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马克思的异化论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马克思描述的异化Entfremdung)是指原本自然互属或和谐的两物彼此分离、甚至互相对立。异化一词最重要的用法是表示人与其“类本质”(Gattungswesen)的异化。马克思主张异化是资本主义的结果,他的立论基于路德维希·安德列斯·费尔巴哈在《基督教的本质》(1841年)中提出的理论,费尔巴哈在此书中力证“上帝”观念是人类特征的异化;麦克斯·施蒂纳则进一步声称“人性”观念是个人的异化;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年)中抨击了他所持有的观点。

异化的种类

[编辑]

劳动异化

[编辑]

劳动异化(英文Alienation of labor),即马克思理论中,工人感到自己失去对自己从事的劳动控制的状况[1]。随着流水线作业分工的细化,劳动异化作为结果之一在现代社会体现得越来越明显。

马克思认为,被异化的劳动者与他自己的生产活动、劳动目标、生产过程分离。使得工作成为非自发性的活动,因此劳动者无法对劳动产生认同或者领略到劳动的意义。

马克思的异化论基于他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过程的观察:工人不可避免地失去对自己工作的控制,从而失去对生活及自我的控制。工人从来都不是自主、自我实现的人类存在,他只能以资产阶级欲其所是的模式而存在。

资本主义社会造成异化,因为每个人藉著劳动为社会添砖加瓦,然而个体的这个社会面向是透过私有制表现的,其中个体只是工具,而非社会的存在:

马克思将资本主义下劳动的异化划为四类[2]

  1. 工人与他的“类本质”的异化。
  2. 工人之间的异化,这是因为资本主义将劳动化约为市场上待价而沽的商品,而非社会关系
  3. 工人与其劳动产品的异化,因为产品脱离工人自身的控制,反而成为异己的、敌对的关系。
  4. 工人与其劳动行为本身的异化,劳动成为无意义的活动,无法带来真正的满足。

女性主义的劳动异化

[编辑]

贾格尔就著马克思的四类异化再行发挥,她认为强制性的两性分工制度同样会使得女性产生劳动异化,洁格分成三类:[3]

  1. 女性与家务劳动的异化
  2. 女性与身体的异化
  3. 女性与男性间的亲密关系的异化

异化论的地位

[编辑]

黑格尔与费尔巴哈的异化观念

[编辑]

黑格尔的历史哲学中,精神处在一个摆脱无知,迈向自我了解的历史进程中。在青年马克思的相应理论中,精神的无知成为异化,而历史的超越终结成为人实现。

这种马克思哲学的目的论解读(亚历山大·科耶夫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特别支持)被路易·皮埃尔·阿尔都塞在关于“随机唯物主义”(法语:matérialisme aléatoire)的论著中抨击。阿尔都塞认为这种解读让无产阶级成为历史的主体(一如卢卡奇在名著《历史与阶级意识》中阐述的),这是被黑格尔唯心主义所污染,此流“主体哲学”已经流行了五百年,阿尔都塞批评这是资产阶级哲学意识形态。

异化与马克思的历史理论

[编辑]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写道“这样一来,现在情况就变成了这样:各个人必须占有现有的生产力总和,这不仅是为了实现他们的自主活动,而且就是为了保证自己的生存。”[4]换言之,马克思似乎认为尽管人类需要自我实现(异化的反面)[来源请求],这在历史上还是次要的,因为他认为资本主义给工人如此迅速地堆积无产阶级的苦难,以致于他们必须采取社会革命以求生存,而无暇顾及自我实现的问题。拉亚·杜纳耶夫斯卡娅等人的马克思人本主义在这点上著力较深。

异化与阶级

[编辑]

在《神圣家族》(1845年)第四章中,马克思述及资本家与无产者同样遭受异化,只是经验方式不同。资本家在异化中得到了轻松与力量,他们在这种异化中仿佛获得了人类的存有感;无产阶级在异化中感到无力及非人的存在。马克思以黑格尔辩证法中的正题、反题叙述两者在历史进程中的位置。

后续发展

[编辑]

属于法兰克福派的哲学家耶吉声称传统的异化论有一些缺陷,耶吉表示她认为传统的异化论带有本质主义色彩,但所谓的本质本身是很难被规范的,因此耶吉从后结构主义的角度出发,主张把异化论的论点修改成一种更加贴近生活的版本[5]

注记

[编辑]
  1. ^ Popenoe, David; 李, 强. 词汇表. Sociology(社会学). 2007-10-01: 694–714. ISBN 978-7-300-08078-9. 
  2. ^ A Dictionary of Sociology, Article: Alienation
  3. ^ 顾燕翎. 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 女性主義理論與流變 二版. 台湾: 猫头鹰. 2020-04: 112. ISBN 978-986-262-417-3 (繁体中文). 
  4. ^ 《德意志意識形態》(節選). [2008-04-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3-1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5. ^ 孙宇凡. 子晨 , 编. 法兰克福学派如何发展“异化”理论?超越马克思的前沿研究. 社会学理论大缸. [2024-0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05) –通过看透本质 (中文). 

参见

[编辑]

延伸阅读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