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米歇尔·安托万·萨于克
路易·米歇尔·安托万·萨于克 Louis Michel Antoine Sahuc | |
---|---|
出生 | 1755年1月7日 法兰西王国梅洛 |
逝世 | 1813年10月24日 法兰克福大公国法兰克福 | (58岁)
效命 | 法兰西王国 法兰西王国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法兰西第一帝国 |
军种 | 骑兵 |
服役年份 | 1772-1813年 |
军衔 | 师级将军(军衔等同于骑兵少将) |
参与战争 | 法国大革命战争 拿破仑战争 |
获得勋章 | 法国荣誉军团勋章 帝国伯爵 |
其他工作 | 立法团成员 |
萨于克伯爵路易-米歇尔-安托万(法语:Louis-Michel-Antoine,Comte de Sahuc,法语发音:[lwi miʃɛl ɑ̃twan kɔ̃t də sayk];1755年1月7日—1813年10月24日)是一位法国陆军将军,萨于克曾加入法国皇家军队并在那里服役了20年,之后参加了法国大革命战争。他在战争中晋升团长并且后来成为了一名将军。在拿破仑战争期间,他在拿破仑的三场战争中皆担任重要的骑兵指挥角色。
在法国大革命初期,萨于克被任命领导一个猎骑兵团,后来被提拔为旅长。在拿破仑的领导下,萨于克在1805年的战役中指挥了一个骑兵旅。在1806-7年的战役期间,他领导了一个龙骑兵师。1809年,他在意大利指挥一个轻骑兵师并参加了瓦格拉姆战役。几年后,萨于克成为立法团成员,但被召回部队。萨于克于1813年在德国因感染斑疹伤寒病逝。他的名字被刻在凯旋门上。
早年生活
[编辑]萨于克于1755年1月7日出生在法国梅洛,并于1772年加入旧制度的军队。在法国大革命初期,他成为北方军团的一名军官。后来他调到桑布雷-默兹军团,并于1794年7月10日被任命为第1猎骑兵团的上校团长。1799年4月21日,在第二次反法同盟期间,他晋升准将并参加了1800年5月3日的斯托卡赫战役。[1]
在12月3日的霍亨林登战役中,萨于克担任一个骑兵旅的旅长。[2]法军在这场战斗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3]
在霍恩林登战役之后,法军在一系列对抗撤退的奥地利人的行动中取得了成功。12月16日在沃勒湖畔诺伊马克特,萨于克在率领第48线列步兵团和第1猎兵团时,给奥地利军队造成了500人伤亡。17日在弗兰肯马克特,奥地利人伤亡2,650人,其中大部分成为俘虏。18日在施瓦嫩施塔特,700名奥军胸甲骑兵被困在河边并被俘。同一天,在弗克拉布鲁克,萨于克的部队俘虏了一位奥地利将军、两门火炮和一些奥军步兵。19日在兰巴赫,奥军第12步兵团的1,450人投降,法军还缴获了500辆奥军辎重车。[4]
帝国时期
[编辑]萨于克于1801年成为法案评议委员会的成员,并且是拿破仑·波拿巴的强烈支持者,投票支持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1803 年,他成为帝国骑士,然后在1804年成为荣誉军团的指挥官。[1]在第三次反法同盟中,萨于克曾在一个师服役,其中包括第15和第17龙骑兵团,这些龙骑兵团在1805年10月11日的哈斯拉赫-容金根战役中失去了帝国鹰标和许多士兵。该师的第18和第19龙骑兵团也在1805年10月14日参加了埃尔兴根战役。[5]1805年12月2日,萨于克作为第4龙骑兵师的一位旅级指挥官的身份参加了奥斯特里茨战役。[6][7]
1806年1月4日,拿破仑将萨于克提拔为骑兵师级将军(少将)。[1]第四次反法同盟期间,萨于克成为2,600人的第4龙骑师的师长。[8][9]萨于克的士兵错过了耶拿-奥尔施泰特战役,因为他与让-巴蒂斯特·贝尔纳多特元帅的第1军团一起行军。[10]战斗结束后,他的师加入了尼古拉·苏尔特元帅的第4军团执行追击任务。[11]11月1日,他的师在拉特诺向北移动以攻击布吕歇尔的普鲁士部队。[12]11月6日,萨于克与苏尔特和缪拉元帅一起参加了吕贝克战役,当时他负责攻击东南门。[13]在占领了城门后,法军骑兵就冲上街头,帮助俘虏了一个普鲁士步兵团。[14]1月25日,他的部队参加了莫龙根战役。[15]拿破仑于1808年晋升萨于克为帝国伯爵。[1]
在第五次反法同盟中,萨于克在欧仁·德·博阿尔内的意大利军团中指挥一个轻骑兵师。该师包括第6骠骑兵团、第6猎骑兵团、第8猎骑兵团、第25列骑兵团和一个4磅牵引炮连。[16]
在波代诺内的战役中,萨于克的部队被奥军击败。当时萨于克指挥了两个骑兵团和第35线列步兵团的4,800名法军前卫士兵。1809年4月15日上午6时,约翰·玛丽亚·菲利普·弗里蒙特将军率领5,900名奥地利人攻打该镇。萨于克将他的骑兵调到镇北,但弗里蒙特从侧翼攻击他的骑兵,将他们击溃。第35线列步兵团被困在镇上,几乎被摧毁,有500人死伤。此外,奥军还俘获了2,000名法军士兵、一个帝国鹰标和四门火炮。奥地利人只报告了253人伤亡。[17][18]在4月16日的萨奇莱战役中,欧仁因奥地利骑兵的优势而拒绝完全投入萨于克的师。在欧仁下令撤退后,萨于克协助保罗·格雷尼尔和让-巴蒂斯特·布鲁西埃的两个师撤退。[19]
在5月8日的皮亚韦河之战中,萨于克和查尔斯·兰登·德普利的骑兵师向右越过皮亚韦河。两个骑兵师将约翰·卡尔纳西的奥地利旅驱赶到两个村庄。法军轻步兵形成方阵并成功击退了一个奥地利骑兵师,但他们遭到了由24门大炮组成的集结炮台的猛烈攻击。[20]轰炸使法军步兵损失惨重,20门法国大炮及时赶到,以回应奥地利的炮兵。与此同时,萨于克不明智地部署了他的师,以至于一些错过步兵广场的炮弹击中了他的士兵。[21]奥地利骑兵第二次进攻时,萨于克的轻骑兵和普利的龙骑兵反击并击溃了他们。[20]追赶奥地利骑兵时,法国骑兵攻占了奥军的炮台并缴获了14门火炮。[22]奥地利骑兵指挥官克里斯蒂安·沃尔夫斯凯尔·冯·赖兴伯格死于普利的一名龙骑兵之手。在这一辉煌的成功之后,萨于克未能召集他的师,匈牙利军队的反击击溃了第8猎骑兵团。他的其他三个上校也顺势而为,赶走了匈牙利人。[23]由于骑兵无能为力,约翰大公只能进行被动防御,这导致他最终失败。[24]
当萨于克参加6月14日的拉布战役时,他的部队只有第8和第25猎骑兵团。[25][26]当埃马纽埃尔·格鲁希和路易-皮埃尔·蒙布伦的骑兵在右翼击败了试图阻挡的奥军时,他的骑兵师守卫着左翼。随着奥地利军队在战斗结束时撤退,萨于克的骑兵发起了追击,很快就遇到了一些匈牙利民兵方阵。尽管匈牙利人进行了零散的齐射,但由于法国骑兵的进攻混乱,他们还是成功地挡住了第一次冲锋。第二次法军冲锋组织得更好。一个猎兵团集中在一个方阵的一侧进攻。法军对先前被击退感到愤怒,毫不留情地屠杀了无助的匈牙利人,甚至砍杀了那些试图投降的人。[27]
在瓦格拉姆战役中,萨于克率领一个由第6猎骑兵、第8猎骑兵和第9猎骑兵组成的师。[28]在横渡多瑙河之前,他向他的骑兵们发表了夸夸其谈的演讲。[29]他的骑兵支援了7月5日的夜间进攻。起初,进攻看起来很有希望,萨于克的猎兵击溃了一个奥地利营。然而,奥军的步兵拦截了法军的骑兵,法军骑兵被迫撤退。在没有骑兵支援的情况下,法军步兵在面对奥地利步兵的反击时步履蹒跚。进攻以失败告终,法国人在遭受重大损失后逃回了他们的起始位置。[30]黄昏来临,萨于克的士兵对奥地利骑兵进行了反击,他们首先用手枪和卡宾枪齐射,然后涉水冲向他们。在黑暗中,穿白衣服的法军骑兵是非常明显的目标。两名骑兵上校在战斗中阵亡。[31]7月6日,萨于克的骑兵守卫着雅克·麦克唐纳著名的空心方阵的侧翼。[32]
从1809年到1812年,萨于克作为来自瓦兹的代表在立法团中任职。回到军队后,他成为莱茵河和奥得河之间的仓库和医院的监察长。在美因河畔法兰克福,他感染了斑疹伤寒,并于1813年10月24日去世。萨于克的名字(SAHUC)被刻在凯旋门的第7列。[1]
引注
[编辑]- ^ 1.0 1.1 1.2 1.3 1.4 Mullié (1852)
- ^ Arnold (2005), p. 275. It's not clear which units were specifically under Sahuc's orders.
- ^ Arnold (2005), p. 245
- ^ Smith (1998), pp. 190-191
- ^ Smith (1998), p. 204
- ^ Duffy (1977), p. 180. Duffy also lists Verdière as a brigadier.
- ^ Smith (1998), p. 216. Smith omits the 27th Regiment.
- ^ Petre (1993), p. 176. Petre shows the strength.
- ^ Chandler, p. 37
- ^ Petre (1993), p. 150
- ^ Petre (1993), p. 199
- ^ Petre, p. 264
- ^ Petre, p. 275
- ^ Petre, p. 281
- ^ Smith (1998), p. 240
- ^ Bowden & Tarbox (1980), p. 101
- ^ Schneid (2002), p. 71-72
- ^ Smith (1998), p. 286
- ^ Schneid (2002), p. 74
- ^ 20.0 20.1 Schneid (2002), p. 80-81
- ^ Arnold (1995), pp. 101-102
- ^ Epstein (1994), p. 91
- ^ Arnold (1995), p. 102
- ^ Schneid (2002), p. 81-82
- ^ Bowden & Tarbox (1980), p. 119
- ^ Smith (1998), p. 315. Smith lists the 6th, 8th, and 9th Chasseurs.
- ^ Arnold (1995), p. 112
- ^ Bowden & Tarbox (1980), p. 149
- ^ Arnold (1995), p. 122
- ^ Schneid (2002), p. 95-96
- ^ Arnold (1995), p. 132
- ^ Schneid (2002), p. 97
参考资料
[编辑]- Arnold, James R. Marengo & Hohenlinden. Barnsley, South Yorkshire, UK: Pen & Sword, 2005. ISBN 1-84415-279-0
- Arnold, James R. Napoleon Conquers Austria. Westport, Conn.: Praeger Publishers, 1995. ISBN 0-275-94694-0
- Bowden, Scotty & Tarbox, Charlie. Armies on the Danube 1809. Arlington, Texas: Empire Games Press, 1980.
- Chandler, David G. Jena 1806: Napoleon Destroys Prussia. Westport, Conn.: Praeger Publishers, 2005. ISBN 0-275-98612-8
- Duffy, Christopher. Austerlitz 1805. Hamden, Conn.: Archon Books, 1977.
- Epstein, Robert M. Napoleon's Last Victory and the Emergence of Modern War. Lawrence, Kansas: University Press of Kansas, 1994.
- (法语) Mullié, Charles. Biographie de célébrités militaires des armées de terre et de mer de 1789 à 1850, 1852.
- Petre, F. Loraine. Napoleon's Conquest of Prussia 1806. London: Lionel Leventhal Ltd., 1993 (1907). ISBN 1-85367-145-2
- Schneid, Frederick C. Napoleon's Italian Campaigns: 1805-1815. Westport, Conn.: Praeger Publishers, 2002. ISBN 0-275-96875-8
- Smith, Digby. The Napoleonic Wars Data Book. London: Greenhill, 1998. ISBN 1-85367-2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