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陈寿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陈寿
西晋历史学家
寿
承祚
族裔汉族
出生233年(蜀汉怀帝建兴十一年)
巴西郡安汉县(今四川南充市
逝世297年(西晋惠帝元康七年)
三国志
中国二十四史
次序 书名 作者
姓名 时代
1 史记 司马迁 西汉
2 汉书 班固 东汉
3 后汉书 范晔 刘宋
4 三国志 陈寿 西晋
5 晋书 房玄龄
6 宋书 沈约 萧梁
7 南齐书 萧子显
8 梁书 姚思廉
9 陈书
10 魏书 魏收 北齐
11 北齐书 李百药
12 周书 令狐德棻
13 南史 李延寿
14 北史
15 隋书 魏徵
16 旧唐书 刘昫 后晋
17 新唐书 欧阳修 北宋
18 旧五代史 薛居正
19 新五代史 欧阳修
20 宋史 脱脱
21 辽史
22 金史
23 元史 宋濂
24 明史 张廷玉
相关 东观汉记 刘珍 东汉
相关 新元史 柯劭忞 民国
相关 清史稿 赵尔巽 民国
相关 点校本二十四史 顾颉刚 共和国

陈寿(233年—297年),字承祚巴西郡安汉县(现四川省南充市)人,蜀汉西晋时期的历史学者。年轻时好学,曾师事于同郡的谯周,在蜀汉曾任观阁令史,屡被谴黜。蜀汉亡国后则仕于西晋,当时晋国司空张华爱其才,便举为孝廉,除佐著作郎,补阳平令。时人称其善叙事,有良史之才,当时夏侯湛也著有《魏书》,见陈寿所作的《三国志》的魏书部分,便销毁自己的著作。

著有《蜀相诸葛亮集》、《三国志》六十五篇、《古国志》五十篇、《益部耆旧传》十篇,馀文章传于世。

生平

[编辑]

陈寿少时勤学,曾拜谯周为师,当时同侪将陈寿、李密比喻为子游子夏文立比喻为颜回罗宪比喻为子贡。他研读《尚书》、《春秋》、《汉书》、《史记》等史书。后来担任蜀汉的观阁令史,因不愿曲附权宦黄皓,所以屡遭谴黜。

公元263年蜀汉为曹魏所亡,265年司马炎篡魏,改国号为晋。在罗宪的推荐下[1],晋之司空张华十分赏识陈寿的才华,举其为孝廉,被委派为佐著作郎,出补阳平令。在此期间,陈寿编撰了《蜀相诸葛亮集》上奏朝廷,因此而获授著作郎之职,领本郡中正。陈寿之后致力于编写的历史,遂成《三国志》,共六十五篇,在当时即为人称颂;但议论者亦批评陈寿在《三国志》中不为丁仪丁暠立传,以及因陈寿父亲被马谡获罪连坐而在书中贬损诸葛亮父子之语。

张华曾经打算举荐陈寿为中书郎,由于荀勗妒忌张华而连带厌恶陈寿(一说是荀勗对陈寿写的《三国志》不满意)[2],暗示吏部改任陈寿为长广太守,陈寿以母亲年老为由而推辞。杜预出镇荆州前,再向晋武帝司马炎推荐陈寿,因此陈寿被授任御史治书。

陈寿在母亲死后,按其遗嘱把她安葬在洛阳,反因不把母亲归葬回乡而遭议论贬职。谯周过去曾对陈寿说过:“你必然会以才学成名,不过也一定会受到诋毁挫折,这却并非甚么不幸的事情。你最好还是多加谨慎吧。”结果陈寿两次受到贬职的折辱,就如谯周当初的预言一样。于是,陈寿虽然在数年后再被擢升为太子中庶,却没有前往应职。[3]

王崇寿良李密、陈寿、李骧杜烈一同入京都洛阳,被称为是梁、益二州有代表性的俊杰。寿良、李密、陈寿、李骧、杜烈五人虽然交情甚好但最终都疏远陌生了,后陈寿、寿良和李骧互相诬蔑攻击,因此李骧被有识之士批评,三人都被李密亦公允地评价得失并且严厉批评。只有王崇一人凭著宽厚和顺的性格,不分彼此,对待五人一视同仁,一直保持著深厚的友谊。[4]

陈寿曾撰《益部耆旧传》十篇。文立向朝廷呈献此书,受到司马炎嘉奖。[5]元康七年(297年)陈寿病逝,享年六十五岁。梁州大中正尚书郎范𫖳上书给晋惠帝,称赞陈寿的《三国志》一书“辞多劝诫,明乎得失,有益风化”,而请求派人采录,令陈寿的《三国志》因此得而流传于世。陈寿另撰《古国志》五十篇。

亲属

[编辑]

侄子

[编辑]
  • 陈符,字长信,有文才,入晋后接替陈寿成为著作佐郎。
  • 陈莅,字叔度,入晋后担任梁州别驾

评价

[编辑]

时人评价

[编辑]
  • 谯周:“卿必以才学成名,当被损折,亦非不幸也。宜深慎之。”

正面

[编辑]

据《晋书》记载,陈寿《三国志》的成就在当时就已得到很高的评价,同时期夏侯湛也著有《魏书》,但看了陈寿的《三国志》后便自叹不如,而销毁自己的作品。陈寿的同僚张华更对其赞誉有加,说:“应该把本朝历史的编纂大任也交给陈寿。”

后世,南朝梁刘勰在《文心雕龙·史传》也认为:“唯陈寿三志,文质辨洽,比之于,非妄誉也。”

陈寿对于史料的取舍选择比较审慎谨严,文字也以简洁见长。陈寿在《三国志》中不仅记录了三国时期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情况,以及对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作出贡献的人,同时还记录了当时国内少数民族和邻国的历史,例如《魏志·倭人传》就是日本古代历史的重要史料之一。

唐代房玄龄等人在编撰《晋书·陈寿传》时评价陈寿的史作足以继承左丘明司马迁班固等前辈的经典:“丘明即没,班马迭兴,奋鸿笔于西京,骋直词于东观。自斯已降,分明竞爽,可以继明先典者,陈寿得之乎!”又赞曰:“陈寿含章,岩岩孤峙。”

负面

[编辑]

对于陈寿的史家中立性也有批评或怀疑的声音。据《晋书》记载,当时传闻陈寿曾向丁仪丁廙兄弟的子孙索取立传费,说:“可觅千斛米见与,当为尊公作佳传。”结果被拒绝后,陈寿怀恨而不为享有高名的丁氏二人立传。据《三国志·魏书·任城陈萧王传》记载,陈寿出生前13年(220年)丁氏兄弟和全家男性均已被曹丕所杀,根本无后代。如采信此说法,则晋书的记载为谣言。但由于陈寿是《三国志》作者,所以此说法不能作为确切依据。也有人根据据信为丁仪遗孀所作的《寡妇赋》“抱弱子以自慰”一语,认为丁氏兄弟虽然被杀,但并未祸及男嗣。此说也存疑,因《寡妇赋》未必为丁仪遗孀所作,描述的也未必是丁仪的遗孀。潘眉三国志考证》指出丁仪、丁廙并非高官也无大功,又夺嫡不成,是曹魏罪人,才是不得立传的原因。王鸣盛十七史商榷》:“丁仪、丁廙巧佞之犹,安得立传?”朱彝尊也指出:“(陈)寿于魏文士,惟为王粲卫觊等五人立传,粲取其兴造制度,觊取其多识典故,若徐干陈琳阮瑀应玚刘桢,仅于《粲传》附书。彼丁仪、丁廙何独当立传乎?造此谤者,亦未明寿作史之大凡矣。”指丁氏兄弟之事迹鲜有可说,故不立传。

另外《晋书》亦记载,陈寿父亲曾为马谡参军,而马谡被诸葛亮处死后,陈寿父亲因连坐而受髡刑,而诸葛亮的长子诸葛瞻又看不起陈寿。陈寿因此在《三国志·诸葛亮传》中记载他并不擅长用兵打仗,并无应对敌人的才能,又指诸葛瞻只精通书法,名过其实。此处亦同样招来批评。[6]

动漫作品

[编辑]

延伸阅读

[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阅读此作者作品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晋书·卷082》,出自房玄龄晋书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明史卷一百五十》,出自《明史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明史卷一百八十六》,出自《明史

参考资料

[编辑]
  1. ^ 《三国志·霍弋传》注引《襄阳记》:四年三月,从帝宴于华林园,诏问蜀大臣子弟,后问先辈宜时叙用者,宪荐蜀郡常忌、杜轸、寿良、巴西陈寿、南郡高轨、南阳吕雅、许国、江夏费恭、琅邪诸葛京、汝南陈裕,即皆叙用,咸显于世。
  2. ^ 吴书二十. [2022-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05). 
  3. ^ 张华将举寿为中书郎,荀勖忌华而疾寿,遂讽吏部迁寿为长广太守。辞母老不就。杜预将之镇,复荐之于帝,宜补黄散。由是授御史治书。以母忧去职。母遗言令葬洛阳,寿遵其志。又坐不以母归葬,竟被贬议。初,谯周尝谓寿曰:“卿必以才学成名,当被损折,亦非不幸也。宜深慎之。”寿至此,再致废辱,皆如周言。后数岁,起为太子中庶子,未拜。
  4. ^ 《华阳国志》:(王化)与寿良、李宓、陈寿、李骧、杜烈同入京洛,为二州标俊。五子情好未必能终。惟崇独以宽和,无所彼此。
  5. ^ 《华阳国志·卷十一》:寿以为不足经远,乃并巴、汉撰为益部耆旧传十篇。散骑常侍文立表呈其传,武帝善之。
  6. ^ 《晋书·陈寿传》:寿父为马谡参军,谡为诸葛亮所诛,寿父亦坐被髡,诸葛瞻又轻寿。寿为亮立传,谓亮将略非长,无应敌之才,言瞻惟工书,名过其实。议者以此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