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陆扆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847年—905年),本名允迪,字祥文吴郡嘉兴(今上海市金山区)人[原创研究?],一说吴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唐末宰相。

简介

[编辑]

陆扆陆贽的族孙。居住于陕州

光启二年(886年)登丙午科状元,是年从唐僖宗游南山。九月,宰相韦昭度领盐铁,奏升为巡官。明年,宰相孔纬奏直史馆,得校书郎。

龙纪元年(889年)授蓝田尉。

大顺二年(891年)三月,召充翰林学士,改屯田员外郎。

景福元年(892年)升祠部郎中。隔年五月授中书舍人

唐昭宗乾宁四年(897年),唐昭宗被凤翔节度使李茂贞所迫出奔依附镇国军节度使韩建,升陆扆为工部尚书,转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进中书侍郎,意在取代宰相崔胤。欲除宦官而得罪宦官。崔胤被韩建外贬为武安军节度使,但求得宣武军节度使朱全忠支持,韩建惧怕朱全忠,遂使崔胤复相。崔胤怀恨陆扆取代自己,诬告他勾结李茂贞,贬硖州刺史。

光化三年(900年)兼户部尚书,再度拜相。封吴郡开国公。九月,转为门下侍郎,监修国史。

天复元年(901年)特进,兼兵部尚书。当时昭宗遭遇政变刚复位,宰相崔胤与陆扆上言,要代替宦官掌握神策军,昭宗未答。唐昭宗召见复位有功的神策军将领李继昭李继诲李彦弼共同商议,三人都说:“臣等世代在军中,未闻书生为一军之主;若以军权属南司(唐称宰相的治事之所),必多有变更,不若属北司(唐称内侍省)才方便。”昭宗对崔胤、陆扆说:“将士的意思不欲归属文臣,卿等不要执意请求了。”昭宗听闻陆扆不悦自己复位,秘密问翰林学士韩偓“陆扆、裴贽谁忠于我?”韩偓为陆扆辩解,昭宗没有处置陆扆。

天复三年(903年),被李茂贞劫持的昭宗脱身回京,又被朱全忠挟持。昭宗下诏赦免各藩镇,但不及凤翔。陆扆认为凤翔近在国门,虽然有难容之罪,但最近进贡无亏,朝廷没有和其绝交,没有赦命显得朝廷不宽容。崔胤执政,怀恨自己之前相位被陆扆取代,怒称陆扆秘密党附李茂贞,奏贬沂王傅、分司东都,削阶至正议大夫。

天祐元年(904年)朱全忠诛杀崔胤,陆扆得任吏部尚书,恢复阶封。朱全忠逼昭宗迁居洛阳,陆扆随驾。同年昭宗被弑,次年(905年)正月再贬濮州(今山东鄄城东北)司户参军,因宰相柳璨依附朱全忠,图谋诛杀有声望的官员,被杀于白马驿(今河南滑县),史称白马驿之祸,同死者还有左仆射裴枢、新除清海军节度使独孤损、右仆射崔远、工部尚书王溥等。

陆扆工书法,擅长正楷,笔劲有古风,收录于《宣和书谱》。陆扆兄弟三人时称三陆,其诗有“今秋已约天台月”之句广为吟咏。著有《陆扆集》7卷。陆扆子陆璪官至缑氏令。

延伸阅读

[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阅读此作者作品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旧唐书·卷179》,出自刘昫旧唐书

参考书目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