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迹岩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1年9月13日) |
仙迹岩步道 | |
---|---|
![]() | |
位置 | 木栅及景美地区 |
海拔 | 约141公尺 |
建立 | 中华民国104年 |
设施 | 登山步道 特色:传说有吕洞宾足迹的大石头 |
类型 | 亲子踏青 |
开放时间 | 全年无休 |



仙迹岩是位于台湾台北市文山区溪子口山(或称景美山)的一块大岩石,传说吕洞宾曾在此留下足迹,信众并在岩下建有一吕洞宾庙,附近有世新大学与中国科技大学。仙迹岩亦称溪子口山,仙迹岩拥有一颗一等卫星控制点[1] [2]。
传说
[编辑]
在海拔100公尺左右木造凉亭处有仙迹岩解说牌及巨大裸岩,裸岩上即是仙迹的位置,爬上去可看见岩上有似人脚印的凹洞。

关于脚印的传说有各种版本,下为其中之一:“古时在今公馆地区有一蟾蜍怪,常危害百姓,吕洞宾下凡并在此岩石上和蟾蜍怪斗法。吕洞宾一用劲,力道太深以致留下脚印。蟾蜍怪被降服后变成岩石,就是今天蟾蜍山的位置。”
仙迹岩庙
[编辑]

清光绪八年(1882年),时任淡水知县王彬林于履任时将山西永乐宫的吕洞宾神尊分灵迎奉来台,初奉于艋舺玉清斋,其后景美地区景美街一带因疫病流行伤亡甚多,当地仕绅决议将吕洞宾神像从艋舺迎奉至景美,后疫病日渐平息。日治末期,乡人将吕祖神像移奉景美山巅岩石下,供置石香炉让信徒膜拜。1927年,乡人搭建简易寮房,并于1927年申请供电。1945年台湾光复后,一牧童在景美山山巅巨岩上发现“足印”,乡人称奇,致流传有称言是“吕祖纯阳仙公”者或“童子仙刘海仙翁的三吋足印”之仙迹神话。1946年间,景美乡民共识群起献募进行建庙工作,组织“景美风景区古迹保存建设委员会”,公推地方名人林佛国、林黄钟、林金水等三人接续出任主委完成建庙第一期工程。
-
太岁殿
-
妈祖殿
-
佛祖殿
-
福德殿
1959年10月,仙迹岩庙修建完成,同时扩建登山步道、砌石台阶、整筑排水系统并遍植野樱、移植树木及种植花草以维护山坡地域安全。乡人甚至组织义工团每日雕勒石壁、题写勉励语句,产出美猴王头、东方美人头、大象头及蟾蜍头等作,并筑设路灯、凉亭及石桌椅便民休歇,勾勒出亲山步道沿途上的长寿路、登山坡、凌云路、明远台、逍遥岭、御风亭、根抱石以及仙迹足印等八大名胜。
-
石狮
-
石阶与石灯笼
-
研经室(旧图书馆)
1959年11月1日,谢木海出任第四届主委,并与其妻谢潘职及刘土水、刘郁华等人共同经营庙务,以先赊帐后再付款方式向铭干建材行、启山木材行、永昌油漆行劝募扩建庙宇,设置“仙迹岩图书馆”、“仙迹岩慈善委员会”并组织“仙迹岩诵经团”,1984年谢木海辞世,隔年由监察委员许炳南参与改组“台北市景美区风景区古迹保存委员会仙迹岩办事处”担任董事长主持仙迹岩庙务,并续任刘土水掌管财务、刘郁华辅佐推展庙务,任内扩建庙基、拜亭及禅房,并在景兴路243巷口处兴建牌楼,为现亲山步道主要登山入口。1999年仲秋,管理组织再度改组为“第六届景美仙迹岩管理委员会”,成员计11名,由谢茂雄出任主委,任内修庙乙次。[3]2003年9月谢茂雄卸任,由许培国、许新荣先后担任主任委员。2009年,许新荣辞世,由刘树春出任第九届主委,2014年向台北市政府社会局申请设立“台北市仙迹岩慈善会”,2015年整修钟鼓楼。2017年秋,增设太岁殿。[4]
-
财神殿
-
文昌殿
-
文衡殿
-
大愿殿
-
龙神殿
-
福德祠
生态
[编辑]台湾早期需要相思树制作木炭,因此过去仙迹岩上布满了人工种植的相思树,如蕨类植物、藤本植物和漆树等多类型的植物都可看到。
动物方面,蛙类有保育类动物翡翠树蛙、台北树蛙,其中台北树蛙数量颇多,冬天时候蛙声在世新校内四起。鸟类如树鹊、红嘴黑鹎、领角鸮、绿绣眼、台湾蓝鹊。哺乳类如赤腹松鼠,昆虫类有锹形虫、独角仙,另外秋冬之际野狗多,请注意安全。春夏时蝴蝶种类亦多。
登山资讯
[编辑]步道八公里,登山口13个。 登山口:
- 景兴路加油站旁
- 景兴路153巷16号旁
- 景兴路243号牌楼门主要入口
- 景华街12号(景兴国小旁)
- 仙迹岩兴安宫后方(怀恩隧道西侧兴隆公园山坡小径)
- 怀恩隧道东侧(中国科技大学)
- 怀恩隧道上方
- 兴隆路三段304巷25号旁(教养院)
- 木栅路一段(光辉路口)
- 试院路154巷2弄9号后方
- 早安绿庄
- 木栅路(世新大门东侧)
- 木栅路(世新大门西侧社区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