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达斯·伊瓦纳斯卡斯
塔达斯·伊瓦纳斯卡斯 Tadas Ivanauskas | |
---|---|
出生 | 俄罗斯帝国维尔纳省利德斯基县Golovichpole(今属白俄罗斯) | 1882年12月26日
逝世 | 1970年6月1日 苏联立陶宛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考那斯 | (87岁)
墓地 | 塔巴里什丘墓园 |
母校 | 巴黎大学、圣彼得堡皇家大学(今圣彼得堡国立大学) |
配偶 | 霍诺拉塔(Honorata Paškauskaitė) |
奖项 | 立陶宛科学院院士、劳动红旗勋章、1941-1945年伟大卫国战争中忘我劳动奖章[1] |
科学生涯 | |
研究领域 | 动物学 |
机构 | 维尔纽斯大学、立陶宛大学(今维陶塔斯·马格努斯大学)、考那斯医学院(今立陶宛医学院) |
塔达斯·伊瓦纳斯卡斯(立陶宛语:Tadas Ivanauskas,波兰语:Tadeusz Iwanowski,1882年12月26日—1970年6月1日)是立陶宛的一位动物学家,为立陶宛大学(今维陶塔斯·马格努斯大学)的建立者之一,立陶宛科学院院士,并建立了塔达斯·伊瓦纳斯卡斯动物学博物馆与立陶宛动物园等自然科学机构。
生平
[编辑]伊瓦纳斯卡斯出生于维尔纳省利德斯基县(今属白俄罗斯),靠近立陶宛、白俄罗斯与波兰交界处,其祖先为立陶宛大公国的贵族,伊瓦纳斯卡斯日后自我认同为立陶宛人,他的三个兄弟中耶日·伊万诺夫斯基(波兰政治人物)与斯坦尼斯瓦·伊万诺夫斯基(律师)自我认同为波兰人,瓦茨瓦夫·伊万诺夫斯基(白俄罗斯政治人物)自我认同则为白俄罗斯人[2]。他们的父亲莱奥尼达斯·伊瓦纳斯卡斯为讲波兰语的立陶宛人,职业为工程师与翻译,且为业馀的博物学爱好者,在家中收藏了许多动物标本[3],启发了伊瓦纳斯卡斯对大自然的兴趣[4]。
伊瓦纳斯卡斯在华沙就读中学,1903年于圣彼得堡皇家大学(今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修习自然科学,此时期从来自立陶宛的同学处习得立陶宛语[3],1905年他到巴黎大学修习博物学,并于1909年毕业,隔年又从圣彼得堡皇家大学毕业,并在该处建立了一座自然科学实验室[4]。1914年与1917年他参加了前往俄罗斯北部(阿尔汉格尔斯克与莫曼斯克)与挪威北部的探险队[4],1918年与妻子霍诺拉塔(Honorata Paškauskaitė,出生于波兰家庭,但自我认同为立陶宛人[3])到立陶宛开设了一间学校,后担任立陶宛农业部的顾问,参与创立立陶宛大学(今维陶塔斯·马格努斯大学)并于1922年至1940年担任教授[5],1929年成为动物学系的系主任[4]。1940年至1941年伊瓦纳斯卡斯曾短暂任教于维尔纽斯大学,1945年至1950年任立陶宛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所长[4][6],1946年至1956年再度到维尔纽斯大学担任动物学系系主任,1954年至1970年于考那斯医学院(今立陶宛医学院)担任教授[4]。
除在大学任教研究外,伊瓦纳斯卡斯于1919年在考那斯设立了塔达斯·伊瓦纳斯卡斯动物学博物馆[7],陈列了他从世界各国探险考察时收集的动植物标本[3]。1923年伊瓦纳斯卡斯设立了考那斯植物园(今维陶塔斯·马格努斯大学植物园),1929年在立陶宛文特角设立了欧洲第一座鸟类系放站[8],1937年设立了立陶宛第一座自然保护区祖文塔斯保护区[9],1938年设立考那斯动物园(今立陶宛动物园)[10]。
在自然科学领域以外,伊瓦纳斯卡斯还于1921年至1939年担任立陶宛狩猎协会会长,且为《猎人》(Medžiotojas)杂志的编辑[4][6]。虽非出生于立陶宛,但伊瓦纳斯卡斯对立陶宛有强烈的认同,为立陶宛来福枪兵联盟的创始人之一,他对苏联政府无好感,苏联统治期间曾与妻子向被政府流放至西伯利亚的人寄送了许多食物与衣物[3]。
伊瓦纳斯卡斯于1970年逝世,葬于考那斯的塔巴里什丘墓园[6]。
荣誉与纪念
[编辑]1941年伊瓦纳斯卡斯获选为立陶宛科学院院士[6],1946年,伊瓦纳斯卡斯获颁1941-1945年伟大卫国战争中忘我劳动奖章[1]。1982年,立陶宛科学院设立了塔达斯·伊瓦纳斯卡斯奖以纪念他的贡献[6]。
1980年,有科学家发表了旋蛾科下分布于土库曼的新属Ivanauskiella[11],其学名即为纪念塔达斯·伊瓦纳斯卡斯[6][12]。
2002年,伊瓦纳斯卡斯的家人将其书籍、手稿、家具、绘画与其他用品捐给立陶宛农业大学(今维陶塔斯·马格努斯大学农学院),设立了塔达斯·伊瓦纳斯卡斯图书馆[6]。
考那斯有两条街道以伊瓦纳斯卡斯为名,另外2009年有一所中学改名为塔达斯·伊瓦纳斯卡斯学校[3]。
参考文献
[编辑]- ^ 1.0 1.1 Туронак, Ю. За кардонам Бацькаўшчыны: успаміны. Бібліятэка часопіса «Беларускі Гістарычны Агляд». Мн.: Медысонт. 2010: 65 — 66. ISBN 978-985-6963-02-8 (白俄罗斯语).
- ^ Homestead “Obelynė” of Tadas Ivanauskas. Kaunas and Kaunas District –European Capital of Culture 2022 Heritage programme. [2021-06-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8).
- ^ 3.0 3.1 3.2 3.3 3.4 3.5 Apples, Birds and Taxidermy: Happy Birthday, Tadas Ivanauskas!. visit.kaunas.lt. 2018-12-16 [2021-06-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0).
- ^ 4.0 4.1 4.2 4.3 4.4 4.5 4.6 Tadas Ivanauskas. Kauno Tado Ivanausko zoologijos muziejus. [2021-06-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7) (立陶宛语).
- ^ VMU Now and Before. Vytauto Didžiojo Universitetas. [2010-08-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5-28).
- ^ 6.0 6.1 6.2 6.3 6.4 6.5 6.6 Tadas Ivanauskas (1882–1970) (PDF). biblioteka.vdu.lt. [2021-06-2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6-28).
- ^ Tadas Ivanauskas Zoology Museum. Lithuanian Art Museum. 2009-10-20 [2009-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1).
- ^ Ventė Cape Ornithological Station. divyciokelias.lt. [2021-06-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29).
- ^ Žuvintas. UNESCO. 2012 [2021-06-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15).
- ^ Vaige, Laima. Kaunas – a city for zoo lovers. The Baltic Times. [2009-1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6).
- ^ Ivinskis, P. & Piskunov, V.I. Description of Gelechiid moth genus Ivanauskiella Ivinskis et Piskunov, gen. n. and species Ivanauskiella turkmenica Ivinskis et Piskunov, sp. n. from the Turkmenian SSR. Lietuvos TSR Moksly Akademijos darbai. C serija. 1980, 2: 23–27.
- ^ Butterflies and Moths of the World / Ivanauskiella Ivinskis & Piskunov, 1980 . Trudy Akademii Nauk Litovskoi SSR Seriya. Natural History Museum. [2021-06-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