日报社论评论指;梁振英因北京领导人表示可接受他参选,而解释为中央政府人选并非唐英年一人,是欺人太甚;评论又指中共一直插手选举,排斥民主派在外,有“拣马”的特权,只接受一个或两个候选人参选亦是钦点。[93]有意见认为唐营发表领导人的“澄清”,是传圣旨“半钦点”,未作选举先行公开筛选,破坏了一国两制,而除了唐、梁之外,还有不被点名的民主派候选人何俊仁,似乎被矮化了[94]。
建制派派阀之争
[编辑]《苹果日报》将梁振英及唐英年之争,比喻为共产党与地产党之争,因为唐英年的选委提名人多是香港著名地产商,包括长实集团董事局主席李嘉诚,梁振英则一直被指为中共地下党员,渔农界60个提名中,梁振英取得57个,渔农界就是被指受中联办操控的界别[95]。梁慕娴在《开放杂志》指,唐、梁之争是港府退役或现任官员和商界财团组成的“建制队伍”,与中共地下党和中联办等组成的“干部队伍”之争,指“干部队伍”推出梁振英参选特首,暴露出他们夺取香港管治权的野心[96]。
建制派揣测中央政府取向
[编辑]2012年1月31日,中联办主任彭清华指特首选举须按照法律公平公正进行,中央政府不可能现阶段认定特首人选。时事评论员刘锐绍认为,李建国、彭清华固然是跟从中央政府思想而说话,但亦反映中央政府就特首人选未有定案[97]。
2012年3月4日,支持特首候选人梁振英的政协委员刘梦熊等人,在全国政协会议中与国家副主席兼中央港澳工作协调小组组长习近平会面。外界猜测习近平届时会代表中央政府高层对香港特首人选作出倾向性表态[98]。结果习近平与港澳政协会面时,先与第二排的刘梦熊、罗康瑞等梁营选委握手。有评论指行为令人联想起1996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众里寻他”,与当时仍未上任的第一任特首董建华握手,当时此行为被视为得到中央政府“祝福”。[99]港区政协委员陈永棋表示,只是刘梦熊先占较前排位置,事件并无特别处。当日习近平亦无对特首选举作出倾向性讲话[100]。时事评论员林和立分析,中共会在中央政治局常委开会后,在特首选举投票日前几天才会下指示,惯常不会在半公开场合为特首选举意向“漏口风”[101]。
3月中旬,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全国人大会议结束后的中外记者会的一番话:“香港一定能选出一个为多数港人拥护的特首”,被外界视为中央政府终于就特首人选表态(即支持梁振英)[102]。本来唐英年十拿九稳,可惜僭建风波、诬告梁振英牵涉黑金饭局事件,以至到主动披露2003年政府高层会议密议内容,唐英年“拿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使梁振英得以“上位”。
建制派内部严重撕裂,唐梁两人持续拉扯角力,唐英年更于19日晚言“已向廉政公署备案,指梁振英诽谤,同时发律师信,要求对方承认‘防暴队论’及向唐道歉”[103]。
建制派政商界个别意向
[编辑]2011年8月,特首备选之战渐趋激烈,香港富商恒隆集团董事会主席陈启宗,暗指唐英年及范徐丽泰两位疑似特首候选人,称他们一事无成,又指他俩没说过一句话可以令他个人觉得这两个人有脑,假若让没有能力的人当上特首,非香港之福[104]。同年11月,前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吴康民称,香港的大地产商足以左右特首人选[105]。参选特首的民主党主席何俊仁则表示,选举委员会大部份委员的投票意向都是受北京主导[106]。较早前,香港首富李嘉诚较倾向支持唐英年,而其他大多数香港大地产商有别于过往,并没有表态,有评论表示,如果“钟声”一响,他们多数会有“西瓜靠大边”,靠向较优势的一方[107]。
2011年11月,时事评论员林和立表示,选举票源受到听从中共指示的民建联和工联会的影响[108]。直至1月30日,政党民建联称仍未决定支持那位特首参选人。[109]而手持六十票关键选委票的工联会,首度表明有可能不提名任何一位参选人[110]自由党早于1月15日召开记者会,宣布党内29名选委支持唐英年选特首[111]。2012年3月中,香港民主党创党主席李柱铭指出,除泛民主派外,其他人在等中共指令,是奴才心态。[112]
对“六四事件”看法
[编辑]临近2012年行政长官选举,多位有意参选的热门人选均在不同场合被问及对“六四事件”看法,他们的言论往往引起争议及部分人的指责。
2010年11月12日,梁振英出席中文大学的活动时,形容六四事件为“悲剧”[113][114]。
2011年10月7日,范徐丽泰在出席中文大学的座谈会时,则指六四事件是“不幸”,并表示自己不清楚整件事情。[115]10月31日,范徐丽泰出席一个国情探讨班时表示,“六四事件”应该放入国民教育课程,因为“六四事件”的确是曾经发生过。[116]
2011年10月23日,唐英年分别在出席教协和华员会活动时,形容“六四事件”为“个别事件”;又促港人“站得高、看得远”,以宏观角度看国家过去在多方面的良好发展。[117][118]
香港理工大学助理教授锺剑华认为,“六四事件”几乎是特首候选人的“必答题”。唐、梁、范三人都避免在六四事件等敏感议题上“开罪”中共,但唐英年的答法最失败。梁、范至少敢说六四是“悲剧”及“不幸”,予人一些幻想空间,但唐却以国家经济发展去合理化六四事件,这种答案最令人反感。他又举例首两任特首董建华及曾荫权多年前已用这答案回应“六四”看法,社会反应亦很差[119]。
浸大民意调查之争议
[编辑]2012年1月14日,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公布一份尚未完成的“特首民意调查”结果,结果显示特首候选人梁振英及唐英年支持度差距6%。三日后再度公布已完成的民调结果,显示唐、梁差距较大达9%,而完成版中梁于多方面比较均有较佳表现。据了解,唐英年竞选办公室公关陈慧儿曾致电民调研究人员查询,曾在中国官方报章《人民日报》任职的浸大传理学院院长赵心树称,提早公布未完成民调是为了“抢新闻”,避开台湾总统大选,但此举及解释惹起争议,被指违学术专业,身兼浸大教职员公会发言人的杜耀明质疑此做法有政治动机,会促院方调查交代[120]。
候选人之负面新闻
[编辑]唐英年婚外情及私生子传闻
[编辑]2011年期间,《爽报》报道唐英年有婚外情,对象多达四人,包括香港总商会行政总裁袁莎妮及乡议局副主席林伟强女儿林颖妍(Esther)[121]。四人当中,唐与其中一人生下一名私生女。唐英年与妻子共同发表声明,指自己过去在个人感情上曾经有缺失,对此深感悔疚。唐英年并无详细交代“缺失”详情。唐营人士不断为他辩护,合和集团董事会主席胡应湘指婚外情只属“课外活动”[122]。
梁振英绯闻
[编辑]2011年10月,《成报》报道梁振英和“香港明天更好基金”行政总裁邓淑德关系匪浅。梁否认,指两人只属工作关系。其后《成报》发声明澄清报道仅叙述两人工作关系良好,并无他意[123]。邓之后亦出任梁的竞选办成员。梁振英被指曾打老婆,其妻否认,梁振英澄清报道完全是捏造事实,将交由律师处理[124]。
与星岛集团的争论
[编辑]梁振英于2011年12月16日辞任星岛新闻集团非执行董事职务,称要专注应付特首选举[125]。梁振英之后说,星岛新闻集团多篇报道,包括2011年12月指其主业公司戴德梁行面临要清盘,质疑梁的管治能力等言论,梁又不点名批评《星岛》记者大声向他提问,故意令他难堪,是针对其本人,有动机地抹黑。有报章评论称星岛集团董事会主席何柱国在记者会上态度傲慢[126][127]。全国政协委员刘梦熊评论称;星岛旗下《东周刊》有违公平君子之争[128]。
学者宋立功及前立法会议员吕明华亦认为,《星岛》集团连日报道梁振英负面消息明显是个人针对,动机明显[129]。
西九设计比赛隐瞒利益
[编辑]2012年1月31日,星岛新闻集团旗下《东周刊》报道,有参与西九龙项目的官员发现,梁与其中一家参加设计比赛的公司有关连[130]。梁振英指他在事件中没有获取任何报酬及利益,并早已向行政会议申报。[131]2月8日,临近特首选举提名期,特区政府发稿,证实梁振英2001年担任“西九龙填海区概念规划比赛”评审时,没有申报与他有关连的参赛公司,投票后始被发现有利益冲突。有评论指政府此时发稿犹如针对梁振英;民政事务局强调政府于事徉发生后十年才发稿交代,只是回应传媒查询,并无其他目的。[132]
2月10日,梁在多份报章刊登声明,重申在西九填海概念规划比赛并不涉及任何利益冲突[133]。2月11日,梁回应有报章指他任职的戴德梁行是西九比赛的参赛队伍乃不符事实,梁也要求政府公开西九比赛项目全部档案[134]。2月29日,立法会通过引用权力及特权法,成立《西九事件专责委员会》调查梁振英在西九事件的利益冲突事宜;梁振英回应指调查有助厘清事实,尊重立法会决定;同时,梁竞选办去信立法会主席曾钰成,以成员对梁抱成见为由,要求重组委员会,又要求不要在特首选举日之前展开聆讯[135],被时事评论家李怡批评是“黑社会主义”[136]。
对于对他不利的质疑,梁振英往往以“不知道”、“不知情”作为辩护理由。[137]2012年6月27日,经三个多月调查,《西九事件专责委员会》主席叶国谦提交调查报告,报告对梁振英作供时的“善忘”感到惊讶,对他“掉以轻心”及不完整申报利益表示遗憾及失望,认为他有不可推卸的责任。[138]梁振英认为调查报告“还他清白”。
唐英年大宅僭建风波
[编辑]2012年2月13日,唐英年大宅被揭发地下僭建,最初唐辩称是工人“挖深了”,地库只用作摆放杂物。后来于2月16日晚上,唐英年及其妻郭妤浅召开记者招待会,承认有僭建地库。有声音指事件涉及诚信问题,但他表示不会退选。
旗下竞选办出席江湖人物饭局
[编辑]2012年3月7日,星岛新闻集团旗下《东周刊》报道,梁营竞选办公室主要人物罗范椒芬、邓淑德、刘梦熊等人,曾与绰号“上海仔”的江湖人物郭永鸿,在流浮山小桃园出席饭局[139],密会新界乡绅拉票。事件因涉及黑社会及多位知名新界乡绅,如梁福元、侯志强等人,令传媒广泛关注,引起社会对“黑金政治”的忧虑。
相关节目
[编辑]- 《特首选战》3月1日及2日19:00至19:30于翡翠台播出
- 《2012年特首选举》3月25日08:55至13:00于翡翠台播出
- 《第四届行政长官选举》3月25日08:55至12:35于本港台播出
- 《ATV焦点:第四届行政长官选举—选后点评》3月25日19:00至19:58于本港台、亚洲台播出
- 《新特首》3月25日22:00至22:55于翡翠台、高清翡翠台播出
后续
[编辑]2012年3月2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召开第七次全体会议,任命梁振英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四任行政长官,在同年7月1日就职。他签署《任命梁振英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四任行政长官》的第616号国务院令[140]。
2012年7月1日,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四届政府就职典礼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为行政长官梁振英及主要官员监誓。[141]
受到梁振英大宅僭建风波及麦齐光涉贪案的影响,梁振英政府的管治已经举步维艰,“政界盛传中央有意启动后备方案”,或“在短期内更换特首”。[142]而中国国务院港澳办主任王光亚形容这个说法,完全是“胡说八道”,毫无根据。王光亚说,行政长官是按香港基本法选出,兼获得中央政府任命,中央支持梁振英及香港特区政府有效施政。希望香港各界以香港利益思想,支持香港特区施政。又在十八大政治报告中,总书记胡锦涛也肯定香港的工作,肯定香港回归之成就,肯定香港人有智慧,可以把香港管理好,为国家事务贡献。[143]
另外,北京当局汲取今届选举的经验,避免建制阵营内部再出现恶性竞争。于2017年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选举中,建制人士被要求统一支持林郑月娥,反映北京当局有意加强对香港事务的影响力。[144]
相关条目
[编辑]
|
|
注释
[编辑]- ^ 港特首候选人周五电视辩论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由于其中的凤凰卫视香港台及凤凰优悦电台由同一间机构经营,故即使绝大部份媒体都声称有十一间传媒参与举办,但实际上只有十间。[原创研究?]
参考资料
[编辑]- ^ 港府官員稱香港2012年3月25日選舉新特首. 中新网. 2011-02-25 [2011-10-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28).
- ^ 行政长官选举 简介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香港政制及内地事务局 修订日期: 2011年11月28日
- ^ 梁振英獲689票 當選特首. 香港苹果日报. 2012-03-25 [2012-03-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27).
- ^ 行政長官選舉提名期二月十四日開始. 政府新闻处. 2011-12-23 [2012-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21) (中文(繁体)).
- ^ 第四屆行政長官選舉 - 選舉便覽. 选管会. 2012-02-06 [2012-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16) (中文(繁体)).
- ^ 6.0 6.1 6.2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44條. [2012-0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20).
- ^ 根据《基本法》第四十六条,行政长官最多连任一次。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46條. [2012-0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20).
- ^ 选管会向行政长官选举候选人简介选举指引及安排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新闻公报,香港政府,2012年2月29日
- ^ 第四屆行政長官選舉 - 接獲的提名. 选举事务处. [2012-0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19).
- ^ 香港特别行政区2012年行政长官选举官方网站:一号候选人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香港特别行政区2012年行政长官选举官方网站:二号候选人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香港特别行政区2012年行政长官选举官方网站:三号候选人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美密電爆梁振英早決參選 李鵬飛昨確認:09年獲當面告知. 《明报》 (香港新浪网). 2011-09-04 [2011-10-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15).
- ^ 梁振英表示有準備參選特首. 《明报》 (香港新浪网). 2011年9月9日 [2011年9月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7月15日) (中文(简体)).
- ^ 何時宣佈參選特首 唐開腔 梁搶閘. 《苹果日报》 (壹传媒集团). 2011-11-18 [2011-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1).
- ^ 梁振英再提交多5名選委提名. 香港电台. 2012-02-29 [2012-0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28) (中文(繁体)).
- ^ 梁振英提名期結束前再交多八張選委提名. 商业电台. 2012-02-29 [2012-0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03) (中文(繁体)).
- ^ 何俊仁茶餐廳宣布欲選特首. 《明报》 (香港新浪网). 2011-10-04 [2011-10-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0-04).
- ^ 19.0 19.1 公義香港 理想生活 向霸權宣戰 – 何俊仁競選2012年行政長官選舉. 民主党. 2011-12-30 [2011-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03).
- ^ 何俊仁獲確認為特首候選人. 香港电台. 2012-02-14 [2012-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中文(繁体)).
- ^ 何俊仁到選舉事務處補交選舉提名. 商业电台. 2012-02-29 [2012-0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09) (中文(繁体)).
- ^ 中央接納唐英年請辭 林瑞麟接任. 《信报》. 2011-09-30 [2011-10-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0-01).
- ^ 唐英年月底前宣布參選特首. 《星岛日报》. 2011-11-17 [2011-1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11).
- ^ 曾蔭權高票連任 梁家傑誓捲土重來. BBC中文网. 2007年3月25日 [2008年5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7月5日) (中文(简体)).
- ^ 公民黨不派人參選特首. 《明报》 (香港新浪网). 2011年9月25日 [2021年1月2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7月11日) (中文(繁体)).
- ^ 馮檢基宣布參選特首 為香港討回公道. 《香港电台》. 2011-12-08 [2011-1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06).
- ^ 葉劉:不排除「犧牲」參選. 《明报》 (香港新浪网). 2011年8月31日 [2011-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7月13日).
- ^ 葉劉有意參選 民建聯表歡迎. 《明报》 (香港新浪网). 2011-09-01 [2011-10-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07).
- ^ 葉劉淑儀參選特首有難度. 《星岛日报》. 2011-09-28 [2011-1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17).
- ^ 葉劉淑儀稱仍考慮參選特首服務港人決心不變. 香港新浪网. 商业电台. 2011-10-18 [2011-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17) (中文(繁体)).
- ^ 葉劉淑儀慎重考慮去馬. 香港新浪网. 明报. 2011-11-16 [2011-1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20) (中文(繁体)).
- ^ 葉劉周內決定是否選特首. 《星岛日报》. 2011-12-11 [2011-1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30).
- ^ 葉劉淑儀放棄參選行政長官. 明报. 2011-12-15 [2011-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11) (中文(繁体)).
- ^ 范徐麗泰:唐英年如獲市民支持 傾向不參選. 香港电台. 2011-09-30 [2011-10-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范太:不排除考慮參選 不加入唐英年助選團. [2011-10-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范徐麗泰稱不爭取參選特首與唐英年無關. 商业电台. 2011-11-13 [2011-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中文(繁体)).
- ^ 曾鈺成:認真考慮參選特首. 香港电台. 2012-02-17 [2012-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20) (中文(繁体)).
- ^ 中途殺出:「教授」余永賢忽然選特首. 《文汇报》. 2012-02-01 [2012-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05).
- ^ 余永賢角逐下屆特首. 《明报》即时新闻. 2012-02-02 [2012-0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15).
- ^ 余永賢今將宣布參選特首. 《成报》. 2012-02-02 [2012-02-02].[失效链接]
- ^ 余永賢退選特首. 《星岛日报》. 2012-02-29 [2012-0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30).
- ^ 胡世全宣布參選特首. on.cc东方互动. 2012-02-13 [2012-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16) (中文(繁体)).
- ^ 前民建聯黨員胡世全參選特首. Yahoo新闻. 2012-02-13 [2012-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29) (中文(繁体)).
- ^ 政情:神秘人挑戰特首寶座. 《东方日报》. 2012-01-27 [2011-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04).
- ^ 存档副本. [2012-0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28).
- ^ 46.0 46.1 除另有注明外,受访对象均为18岁或以上的香港永久性居民
- ^ 47.0 47.1 排名第一领先第二的百分点
- ^ 48.0 48.1 48.2 48.3 12至21岁青少年
- ^ 六点半新闻报道,无线电视翡翠台,2012年3月21日
- ^ YouTube上的七点新闻报道,高清翡翠台,2012年3月15日
- ^ 3000中学生选特首 过半选梁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明报》,2012-3-19
- ^ 中三至中六学生
- ^ 53.0 53.1 由《苹果日报》、《明报》及《南华早报》联合委托
- ^ 青少年民调 梁唐差距收窄 Archive.is的存档,存档日期2012-07-13,《明报》,2012-2-26
- ^ 55.0 55.1 55.2 55.3 55.4 由NOW宽频电视新闻台、《苹果日报》、《明报》及《南华早报》联合委托
- ^ 2012年2月23日. [2012年2月2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3月5日).
- ^ 六点半新闻报道,无线电视翡翠台,2012年2月21日
- ^ 亚洲电视《我要做特首2》存档副本. [2012-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19).于同一时间特别委托港大进行民调,结果与此一致。
- ^ 六点半新闻报道,无线电视翡翠台,2012年1月10日
- ^ 青少年民调 梁唐差距收窄 Archive.is的存档,存档日期2012-07-13,《明报》,2012-1-30
- ^ CY支持度续大幅抛离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东方日报》,2012-2-9
- ^ 18至34岁青少年
- ^ 调查:33%青年选梁 唐19% Archive.is的存档,存档日期2012-07-14,《明报》,2011-12-22
- ^ 六点半新闻报道,无线电视翡翠台,2011年12月9日
- ^ 互联网网民
- ^ 教育界民調一面倒 梁振英大幅拋離唐英年. AM730. 2011-11-21 (中文(繁体)).[失效链接]
- ^ 教育界人士
- ^ 电视辩论 24分钟自由搏击准插嘴 Archive.is的存档,存档日期2012-07-14,《明报》,2012年3月13日
- ^ 爽人物:用雙手救人 通往無聲世界. 《爽报 (香港)》. 2012-03-28 [2012-03-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01).
- ^ 选委论坛不设互相质询 Archive.is的存档,存档日期2012-07-13,《明报》,2012年3月15日
- ^ 港大民研3.23辦全民投票. 《明报》. 2011-12-27 [2011-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09).
- ^ 3.23 民間全民投票. 香港大学民意研究计划. [2012-03-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02).
- ^ 3.23政黨民間聯合行動 全城投白票 不要欽點特首. 《苹果日报 (香港)》. 2012-03-17 [2012-03-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19).
- ^ 大批市民排隊 部份票站已截龍. 《苹果日报 (香港)》. 2012-03-23 [2012-03-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25).
- ^ 有團體不同意 民間全民投票記名方式. 《苹果日报 (香港)》. 2012-03-23 [2012-03-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25).
- ^ 76.0 76.1 [1]明报,2012年3月25日
- ^ 行政长官选举最后投票率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香港政府新闻稿,2012年3月25日
- ^ ATV 2012年3月25日18:00新闻
- ^ ATV 2012年3月25日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选举现场直播
- ^ 梁盼參加2017特首普選. 明报. 2012年3月23日 [2012年3月2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7月19日) (中文(台湾)).
- ^ 行政长官选举结果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香港政府新闻稿,2012年3月25日
- ^ 欧盟祝贺梁振英当选港行政长官[失效链接],大公报,2012年3月26日
- ^ 美国国务院恭贺梁振英当选,明报,2012年3月25日
- ^ 美国助理国务卿祝贺梁振英当选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香港电台,2012年3月25日
- ^ 香港政改路. 《通Six》. 香港经济日报. 2009-12-01 [2011-1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中文(繁体)).
- ^ 民建联、自由党支持2012双普选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香港经济日报》2004-09-24A43
- ^ 人大常委会通过决定 2017年香港特首可由普选产生. 新华社. 2007-12-29 [2011-10-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02).
- ^ 沈文轩. 政壇「桃姐」吃奶力盡出 揍唐唐難過劉華. 《信报》. 2011年9月12日 (中文(繁体)).[失效链接]
- ^ 龍吟虎嘯:唐唐不行 北京最晚知. 《东方日报》. 2011年9月16日 [2011年10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9月25日) (中文(繁体)).
- ^ 特稿 欽點董特首 一握定音. 《苹果日报》. 2011年7月7日 [2011年10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9月11日) (中文(繁体)).
- ^ 民望追上唐英年 梁振英:政策理念逐步成熟. 中国评论通讯社. 2011-08-31 [2011-1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中文(繁体)).
- ^ 羅范椒芬引述中央官員唐梁二人均可接受. 香港电台. 2012-01-19 (中文(繁体)).
- ^ 李平. 蘋論:欽點兩個就不是欽點?. 《苹果日报》. 2012年1月20日 [2012年1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9月11日) (中文(繁体)).
- ^ 梁營宜主動為羅太「半欽點論」釋疑. 《星岛日报》. 2012年1月21日: 社论 [2012年1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7月28日) (中文(繁体)).
- ^ 苹果日报:选战日志:梁振英的揼石仔论成笑柄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12年3月21日
- ^ 梁慕娴:地下党已经杀到身边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开放杂志,2012年3月号
- ^ 中聯辦﹕中央未認定特首. 《明报》. 2012-02-01 [2012-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02) (中文(繁体)).
- ^ 習近平今晤港政協 料不談選舉. 星岛日报. 2012-03-04 [2012-03-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14) (中文(繁体)).
- ^ 習近平晤港澳區政協 先與劉夢熊羅康瑞握手. 香港电台. 2012-03-04 [2012-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中文(繁体)).
- ^ 港區政協引述習近平籲團結及穩中求進. 香港电台. 2012-03-04 [2012-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中文(繁体)).
- ^ 學者分析 3.25前夕才下「聖旨」. 《苹果日报》. 2012-03-05 [2012-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07) (中文(繁体)).
- ^ 溫家寶指香港定能選出多數港人擁護的特首. 商业电台. 2012-03-14 [2012-03-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13) (中文(繁体)).
- ^ 唐英年廉署備案指梁誹謗. 明报. 2012-03-19 [2012-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08) (中文(繁体)).
- ^ 不點名批唐英年范徐麗泰 陳啟宗:成世人一事無成. 《信报》. 2011年8月2日 [2011年11月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2月1日) (中文(繁体)).
- ^ 吳康民:誰做特首還看地產商. 《苹果日报》. 2011年11月19日 [2011年11月1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11月25日).
- ^ 何俊仁:北京主選委意向 葉太:與地產疏離. 香港电台. 2011-11-19 [2011-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01).
- ^ 吳康民﹕春江水暖鴨先知 你演罷來我登場. 《明报》. 2011年12月15日 [2012年1月2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7月12日).
- ^ 梁欠百票唐穩入閘. 《澳门商报》. 2011-12-15 [2012-0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民建联未定支持谁选特首 Archive.is的存档,存档日期2012-07-14星岛日报 2012-01-30
- ^ 工联会“要胁”不提名双英 Archive.is的存档,存档日期2012-12-18东方日报 2012-02-01
- ^ 自由党开记招撑唐 或涉选举开支 Archive.is的存档,存档日期2012-07-11明报 2012-01-30
- ^ 李柱铭:北京要“党的人”治港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苹果日报 2012年03月15日
- ^ 梁振英:鄧小平更應獲諾貝爾和平獎. 亚洲时报在线. 2010-11-12 [2011-1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24) (中文(繁体)).
- ^ 梁振英對六四事件沒有再補充. 香港电台. 2011-10-24 [2011-1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中文(繁体)).
- ^ 范徐麗泰:六四事件是不幸的事 毋須掩蓋. 香港电台. 2011-10-07 [2011-10-25] (中文(繁体)).[失效链接]
- ^ 范太認為六四事件應該放入國民教育課程. 香港电台. 2011-10-31 [2011-1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中文(繁体)).
- ^ 唐英年拒正面回應對六四看法. 香港电台. 2011-10-23 [2011-1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中文(繁体)).
- ^ 9度被追問六四無回應 唐唐重申國家有進步. 《新报》. 2011-10-23 (中文(繁体)).[失效链接]
- ^ 唐形容六四「個別事件」. 《明报》 (香港新浪网). 2011-10-24 [2011-10-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12) (中文(繁体)).
- ^ 唐营插手民调早泄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东方日报 2012-01-19
- ^ 唐宮•西宮 銀行之花交往兩年 緋聞傳遍中環. 《爽报》. 2012-02-20 [2012-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28) (中文(繁体)).
- ^ 評唐英年感情缺失 胡應湘稱課外活動. 《头条日报》. 2011-10-21 [2011-1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0-24) (中文(繁体)).
- ^ CY歡迎《成報》登澄清聲明. 《文汇报》. 2011-11-11 [2012-03-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23) (中文(繁体)).
- ^ 梁振英:謠傳影響無辜女性 有責任清楚澄清. 香港电台. 2011-10-29 [2011-1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中文(繁体)).
- ^ 梁振英辞任星岛董事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苹果日报,2011年12月20日
- ^ 何柱国态度傲慢 口不择言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东方日报,2011年12月9日
- ^ 何柱国:DTZ报道有根据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星岛日报,2011年12月9日
- ^ 政协常委互插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东方日报,2011年12月9日
- ^ 议员学者斥《星岛》动机明显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东方日报,2011年12月9日
- ^ 遭揭博懵竞逐西九设计 称不涉利益冲突 梁振英变狡辩王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头条日报
- ^ 梁振英否认西九设计比赛涉利益冲突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ow新闻
- ^ 政府否认发稿打残梁振英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苹果日报,2012年2月9日
- ^ 梁振英报章启事 澄清不涉利益[失效链接],大公报,2012年2月11日
- ^ 梁振英: 应公开西九比赛资料[失效链接],大公报,2012年2月12日
- ^ 梁振英要求重组调查委员会,明报,2012年3月2日
- ^ 苹论:选唐是灾难,黑社会主义是更大灾难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苹果日报,2012年3月10日
- ^ 特权法查“西九门” Archive.is的存档,存档日期2013-04-28,大公报
- ^ 立法會專責委員會報告 (PDF). [2012-07-1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2-11-03).
- ^ 上海仔兄弟约乡绅饭局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苹果日报,2012年3月10日
- ^ 国务院召开第七次全体会议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国政府网,2012年3月28日
- ^ 特區第四屆政府宣誓就職,香港政府新聞網,2012年7月1日. [2012年7月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12月18日).
- ^ 急忙扑火 大后备曾钰成 拒信中央换马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苹果日报》2012年7月16日
- ^ 王光亞:換特首說法是「胡說八道」,兼「毫無根據」. [2012-1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12).
- ^ Chan, F. Digital Representation in an Electoral Campaign Influenced by Mainland China: The 2017 Hong Kong Chief Executive Election. Issues & studies. 2019 [2019-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