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瑟夫·贝希托尔德
约瑟夫·贝希托尔德 Joseph Berchtold | |
---|---|
亲卫队全国领袖 | |
任期 1926年4月15日—1927年3月1日 | |
领袖 | 阿道夫·希特勒 |
前任 | 尤利乌斯·施雷克 |
继任 | 埃尔哈德·海登 |
个人资料 | |
出生 | 1897年3月6日 德意志帝国因哥尔斯塔特 |
逝世 | 1962年8月23日 西德阿默湖畔黑尔兴 | (65岁)
政党 | 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 |
宗教信仰 | 天主教 |
军事背景 | |
效忠 | 德意志帝国 |
服役 | 德意志帝国陆军 |
参战 | 第一次世界大战 |
约瑟夫·贝希托尔德(德语:Joseph Berchtold,1897年3月6日—1962年8月23日)是一位纳粹党的早期资深党员,同时也是准军事组织“冲锋队”与“亲卫队”的共同创建者。
贝希托尔德早年服役于德意志帝国陆军,曾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后,他加入了小型极端政治团体“德国工人党”;该党后来发展为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即纳粹党),贝希托尔德也于1926年4月出任第二任亲卫队全国领袖,并持续担任该职务至1927年3月为止。
在辞去全国领袖一职后,贝希托尔德多数时间都在为纳粹党杂志与期刊撰著。他幸存至战后,但于战争结束时遭盟军逮捕,不久后获释,随后于1962年逝世。贝希托尔德是最后一位逝世的亲卫队全国领袖,同时也是唯一一位幸存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全国领袖。
早年生活
[编辑]约瑟夫·贝希托尔德于1897年3月6日出生于因哥尔斯塔特,随后于1903年至1915年间前往慕尼黑就学。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进入德意志帝国陆军巴伐利亚王国军团担任少尉直至战争结束。战后贝希托尔德入读慕尼黑大学,主修经济学,同时获得一份记者的工作[1]。1920年上半年,他加入了小型右翼极端政治团体“德国工人党”;该党后来于同年2月24日更名为“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2]。贝希托尔德在纳粹党中担任财务部长至1921年7月底请辞退党为止[3]。
冲锋队生涯
[编辑]贝希托尔德于1922年重新加入纳粹党,随即成为专责保护党领袖与干部的准军事组织“冲锋队”的一员[3]。纳粹党领导人阿道夫·希特勒于1923年下令组织一支专门保护他本人的小型独立随扈单位[4]。该单位获命名为“仪仗警卫队”(Stabswache),最初成员仅有8人,并由希特勒的亲密盟友尤利乌斯·施雷克与贝希托尔德负责指挥[5]。同年稍晚,该单位更名为“希特勒突击队”[4]。
1923年11月9日,包含希特勒突击队与冲锋队在内的数个准军事单位共同发起了旨在控制慕尼黑并最终推翻柏林中央政府的啤酒馆政变,但最终以失败告终,且造成16名纳粹党支持者与4位警官身亡。政变过后,希特勒与其他多位纳粹党干部遭到逮捕,并关押于兰茨贝格监狱[6]。纳粹党与包含希特勒突击队在内的所有附随组织均遭解散[7]。贝希托尔德于是离开德国,逃往奥地利提洛邦,但其仍于1924年遭慕尼黑特别人民法庭以缺席审判的方式判决其入监服刑。逃亡奥地利期间,贝希托尔德仍持续参与非法的纳粹党活动[3]。
当希特勒于1924年12月20日获释时,贝希托尔德已成为奥地利克恩顿邦的纳粹党分部领袖,同时也负责指挥该地的冲锋队势力[3]。在纳粹党于1925年2月20日重组后,他再度入党,并获得964号的党员编号。1926年3月,贝希托尔德自奥地利返回慕尼黑[8],随即成为该地的冲锋队领袖[3]。
亲卫队生涯
[编辑]1926年4月15日,贝希托尔德接替尤利乌斯·施雷克成为亲卫队总监,并于任内将该头衔更名为“亲卫队全国领袖”[9],同时建立一套新规则以将亲卫队的定位明确化。规则中写道亲卫队“既不是军事组织,也不是奉承权势者的随从团体,而是一支党领袖所可倚赖的小型单位。”[9]。他更进一步强调亲卫队成员必须“只遵从党的纪律”[9]。不过,贝希托尔德为使亲卫队能脱离冲锋队所做出的努力最终均不见成效,并为此感到十分沮丧与无力[10]。1927年3月1日,他将领导权移交予其副手埃尔哈德·海登,正式离任亲卫队全国领袖一职[11]。
离开亲卫队后
[编辑]1927年,他成为纳粹党党报《人民观察家报》的首席作者;1934年,他成为该报的永久性副总编辑。在接下来的数年中,贝希托尔德均在党中从事报导与政治宣传等工作。1928年,贝希托尔德自行创办了名为《冲锋队队员报》(SA-Mann)的报纸。至1938年1月以前,他亦是该报的主要作者。此外,贝希托尔德还在各式纳粹党出版物与杂志中兼任作者[12]。
自1934年3月起,贝希托尔德亦在慕尼黑市议会担任议员,随后于隔年11月15日,获指派为帝国文化委员。此外,他亦于1936年3月29日起担任纳粹德国国会议员。1940年4月29日,贝希托尔德短暂进入德意志国防军后备部队担任上尉[13]。
战后
[编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事于1945年5月结束后,贝希托尔德曾遭盟军短暂拘禁,但不久后即获释,最终于1962年8月23日在巴伐利亚州的南部市镇阿默湖畔黑尔兴逝世[13]。
冲锋队晋升日期
[编辑]约瑟夫·贝希托尔德的冲锋队阶级[1] | |
---|---|
日期 | 阶级 |
1931年12月18日 | 冲锋队旗队领袖 |
1933年1月1日 | 冲锋队上级领袖 |
1934年11月9日 | 冲锋队旅队领袖 |
1937年5月1日 | 冲锋队集团领袖 |
1942年1月30日 | 冲锋队上级集团领袖 |
获奖与受勋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引用
[编辑]- ^ 1.0 1.1 Miller 2006,第92页.
- ^ McNab 2009,第8, 9, 11页.
- ^ 3.0 3.1 3.2 3.3 3.4 Miller 2006,第93页.
- ^ 4.0 4.1 McNab 2009,第14, 16页.
- ^ Weale 2010,第16页.
- ^ Hamilton 1984,第172页.
- ^ Wegner 1990,第62页.
- ^ Weale 2010,第29, 30页.
- ^ 9.0 9.1 9.2 Weale 2010,第30页.
- ^ Weale 2010,第32页.
- ^ Cook & Russell 2000,第21-22页.
- ^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Miller 2006,第94页.
- ^ 13.0 13.1 Miller 2006,第92, 94页.
图书
[编辑]- Cook, Stephen; Russell, Stuart. Heinrich Himmler's Camelot: the Wewelsburg Ideological Center of the SS, 1934-1945. Kressmann-Backmeyer. 2000. ISBN 978-0967044309.
- Hamilton, Charles. Leaders & Personalities of the Third Reich, Vol. 1. R. James Bender Publishing. 1984. ISBN 0-912138-27-0.
- McNab, Chris. The SS: 1923–1945. Amber Books Ltd. 2009. ISBN 978-1-906626-49-5.
- Miller, Michael. Leaders of the SS and German Police, Vol. 1. San Jose, CA: R. James Bender. 2006. ISBN 978-93-297-0037-2.
- Weale, Adrian. The SS: A New History. London: Little, Brown. 2010. ISBN 978-1408703045.
- Wegner, Bernd. The Waffen-SS: Organization, Ideology and Function. Blackwell. 1990. ISBN 0-631-14073-5.
政府职务 | ||
---|---|---|
前任: 尤利乌斯·施雷克 |
亲卫队全国领袖 1926年 – 1927年 |
继任: 埃尔哈德·海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