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台湾教育专案/台大校园文化资产诠释实习课/台湾大学校史馆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历史

[编辑]

台湾大学校史馆前身为旧总图二楼中央阅览厅。旧总图建造于1929年,前后历经五次扩建而成为今日所见的规模。[1]

后来因为图书馆馆藏增加,而此馆空间不足,造成工作效率变差,即使经过了扩建也无法解决问题;另外,老旧建筑也不利于自动化的发展。[2]因此1998年夏天,总图迁至椰林大道的终点,而本馆转交文学院使用,同时被台北市政府指定为市定古迹保护。[1]二楼原本的中央阅览室,有段时间为戏剧系的古迹剧场(现在官方名称为台大剧场),后来一直到93学年度剧场才迁至现在的鹿鸣堂(过去的侨光堂)。[3]

为了提供一个固定的场所,保存台大发展轨迹、重要贡献等资讯,以凝聚校内师生及校友,并向校外人士介绍台大历史,校方委任图书馆筹组工作小组规划校史馆展示事宜,而地点就是原本旧总图的二楼中央阅览室。[4]

2005年6月22日,校史馆筹设布展完成,将卸任的陈维昭校长偕同即将上任的李嗣涔校长一起主持揭牌开幕仪式,校史馆正式诞生。同年十月初,李校长指派校史馆由图书馆负责营运;11月7日,校史馆正式对外开放参观并提供导览服务。[1][5][6]

2007年春天,获校友李华林先生之川流基金会捐款,设置特展厅于后栋东侧二楼。为感念李先生,并期许校史特展与参观人潮川流不息,将校史特展厅命名为“川流厅”。于同年校庆(11/15)剪彩启用,受度校史特展为“台大博物馆群展”。[1] 2007年,图书馆受校长委任,以校史馆为核心馆,开始推动台大博物馆群计划。

内部规划

[编辑]

现今校史馆常设展区面积约754平方米,川流厅约302平方米,办公区域约51平方米。[1]

常设展共分为12个部分:台大精神、大事纪要、学校象征、学院荣耀与成就、追求卓越、社会关怀、校园生活、检讨与反省、校园变貌与地景轨迹、跨世代座标记忆、旧总图特色及旧貌呈现、放映室。

  1. 台大精神[7]
    • 台大校史馆入口殿堂
    • 节录傅斯年校长其中六则治校理念
    • 节录傅斯年校长于民国38校庆演说的一段话:“我们贡献这个大学于宇宙的精神”,强调台大设立的目的在于追求宇宙间一切永恒而无限的真理。
  2. 大事纪要[8]
    • 可借此区了解这所历史悠久的大学,如何从仅有文政学部和理农学部的台北帝大初期,逐渐演变为拥有十一个学院、两个专业学院的整合性研究型国立台湾大学
    • 有历任校长们的画像、大事年表、校长治校理念、照片、档案及文物。
  3. 学校象征[8]
    • 介绍了校徽、校训、校歌、校树、校花
  4. 学院荣耀与成就[8]
    • 展示11个学院(文学院、理学院、社会科学院、医学院、工学院、生物资源暨农学院、管理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电机资讯院、法律学院、生命科学院)的简史与学术成究
    • 有古老的压力计和医疗消毒锅等展品
    • 可阅读许多记载资料,如考古队成就、无人飞机团队等等
    • 有短片介绍台大的成就,如动物基因克隆与复制
    • 国台语翻译机供访客操作
  5. 追求卓越[8]
    • 分为研究中心、展望世界百大、学术论著区、国际学术交流、名人堂、名誉博士、中央研究院院士、总统科学奖等区
  6. 社会关怀[8]
    • 分别从学生、校方队社会的关怀与贡献阐述台大在社会的价值
    • 策展主题如公共卫生计划回顾、抗SARS前锋、溪头重建、红火蚁防治、稻米育种等等
  7. 校园生活[8]
    • 借由照片、故事、老教具记录台大食、衣、住、行、育、乐的点滴
  8. 检讨与反省[8]
  9. 校园变貌与地景轨迹[8]
    • 借由互动式多媒体解说系统,使访客能认识台大地貌
    • 分为“校总区地貌”及“校地分布”
  10. 跨世代座标记忆[9]
    • 校史馆曾以问卷票选方式,调查台大人心目中两个主题K书讨论、恋爱约会、社团活动的最佳地点;再采集发生于学校的生活故事,唤起不同时代台大人的校园记忆
  11. 旧总图特色及旧貌呈现[8]
    • 展出校史馆前身:旧总图书馆的模型、说明与照片
  12. 放映室[8]
    • “口述历史DIY”录影室,让热心的人为台大留下记忆
    • 请历届的台大校友谈台大的事
    • 台大人纪录片

贡献

[编辑]
  • 保存台大的历史、记忆
  • 能唤起台大人的凝聚力,以传承台大精神
  • 将台大介绍给有心认识这所学校的访客

参考资料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