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车笼埔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车笼埔
汉字 車籠埔
白话字 Chhia-lâng-po͘
台语罗马字Tshia-lâng-poo
车笼埔

车笼埔,为台湾台中市太平区的地名,位于该区南部。相较于今日行政区,其范围大致包括福隆里不含西北端及东北部边界地带、兴隆里、光隆里不含东部、德隆里、永隆里不含最东端、黄竹里不含最西端及北至东北部边界地带[1][2][3]

车笼埔的光隆营区过去是陆军新兵训练中心所在地之一,以“血溅车笼埔,泪洒关东桥,魂断金六结,命丧成功岭”而闻名[4]921大地震以后,复以“车笼埔断层”而更成为全台众知。

历史

[编辑]

车笼埔地名起源不详。车笼埔谓为“车轮埔”或“车人埔”之台语近音[5]。在民间则流传著故事,据传当地因汉人与原住民之间经常有所冲突,制糖埔总共有36位工人在妈祖祭典这夜,被原住民袭击而全数丧生,由于死亡人数众多,当地村民用牛车载满许多尸体,故得“车笼埔”。

据知,车笼埔早在乾隆55年(1750年)就已经发展出聚落,并划为“车笼埔庄”,由蓝兴堡所辖。进入日治时期后,车笼埔仍沿用清代体制不变。大正9年(1920年),全台改为五州三厅,车笼埔改为台中州大屯郡大平庄车笼埔大字,下辖有“车笼埔小字”、黄竹坑小字(今黄竹里)。该庄北与东边与头汴坑庄为邻,东南边为墘溪湾庄,南边为阿罩雾庄,西南边北段与番仔寮庄为邻,西南边南段与涂城庄为邻,西北与太平庄为邻。

1945年二战后中华民国政府调整台湾行政区域,大平庄改制为太平乡,车笼埔小字改制为“光隆村”。1950年4月,拆分兴隆路以北地区为“兴隆村”。1987年9月再拆分西南端为“德隆村”。1996年4月太平乡升格为市,各村改制为“里”[6]。2005年8月,太平市19里重划成39里,原兴隆里再拆分为福隆兴隆二里,原光隆里亦再拆分为光隆永隆二里,连同德隆里共有五里。现今这五里即通称“车笼埔地区”。

陆军十军团五二工兵群驻地光隆营区,所在位置正是车笼埔地区,过去光隆营区为步兵二三四师(今机步二三四旅)的师部所在,同时为新兵训练中心,以其训练尤为严格的作风而闻名全军、为所有陆军新训中心之最,在民间流传的辛苦等级中位居第1,称为“血溅车笼埔,泪洒关东桥,魂断金六结,亡命成功岭;欢乐满仁武,新中是乐园,官田休息站,快乐斗焕坪[4]

地理

[编辑]

车笼埔位于头汴坑溪与草湖溪之冲积扇分界上,海拔高度约90公尺,是处呈东向西缓降之地形。其东面倚著大横屏山之山系,境内有座海拔437公尺之车笼山。车笼埔大致以南北走向发展聚落,主要在光兴路(县道129号)串连各里,南北可通台中、南投。

中央地质调查所为测制《台中图幅》,曾进行野外实地调查,发现在竹子坑西南方一公里处有断层露头,刊载于《台湾活动断层概论》则归类为第二类活动断层,并命名为“车笼埔断层”。1999年9月21日发生921大地震后,车笼埔之名乃以“车笼埔断层”广为全台众知。

教育机关

[编辑]
车笼埔国小侧门

旅游景点

[编辑]
车笼埔树将军

交通

[编辑]
主要联外道路
市区公车

参考资料

[编辑]
  1. ^ 里的特色 光隆里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太平区公所
  2. ^ 里的特色 兴隆里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5-10-07.,太平区公所
  3. ^ 里的特色 德隆里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5-10-08.,太平区公所
  4. ^ 4.0 4.1 罗添斌,《新闻幕后/翻开血泪史 新兵锉著等》,自由时报,2013年2月6日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3年2月8日,.
  5. ^ 洪敏麟,《台湾旧地名之沿革》,1980年台湾文献馆出版
  6. ^ 《太平区地名清单:光隆里》,地名检索系统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0-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