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第一次犹太–罗马战争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第一次犹太-罗马战争
犹太-罗马战争的一部分

公元70年,遭到罗马军队攻击而燃起大火的耶路撒冷,戴维·罗伯茨油画作品
日期66–74年
地点
结果 罗马胜利、
罗马人摧毁耶路撒冷和第二圣殿
亲罗马的希律王朝灭亡,罗马不再利用犹太王室去讨好犹太人
参战方
 罗马帝国

犹太临时政府英语Judean provisional government (66–68)

支持:


  • 农民派
  • 以东(69–70年)

激进派:


指挥官与领导者

奋锐党: 以东人:
  • 雅各·本·索萨 [9]
  • 西蒙·本·卡斯拉斯
  • 菲尼亚斯·本·克卢索苏斯

兵力
犹太临时政府军队:
  • 20,000名士兵 (66–67年)
  • 10,000名士兵 (68年)
  • 3,000名佩鲁希姆卫兵
  • 500名阿迪亚波纳志愿军

  • 农民派:
      • 40,000 (69年)
      • 15,000 (70年)
      • 3,000 (71年)
      • 5,000名以东人 (69–70年)
  • 6,000名由约翰领导的奋锐党人
  • 2,400名由以利亚撒的奋锐党人
  • 20,000名以东人(68年)

短剑党:
  • 几千人 (67年)
  • 几十个或几百个 (73年)
伤亡与损失
超过10,000名士兵被杀 超过25,000–30,000人被杀

超过10,000–20,000奋锐党人和以东人被杀


数千名短剑党人被杀
根据约瑟夫斯的说法,耶路撒冷有110万人死亡,加利利有10万人死亡;97,000人被奴役。[10]

第一次犹太–罗马战争,亦称大起义(the Great Revolt ,希伯来文: המרד הגדול‎ ha-Mered Ha-Gadol)或犹太人大起义,是位于地中海东岸黎凡特犹太人在公元66年至74年间对抗罗马帝国和傀儡希律王朝统治的一连串战争大规模的起义[11]。历史上第一次的犹太-罗马战争(公元66-73年)以及巴尔·科赫巴起义(公元132-136年)为犹太爱国者的起义,试图恢复犹太人国家的独立性。犹太叛军参加者主要为农民、手工业者和奴隶,组成反抗组织奋锐党短剑党(音译作西卡里)

历史

[编辑]

起因

[编辑]
凯撒利亚遗迹
公元一世纪圣殿山的比例重建模型,第二圣殿位于中心,安东尼亚堡垒位于右上方

公元66年5月,凯撒利亚爆发种族暴力事件。当地犹太人试图从一位拥有犹太教堂旁的土地的希腊人手中购买土地[12][13]。尽管出价远高于土地价值,但土地所有者拒绝了,而是在现场建造了作坊,阻碍了教堂出入[12][13]。当年轻的犹太人试图阻止这项建设时,犹太行省罗马总督格西乌斯·弗洛鲁斯英语Gessius Florus代表希腊人进行了干预[12]。一些知名犹太人随后向弗洛鲁斯提供了8塔兰同(货币),要求他停止这项工作,弗洛鲁斯接受了这笔钱,然后前往塞巴斯特英语Sebastia, Nablus,但没有阻止这项工程[14][15]。第二天,也就是安息日,一名当地希腊人在犹太教堂的入口处的夜壶里献祭了一只鸟,此举导致犹太人和希腊人社群之间发生暴力冲突[16][17][18][19]罗马骑兵试图干预但没有成功,去塞巴斯特向总督投诉此事的犹太人则被逮捕[17][15]

不久之后,耶路撒冷爆发了进一步的暴力事件,总督弗洛鲁斯以“政府用途”为借口从圣殿金库中取走了17塔兰同[20]。这引起了人群的抗议和嘲笑,有些人嘲笑弗洛鲁斯,传递一个篮子给他收集施舍[21][20]。在犹太公会拒绝交出那些嘲笑他的人后,总督率领一支军队前往耶路撒冷,命令军队洗劫上集市,在那里罗马人鞭打钉死十字架)和杀害了3,600多人,其中包括属于罗马骑士阶级的人依法可以免于遭受这种羞辱[22][20]。弗洛鲁斯的部队的行动超越了原先的命令,影响了更大的区域,他们进行了抢劫并俘虏[20]。当时正在访问这座城市的前任犹太附庸国王希律亚基帕一世的女儿贝勒尼基恳求弗洛鲁斯停止暴行,但根据犹太历史学家约瑟夫斯的说法,她随后受到了罗马军团士兵的威胁[23]

当城里的犹太人去迎接两队从凯撒利亚来的罗马军团大队时发生了第二次屠杀。弗洛鲁斯的部队以沉默回应了这一问候。当一些犹太人愤怒地做出反应时,士兵们发动了攻击,引发了踩踏事件,许多人在试图到达安东尼亚堡垒(罗马驻军总部)时丧生[24]。弗洛鲁斯试图亲自进入堡垒,但被愤怒的民众阻拦,他们也摧毁了第二圣殿和堡垒之间的门廊,切断了它们之间的通道[25]。最终,总督带著大部分军队逃离了耶路撒冷,留下了一队大队作为驻军[26]

终于,犹太附庸国王希律亚基帕二世埃及行省亚历山大港赶来平息动乱[27][28][23]。在了解最新情况后,叙利亚行省总督塞斯提乌斯·加卢斯英语Gaius Cestius Gallus (governor of Syria)派遣使者前往犹太行省,使者首先在亚夫内谘询了亚基帕二世,以获得更客观的了解[24]。使者随后与亚基帕二世一起前往耶路撒冷,在圣殿中献祭,并检讨了弗洛鲁斯行为的后果,然后返回报告称,犹太人忠于罗马,但只反对总督弗洛鲁斯[29]。亚基帕二世在王妹贝勒尼基的陪伴下向民众发表讲话,呼吁民众克制并敦促他们不要反叛。他承认罗马统治的缺陷,但强调一个小国无法对抗一个帝国[23][30]

最初,亚基帕似乎成功说服耶路撒冷人民不要对罗马发动战争[27][28][23]。演讲结束后,亚基帕和他的妹妹贝勒尼基哭了,人群宣称他们不是在与罗马开战,而是在与弗洛鲁斯开战[31]。亚基帕警告说,拒绝纳贡并拆除连接安东尼亚堡垒和圣殿的门廊构成了叛乱,敦促他们恢复原状并缴纳税款,以避免进一步的指控。人们相信了这一点,便开始重建,官员们也收回了所欠的40塔兰同[31]。然而,当亚基帕试图说服他们服从弗洛鲁斯,直到任命新的罗马总督时,他和他的妹妹贝勒尼基被迫在辱骂和石刑的攻击下耻辱地离开这座城市[27][28][31][32]

随后,仅次于罗马总督和希律王室犹太公会大祭司法利赛人试图劝阻民众不要反抗罗马,但他们的努力并没有成功。然后,他们请求总督弗洛鲁斯和亚基帕二世派遣军队前往耶路撒冷,试图平息起义。作为回应,亚基帕二世派遣2,000名骑兵前往耶路撒冷[33]。这些骑兵与犹太温和派一起控制了上城,而下城和圣殿山则落入以利亚撒·本·哈拿尼雅英语Eleazar ben Hanania追随者的控制。经过几天的战斗,叛军占领了上城,迫使温和派躲进希律宫殿英语Herod's Palace(总督府),其他人则逃跑或躲藏起来[34]。叛军随后放火烧了前任大祭司亚拿尼亚的家、亚基帕和贝勒尼基的宫殿,以及保存债务记录的公共档案馆[35][36]。这项行为通常被视为反映了社会经济因素在起义中的重要性;[37]透过销毁档案,叛乱分子试图获得耶路撒冷穷人和债务人的支持[38][35][36]

叛军经过两天的围攻,迅速占领了驻军总部安东尼亚堡垒[36],缴获了火炮并屠杀了堡垒的所有罗马士兵。在米纳赫姆·本·犹大英语Menahem ben Yehuda和他的短剑党的增援下,他们袭击并占领了希律宫殿,然后同意与温和派和亚基帕二世的军队停火,但拒绝与罗马军队讲和[39][40][36]罗马人撤退到城市西北角、宫殿正北的法塞尔塔、希皮库斯塔和米利暗塔,在那里又坚守了11天[39][36]。在此期间,米纳赫姆的手下抓获并杀死了前任大祭司亚拿尼亚和他的兄弟[36]。后来,在9月中旬[36],当被围困的罗马士兵交出武器投降以换取安全通道时,叛军屠杀了他们,只留下了他们的指挥官梅蒂利乌斯,因他发誓皈依犹太教并接受割礼[41]

随著耶路撒冷事件升级,在叛军屠杀罗马驻军发生的“同一天,同一时刻”,种族暴力蔓延至犹太行省、叙利亚行省和邻近行省[42]。根据约瑟夫斯的说法,凯撒利亚的非犹太人对当地犹太人进行了种族清洗,造成约20,000人死亡。其馀幸存者被总督弗洛鲁斯逮捕[43]。埃及亚历山大也爆发了暴力事件,希腊人袭击了聚集在圆形剧场的犹太人,活捉了一些犹太人,并引发了冲突,令城中其他犹太人的报复[44]。埃及行省总督提比略·尤利乌斯·亚历山大英语Tiberius Julius Alexander是一名放弃了信仰犹太教和祖先传统的犹太人[45],他部署驻军对抗犹太人,导致数万人死亡[46]。同时,犹太叛军控制了耶利哥附近的堡垒和比利亚的堡垒[47]

战斗

[编辑]

叛军伏击

[编辑]
66年秋季,犹太叛军在这条路上伏击了加卢斯率领的撤退中的罗马军队,歼灭了相当于一个军团的兵力。

见事态失控,叙利亚行省总督加卢斯决定进军犹太。他率领一支来自安提阿的军队,包括第十二雷电军团、驻扎在叙利亚的其他三个罗马军团各2,000名士兵、六个步兵大队和四个骑兵部队。但加卢斯见叛军士气高涨,于是撤退[48][33]。在从耶路撒冷撤退到沿海平原的途中(贝索隆镇英语Bethoron),军队遭到大批犹太叛军步兵的伏击。由西蒙·巴尔·乔拉英语Simon bar Giora、以利亚撒·本·西蒙和其他叛军将领领导的犹太叛军成功击败了罗马军团,罗马军团因此遭受了惨败,约6,000名罗马士兵阵亡,军团的的象征阿奎拉被俘,大部分罗马军队溃不成军,逃离战场[49][50]。同时,一个可能与犹太公会同时运作的民众议会[51] 在耶路撒冷圣殿召开会议,并建立了一个由贵族领导的犹太临时政府英语Judean provisional government (66–68)[52]

帝国的反击

[编辑]
约德法特遗迹
加姆拉遗迹

在加卢斯战败后,罗马皇帝尼禄派经验丰富的指挥官韦斯巴芗前往镇压[53][54],维斯帕先随后从亚该亚行省首府科林斯经陆路前往叙利亚行省[55],集结了一支包含三个完整军团的军队:第五马其顿军团第十海峡军团,这两个军团都曾在亚美尼亚波斯帕提亚帝国作战,后者驻扎在叙利亚地区。第十五阿波罗军团也参与了罗马-帕提亚战争,由维斯帕先27岁的长子提图斯亚历山大港驻地开往腓尼基[56][55][57]。罗马军队得到了23个辅助军大队和6个骑兵队的支援,这些部队可能来自叙利亚。

由于无法在战场上与战力极高的完整罗马军团直接对抗,犹太人撤退到他们的城市和村庄,迫使罗马人围攻以镇压抵抗[58]。很快,加利利地区的首府塞佛瑞斯,也是继耶路撒冷之后以色列地区境内第二大犹太城市[59],向罗马人投降[60]加巴拉英语Gabara在罗马军队第一次进攻中就被占领,由于对犹太人的仇恨和对加卢斯战败的记忆[61],加巴拉所有男性都被杀死。这座城市和周围的村庄被焚毁,幸存者沦为奴隶[62][61][63][64]。罗马人随后转而进攻约德法特英语Yodfat[61][65][66],约德法特在经过47天的围攻后沦陷[67],当罗马军队最终占领这座城市时,他们屠光了所有人,并追捕其馀躲藏的人[66];约瑟夫斯估计有40,000人死亡,但现代估计表明约有2,000人被杀,1,200名妇女和婴儿被俘虏[66]。大约在同一时间,提图斯率领军队摧毁了附近的伊阿菲亚英语Yafa an-Naseriyye村庄,据说那里除婴儿外所有男性居民都被杀害,妇女被卖为奴隶[68]

希律亚基帕二世领地境内一座犹太人占多数的城市提比里亚[69]未经抵抗就向罗马人投降了[70][71]。城中的居民分为支持起义的派系和支持罗马的派系[72][73],当罗马军队逼近提比里亚时,支持罗马的派系占了上风。罗马军队随后进攻戈兰高地南部陡峭岩石海角上的一座设防城市加姆拉英语Gamla[74][75]。作为亚基帕二世领地的一部分,这座城市最初效忠罗马,但后来转向效忠叛军,并铸造了自己的起义硬币[75][76]。尽管罗马人伤亡惨重,但这座城市最终还是在公元67年10月经过围攻后被攻陷,并且从未重新定居。罗马军队也占领了塔沃尔山上的堡垒[77]。在上加利利的小镇古什哈拉夫英语Jish[78],叛军领袖约翰·吉斯卡拉试图谈判投降,但在提图斯给予的短暂安息日休整期间,他与追随者一起逃走了。当提图斯返回时,这座城市向罗马人投降了[79]。另一支罗马军队重新夺回了雅法,结束了加卢斯撤退后在犹太海岸的叛乱[80]

叛军内讧

[编辑]

当罗马人在加利利的战役接近尾声时,耶路撒冷因涌入的难民和叛军而变得拥挤不堪,陷入了动荡和暴力的状态[81]奋锐党是温和派政府的反对者,这是一支致力于严守宗教仪式的祭司派系[82],并试图推翻温和派临时政府。奋锐党以与罗马人密谋的罪名逮捕了该市的一些知名人士,并将其处决[83]。他们也控制了圣殿,废除了从贵族祭司家庭中选出大祭司的传统做法。相反,透过抽签选出了一位新的大祭司法尼亚斯·本·塞缪尔英语Phannias ben Samuel[84]。根据约瑟夫斯的说法,法尼亚斯既缺乏高级祭司血统,也不了解这一职位[84][85]。这些行动表明,叛乱分子不仅要推翻罗马统治,还要对犹太政体的社会和经济结构进行革命性变革[84]。许多犹太人重新效忠罗马,他们要么因为与前政府的关系而面临个人危险,要么因为对革命领导人感到失望;其他人则透过付出代价来确保自己的离开[86]维斯帕先从逃兵口得知耶路撒冷发生的事件后,决定不进军耶路撒冷,根据约瑟夫斯的说法,他声称这是上帝让犹太人在没有罗马人干预的情况下自我毁灭[87][88]

维斯帕先亦造访了死海,在那里他进行了一项实验,把不会游泳的人双手绑在身后丢进死海里测试海水的浮力[89]

帝国内战

[编辑]

68年6月8日,罗马皇帝尼禄自杀身亡[90]路格杜努高卢行省总督加尔巴进军罗马,在位仅几个月后就被他的对手奥托的谋杀,日耳曼的罗马军团将领维特里乌斯出兵反对奥托,在贝德里亚库姆战役中打败了他,奥托自杀。

69年7月1日,维斯帕先被帝国东方行省诸将领拥立为皇帝,出兵反对维特里乌斯[91]。韦斯帕芗前往亚历山大港,随后前往罗马城巩固自己的地位,因此犹太地区的军事行动被暂停了一段落[92]。战争的指挥权移交给提图斯[90]。69年12月,维特里乌斯被维斯帕先的部队打败,并且在罗马城被民众俘虏后拖到周围游街并斩首示众[93],维斯帕先于69/70年冬天被正式推选为皇帝。曾预言维斯帕先会掌权的约瑟夫斯最终被释放[92][94][95]

耶路撒冷围城战

[编辑]
意大利画家弗朗切斯科·阿耶兹于1867年所绘的摧毁耶路撒冷圣殿图

相关

[编辑]

公元131年,犹太人在巴尔·科赫巴的带领下,起义再度爆发,罗马皇帝哈德良派军镇压;公元135年,罗马军队又攻陷耶路撒冷,几十万犹太人被杀,幸存者多流徙异地至今。

许多资料使用了“犹太-罗马战争”指涉第一次的犹太战争(公元66-73年)和巴尔·科赫巴起义(公元132-136年),亦有其他资料将基多斯战争(公元115-117年)也囊括进“犹太-罗马战争”之中;基多斯战争是一个民族-宗教的冲突,然而战事大多在犹太省以外进行。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公元66–69年,直至69年取代维特里乌斯继任皇帝
  2. ^ 公元66年,同年卸任犹太省总督
  3. ^ 公元66年,叙利亚省总督
  4. ^ 公元67–71年
  5. ^ 公元71–72年,犹太省总督
  6. ^ 公元72–73年,犹太省总督
  7. ^ 希律王朝国王
  8. ^ 公元69–70年
  9. ^ 公元68年
  10. ^ White, Matthew, The Great Big Book of Horrible Things, Norton: 52, 2012 
  11. ^ 存档副本. [2022-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08). 
  12. ^ 12.0 12.1 12.2 Rogers 2022,第1, 126页.
  13. ^ 13.0 13.1 Ritter 2015,第253–254页.
  14. ^ Rogers 2022,第127页.
  15. ^ 15.0 15.1 Ritter 2015,第254页.
  16. ^ The Jewish War, II, 289–292
  17. ^ 17.0 17.1 Rogers 2022,第1, 127页.
  18. ^ Freyne 2002,第47–48页.
  19. ^ Smallwood 1976,第288页.
  20. ^ 20.0 20.1 20.2 20.3 Smallwood 1976,第289页.
  21. ^ The Jewish War, II, 293–295
  22. ^ The Jewish War, II, 14.9
  23. ^ 23.0 23.1 23.2 23.3 Wilker 2012,第161页.
  24. ^ 24.0 24.1 Smallwood 1976,第289–290页.
  25. ^ Ritter 2015,第255页.
  26. ^ Rogers 2022,第132页.
  27. ^ 27.0 27.1 27.2 Gabba 1999,第148页.
  28. ^ 28.0 28.1 28.2 Rogers 2022,第2页.
  29. ^ Smallwood 1976,第290–291页.
  30. ^ Smallwood 1976,第291页.
  31. ^ 31.0 31.1 31.2 Rogers 2022,第140–141页.
  32. ^ Wilker 2012,第162页.
  33. ^ 33.0 33.1 Millar 1995,第71页.
  34. ^ Rogers 2022,第152页.
  35. ^ 35.0 35.1 Rogers 2022,第151页.
  36. ^ 36.0 36.1 36.2 36.3 36.4 36.5 36.6 Smallwood 1976,第294页.
  37. ^ Freyne 2002,第51页.
  38. ^ The Jewish War, II, 427
  39. ^ 39.0 39.1 Rogers 2022,第153页.
  40. ^ Hengel 1989,第363页.
  41. ^ Rogers 2022,第143页.
  42. ^ Ritter 2015,第256页.
  43. ^ Rogers 2022,第155页.
  44. ^ Rogers 2022,第158页.
  45. ^ Mondésert 1999,第878页.
  46. ^ Rogers 2022,第159页.
  47. ^ Smallwood 1976,第295页.
  48. ^ Price 1992,第11页.
  49. ^ Jasiński, Jakub. Jewish war (66 - 73 CE) « IMPERIUM ROMANUM. [2023-10-29] (美国英语). 
  50. ^ Marshall, Andrew. What was the First Jewish-Roman War (66-73 CE)?. Boot Camp & Military Fitness Institute. 2020-10-24 [2023-10-29] (英国英语). 
  51. ^ Gabba 1999,第159页.
  52. ^ Rogers 2022,第1, 51, 52–53页.
  53. ^ Millar 1995,第71–72页.
  54. ^ Smallwood 1976,第306页.
  55. ^ 55.0 55.1 Mason 2016,第359页.
  56. ^ Millar 1995,第72页.
  57. ^ Murison 2016,第78页.
  58. ^ Stern 1976,第301页.
  59. ^ Meyers 2002,第110页.
  60. ^ Mason 2016,第360页.
  61. ^ 61.0 61.1 61.2 Rogers 2022,第214页.
  62. ^ The Jewish War, III, 132–134
  63. ^ Mason 2016,第365页.
  64. ^ Horsley 2002,第94–95页.
  65. ^ Aviam 2002,第131页.
  66. ^ 66.0 66.1 66.2 Rogers 2022,第229页.
  67. ^ Rogers 2022,第230页.
  68. ^ Rogers 2022,第226–227页.
  69. ^ Wilker 2012,第171页.
  70. ^ Rogers 2022,第242–243页.
  71. ^ Wilker 2012,第172页.
  72. ^ Horsley 2002,第93页.
  73. ^ Rogers 2022,第241页.
  74. ^ Magness 2012,第171页.
  75. ^ 75.0 75.1 Rogers 2022,第249, 252页.
  76. ^ Syon 2002,第134, 146页.
  77. ^ Rogers 2022,第256–257页.
  78. ^ Horsley 2002,第95页.
  79. ^ Rogers 2022,第259–260页.
  80. ^ Smallwood 1976,第309页.
  81. ^ Price 1992,第86页.
  82. ^ Price 1992,第18页.
  83. ^ Rogers 2022,第267–268页.
  84. ^ 84.0 84.1 84.2 Rogers 2022,第268页.
  85. ^ Smallwood 1976,第312–313页.
  86. ^ Price 1992,第95, 100页.
  87. ^ The Jewish War, III, 370–371
  88. ^ Price 1992,第91页.
  89. ^ Rogers 2022,第288页.
  90. ^ 90.0 90.1 Millar 1995,第73页.
  91. ^ Histories 2.79; Vespasian 2
  92. ^ 92.0 92.1 Gabba 1999,第163页.
  93. ^ Vervaet 2016,第53页.
  94. ^ Edmondson 2005,第1–2页.
  95. ^ Rogers 2022,第297页.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