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M.99式7公分山炮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M.99式7公分山炮
类型山炮
原产地 奥匈帝国
服役记录
服役期间1902-1918
使用方 奥匈帝国
参与战争/冲突第一次世界大战
生产历史
研发者斯柯达公司
研发日期1899-1902
生产商斯柯达公司
生产日期1902-1904
制造数量300
基本规格
重量315千克(694英磅)
枪管长度0.971米(38.2英寸)(13.4倍径)

炮弹4.68千克(10.3磅)
口径70毫米(2.8英寸)
后膛偏心式断续螺纹炮闩
后坐力弹簧汽缸
载具箱式炮架
射击仰角-10° 至 +26°[1]
枪口初速310 m/s(1,000 ft/s)
最大射程4,800米(5,200 yd)

M.99式7公分山炮(德语:7-cm-Gebirgskanone M. 99)是奥匈帝国斯柯达公司在19世纪末开发的山炮,它属于奥匈帝国陆军运用的第一世代现代化火炮,虽然奥匈帝国军方认为其性能不足,对它的整体评价不高,但是因为后续引进新式火炮的进度遭到拖延,故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的作战M.99式仍担负重要角色。

简介

[编辑]

法国在19世纪启动了“速射炮革命”后,欧洲列强的军队被迫跟进这场技术革新之战。奥匈帝国因此在19世纪末开始研制带有制退复进机的现代化火炮。

由于奥匈帝国的工程师未取得液气压弹簧复合制退复进机的技术,斯柯达为火炮所安装的制退复进机是奥匈帝国炮兵将领兼工程师阿尔弗雷德·雷德尔·冯·克罗巴查克英语Alfred_von_Kropatschek所开发,安装在火炮驻锄上的半开放式弹簧缸,搭配偏心式断续螺纹炮闩满足后膛装填与后座力吸收的目标,但由于奥匈帝国在19世纪末尚未掌握量产碳钢炮管的技术,因此炮管材料采用的奥匈帝国特有的钢青铜德语Stahlbronze材质,搭配双层炮管确保强度。炮架则使用碳钢钢板铆接制成,配有可以调节火炮仰角的高低机,但不具备调节左右射角的功能,炮轮为传统的木制辐射式车轮。

作为山炮,M.99式具有模组化拆运的设计,火炮主要可以分成三个总成:炮管、炮架、炮轮,由于重量较轻,每个总成的重量控制在100公斤左右,符合驼兽可以承担的驼运承重上限。

火炮本身除了因为材质问题影响膛压上限,进而限制了射程不如国外先进火炮外,其制退复进机并没有办法完整吸收火炮射击时的后座力也是显著问题,实际射击时火炮仍然会向后退约1.5米,因此实际可用射速不超过每分钟2发,虽然比没有制退复进机的19世纪后期火炮要好,但与每分钟15发以上射速的现代速射炮相较仍有显著代差。此外,M.99山炮只配备传统的直射瞄准镜,未配置20世纪初开发的周视望远镜,因此仅能进行直射炮击,无法作为间接射击使用。

奥匈帝国在1902年1904年量产此武器,取代了性能老旧的M.75式7公分山炮,三年间生产了300门,配赋给20个山炮使用。奥匈帝国清楚火炮设计的落后,因此在20世纪初进行升级,称为M.08与M.09式,升级型在保留火炮炮管之余加装了与炮身同步的管退式制退复进机与炮盾,但火炮总和重量增加到402公斤与456公斤,因此将火炮分解的总成分为4件与5件,以增加驼兽编制的方式维持其作战机动性。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的塞尔维亚战役中,已经证明了M.99式性能不如法国制造外销给塞尔维亚施耐德1912年式75毫米野战炮英语Canon_de_75_mm_modèle_1912_Schneider[2]这使得奥匈帝国开战后决心生产更先进的现代化火炮。

M.99式山炮使用的炮弹包括了铸铁榴弹和霰弹,皆配备了定时与触发双用引信,霰弹装有216颗制子弹头,最大射程3,900

参考资料

[编辑]
  1. ^ 7-см горная пушка М99. [2 серпня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8 липня 2014). 
  2. ^ Rudolf Jeřábek - Potiorek, General im Schatten von Sarajevo, Styria, Graz/Köln 1991, ISBN 3-222-12067-6, S. 142
  • M. Christian Ortner, The Austro-Hungarian Artillery From 1867 to 1918: Technology, Organization, and Tactics, Verlag Militaria, Vienna 2007 ISBN 978-3-902526-13-7.
  • Stefan Pataj: Artyleria lądowa 1872—1970. Warszawa: Wydawnictwo MON, 1975. (波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