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罗夷
外观
佛教大纲 佛教主题 |
波罗夷(巴利语:pārājika,梵语:pārājika),也称为波罗夷罪、波罗市迦、波罗阇已迦、巴拉基咖、巴拉基舸等,意译为他胜、驱摈、极恶、弃、弃损、断头、无馀、不共住、重禁、堕、堕不如 [1][2],是佛教出家众具足戒(别解脱戒)的第一重罪的称呼。比丘有四条,称为四波罗夷;比丘尼有八条,称为八波罗夷[1]。
犯波罗夷罪者,如同断头不能复活,必须处以破门,逐出僧团,丧失僧尼资格。
比丘四波罗夷
[编辑]- 淫戒。不得行淫。
- 盗戒。不得不与取。
- 杀人戒。不得杀害人命。
- 大妄语戒。不得未证言证,自称上人。
比丘尼八波罗夷
[编辑]- 淫戒。不得行淫。
- 盗戒。不得不与取。
- 杀人戒。不得杀害人命。
- 大妄语戒。不得未证言证,自称上人。
- 共染心男子触摩戒。不得以淫心触摸男子。
- 八事戒。不得违反八事成重戒,即:受捉手、受捉衣、入屏处、屏处共立、屏处共语、屏处共行、为乐身相倚、共期行淫。[3]
- 知他比丘尼犯波罗夷覆藏戒。不得为犯波罗夷罪的比丘尼覆藏不报。
- 随顺被举比丘戒。不得声援、顺从被举告的犯戒比丘。
菩萨戒十波罗夷
[编辑]《梵网经》提出菩萨戒十波罗夷,又称为十重罪、显教十波罗夷,有别于僧侣具足戒波罗夷。另还有密教十波罗夷[4]。
菩萨戒十波罗夷分别是[5]:
- 杀生戒。不得杀害人、畜牲等一切有情。
- 盗取戒。不得不与取。
- 淫戒。不得行淫。
- 妄语戒。不得大小妄语。
- 酤酒戒。不得贩酒。
- 说四众过戒。不得说举在家、出家四众的七逆十重罪过。
- 自赞毁他戒。不得称赞自己功德、讥毁他人过恶。
- 悭惜加毁戒。不得悭吝不布施,并讥毁侮辱。
- 瞋心不受悔戒。不得以嗔心辱骂、殴打他人,且不接受其诚心忏悔。
- 毁谤三宝戒。不得毁谤三宝,尤不得毁谤大乘。
参见
[编辑]注释
[编辑]- ^ 1.0 1.1 波羅夷(はらい)とは? 意味や使い方. コトバンク小项目事典,デジタル大辞泉 日本大百科全书(ニッポニカ),ブリタニカ国际大百科事典. [2023-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4) (日语).
- ^ 十波羅夷 一行佛學辭典搜尋. buddhaspace.org. [2023-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27).
- ^ 圣严法师, 《律制生活》, [2020-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7)
- ^ 佛光大辭典【密教十波羅夷】
- ^ 佛学大辞典【显教十波罗夷】:(名数)大乘对于小乘之四波罗夷,八波罗夷而说菩萨之十波罗夷:一杀戒,即人畜一切之杀生也。二盗戒,虽一针一草之微亦不与而取也。三淫戒,即人畜一切之淫事也。四妄语戒,即大小一切之妄语也。五酤酒戒,即贩卖酒也。六说四众过戒,举四众(在家菩萨与出家菩萨与比丘与比丘尼也)之罪过(七逆十重也)而说之也。七自赞毁他戒,称自己之功德而讥他之过恶也。八悭惜加毁戒,他人求财请法,悭惜不与而加毁辱也。九瞋心不受悔戒,向他生瞋心加以骂辱打击,犹不息,他求悔善言忏谢亦不容受也。十谤三宝戒,诽谤三宝也。见梵网经戒疏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