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郑凯甄怪眼萤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郑凯甄怪眼萤
背面形态(左);腹面形态(右)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纲: 昆虫纲 Insecta
目: 鞘翅目 Coleoptera
科: 萤科 Lampyridae
属: 怪眼萤属 Oculogryphus
种:
郑凯甄怪眼萤 O. chenghoiyanae
二名法
Oculogryphus chenghoiyanae
Yiu & Jeng, 2018

郑凯甄怪眼萤学名Oculogryphus chenghoiyanae)是属于萤科弩萤亚科的一种萤火虫,是怪眼萤属的一种[1]

发现

[编辑]

2017年,香港昆虫学会副会长饶戈于香港大屿山地塘仔发现类似巴蜀怪眼萤Oculogryphus shuensis)的物种,联络建立怪眼萤属的台湾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生物学组副研究员郑明伦。在解剖雄虫外性器后,确认该物种为一未曾描述过的种级分类元,并于2018年2月22日于国际动物分类学期刊发表[2]。本种为已知的第四种怪眼萤,亦为首次发现该属的雌虫形态,提供该属幼态雌虫的直接证据[1]

命名

[编辑]

拉丁种名和中文名字皆以2017年4月13日捐出活肝给素未谋面的急性肝衰竭女病人邓桂思郑凯甄命名,表扬她无私奉献的发亮精神。是第一种以香港人姓名命名的萤火虫种类[3]

形态

[编辑]

雄虫体型小型,约5毫米(0.20英寸)左右,体色介于深棕色至黑色之间,前胸背板成橙褐色。头部几乎与前胸背板等宽,稍微突出前胸背板。复眼背侧观几乎相接,腹面相近。触角丝状,11节,大颚短。外观在无发光时无法看见发光构造,阳茎器及中叶向外弯曲,阳茎基侧突短[1]。雌虫幼态型,体色成黄白色[1]

萤光性

[编辑]

雌虫在经过紫外线照射后,会发出生物萤光biofluorescence),为萤科首度记录到紫外线致生物萤光的现象。为陆域生物中少数同时具有生物发光及生物萤光功能的物种,且其生物萤光与生物发光机制相互独立。生物发光的部分由腹部的发光器散发出黄绿光,而萤光则是自体壁发出蓝绿光[1]

参考文献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