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第二次世界大战/biography
外观
同盟国人物传记
![温斯顿·丘吉尔](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3/35/Churchill_portrait_NYP_45063.jpg/110px-Churchill_portrait_NYP_45063.jpg)
![哈利·S·杜鲁门](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e/e2/Harry_S_Truman%2C_bw_half-length_photo_portrait%2C_facing_front%2C_1945.jpg/110px-Harry_S_Truman%2C_bw_half-length_photo_portrait%2C_facing_front%2C_1945.jpg)
![孙立人](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d/d5/Sun_Liren.jpg/110px-Sun_Liren.jpg)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2/23/Franklin_Roosevelt_signing_declaration_of_war_against_Japan.jpg/110px-Franklin_Roosevelt_signing_declaration_of_war_against_Japan.jpg)
![斯大林](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f/f1/JStalin_Secretary_general_CCCP_1942.jpg/110px-JStalin_Secretary_general_CCCP_1942.jpg)
![切斯特·威廉·尼米兹](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9/94/Chester_Nimitz-fleet-admiral.jpg/110px-Chester_Nimitz-fleet-admiral.jpg)
A·J·P·泰勒是20世纪其中一位最著名和最具争议性的英国历史学家。1927年,泰勒从牛津大学毕业。自1938年至1964年在牛津大学莫德林学院担任研究员。泰勒是一位多产的作家,有达廿多本著作,以及数百篇文章和书评。他在1961年发行的著作,《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一书,至今仍引起不少争论。泰勒之治史方法近于民粹主义,觉得历史是开放给所有人的。正因如此,他常因为人们称呼他为“众人的历史学家”和“每一人的历史学家”而感到欣慰。泰勒支持反伟人论,并不相信“英雄造时势”,反而相信历史是由一大群愚人所建构而成的。他的著述之描述手法充满讽刺和幽默之余,而具备资料性。特别的是,他更时常从特别的角度出发研究历史,反驳其他人认为是至关重要的论点,所以有人以“泰勒主义”形容他机智、简练精辟,甚至于神秘的特点。
赖廉士爵士是来自澳洲的香港生理学家、军人和大学行政人员,他在太平洋战争期间指挥英军服务团,战后在1949年至1964年出任第六任香港大学校长,是港大历史上在任时间最长的校长。赖廉士早年曾经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退伍后于1919年入读墨尔本大学,主修医学。他在1922年以罗德学人身份前往牛津大学深造,自1928年起历任香港大学生理学系主任、香港大学医学院院长和香港政府医务委员会委员等职。1941年12月香港沦陷后,赖廉士一度沦为战俘,但旋于翌年1月成功逃脱,并在同年7月于广东曲江创立英军服务团,主要负责在华南地区搜集情报、营救身处香港的人士、以及把药物和其他必要物资偷运到香港的集中营内。二战完结后,赖廉士返回香港大学任教,在港大校长任内,他协助把大学从战后百废待举的局面恢复过来,使大学的规模得以急速扩展。赖廉士生前多次获英廷授勋,以表扬他在战时和对港大发展的贡献。
基里尔·阿法纳西耶维奇·梅列茨科夫,苏联军事领导人,苏联元帅。他于1918年加入红军,后入总参军事学院学习和第1骑兵集团军作战。1939年底的苏芬冬季战争中,他率军突破芬兰的曼纳海姆防线,获得苏联英雄称号。1940年8月到1941年1月间短期担任苏军总参谋长,参与苏军“反侵略计划”的制定。苏德战争爆发后不久,梅列茨科夫被捕入狱,在狱中备经拷打与折磨。三个月后他被释放,派往西北方向。曾抵御南下的芬兰军队和夺取德军控制的季赫温,防止列宁格勒被彻底包围。其后两年里,梅列茨科夫多次组织解除对列宁格勒的围困的行动,经历过柳班战役的失败和“火花”行动的成功。列宁格勒解围后,组织了对芬兰军队的进攻,迫使芬兰退出战争。1945年在佩特萨莫—希尔克内斯攻势中歼灭位于北极圈中的德军,被授予苏联元帅军衔。1945年8月,梅列茨科夫指挥远东第1方面军参加八月风暴行动,迅速歼灭了日本关东军主力,获得了苏联最高军事荣誉-胜利勋章。
杨慕琦爵士是英国资深殖民地官员。1886年6月30日生于英属印度,1909年至1928年间于锡兰任职,官至首席助理辅政司兼锡兰行政局秘书,后来先后于塞拉利昂及巴勒斯坦托管地服务,期间曾任塞拉利昂护督及署任巴勒斯坦高级专员。1933年至1938年出任巴巴多斯总督,期间推行不少改革,贡献良多。在1941年9月,杨慕琦获委任为第21任香港总督,惟日本随后在同年12月发动太平洋战争,继而入侵香港,最终杨爵士在12月25日向日军投降,沦为战俘,开展了香港3年零8个月艰辛的“日治时期”。大战在1945年8月结束后,杨慕琦没有立即复任港督,而香港事务则暂由军政府打理,直到他在1946年复任港督。战后杨慕琦爵士试图在任内于香港推行“杨慕琦计划”,试图改革香港政治,但碍于中国大陆局势不稳,方案以流产告终。杨慕琦卸任港督以后,选择退休,未有再出任公职,晚年退居于英国英格兰的温彻斯特,最后在1974年5月12日逝世,享年87岁。
![蒋中正](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3/33/Chiang_Kai-shek_Colour.jpg/110px-Chiang_Kai-shek_Colour.jpg)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3/33/ArthurGrassett.jpg/110px-ArthurGrassett.jpg)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a/af/BasiloneUSMC.jpg/110px-BasiloneUSMC.jpg)
约翰·巴西隆是一名意大利裔的美国海军陆战队枪炮军士,因为在瓜达康纳尔岛战役立下战功而获颁美国最高军事荣衔——荣誉勋章。他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入伍海军陆战队者中,唯一一位同时持有荣誉勋章与海军十字勋章的陆战队员。
巴西隆在1940年加入海军陆战队之前,曾以美国陆军士兵的身份派驻菲律宾3年,并因此得到了“马尼拉约翰”的绰号。成为通过受训的陆战队员后,他前往古巴关塔那摩湾及所罗门群岛等地服役。到瓜岛作战的时候,巴西隆率领的15人机枪队被打到只剩自己和2名战友,而他仍在这样的困境下成功拖住了为数3千人的日本军部队。1945年时的巴西隆又参加了硫磺岛的入侵行动,但在登陆第一天就战死沙场,并因此得到了海军十字勋章。战后,数座军事设施、道路和美国海军一艘战舰均以他命名,以兹纪念。![](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e/ee/Francis_Brown_Wai.jpg/110px-Francis_Brown_Wai.jpg)
法兰西斯·魏,是一位已故的美国陆军华裔上尉,为美国最高军事荣衔——荣誉勋章唯一一位华裔得主,也是仅有的两位获颁此级勋章的亚裔美国军官之一。
在中学及大学阶段为运动好手的法兰西斯·魏,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获得金融学学士学位后原本计划与父亲一起工作,惟在后来加入了夏威夷州国民警卫队、并且被委任为少尉。1944年的菲律宾战役中,他随着部队参加了将菲律宾从日本军手中夺回的行动,该年10月时在雷伊泰岛的登陆作战中阵亡。魏氏原先获得的是次于荣誉勋章的第二高荣衔──杰出服役十字勋章,至2000年才追升为荣誉勋章。Portal:第二次世界大战/biography/18
Portal:第二次世界大战/biography/19
Portal:第二次世界大战/biography/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