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官制
外观
北宋初期官制大致沿袭唐朝的政治体制,但亦有些许改变。
中央官制
[编辑]《宋史‧志第一百一十四‧职官一》:“宋承唐制,抑又甚焉。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筦库,悉隶三司。”
宰执
[编辑]宋代握有最高行政权的是宰执。宰执即是平章政事(宰相)和参知政事(执政,参知政事是宋太祖为牵制宰相赵普所设,初始地位尚低,而后太祖一升再升,用来制衡宰相)的合称。
三省六部制
[编辑]参三省六部
二府三司制
[编辑]二府指的是枢密院与中书门下,分军政两权。三司是主管财政的最高机构,即盐铁部、度支部、户部三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号称“计相”。其长官称三司使,以两省五品以上及知制诰、杂学士、学士充。副手称三司副使,以员外郎以上历三路转运及六路发运使充。宋神宗的元丰官制改革将三司职权归户部和工部。南宋增设总领所,负责供应数路或一路各军钱粮,并参预军政。其长官称“总领某路财赋军马钱粮”,简称总领。
地方官制
[编辑]上下阶级分为路、道、府、州、县
路
[编辑]路一级的官制复杂交错,有许多冗官。主要有路转运司〈主管财政和监察,有转运使、副使、判官等〉、提点刑狱司〈主掌刑狱,长官为提点刑狱公事〉、提举常平司〈负责仓储,长官为提举常平公事〉、提举学事司〈负责教育〉、经略安抚司〈长官为安抚使,安抚使照例兼任禁军军区的马步军都总管等军事职官,同时兼任某州、某府的地方官知州或知府,安抚使权限大,受路一级长官监察〉
县
[编辑]望县:四千户以上,紧县:三千户以上,上县:二千户以上,中县:千户以上,中下县:不足千户,下县:五百户以下 官员主要是知县、县丞,主簿
官员品级
[编辑]品级 | 官员 |
---|---|
正一品 | 尚书令、中书令、侍中,太师、太傅、太保,少师、少傅、少保 |
从一品 | 尚书左仆射、尚书右仆射,枢密使,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
正二品 | 门下侍郞、中书侍郎,太尉,知枢密院事、同知枢密院事 |
从二品 | 六部尚书,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州牧,左右金吾卫、左右卫上将军、殿前都指挥使,节度使,御史大夫,枢密副使、签书枢密院事,观文殿大学士 |
正三品 | 观文殿学士,翰林、资政、保和殿大学士,翰林学士,资政、保和、端明殿学士,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猷、敷文阁学士,枢密直学士,左、右散骑常侍,权六曹尚书 |
从三品 | 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猷、敷文阁直学士,御史中丞,开封尹,尚书列曹侍郎,诸卫上将军,太子宾客、詹事 |
正四品 | 给事中,中书舍人,太常卿,宗正卿,秘书监,诸卫大将军,殿前副都指挥使,承宣使, |
从四品 | 保和殿、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猷、敷文阁侍制,左、右谏议大夫,权六曹侍郎七寺卿,国子祭酒,少府、将作监,诸卫将军、轻车都尉 |
正五品 | 马、步军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观察使,通侍、正侍、宣正、履正、协忠、中侍大夫 |
从五品 | 集英殿修撰,太常少卿、宗正少卿,秘书少监,内客省使,延福宫使,景福殿使,太子左、右庶子,枢密都承旨,中亮、中卫、翊卫、亲卫大夫,殿前马、步军都虞候,防御使,捧日、天武、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团练使,诸州刺史,驸马都尉 |
正六品 | 集英殿修撰,七寺少卿,中书门下省检正诸房公事,尚书左、右司郎中,国子司业,军器监,都水使者,太子少詹事、左右谕德,入内内侍省、内侍省都知副都知,宣庆、宣政、昭宣使,拱卫、左武、右武大夫,入内内侍省、内侍省押班,枢密承旨、副承旨 |
从六品 | 起居郎,起居舍人,侍御史,尚书省左、右司员外郎,枢密院检详诸房文字,右文殿、秘阁修撰,开封少尹,尚书诸司郎中,开封府判官、推官,少府、将作、军器少监,和安、成和、成安大夫,陵台令 |
正七品 | 殿中侍御史,左、右司谏,尚书诸司员外郎,侍讲,直龙图、天章、宝文阁,开封府司录参军事,枢密副承旨,枢密院诸房副承旨,武功至武翼大夫,成全、平和、保安大夫,翰林良医,太子侍读、侍讲,两赤县令 |
从七品 | 左、右正言,符宝郎,监察御史,直显谟徽猷、敷文阁,太常、宗正、秘书丞,大理正,著作郎,崇政殿说书,内符宝郎,正侍至右武郎,武功至武翼郎,和安至保安郎,翰林医官,合门宣赞舍人,太子中舍人、舍人、诸率府率,亲王府翊善、赞读、直讲,判太医局令,翰林医效、医痊 |
正八品 | 七寺丞,秘书郎,太常博士,枢密院计议官、编修官,敕令所删定官,直秘阁,著作佐郎,国子监丞,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国子博士,大理司直、评事,训武、修武郎,内常侍,开封府诸曹参军事、军巡使、判官,京府判官,亦畿县令,两赤县丞,三京赤县、畿县令,太史局五官正,中书、门下省录事,尚书省都事 |
从八品 | 御史台检法官、主簿,少府、将作、军器、都水监丞,寺、监主簿,秘书省校书郎、正字,太常寺奉礼郎、太祝,太学、武学、律学博士,主管太医局,合门祗候,枢密院逐房副承旨,东、西头供奉官,从义、秉义郎,太子诸率府副率,亲王府记室,节度、观察、防御、团练、军事、监判官,节度掌书记,观察支使,京府、节度、观察、防御、团练、军事推官,诸州签判,节镇、上中下州录事参军,京府诸曹参军事、军巡判官,承直、儒林、文林、从事、从政、修职郎,京畿县丞,三京赤县、畿县丞,诸州上中下县令、丞,两赤县主簿,尉,诸府诸曹,节镇、上州诸司参军事,节度副使、行军司马,防御、团练副使,太史局丞、直长、灵台郎、保章正,翰林医愈、医证、医诊、医候,三省枢密院主事,守阙主事、令史、书令史 |
正九品 | 郊社、籍田、太官令,国子学正、录,武学谕,律学正,太医局丞,忠训、忠翊、成忠、保义郎,挈壶正,京畿县主簿、尉,三京赤县主簿、尉,诸州别驾、长史、司马,枢密院守阙书令史 |
从九品 | 黄门内品,承节、承信、迪功郎,中、下州诸司参军,诸州上中下县主簿、尉,城砦、马监主簿,诸州司士、文学、助教,翰林医学 |
勋
[编辑]文阶
[编辑]阶 | 阶官 | |
---|---|---|
1 | 太师 | |
2 | 太尉 | |
3 | 太傅 | |
4 | 太保 | |
5 | 太子太师 | 司徒 |
6 | 太子太傅 | 司空 |
7 | 太子太保 | |
8 | 太子少师 | 尚书省左仆射 |
9 | 太子少傅 | 尚书省右仆射 |
10 | 太子少保 | |
11 | 吏部尚书 | |
12 | 兵部尚书 | |
13 | 户部尚书 | |
14 | 刑部尚书 | |
15 | 礼部尚书 | |
16 | 工部尚书 | |
17 | 尚书省左丞 | 尚书省右丞 |
18 | 吏部侍郎 | 兵部侍郎 |
19 | 户部侍郎 | 刑部侍郎 |
20 | 礼部侍郎 | 工部侍郎 |
21 | 中书舍人 给事中 太子宾客 | |
22 | 秘书省监 左谏议大夫 右谏议大夫 | |
23 | 光禄寺卿 尚书省左司郎中 尚书省右司郎中 | |
24 | 卫尉寺卿 太常寺少卿 秘书省少监 | |
25 | 少府监监 | |
26 | 司农寺卿 | |
27 | 光禄寺少卿 | |
28 | 卫尉寺少卿 司农寺少卿 | |
29 | 吏部司郎中 司封司郎中 司勋司郎中 考功司郎中 兵部司郎中 职方司郎中 驾部司郎中 库部司郎中 | |
30 | 户部司郎中 度支司郎中 金部司郎中 仓部司郎中 刑部司郎中 都官司郎中 比部司郎中 司门司郎中 | |
31 | 礼部司郎中 饲部司郎中 主客司郎中 膳部司郎中 工部司郎中 屯田司郎中 虞部司郎中 水部司郎中 | |
32 | 吏部司员外郎 司封司员外郎 司勋司员外郎 考功司员外郎 兵部司员外郎 职方司员外郎 驾部司员外郎 库部司员外郎 | |
33 | 户部司员外郎 度支司员外郎 金部司员外郎 仓部司员外郎 刑部司员外郎 都官司员外郎 比部司员外郎 司门司员外郎 起居郎 起居舍人 侍御史 | |
34 | 礼部司员外郎 饲部司员外郎 主客司员外郎 膳部司员外郎 工部司员外郎 屯田司员外郎 虞部司员外郎 水部司员外郎 左司谏 右司谏 殿中侍御史 | |
35 | 太常寺博士 国子监博士 左正言 右正言 监察御史 | |
36 | 殿中省丞 太常寺丞 宗正寺丞 秘书省丞 著作郎 秘书郎 | |
37 | 太子中允 太子左赞善大夫 太子右赞善大夫 太子中舍 太子洗马 | |
38 | 秘书省著作佐郎 大理寺丞 | |
39 | 将作监丞 光禄寺丞 卫尉寺丞 鸿儒寺丞 | |
40 | 大理寺评事 | |
41 | 太常寺太祝 太常寺奉礼郎 | |
42 | 秘书省校书郎 秘书省正字 诸寺监主簿 |
品秩 (旧) |
元丰前 | 元丰改制后 | 品秩 (新) |
阶 |
使相 (节度使、枢密使、亲王、留守、检校官 兼 中书令、侍中、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
开府仪同三司 | 从一品 | 1 | |
从二品 | 尚书省左仆射 尚书省右仆射 |
特进 | 2 | |
正三品 | 吏部尚书 | 金紫光禄大夫 | 正二品 | 3 |
兵部尚书 户部尚书 刑部尚书 礼部尚书 工部尚书 |
银青光禄大夫 | 从二品 | 4 | |
正四品上 正四品下 |
尚书省左丞 尚书省右丞 |
光禄大夫 | 正三品 | 5 |
正四品下 | 吏部侍郎 兵部侍郎 户部侍郎 刑部侍郎 礼部侍郎 工部侍郎 |
正议大夫 | 从三品 | 6 |
正五品上 | 给事中 | 通议大夫 | 正四品 | 7 |
以上无磨勘法,需特旨除授 | ||||
正四品下 | 左谏议大夫 右谏议大夫 |
太中大夫 | 从四品 | 8 |
以上为宰相所带阶官,文臣带诸阁侍制以上磨勘迁转至止 | ||||
从三品 | 秘书省监 | 中大夫 (执政官所带阶官) |
正五品 | 9 |
光禄寺卿 卫尉寺卿 少府监监 |
中散大夫 | 从五品 | 10 | |
从四品上 正四品上 从四品上 从四品上 从四品上 从五品上 从五品上 |
秘书省少监 太常寺少卿 光禄寺少卿 司农寺少卿 卫尉寺少卿 尚书省左司郎中 尚书省右司郎中 |
朝议大夫 | 正六品 | 11 |
从五品上 | 前行郎中: 吏部: 吏部司郎中 司封司郎中 司勋司郎中 考功司郎中 兵部: 兵部司郎中 职方司郎中 驾部司郎中 库部司郎中 |
朝请大夫 | 从六品 | 12 |
中行郎中: 户部: 户部司郎中 度支司郎中 金部司郎中 仓部司郎中 刑部: 刑部司郎中 都官司郎中 比部司郎中 司门司郎中 |
朝散大夫 | 13 | ||
后行郎中: 礼部: 礼部司郎中 饲部司郎中 主客司郎中 膳部司郎中 工部: 工部司郎中 屯田司郎中 虞部司郎中 水部司郎中 |
朝奉大夫 | 14 | ||
从六品上 从六品上 从六品上 从六品上 从六品上 从六品上 从六品上 从六品上 从六品下 |
前行员外郎: 吏部: 吏部司员外郎 司封司员外郎 司勋司员外郎 考功司员外郎 兵部: 兵部司员外郎 职方司员外郎 驾部司员外郎 库部司员外郎 侍御史 |
朝请郎 | 正七品 | 15 |
从六品上 | 中行员外郎: 户部: 户部司员外郎 度支司员外郎 金部司员外郎 仓部司员外郎 刑部: 刑部司员外郎 都官司员外郎 比部司员外郎 司门司员外郎 起居郎 起居舍人 |
朝散郎 | 16 | |
从六品上 从六品上 从六品上 从六品上 从六品上 从六品上 从六品上 从六品上 从七品上 从七品上 从七品下 |
后行员外郎: 礼部: 礼部司员外郎 饲部司员外郎 主客司员外郎 膳部司员外郎 工部: 工部司员外郎 屯田司员外郎 虞部司员外郎 水部司员外郎 左司谏 右司谏 殿中侍御史 |
朝奉郎[1] | 17 | |
正五品上 从七品上 从八品上 从八品上 |
国子监博士 太常寺博士 左正言 右正言 |
承议郎 | 从七品 | 18 |
从五品上 | 太常寺丞 秘书省丞 殿中省丞 著作郎 秘书郎 |
奉议郎 | 正八品 | 19 |
正五品下 正五品下 正五品下 正五品上 从五品下 |
太子中允 太子左赞善大夫 太子右赞善大夫 太子中舍人 太子洗马 |
通直郎 | 20 | |
以上为升朝官 | ||||
从六品上 | 秘书省著作佐郎 大理寺丞 |
宣德郎 | 从八品 | 21 |
从六品上 从六品上 从六品下 |
光禄寺丞 卫尉司丞 将作监丞 |
宣义郎 | 22 | |
从八品下 | 大理寺评事 | 承事郎 | 正九品 | 23 |
从九品上 | 太常寺太祝 太常寺奉礼郎 |
承奉郎 | 24 | |
正九品上 正九品下 从七品下 |
秘书省校书郎 秘书省正字 将作监主簿 |
承务郎 | 从九品 | 25 |
以上为京官 | ||||
三京府判官 留守判官 节度判官 观察判官 |
正九品 正九品 |
26 | ||
节度掌书记 观察支使 防御判官 团练判官 |
从八品 从八品 正九品 正九品 |
27 | ||
军事判官 京府推官 留守推官 节度推官 观察推官 |
正九品 | 28 | ||
防御推官 团练推官 军事推官 军判官 监判官 |
正九品 | 29 | ||
县令 录事参军事 |
京畿县从八品 正九品 从八品 |
30 | ||
试衔知录事参军事 试衔知县令事 |
31 | |||
三京军巡判官 司理参军 司法参军 户曹参军 法曹参军 县主簿 县尉 |
正九品 | 32 | ||
以上为选人 |
阶 | 北宋官名 | 南宋官名 | 品秩 | 总称 |
---|---|---|---|---|
1 | 左金吾卫上将军 | 从二品 | 诸卫上将军 | |
2 | 右金吾卫上将军 | |||
3 | 左卫上将军 | |||
4 | 右卫上将军 | |||
5 | 左骁卫上将军 | 从三品 | ||
6 | 右骁卫上将军 | |||
7 | 左武卫上将军 | |||
8 | 右武卫上将军 | |||
9 | 左屯卫上将军 | |||
10 | 右屯卫上将军 | |||
11 | 左领军卫上将军 | |||
12 | 右领军卫上将军 | |||
13 | 左监门卫上将军 | |||
14 | 右监门卫上将军 | |||
15 | 左千牛卫上将军 | |||
16 | 右千牛卫上将军 | |||
17 | 左金吾卫大将军 | 正四品 | 诸卫大将军 | |
18 | 右金吾卫大将军 | |||
19 | 左卫大将军 | |||
20 | 右卫大将军 | |||
21 | 左骁卫大将军 | |||
22 | 右骁卫大将军 | |||
23 | 左武卫大将军 | |||
24 | 右武卫大将军 | |||
25 | 左屯卫大将军 | |||
26 | 右屯卫大将军 | |||
27 | 左领军卫大将军 | |||
28 | 右领军卫大将军 | |||
29 | 左监门卫大将军 | |||
30 | 右监门卫大将军 | |||
31 | 左千牛卫大将军 | |||
32 | 右千牛卫大将军 | |||
33 | 左金吾卫将军 | 从四品 | 诸卫将军 | |
34 | 右金吾卫将军 | |||
35 | 左卫将军 | |||
36 | 右卫将军 | |||
37 | 左骁卫将军 | |||
38 | 右骁卫将军 | |||
39 | 左武卫将军 | |||
40 | 右武卫将军 | |||
41 | 左屯卫将军 | |||
42 | 右屯卫将军 | |||
43 | 左领军卫将军 | |||
44 | 右领军卫将军 | |||
45 | 左监门卫将军 | |||
46 | 右监门卫将军 | |||
47 | 左千牛卫将军 | |||
48 | 右千牛卫将军 | |||
49 | 左金吾卫中郎将 | 环卫中郎将 | ||
50 | 右金吾卫中郎将 | |||
51 | 左卫中郎将 | |||
52 | 右卫中郎将 | |||
53 | 左骁卫中郎将 | |||
54 | 右骁卫中郎将 | |||
55 | 左武卫中郎将 | |||
56 | 右武卫中郎将 | |||
57 | 左屯卫中郎将 | |||
58 | 右屯卫中郎将 | |||
59 | 左领军卫中郎将 | |||
60 | 右领军卫中郎将 | |||
61 | 左监门卫中郎将 | |||
62 | 右监门卫中郎将 | |||
63 | 左千牛卫中郎将 | |||
64 | 右千牛卫中郎将 | |||
65 | 左金吾卫郎将 | 环卫郎将 | ||
66 | 右金吾卫郎将 | |||
67 | 左卫郎将 | |||
68 | 右卫郎将 | |||
69 | 左骁卫郎将 | |||
70 | 右骁卫郎将 | |||
71 | 左武卫郎将 | |||
72 | 右武卫郎将 | |||
73 | 左屯卫郎将 | |||
74 | 右屯卫郎将 | |||
75 | 左领军卫郎将 | |||
76 | 右领军卫郎将 | |||
77 | 左监门卫郎将 | |||
78 | 右监门卫郎将 | |||
79 | 左千牛卫郎将 | |||
80 | 右千牛卫郎将 |
检校官阶
[编辑]阶 | 北宋前期 | 元丰三年 | 政和二年 |
---|---|---|---|
1 | 检校太师 | 检校太师 | 检校太师 |
2 | 检校太尉 | 检校太尉 | 检校太傅 |
3 | 检校太傅 | 检校太傅 | 检校太保 |
4 | 检校太保 | 检校太保 | 检校少师 |
5 | 检校司徒 | 检校司徒 | 检校少傅 |
6 | 检校司空 | 检校司空 | 检校少保 |
7 | 检校尚书左仆射 | ||
8 | 检校尚书右仆射 | ||
9 | 检校吏部尚书 | ||
10 | 检校兵部尚书 | ||
11 | 检校户部尚书 | ||
12 | 检校刑部尚书 | ||
13 | 检校礼部尚书 | ||
14 | 检校工部尚书 | ||
15 | 检校左散骑常侍 | ||
16 | 检校右散骑常侍 | ||
17 | 检校太子宾客 | ||
18 | 检校国子祭酒 | ||
19 | 检校水部员外郎 |
散官
[编辑]文官
[编辑]品级 | 官位 |
---|---|
从一品 | 开府仪同三司 |
正二品 | 特进 |
从二品 | 光禄大夫 |
正三品 | 金紫光禄大夫 |
从三品 | 银青光禄大夫 |
正四品上 | 正奉大夫 |
正四品下 | 中奉大夫 |
从四品上 | 太中大夫 |
从四品下 | 中大夫 |
正五品上 | 中散大夫 |
正五品下 | 朝奉大夫 |
从五品上 | 朝散大夫 |
从五品下 | 朝请大夫 |
正六品上 | 朝奉郎 |
正六品下 | 承直郎 |
从六品上 | 奉直郎 |
从六品下 | 通直郎 |
正七品上 | 朝请郎 |
正七品下 | 宣德郎 |
从七品上 | 朝散郎 |
从七品下 | 宣奉郎 |
正八品上 | 给事郎 |
正八品下 | 承事郎 |
从八品上 | 承奉郎 |
从八品下 | 承务郎 |
正九品上 | 儒林郎 |
正九品下 | 登仕郎 |
从九品上 | 文林郎 |
从九品下 | 将仕郎 |
武官
[编辑]品 | 官位 |
---|---|
从一品 | 骠骑大将军 |
正二品上 | 辅国大将军 |
正二品 | 镇军大将军 |
正三品上 | 冠军大将军 |
正三品 | 怀化大将军 |
从三品上 | 云麾将军 |
从三品 | 归德将军 |
正四品上 | 忠武将军 |
正四品 | 壮武将军 |
从四品上 | 宣威将军 |
正五品上 | 定远将军 |
正五品 | 宁远将军 |
从五品上 | 游骑将军 |
从五品 | 游击将军 |
正六品上 | 昭武校尉 |
正六品 | 昭武副尉 |
从六品上 | 振威校尉 |
从六品 | 振威副尉 |
正七品上 | 致果校尉 |
正七品 | 致果副尉 |
从七品上 | 翊麾校尉 |
正八品上 | 宣节校尉 |
从八品上 | 御武校尉 |
从八品 | 御武副尉 |
正九品上 | 仁勇校尉 |
正九品 | 仁勇副尉 |
从九品上 | 陪戎校尉 |
从九品 | 陪戎副尉 |
医散官
[编辑]原十四阶,高宗绍兴时续增八阶
从六品 | 和安大夫、成和大夫、成安大夫 |
---|---|
正七品 | 成全大夫、保和大夫、保安大夫、翰林良医 |
从七品 | 判太医局令、翰林医效、翰林医痊 |
正八品 | 和安郎、成和郎、保安郎、成安郎、成全郎、保和郎、翰林医官, |
从八品 | 翰林医愈、翰林医证、翰林医诊、翰林医候 |
正九品 | |
从九品 | 翰林医学 |
参考文献
[编辑]- ^ 李一冰<苏东坡新传>(下)P973
外部链接
[编辑]- 平田茂树:〈宋代文书制度研究的一个尝试——以“牒”、“关”、“谘报”为线索(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