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舆全览图
《康熙皇舆全览图》为清朝时期所绘的地图。1708年(康熙四十七年)由康熙帝下令编绘,以天文观测与星象三角测量方式进行,采用梯形投影法绘制,比例为四十万分之一。地图描绘范围东北至库页岛,东南至台湾西部, 西至伊犁河,北至北海(贝加尔湖),南至崖州(今海南岛)。绘图人士有耶稣会的欧洲人士雷孝思、白晋、杜德美及中国学者何国栋、索柱、白映棠、贡额、明安图以及钦天监的喇嘛楚儿沁藏布兰木占巴、理藩院主事胜住等十馀人。[1]
《康熙皇舆全览图》是中国第一幅绘有经纬网的全国地图。聘请西洋传教士经过经纬度测量绘制而成。其中,实测经纬度值的地点有六百馀处,多处使用三角测量法,并使用少数的天文测量法。此地图在中国地图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自清朝中叶至中华民国初年国内外出版的各种中国地图基本上都渊源于此图。[1]
该地图经过十年的实地测绘,才于1718年初步完成,但由于蒙古准噶尔汗国尚未归属清朝,当时新疆一带未能详绘,直至康熙帝两次遣专人详查后,方于1719年得以补全。
《康熙皇舆全览图》的发展过程
[编辑]清朝康熙帝为了制作绘有经纬度的全国地图《皇舆全览图》,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派人随军从四川进藏,以目视画图,法国耶稣会会士雷孝思阅后认为无法与内地测图拼合。[2]:68,77[3][4]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出木刻版《皇舆全览图》,有总图1幅,分省图和地区图28幅,但西藏及蒙古极西地方多空白。
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印行铜版图,以纬差八度为一排,共分八排,四十一幅,这种以经纬度分幅的方法在中国是第一次。文字记注方面在内地各省注汉字,东北和蒙藏地区注满文。故后人又题名为《满汉合璧清内府一统舆地秘图》,这版本流传较广。
康熙五十八年版本详绘有西藏和蒙古极西地方,分省图和地区图增至三十二幅,其范围东北至库页岛(萨哈林岛),东南至台湾,北至贝加尔湖,南至海南岛,西北至伊犁河,西南至列城以西。在西藏边境标注出朱母郎马阿林(珠穆朗玛峰)。该图上以通过北京的经线为中经线,经纬网用梯形投影法。[来源请求]康熙五十六年康熙帝再遣曾在钦天监学习过数学测量的喇嘛楚儿沁藏布、兰木占巴以及理藩院主事胜住从青海步行入藏重新测图,实测从西宁经拉萨到恒河源头一段,就因为策妄阿拉布坦犯藏而返回,其他未测地方多采传闻绘图,故多错误。康熙五十八年的《皇舆全览图》与康熙五十六年的地图主要的不同之处在增加了西藏地图。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的上谕说:“朕于地理,从幼留心,凡古今山川名号财贸论边徼遐荒,必详考图籍,广询方言,务得其正。故遣使至昆仑西番诸处,凡大江、黄河、黑水、金沙、澜沧诸水发源之地,皆目击详求,载入舆图,今大兵得藏,边外诸番,悉心归化。三藏阿里之地,具入版图。其山川名号,番汉异同,当于此时考证明核,庶可传信于后”[5][6]
康熙六十年(1721年)又刊印一次木刻版,木刻版的所包含的地域范围与1719年的铜版图相似。
参见
[编辑]- 《大清一统志》
参考文献
[编辑]引用
[编辑]- ^ 1.0 1.1 皇舆全览图[永久失效链接],中华民国教育部
- ^ 李孝聪. <記康熙《皇輿全覽圖》的測繪及其版本> (PDF). 《故宫学术季刊》: 78. [民国一百一年秋季] [2017-07-1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5-12-19).
- ^ 韩昭庆, 康熙《皇舆全览图》与西方对中国历史疆域认知的成见 (PDF), 清华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 第30卷 (第6期): 137 [2018-11-2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11-21)
- ^ 翁文灏. 清初測繪地圖考. 北平: 中国地学会. 1930年: 29. NLC 001325164.
- ^ 成崇德. 論清朝的輿圖與疆域的形成. [2020-1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0).
- ^ Theodore Foss. JESUIT CARTOGRAPHY A WESTERN INTERPRETATION OF CHINA. Review of Culture. No. 21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 [2020-1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0).
来源
[编辑]- 冯宝琳,〈康熙《皇舆全览图》的测绘考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故宫博物院院刊》,1985年,第一辑
- 汪前进(2007):〈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全国总图的绘制〉(代序),《清廷三大实测全图集》,外文出版社,ISBN 978-711-904-722-5 (简体中文)
- 李孝聪. 〈記康熙《皇輿全覽圖》的測繪及其版本〉 (PDF). 《故宫学术季刊》: 55–85. [民国一百一年秋季].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5-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