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 (军队)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2年12月15日) |
现代陆军编制单位 |
---|
司令部 |
编队
|
单位
|
特殊编制 |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d/dd/Infantry_Division_Nato.svg/100px-Infantry_Division_Nato.svg.png)
师(英语:Division)是军事单位编制的一种,属常备军事组织;通常为多兵种混编部队,部队规模比旅大、比军小。通常来说,一个师标准满编介于10,000~25,000人,由若干个旅所组成,同时有多种不同兵科搭配运用;因此在近代军事中,会将师级部队视为战略层级的基础运作单位。师级单位的指挥官称师长,一般由少将担任,但是在大规模陆军的部队中也会出现由上校担任的师长的情况,但例子较为鲜见。
除了陆军,苏联军中的航空部队及冷战结束前的美国空军体制中也有师级编制,称“航空师”或“空军师”;师越来越被旅所取代,但尽管其规模及任务与陆军师不尽相同,仍然是战略基础的运作单位。美国海军陆战队亦设有师级部队。
名词典故
[编辑]起源
[编辑]所谓的陆上武力,基于对应不同目标的弹性,因此须以混合编组部队作战;然而每个军事将领对于军队的编组各有自己的思考哲学及现实妥协,因此在编制上并未统一。为了适切管理军事部队,法国大元帅莫里斯在他的军事名著“梦想”提出以多种战斗单位采规律性的编组成一个整体,强化作战效能。后来这个概念由维克多·弗朗索瓦,第二代布罗伊公爵实践,并为七年战争的法军胜利贡献甚多。
师(早期)
[编辑]最初始是由拉扎尔·卡诺开始有系统的建立师级单位,当时拉扎尔·卡诺负责公共安全委员会的军事事务指挥。他在思考军事组织后得出与波旁政府相同的结论,并开始著手进行师级单位的组建。
这使得军队可以更灵活的作战与机动,甚至使得以往被认为极为困难的大军指挥变得更容易进行。而之后拿破仑一世由于军队规模越来越大更将多个师组建为军。 随著一连串拿破仑的军事胜利,师级单位与军级单位的组建开始被欧陆各国效法。在拿破仑战争的尾声时,全欧陆的陆军皆已采用师级单位与军级单位。
师(现代)
[编辑]在现代,大多数的军事单位皆有标准化的师级单位。虽然各个国家的师级单位的规模与结构皆不相同,但大多数皆是由10,000至20,000名士兵组成,并且师级单位具备自行支援的能力来进行独立任务。一般来说,师级单位通常是由一到四个旅或是特遣队来做为主要的作战力量,并且会有一个旅或团负责战斗支援(通常是炮兵)以及数个师直属营来负责情报、后勤、侦察以及工程等必要的支援及后勤任务。大多数的军事单位皆已有对其所属各式的师编制出理想的组成,借由编装表可以得知其编制单位及士兵的职责、该师应有的装备。
现代的师级单位大多是在20世纪下半叶时为了取代旅级单位而开始建立,但是自从冷战结束后,世界潮流似乎又翻转。师级单位最大量运用时,莫过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交战诸国部署近一千个师以上的部队。随著科技更加进步,一个师具有的作战能力更是大幅提升。
师的种类
[编辑]骑兵师
[编辑]对过去的大多数国家而言,骑兵通常是以比较小的单位进行组建。但拥有大型陆军的国家如:大英帝国、美国、法兰西第一帝国、法兰西第四共和国、德意志帝国、纳粹德国、俄罗斯帝国、大日本帝国、波兰第二共和国与苏联,皆有建立骑兵师。骑兵师的组织结构与步兵师十分相似,差异在于以骑兵旅或骑兵团取代步兵单位,而支援单位比步兵师稍微少一点并更加轻量。炮兵与后勤通常是依靠马匹携行。不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大多数的骑兵师皆已被裁撤。
虽然依靠马匹的骑兵已被淘汰,但在冷战时骑兵作为快速布署部队的想法再度卷土重来。与过去依靠马匹不同,骑兵师朝向两个现代的运输方式发展:空中骑兵或是称为空中机动师,借由直升机进行机动、装甲骑兵,独立作战的装甲部队。前者最早开始建立的部队为1963年2月1日在班宁堡建立的第11空中突击师(实验),该部队在前往越战前也就是1965年6月29日更名为美国陆军第1骑兵师(空中机动)。 越战结束后,美国陆军第1骑兵师重新编组并装备了战车与装甲侦查车,转型为装甲骑兵。
装甲师
[编辑]随著战车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发展,部分国家也开始实验将战车编组为师级部队。他们在编组上尝试使用如骑兵师的编组,但只是将骑兵以装甲战斗车辆代替并将支援单位摩托化。结果因为步兵相较于战车少了许多,装甲师在战斗中的表现不够灵活。因此借由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重新调整战车、步兵、炮兵与支援单位的数量后,装甲师开始大量部署,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成为纳粹德国发起闪电战的进攻矛头。
在二战结束后,大部份的步兵师与装甲师皆配有大量的战车与步兵单位,两者的差异就在各营间的比例分配。
步兵师
[编辑]步兵师是指以步兵作为基本作战单位并有多种支援火力的单位。值得注意的是在苏联与俄罗斯,步兵师通常是写作步枪师。摩托化步兵师是指以步兵作为基本作战单位并配有较为低装甲运输车辆进行机动的部队。而机械化步兵则是指以步兵作为基本作战单位并且配有装步战车或装甲运兵车进行机动与火力支援的部队。
炮兵师
[编辑]拜俄国内战后期的战争经验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线战场的作战经验所赐,苏联在1942发展出了炮兵师的概念。炮兵师通常是被军、集团军甚至战区指挥官指派进行十分密集的火力支援。动用到炮兵师通常是有足够人力并且有非常庞大的区域需要防守,例如苏联陆军第34炮兵师与苏联陆军第51近卫炮兵师就是负责这项任务。 炮兵师的概念也是苏联军事教范的一大特色:将炮兵视为一个特殊的武装部队,在大型作战时能仅运用自身的锱重与补给完成其分配的任务目标。也就是使用压倒性庞大的火力,战术性破坏甚至直接打穿对方的防线。
时至今日,仅剩下印度陆军保有两个炮兵师(自从1988年),伊拉克陆军及越南人民军则已撤裁炮兵师的编制。
各国编制
[编辑]中国人民解放军
[编辑]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
[编辑]在1949年2月全国解放军部队统一番号和建制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下属的师由于种种原因,人员编制与装备上各师均大有不同,无规律可循。
步兵师
[编辑]统一番号和编制后,全军共分为70个军210个步兵师,各师下辖10,000余人。
1960年代至1998年,随着经济建设的需要与骡马化的完成,陆军各师根据需要整编为甲、乙种师。
1985年,位于西藏军区的两个师均缩编为山地步兵旅,是解放军第一批“师改旅”的部队。同时各坦克师开始编入集团军。
截至199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的步兵师大体可分为如下种类:
- 机械化步兵师(2个,下辖3个机步团、1个坦克团、1个高炮团、1个炮兵团)
- 北方甲种摩托化步兵师(23个+2特殊,下辖3个摩步团、1个坦克团、1个高炮团、1个炮兵团)
- 北方乙种摩托化步兵师(4个,编制同北方甲种,但下属团多为教导团)
- 南方摩托化步兵师(11个,下辖3个摩步团、1个炮兵团、1个高炮团)
- 北方乙种轻型步兵师(33个,下辖3-4个步兵团、1个炮兵团)
1998年,甲乙类步兵师分类取消。所有步兵师除61师与162师外均整编为五团制[注 1]摩托化步兵师或机步师,或成为第二批“师改旅”部队缩编为旅;坦克师均改称装甲师。2003年,进行第三批“师改旅”。
2011年-2019年,随着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进行,陆军将几乎所有作战序列中的师级单位拆分出新的旅。
截至2022年,陆军机动作战序列中仅保留有5个步兵师改制的合成师(4个位于新疆军区,1个位于北京卫戍区),它们是:
坦克师/装甲师
[编辑]1950年,陆军总共成立4个坦克师:
- 坦克第一师(由第四野战军战车师改制,1998年改制为装甲师,2011年被拆分)
- 坦克第二师(由第三野战军战车师改制,1998年改制为装甲师,2011年被拆分)
- 坦克第三师(建国后新建,1998年改制为装甲师,2011年被拆分)
- 战车第二十六师(建国后新建,1952年被撤销)
1968-1969年,新成立10个坦克师:
- 坦克第四师(1998年改制为装甲师,2011年被拆分)
- 坦克第五师(1998年缩编为装甲旅)
- 坦克第六师(1998年改制为装甲师,2017年被拆分,最后一个被拆分的装甲师)
- 坦克第七师(1998年缩编为装甲旅)
- 坦克第八师(1998年改制为装甲师,2011年被拆分)
- 坦克第九师(1976年被裁)
- 坦克第十师(1998年改制为装甲师,2011年被拆分)
- 坦克第十一师(1998年改制为装甲师,2011年被拆分)
- 坦克第十二师(1998年改制为装甲师,2011年被拆分)
- 坦克第十三师(1976年被裁)
炮兵师
[编辑]自1950年来,解放军共建立了16个地面炮兵师、2个火箭炮兵师、4个反坦克炮兵师、15个高射炮兵师,绝大多数炮兵师在1985-2003年均缩编或拆分为炮兵旅、高炮旅后编入集团军。最后一个被拆分的是炮兵第九师,于2013年拆分。
其它
[编辑]陆军还建立过包括铁道兵师、骑兵师、机炮师、海防师等单位,均最迟在2017年被缩编、拆分或撤销。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
[编辑]1953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组建了海军陆战师,1957年撤销。
截至2022年,海军中仅有海军航空兵的4个大型机师位于作战序列中,它们是:
- 特种机第一师
- 特种机第二师
- 特种机第三师
- 北部战区海军轰炸机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
[编辑]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在1961年组建空降第十五军,下辖空降第四十三、四十四、四十五师,1985年,在百万大裁军中,三个空降师均改为旅。1992年重新恢复成师。2017年,各师拆分为6个空降旅与1个特种作战旅。
此外,空军还组建了19个高射炮兵师与4个地空导弹师,均在2017年前被裁掉或拆分
截至2022年,空军仅有航空兵的9个大型机师,它们是: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编辑]1996-199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师取消甲乙分类,先前的乙种师或改为预备役,要么或武警部队为机动师。共有13个前陆军乙种步兵师转隶为武警部队机动师,番号数字不变,它们是:
- 武警第二师
- 武警第三十八师
- 武警第四十一师
- 武警第六十三师
- 武警第八十一师
- 武警第九十三师
- 武警第一一四师
- 武警第一一七师
- 武警第一二〇师
- 武警第一二六师
- 武警第一二八师
- 武警第一八一师
- 武警第一八七师
2017年,随着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进行,机动师编制撤销,全国武警机动部队整编为两个机动总队(军级编制),自此武警部队除院校与科研机构外再无师级编制。
中华民国国军
[编辑]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接受苏联援助后,按照苏联顾问的意见[来源请求]采取三三制。
北伐成功后改效法德军编制,分成甲、乙、丙三种师编制:
- 甲种师:辖两旅,旅辖三团。或辖三旅,旅辖两团,共六团。
- 乙种师:辖两旅,旅辖两团,共四团。抗战前此种编制最流行。
- 丙种师:不辖旅,共三团。
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迁都到台北,中华民国国军自中国大陆转进至台湾后,在时任中华民国总统蒋中正指示下开始对中华民国陆军部队进行全面整编,1950年7月完成第一次整编时,由56个师缩编为39个师(分属12个军)。
1989年,6个军的司令部全部裁撤后,各师直属军团。
1998年精实案实施,24个师调整后仅馀8个“师指挥机构”,战时遂行作战指挥。
2007年7月,因应精进案第二阶段,8个“师指挥机构”全部改编及裁撤。至此,陆军无师级编制。
裁撤前国军一师理论满编为6,000人左右(师长编阶陆军少将):
- 师部
- 3个步兵团(4,800人)
- 机枪连
- 特务排
- 担架排
- 通讯班
- 3个步兵营
- 3个步兵连(含连长、文书1人、传令1人、司号1人、伙伕9人,计143人一连)
- 3个步兵排(43人一排)
- 3个步兵班(14人一班)
- 3个步兵排(43人一排)
- 3个步兵连(含连长、文书1人、传令1人、司号1人、伙伕9人,计143人一连)
̆
- 炮兵连
- 运输连
- 特务连
- 工兵排
- 通讯排
- 担架排
日本
[编辑]大日本帝国陆军
[编辑]二战前的大日本帝国陆军及战后的陆上自卫队均设有师团。日本帝国陆军的师团分为甲种师团(常指二战前日军的17个常备师团)和乙种师团。前者采用四四制编制,约15,000至20,000人,人数多、装备好、训练有素、战斗力强;后者采用三三制编制,约10,000人,装备一般、战斗力较甲种师团为弱。
师团编制
[编辑]四单位制师团
[编辑]常设四联队师团辖二旅团四步兵联队(每旅团两个步兵联队),骑、炮、工、辎各一联队,共8个联队。一般齐装满员的日军常备主力陆军师团兵力可达25000-28500人,拥有战马7630匹、步骑枪14900枝、掷弹筒144个、轻机枪288挺、重机枪54挺、山炮16门、野炮36门等武器装备,是由多兵种配合的具有强大战斗力的作战单位。这类师团又区分为挽马制(原野作战型)与驮马制(山地作战型)两类。挽马制师团约25000人。驮马制师团因马匹比挽马制师团多,人员也相应增多,每师团28500人。特设的驮马制师团人数为28200人,挽马制师团人数为24400人。[1]
三单位制师团
[编辑]三单位制师团也称三联队制师团,就是师团基本部队为三个步兵联队,取消了旅团一级编制。
由师团下辖一个步兵团,约8700人,步兵团的团长由原来的旅团长担任,军衔为少将。步兵团下辖三个步兵联队,每个联队下辖三个步兵大队(故也称“三三制”)。师团仍编有骑、炮、工、辎重兵联队等单位(骑兵联队改为搜索队),全师团定员减至1.2-1.3万人,配备军马2065匹,步骑枪8940枝、掷弹筒216个、轻机枪216挺、重机枪54挺、平射炮18门、山炮12门等武器装备。
1938年10月武汉会战结束之后,由于战场扩大与战争消耗剧增,日军进行了编制上的调整,将三单位制师团的特科部队予以补充,使师团总人数达到了15000-17000人。 除了新组建的三单位制师团,从1939年10月开始,日军为适应中国战场作战的需要,陆续将原来的四单位制师团整编为三单位制,即从原四联队师调出一个步兵联队组建新的师团。[1]
师团分配和沿革
[编辑]西元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日军共有51个师团,39个混成旅团。
其中深陷中国战场的有35个师团加38个独立混成旅团;派往太平洋战略方向的有11个师团和1个混成旅团(占地面部队总数的20%)。
1943年,为应对太平洋战争岛屿防御战,日军六个师团改编为海洋师团编制。
陆上自卫队
[编辑]二战之后,日军遭到解散,直至冷战时期才在美国协助下重新武装化。1950年至1962年间,陆上自卫队及其前身组织——警察预备队及保安队设有相当于师团的“管区队”,指挥官则称“管区队总监”。这些部队在1962后改制为师团[2],管区队总监也改称师团长,阶级为陆将(相当于中将)。
俄罗斯
[编辑]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坦克和摩托步枪师沦为近乎“干部状态”,许多被指定为“储存武器和装备的基地”。这些基地,或称“干部师”,意思是配备了全兵力摩托步枪或坦克师的所有重型武器,但只有少许人员,低至500人。一个干部师的官兵主要集中在维护设备的工作状态。在战时动员期间,这样的师会被加强到满员。然而,在非战争时期,干部师是不适合任何战斗的。
俄罗斯陆军
[编辑]截至2020年,俄罗斯陆军共有10个师:
- 第2近卫摩托化步兵师,总部在莫斯科
- 第3摩托化步兵师,总部在瓦卢伊基
- 第4近卫坦克师,总部在纳罗-福明斯克
- 第18机枪炮兵师,总部在库里尔斯克区
- 第19摩托化步兵师,总部在弗拉季高加索
- 第42近卫摩托化步兵师,总部在格罗兹尼区
- 第90近卫坦克师,总部在切巴尔库尔
- 第127摩托化步兵师,总部在滨海边疆区
- 第144近卫摩托化步兵师,总部在叶利尼亚
- 第150摩托化步兵师,总部在新切尔卡斯克
俄罗斯海军岸防兵
[编辑]俄罗斯海军岸防兵里只有第18近卫摩托化步兵师,而总部在加里宁格勒
俄罗斯空降军
[编辑]俄罗斯空降军共有4个师:
- 第7山地近卫空中突击师,总部在新罗西斯克
- 第76近卫空中突击师,总部在普斯科夫
- 第98近卫空中突击师,总部在伊万诺沃
- 第106近卫空中突击师,总部在图拉
俄罗斯火箭军
[编辑]俄罗斯火箭军共有12个师:
- 第7近卫火箭师,总部在奥焦尔内
- 第8火箭师,总部在五一镇
- 第13红旗火箭师,总部在亚斯内附近
- 第14火箭师,总部在约什卡尔奥拉
- 第28近卫火箭师,总部在科泽利斯克
- 第29近卫火箭师,总部在伊尔库次克
- 第35火箭师,总部在巴尔瑙尔
- 第39火箭师,总部在新西伯利亚
- 第42火箭师,总部在下塔吉尔
- 第54近卫火箭师,总部在捷伊科沃
- 第60火箭师,总部在塔季谢沃附近
- 第62火箭师,总部在乌茹尔
俄罗斯近卫军
[编辑]美国
[编辑]美国师级部队由少将所指挥。现时,美国陆军师级部队由四个旅级战斗队以及一个战斗航空旅组成,每个旅级战斗队则分配了三个营。[3] 美国陆军目前有11个现役的师级部队:
第1装甲师(1st Armored Division),总部在德州布利斯堡
第1骑兵师(1st Cavalry Division),总部在德州胡德堡
第1步兵师(1st Infantry Division),总部在堪萨斯州雷利堡
第2步兵师(2nd Infantry Division),总部在韩国议政府市红云基地
第3步兵师(3rd Infantry Division),总部在乔治亚州史得华堡
第4步兵师(4rd Infantry Division),总部在科罗拉多州卡森堡
第7步兵师(7rd Infantry Division),总部在华盛顿州塔科马路易斯·麦克乔德联合基地
第10山地师(10th Mountain Division),总部在纽约德拉姆堡
第25步兵师(25th Infantry Division),总部在夏威夷斯科菲尔德军营
第82空降师(82nd Airborne Division),总部在北卡罗来纳州布拉格堡
第101空中突击师(101st Air Assault Division),总部在肯塔基州坎贝尔堡
美国陆军国民警卫队则有八个师级部队:
美国陆军预备役部队中也保留了两个师级建制,用以培训军事武装力量:
第95预备役步兵师, 总部在俄克拉荷马州斯蒂尔堡
第100预备役步兵师, 总部在肯塔基州诺克斯堡
美国海军陆战队师级部队包括三个步兵团和一个炮兵团,和其他专门的单位如战车营,侦察营,两栖突击营,战斗工兵营等。[4]。
现时美国海军陆战队共有三个现役及一个预备的师级部队:
相关条目
[编辑]注释
[编辑]- ^ 2个摩步团;1个装甲团;1个防空团;1个炮兵团
参考
[编辑]- ^ 1.0 1.1 徐平. 八十年前的百团大战:应该了解一下日伪军编制. 中国军网. 2020-12-22 [2023-0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04).
- ^ *(简体中文)华丹. 日本自衛隊.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14: 54页. ISBN 978-7-224-11012-8.
- ^ Division. GlobalSecurity.org. [2014-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9).
- ^ GROUND FORCE STRUCTURE. U.S. Marine Corps. [2013-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