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号交响曲 (普罗科菲耶夫)
外观
D大调第1号交响曲,作品25,是俄国作曲家浦罗哥菲夫的音乐作品。创作于1916年至1917年期间。首演于1918年4月21日在彼得格勒举行。由作曲家亲自指挥。[1]
作曲家亦替交响曲加上了标题,称为“古典”。这是由于浦罗哥菲夫在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时,他的指挥课老师切列普宁(Nikolai Tcherepnin)往往都要求学生以海顿的作品作为实习,[2]他于是运用在假期时间,尝试模仿海顿的交响曲,在和声、对位和结构上都沿用海顿时期的创作风格,但在音域或和弦的选用上,则以当时的概念,去创作一首古典而带“实验性质”的交响曲。因此整体上令人感觉是古典时期的风味,但又却会出现如第1乐章开始时,第1小提琴的最高音是D7,即高音谱号中的上加六线,又或者终曲的开头,定音鼓奏出连续而具有节奏性的和声旋律。
而这首乐曲,在学术界普遍被视为是进入新古典主义音乐时代的代表作。
分析
[编辑]乐队编制
[编辑]本交响曲完全依照古典时期的乐队编制而创作,因此纵然当时各种木管变种乐器,长号及各类型的敲击乐器已经成为乐队的常规乐器之一,但全都不在此使用。依工具书《管弦乐作品手册》指示,本交响曲之配器可简记为"2 2 2 2—2 2 0 0—tmp—str"[3]。
结构
[编辑]本交响曲共分为四个乐章,由于每一个乐章的篇幅都非常短小,全曲的演奏时间大概只需要15分钟。如果不依照重复指示,演奏时间更可以缩短至12分钟左右。
- 第一乐章
快板(Allegro),2/2,约4-5分钟
- 典型的奏鸣曲式,乐曲开始便以欢乐的气氛带出第一主题,经过转调后很快便带入由木管所主导的第一副题。第一主题的片段加以发挥后,以巴松管的伴奏下由小提琴带入第二主题。中段是第一副题的小调化旋律以及第二主题的再发展,及后乐队重新返回第一主题,再现部基本上是将呈视部在不同调上重新演奏一次,乐队并以高昂的气氛结束。
- 第二乐章
小缓板(Larghetto),3/4,4分钟
- 简单的三段体音乐,四小节的弦乐前奏后,第1小提琴在高音区奏出八小节的主题旋律两次,随即进入中段,是以十六分音符断奏为主的乐句,慢慢带进短暂的最高潮。在中提琴及巴松管的引领下主题旋律重新出现至结尾。
- 第三乐章
嘉禾舞曲:不过份的快板(Non troppo allegro),4/4,约1分半钟-2分钟
- 短小的三段体乐章,各段的主题都非常简短清楚,完全遵从古典时期交响曲最常用的嘉禾舞曲作为间奏。A段以大幅度音程跳跃为主要动机,配以级进的终止式;B段则为四分音符节奏型乐句,由木管乐奏出旋律;最后长笛带回A段旋律,并由中提琴作结束。
- 第四乐章
终曲:持续的活跃板(Molto Vivace),2/2,4分钟
- 同样采用奏鸣曲式。第1小提琴奏出轻快而乐观的第一主题,然后很快变转调,木管以不断转变的和弦分解配上第1小提琴的乐句,以及重复八分音符形成了副题部份,最后长笛及第1小提琴演出新的第2主题,并在一连串的上行音列中结束呈现部。发展部是由第二主题为主导,并配以第一主题及副题的片段内容,并且自然地带回到再现部,结尾部份将第二主题稍为扩展,同样以最热闹的气氛结束。
参考资料
[编辑]- 参照
- ^ Steinberg, Michael. "The Symphony: a listeners guide". p. 429-433.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 ^ 英国广播公司第3电台频道节目 Discovering Music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由 1:00 至 3:40 (英文广播)
- ^ Daniels, David. ORCHESTRAL MUSIC: A Handbook. 3rd ed. Lanham: Scarecrow Press, Inc. 1996: 315. ISBN 0-8108-3228-3.
参见
[编辑]外部链接
[编辑]- 普罗高菲夫第1号交响曲:国际乐谱典藏计划上的乐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