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益东洞
外观
吉益东洞(日语:吉益東洞/よします とうどう yoshimasu-tōdō,1702年3月3日—1773年11月9日),生于安艺国山口町(现广岛县广岛市中区桥本町附近)名为则,字公言,通称周助,日本江户时期著名的汉医学家,为古方派代表人物。
生平
[编辑]三十岁时提出万病一毒理论,认为“万病唯一毒,众药皆毒物,以毒攻毒,毒去体佳。”
其子吉益南涯,为华冈青洲之师。
医论
[编辑]- 以实际观察临床疗效为基础,不持臆测、空想
- 尚古,推崇古代医者扁鹊。
- 认为中国医学将疾病分类、命名、再研讨处置法,此过程太僵化,流于臆测及空想。提出“万病一毒论”,即“万病唯一毒,众药皆毒物,以毒攻毒,毒去体佳。”
- 上古的方剂是疾医思考的结晶,实际疗效绝佳,因此,汉方方剂越接近古代原方越好。推崇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但是书中混入许多后人臆测,必须加以去除。认为方剂是适量的毒,若对病证投以正确的方剂,即可治病,即“方证对应”理论。
- 因为疗法是以毒攻毒,治疗过程常见激烈的副作用反应,如晕眩。古人曰:“服药后若无晕眩,则无法痊愈。”,因此,若是害怕晕眩则无法成为疾医。
- 曾有患者服药后死亡的案例。但他认为死亡并不是药的缘故,死生在天,不是人能操控的。医者只要抱持决心,尽人事听天命,将疾病的治疗做到最好即可,生死交给上天。
- 不论是上古或是后人的方剂,都必须在临床上实际反复测试,确保病证和药效的对应性,此为“亲试实验”。若后人的方剂在亲试实验获得可接受的药效,也可考虑接受。
- 排除一切空想、臆测,若是无法看出病证的毒,就无法选出适当的方剂。必须观测毒的实体,最重要的即是腹部的诊察:是否出现压痛、僵硬、肌肉痉挛、腹部动悸。次之,观察体表是否出汗、上热下冷、发红、肿胀、浮肿,以及询问大小便的次数、性质。透过详细观察及问诊,领悟方剂在临床上的适用病证,此体会无法传子,更遑论文字记载。[1]
著作
[编辑]著有《类聚方》、《药征》、《医事或问》。
脚注
[编辑]- ^ 寺泽(2012)
参考资料
[编辑]寺泽捷年. (2012). 日本汉方の特徴. 日本东洋医学雑志, 63(3), 176-180.(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