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合石坟场
墓地资料 | |
---|---|
修建时间 | 1950年代 |
国家 | 香港 |
地点 | 北区粉岭和合石 |
类型 | 公共 |
和合石坟场(英语:Wo Hop Shek Cemetery),位于香港新界北区粉岭和合石,是香港规模最大的坟场,沿北大刀屻北坡修建,从山脚延伸到山脊线上。和合石坟场大部分地段为公众坟场,山脚部分并建有5座公众灵灰安置所、纪念花园和火葬场;除此以外,亦包含14座小型私人墓园,港英政府和香港特区政府亦先后修建了两座纪念墓园。坟场筑有马路直通山顶部分,但会于清明节及重阳节封闭,孝子贤孙在当天必须徒步登山拜祭先人。
历史
[编辑]随着香港人口持续增长,死亡人数亦都相继增加,位于香港市区的政府坟场已经不敷应用,香港政府遂于1940年计划在粉岭和合石一带兴建坟场及铁路支线,及于1941年1月1日起停止在各政府坟场接收灵柩,并且需要在七号坟场下葬。后来日本军入侵香港,辟地工程中断,至1945年香港重光后恢复。和合石坟场及铁路支线于1950年启用,初期主要把七号坟场及其他政府坟场的骸骨迁葬。
规划
[编辑]和合石坟场主要分为“棺地”及“金塔地”两部份,依开发的年期而划分,后来香港的先人灵位极度缺乏,于是政府在和合石火化场附近开辟平地,以用作安于骨灰位之用。另外在山脚亦有大片墓地预留作未来一旦有重大灾难事故(例如:地震、瘟疫及水灾等)发生时,可以即时把死者立即安葬的“灾难预留用地”,为全香港唯一设有预留墓地的坟场。现时坟埸的浩园及景仰园部份,原来亦是灾难地的一部份。另外,由于和合石坟场的气候非常潮湿,坟场内亦有一小片墓地预留与受到山泥倾泻影响而使到墓地倒塌的死者受害家属,作为赔偿用途。
和合石坟场的棺地一般只容许死者安葬5年,惟其后的宽限期比较其他坟场为长,不过总计亦不能够让棺木留在棺地超过8年,否则会被强制火化。而金塔地的面积只有3英尺乘4英尺,而且只有重新使用的墓地,而不再有新开发的墓地,所以十分挤逼。由于和合石坟场所在地的山势比较平坦,墓段一般比较广阔,在同一水平面的墓段,可以划出多行的墓葬地,而不是其他坟场一般每段只有一行到两行的墓地;而位于墓段中央的墓地,出入亦有困难;部份较为偏远的墓段,更要走过危险的石级。
棺木段
[编辑]棺木段安葬盛载遗体的棺木,再按年份区分,另有按籍贯、宗教区分的段落。此段不属永久性质,六年后必须捡拾骨殖。
金塔段
[编辑]金塔段安葬盛载骸骨的金塔,属永久墓地。
重整棺木地
[编辑]和合石坟场于2009年初兴建全新的棺木地段,位于半山大平台。
公墓
[编辑]坟场于1996至2005年间曾发生多次山泥倾泻,导致部分金塔段墓穴倒塔塌,政府将未能确认身分的骸骨合葬于公墓内。部分可确认身分的金塔其后重新个别再安置于公墓区内。
“要明义冢”亦位于公墓内,属于高要(肇庆市)、高明(鹤山市)两地的同乡墓地。
私人墓地
[编辑]主要是同乡及宗教群体墓地,属私人地段,每段均设有棺木段和金塔段,现时共有14个该等地段:
- 潮州
- 五邑
- 开平
- 嘉应
- 台山
- 东莞
- 香港市政事务署及政府市政职工总会
- 西安墓园
- 福建
- 基督教
- 五旬节
- 威海卫
- 恩平
- 安息日
- 西安墓园
1947年2月4日行走广东省至香港的客轮“西安号”发生大火,造成约200人死亡。残骸和骨灰原本合葬于咖啡园坟场的“西安轮船罹难先友总墓”,其后迁往和合石西安墓园。墓园内还集合了散处各地的义冢公墓,包括“香港东华三院和合石义冢”、“遭风义冢”、“张风度堂义冢”、“惠州十属义冢”、“同德总工会光友义冢”和从香港仔鸡笼湾坟场及牛房义山等地迁至的“无名白骨义冢”。
纪念墓地
[编辑]政府于1996年在和合石划出一幅面积约1,600平方米的墓地,用以安葬殉职、因公受伤以致死亡的公务员,称为浩园。2003年在浩园对面成立拨作因为英勇过人的行为而丧生或者遇害的市民的景仰园。
灵灰安置所及纪念花园
[编辑]和合石坟场于1975年设立第一期灵灰安置所。政府其后于1990年建立和合石火葬场,同年第二及第三期灵灰安置所及纪念花园亦一并建成。骨灰龛大楼的东、西两面分别兴建有中及西式的纪念花园,提供种有花草树木的园地供先人的骨灰撒在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