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载宝
外观
此条目形似新闻稿,或带有过度的宣传性语调。 (2021年5月15日) |
王载宝 博士 | |
---|---|
出生 | 中国天津 | 1937年4月1日
公民权 | 加拿大 |
教育程度 | 多伦多大学博士 |
组织 | International Network on Personal Meaning |
知名于 | 意义治疗 正向心理学 |
配偶 | Lilian C. J. Wong |
儿女 | 2 |
网站 | drpaulwong |
王载宝(Paul T. P. Wong,1937年4月1日—2024年)是加拿大临床心理学家和教授[1]。 他的研究生涯经历了四个阶段,在每个阶段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学习理论,社会认知,存在心理学和正向心理学。 他在接受死亡,意义治疗[2]和第二波正向心理学[3]方面的综合性工作而闻名。王载宝目前是塞布鲁克大学的兼职教授,特伦特大学及西三一大学的名誉教授。 他还曾在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约克大学及多伦多大学任教。
个人生活
[编辑]王载宝于1937年出生于中国天津,并于1948年移居香港。王载宝于1961年以国际学生的身份在加拿大获得学士学位。 1964年从多伦多圣经学院毕业,并获得文学学士学位,在1967年获得卡尔顿大学荣誉心理学博士学位。1970年,王载宝获得了多伦多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 王载宝的职业生涯跨越两个领域:心理学和基督教事工。 他于1960年代初担任多伦多中国福音教会的创始牧师,然后在特伦特大学任教期间,于1970年代创立了彼得伯勒中国基督教奖学金。 王载宝在1980年代参与过安置船民的工作,并于1990年代初在西三一大学开设了心理谘询研究生课程。[4]
研究生涯
[编辑]正向心理学
[编辑]王载宝将存在心理学与正向心理学相结合,形成了存在正向心理学[5][6] ,认识到人类存在的忧虑和阴暗面。 后来,这被视为第二阶段的正向心理学,承认阴阳学说及亚洲本土心理学的重要性。 第二阶段的正向心理学基于对立共存的基础,而对立则对人类发展及心盛至关重要。[7] 自2011年以来,王载宝组织了一些定期聚会推广正向心理学。 参与者学习意义的基本原理和相互联系的新方式。 这项外展方案旨在改善基层的心理健康。[8]
参考文献
[编辑]- ^ College of Psychologists of Ontario. (2013). Paul T. P. Wong. Retrieved from https://members.cpo.on.ca/public_register/show/1252
- ^ Wong, P. T. P. (2015). Meaning therapy: Assessments and intervention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Existential Analysis, 26(1), 154-167.
- ^ Wong, P. T. P. (2011). Positive psychology 2.0: Towards a balanced interactive model of the good lif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Canadian Psychology, 52(2), 69-81.
- ^ Bolsta, Phil. My Video Interview With Dr. Paul Wong on Meaning and Purpose. Triumph of the Spirit. 2012-06-13 [2016-03-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02).
- ^ Wong, P. T. P. (2009). Existential positive psycholog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n S. J. Lopez (Ed.), Encyclopedia of positive psychology (Vol. 1, pp. 361-368). Oxford, UK: Wiley Blackwell.
- ^ Wong, P. T. P. (2016). Existential positive psycholog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xistential Psychology and Psychotherapy, 6(1).
- ^ Meaningful Living Project. (2016). Meaningful living group. Retrieved from http://www.inpm.org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Wong, P. T. P. (2016). Meaning centered positive group interventi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n P. Russo-Netzer, S. Schulenberg, & A. Batthyány (Eds.), To thrive, to cope, to understand: Meaning in positive and existential psychotherapy (pp. 0-0). New York, NY: Sprin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