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哲学奥林匹克
此条目中有过多未翻译的人名,可能需要翻译或解释。 |
国际哲学奥林匹克是一项中学生哲学竞赛,为国际科学奥林匹克的一种,自1993年起每年举行。参赛国家各派出两名参赛者,唯主办国可以派出十名。
这项比赛是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波兰、土耳其、德国倡办。2001年开始,国际哲学团体联合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办比赛。历来参赛国家有15至20个。近年成绩最好的国家是土耳其、德国、波兰。
比赛形式
[编辑]赛事为期四至五日。参赛者抵达赛地后翌日比赛。比赛拟四条题目,参赛者从中选一,在四小时内以英文、法文、德文或西班牙文作论文一篇。任何参赛者不能以其母语或其国家的官方语言写论文,比如法国的参赛者不能用法文。论文由随队导师和国际哲学团体联合会的代表共同评核。比赛设有金奖、银奖、铜奖、优异奖,授予最优秀论文作者。
历届比赛地点及得奖者
[编辑]年份 | 地点 | 金奖 | 银奖 | 铜奖 | 优异奖 |
---|---|---|---|---|---|
1993年 | 保加利亚 | ||||
1994年 | 彼得里奇(保加利亚) | ||||
1995年 | 旧扎戈拉(保加利亚) | ||||
1996年 | 伊斯坦布尔(土耳其) | ||||
1997年 | 华沙(波兰) | ||||
1998年 | 布拉索夫(罗马尼亚) | ||||
1999年 | 布达佩斯(匈牙利) | ||||
2000年 | 明斯特(德国) | Ognyan Kassabov |
Gianluca Rossi |
Boris Popivanov |
|
2001年 | 费城(美国) | Ute Scholl |
Laura Lapierre |
Felix von Lehmden |
|
2002年 | 东京(日本) | Silvia Crupano |
Vasilescu Ion Gheorghe |
Akse Pettersson |
|
2003年 | 布宜诺斯艾利斯(阿根廷) | Torsten Schoeneberg |
Sergio Barberis |
Gabriel Abelof |
Sarah Helduser Mete Tuczu |
2004年 | 首尔(南韩) | Leopold Hess |
Joanna Kusiak |
Seungwon Chang Matija Lavrinc |
|
2005年 | 华沙(波兰) | Mikolaj Ratajczak |
Marta Sznajder |
David Himler Patricio Kingston |
Roberta Di Nanni |
2006年 | 科森扎(意大利) | Efe Murat Balikcioglu |
Mateusz Chaberski |
Saila Kakko |
Johann Alexander Santiago Auat |
2007年 | 安塔利亚(土耳其) | Zeynep Pamuk | Daria Cybulska | Alexander Johann |
Elena Alexandra Corbu Matthias Hoernes |
2008年 | 雅西(罗马尼亚) | Jan Seidel |
Conrad Krausche | Arina Cristina Baibarac Helene Sorgner |
Perczel János Vallari Sawant |
2009年 | 赫尔辛基(芬兰) | Sarri Nironen |
Eliza Tymianska | Kristina Kashfullina |
Hyun-Kyu Kim Ayse Dilek Izek |
2010年 | 雅典(希腊) | Aljaž Jelenko | Kacper Kowalczyk |
Tibor Backhausz |
Erik Ramberg Ignas Rubikas |
参考文献
[编辑]- ^ IPO的历史. [2010-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6-06).
- ^ 雅典IPO 2010页面,包含奖牌与優異獎名单. [2010-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06).
外部链接
[编辑]- 国际哲学奥林匹克网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国际哲学奥林匹克韩国网站
- 历届题目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