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丁文治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丁文治
出生(1921-04-26)1921年4月26日
 中华民国江苏省苏常道泰兴县
逝世1997年11月22日(1997岁—11—22)(76岁)
 中华民国台湾台北市
母校复旦大学
职业记者、编辑、出版家
配偶张若漪
儿女丁若文(女儿)
丁若治(女儿)
家族丁文江(兄)

丁文治(1921年4月26日—1997年11月22日),江苏泰兴人,地质学家丁文江之弟,曾任记者、编辑及台湾学生书局董事长、发行人兼创办人。

生平

[编辑]

早年

[编辑]

丁文治生于江苏省泰兴县,生日1921年4月26日。少年即向往新闻工作,虽然就读复旦大学政治系,依然喜欢传播事业,常撰写时论,投刊京沪报刊。抗战后,参加《扫荡报》,为上海杭州南京等地报刊撰写特稿,凡地方有措施失当,莫不据实以报。[1]

1936年1月5日,丁文治在湘雅医院三楼病房陪二兄丁文江直到生命最后一刻[2]。同月9日,他陪同丁文澜、二兄之遗孀史久元参与其二兄入殓仪式[3]

抵台初期

[编辑]

台湾战后初期,1946年4月,丁文治以上海侨声报》记者身份至台湾,对当时陈仪政府官员在台湾的政风败坏,严词谴责,写下〈看陈仪的小王国──台湾〉、〈陈仪俨然南面王〉等十几篇专题报导。同年6、7月间任《和平日报》台湾版采访课长期间,揭发专卖局长于百溪、任维钧、台北县长陆桂祥等人的疑似贪污案等(于、任2人罪嫌不足获不起诉处分[4][5],陆案实基隆区署长舞弊,陆桂祥自己在5月就已向公署揭发[6][7]),并在该报上开辟专栏“七日谈”,报导陈仪官员的种种丑态与台湾民众生活的困苦,遂被柯远芬软禁,几经转折营救脱险,后从基隆港遣送回中国大陆,列为台湾不受欢迎的人物。[1][8]

丁文治回到中国大陆后任《中国日报》记者,去延安庐山等地报导国共会谈新闻[1]。1949年,丁文治再度来台,经由《经济时报》社长黄铭介绍进入该报担任副总编辑;妻子则在在宜兰空军子弟学校教课[8]

当《经济时报》、《全民日报》、《民族报》合并成《联合报》时,丁文治因病在宜兰休养不在台北,身体康复后进台南的《中华日报》。另一方面,丁文治和刘国瑞、唐达聪三位合办起名为“学生书店”的出版社。[8]

台湾学生书局

《联合报》时期

[编辑]

1963年,《联合报》社长范鹤言去台南意外发现丁文治,叫他来《联合报》。范社长令负责联合版编辑部的《民族报》的王惕吾、总编辑关洁民见面,丁文治立即获安排为副总编辑,负责筹备南部版,部下有刘洁、刘国瑞、吴博全、董大江等人。《联合报》南社一年后办理结束全部撤回台北,安插总社。当时《联合报》除了“人二室”是直接治安人员外,还有几位同事兼任警总线民。其中董大江感觉到《联合报》总社谍影幢幢,所以跳槽。[8]

过去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第四组(今文传会)掌握台湾媒体,每日对媒体下达指示,也控制媒体的人事安排。该组主任可找报社负责人;总干事可以命令报社总编辑。媒体的采访主任、副总编辑、总编辑会被征召到去中国国民党革命实践研究院上课。[9]

一次,丁文治在《联合报》服务时因发了一则新闻得罪当局,被警总监禁要求逼出新闻来源。《联合报》同仁四处打听下落,正巧在跑警总新闻的陈书中,无意中发现丁文治骑的脚踏车放在警总大门口旁边,于是回报社报告,丁文治才被营救放了出来。[8]

《台湾日报》时期

[编辑]

夏晓华创办《台湾日报》,找不到适当的人担任总编辑,于是向朋友王惕吾借将。原意是要借《联合报》红人刘洁,王惕吾不肯放人,另行推荐丁文治。
此时薪水仍由《联合报》支付。夏晓华在遗作〈十年办报一场梦〉中感谢王惕吾,允借调丁文治半年。[8]

王笃学印象中的丁文治经常一袭蓝布长衫,身材修长,面容清癯,两眼有光,说起话来倒是和蔼可亲。每天晚上,丁文治端坐《台湾日报》编辑部的上方正中央,不苟言笑,极少会客,对编辑记者也无任何私下交往,一切公事公办。在其治理下,《台湾日报》办得有声有色,在中台湾一枝独秀,声名远播北台湾。一次《台湾日报》派记者方培敬、于枕流两人前去台中教师会馆访问来台度蜜月叶枫凌云,结果吃闭门羹;丁文治知道后,拍著桌子大吼:“去!去追!警告他们,不要得罪了我们《台湾日报》!”[8]

《经济日报》时期

[编辑]

1967年4月,《联合报》增加姊妹报作《经济日报》,由丁文治副总编调至作《经济日报》首任总编辑,与戴独行为同事[10]阮大方也被派到《经济日报》采访组、综合新闻小组任记者[8]

对于丁文治调到《经济日报》作总编辑,国民党中央党部并无异议;但丁文治认为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第四组罗姓总干事嚣张跋扈,往往不听指挥。该时,美国欲将琉球交还日本,中华民国政府在1967年6月28日表示遗憾。同年8月4日,美国政府重申美国承认日本对琉球的剩馀主权,可以《旧金山和约》第三条自行将琉球让度给日本,造成中华民国政府的隐忧。此事因为日本首相佐藤荣作要在该年9月来台,而更加敏感。综合新闻组主任刘宗周本要王景弘写稿,分析琉球交还日本的背景与台湾立场,但王景弘没答应;于是找王广滇写,遂引起政府不满。[9]

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书面通知给各新闻单位,不可炒作琉球问题。可是《经济日报》社长阎奉璋并没有查看中央党部通报的文件就锁进书桌抽屉,编辑部从未看到。阮大方在不知国民党禁止下,写了一系列琉球表达应该归属中国。但连日来其他报都没有大肆报导,只有阮大方在《经济日报》独家痛批。[8]

1967年9月21日,《经济日报》头版刊出〈不承认日对琉球有剩馀主权,决策人士昨告立委,我立场不变〉,报导引起党政高层震怒[11]。《中央日报》还在国民党中常会上告状,因此得罪当道,召见王惕吾面谕:“不要办了!”[8]

警总同时指控《经济日报》副刊一篇描写情治人员一生为党国卖命却贫病潦倒、流落台北街头,认为打击民心士气、丑化党国,这样罪加一等[9]。该篇文章是史习枚受耿发扬所托,在副刊刊登一篇由退伍军官诉说台湾监狱黑暗的文章,引起蒋经国大怒,下令追究相关人士[10]

1967年9月,《经济日报》停刊四日,总编辑改为刘杰[10]。当局更要求整肃相关人员,丁文治、史习枚、王广滇被令革职永不录用,刘宗周调职[9]。同月30日,恢复出刊不久,欧阳醇在日记以标题“经济日报自动停刊四日”纪录此事[12]

因警总不让丁文治再于台湾报界工作,王惕吾只好安排菲律宾的《大中华日报》工作,二、三年后才返回台湾。阮大方回忆此事,感谢王惕吾的担当和丁文治的风骨,否则入狱者是他。[8]

树胶公司时期

[编辑]

国民党政府要求永不录用,但丁文治低调回到《联合报》报社作副总编辑,被党政文宣要员发现,因此王惕吾只好将丁文治安插在自己开的树胶公司[10][11]

该公司是由王惕吾和范鹤言合营的树胶公司,承包军用品制造业务。后来王惕吾将树胶工厂卖掉,却未对丁文治和底下的工作人员作安排。无法回新闻界的丁文治,为了维持手下工作人员的生活,继续接订单,工作了几年,直到没有业务才遣散员工。[8]

学生书店时期

[编辑]

王惕吾发现学生书店卓然有成,尤其印明清古书畅销美国,遂挖刘国瑞去专责创办联经出版公司,一切条件比学生书店好多倍[8]

1975年,丁文治出任《中国书目季刊》发行人。1978年,担任学生书局总经理,1981年升任董事长兼发行人,直到1997年3月退休。[1]

在学生书店任职期间,为表示无言的抗议,丁文治每天早晨七点钟,独自一人准时从仁爱路四段仁爱医院后面的《联合报》员工公寓步行一小时,到峨嵋街康定路《联合报》树胶公司办公室;中午在已空的办公室吃完便当后,下午才步行到和平东路的学生书店上班,主编出版年鉴。王家第二代王必成想把树胶公司的空房子收回,但惧于丁文治的威望与父亲的亏欠而作罢,这样的冷战持续到丁文治逝世前两年住医院才结束。[8]

丁文治晚年在回忆离开《经济日报》的回忆文写:“不眠不休勤劳工作了五个月,换来的却是近三十年来的无奈和心酸。”[11]

退休后的丁文治原本计画撰写回忆录,不料因为胃疾于1997年11月22日去世[1]。逝世地点为台北[10]

家族

[编辑]

丁文治父亲焕轮公,在乡梓担任公职[1]

二兄丁文江。丁文治在1936年1月14日写〈我的二哥文江〉哀吊,感谢二哥负担从小到大的教育经费。[2]

妻子张若漪,任教职。两人育有丁若文、丁若治两女。[1]

侄女丁子霖,发起天安门母亲运动

参考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丁文治先生行述〉. 《中国书目季刊》 (台湾: 书目季刊社). 1997-12-16, 第31卷 (第3期) (中文(台湾)). 
  2. ^ 2.0 2.1 丁文治. 〈我的二哥文江〉. 《丁文江這個人》. 台湾: 传记文学出版社. 1979-05-01 (中文(台湾)). 
  3. ^ 宋广波. 〈「就像你永永不會死一樣」〉. 《丁文江圖傳》. 台湾: 秀威资讯. 2007-04-15. ISBN 9789866909498 (中文(台湾)). 
  4. ^ 于百溪任維鈞 先後辭職赴滬. 台湾新生报. 1947-04-04: 4. 
  5. ^ “电送于君任君两案之起诉及不起诉处分书”,台湾高等法院检察处,1946年3月19日,国家档案管理局档号:A202000000A/0036/151/1681/1/007
  6. ^ “台北县各区署人事异动案”(1946-05-15),〈台北县七星区署人员任免〉,《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国史馆台湾文献馆,典藏号:00303231528001。
  7. ^ 陸縣長桂祥解答滬報所傳貪污案,會計帳目俱全款項不能動用,台北縣記者招待例會. 民报. 1946-09-11: 2. 
  8. ^ 8.00 8.01 8.02 8.03 8.04 8.05 8.06 8.07 8.08 8.09 8.10 8.11 8.12 8.13 黄仁. 〈樹立臺灣報人風骨的硬漢丁文治〉. 《我在《聯合報》43年:資深記者黃仁見聞錄》. 台湾: 秀威资讯. 2015-06-22. ISBN 9789865729301 (中文(台湾)). 
  9. ^ 9.0 9.1 9.2 9.3 王景弘. 〈《聯合報》風雲〉. 《慣看秋月春風:一個台灣記者的回顧》. 台湾: 前卫出版社. 2004-07-01. ISBN 9789578014428 (中文(台湾)). 
  10. ^ 10.0 10.1 10.2 10.3 10.4 戴独行. 〈六、七零年代政治殺戒大觀〉. 《白色角落》. 台湾: 人间出版社. 1998. ISBN 9578660537 (中文(台湾)). 
  11. ^ 11.0 11.1 11.2 陈顺孝. 〈老闆監控下的報導策略〉. 《新聞控制與反控制:「記實避禍」的報導策略》. 台湾: 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2003. ISBN 9789571131962 (中文(台湾)). 
  12. ^ 欧阳醇. 〈歐陽醇信函日記1967年〉. 《台灣媒體變遷見證 : 歐陽醇信函日記(1967-1996》 上册. 台湾: 时英出版社. 2000-10-03. ISBN 9578890559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