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喜剧
外观
此条目需要扩充。 (2011年5月8日) |
悲喜剧(英语:Tragicomedy),又称‘传奇剧’,是一种将悲剧和喜剧交融并延伸的文学体裁,兼有悲剧和喜剧成分,通常具有喜剧的圆满结局。英国文学里,威廉·莎士比亚晚期偏好写悲喜剧的剧本(如《暴风雨》《冬天的故事》等),在此之后直到19世纪这段期间是悲喜剧最盛行的时候。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中讨论到关于悲剧和喜剧重复的问题[1]。
戏剧作品中的悲喜剧
[编辑]古典时期
[编辑]古典时期并未有对于悲喜剧完整的正式定义。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他的作品诗学中探讨了有著双重结局的悲剧,似乎表明他已有与悲喜剧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含义相似的构想。从这个角度来看,包括欧里庇得斯的《阿尔刻提斯》在内的许多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戏剧都可称为悲喜剧,尽管除情节外并无其他明确的悲喜剧特质。悲喜剧一词源自普劳图斯的戏剧作品《安菲特律翁》,他在序幕中半开玩笑地创造了该词。剧中角色墨丘利认为在喜剧中同时囊括国王和神明以及他们的侍从是无礼的,并声称这剧最好是部“悲喜剧”。[2]
“ | 我将让它成为融合物:就让我们叫它悲喜剧吧。我不认为一贯称呼一部既有国王又有神明的剧为戏剧是恰当的。你怎么想?既然这剧里也有奴隶,我就称它为悲喜剧好了。 — 普劳图斯,《安菲特律翁》[3] | ” |
参考文献
[编辑]- ^ 亚里士多德《诗学》第13章1453a。
- ^ Foster, Verna A. The Name and Nature of Tragicomedy. Aldershot, UK: Ashgate. 2004: 16. ISBN 0-7546-3567-8.
- ^ Plautus. "Amphitryon." Qtd. in Introduction to Early Modern Tragicomedy. Eds. Subha Mukherji and Raphael Lyne. Suffolk, UK: DS Brewer. 2007: 8–9 [2016-08-02]. ISBN 978-1-84384-1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3).
- Foster, Verna A. The Name and Nature of Tragicomedy. London, Ashgate, 2004.
这是一篇与戏剧或歌剧相关的小作品。您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