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针草
外观
鬼针草 | |
---|---|
科学分类 | |
界: | 植物界 Plantae |
演化支: | 维管植物 Tracheophyta |
演化支: |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
演化支: | 真双子叶植物 Eudicots |
演化支: | 菊类植物 Asterids |
目: | 菊目 Asterales |
科: | 菊科 Asteraceae |
属: | 鬼针属 Bidens |
种: | 鬼针草 B. pilosa
|
二名法 | |
Bidens pilosa L., 1753
| |
变种 | |
鬼针草(学名:Bidens pilosa),一年生草本植物。分布亚热带到热带气候地区,原产于美洲(北美洲和南美洲),地理分布欧亚大陆、非洲、澳洲、太平洋岛群等处[1]。全草株可作为中药使用,药用植物。因其可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而成为一种入侵物种[2][3]。
异名
[编辑]鬼针草一名始见于《本草拾遗》,异名有鬼钗草(《本草拾遗》)、三叶鬼针、三叶鬼针草、鬼黄花、山东老鸦草、婆婆针、鬼骨针、叉婆子、鬼蒺藜、粘身草、钢叉针等,客家语称为虾公夹。
形态
[编辑]一年生草本植物。高约40~85厘米,茎直立,四棱形,无毛,上部分支可略带细毛。中下部叶对生,上部叶互生,羽状脉,深裂,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头状花序,有梗,总苞杯状,中央管状花黄色,边缘白色或淡黄舌状花依不同变种有不同情况:鬼针草有或没有舌状花,咸丰草有较小的舌状花,而大花咸丰草则有超过 5 mm 较大的舌状花[4][5]。瘦果长线形,顶端冠毛芒状,3~4枚。花期8~9月,果期9~11月。
药用
[编辑]药理
[编辑]鬼针草的乙醇浸液在体外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抑菌作用,花、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也有抑菌作用。
性味
[编辑]《本草拾遗》:味苦,平,无毒。
功用主治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Bidens pilosa.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acific Island Ecosystems at Risk (PIER). USFS.
- ^ 于兴军; 于丹 卢志军 马克平. 一个可能的植物入侵机制: 入侵种通过改变入侵地土壤微生物群落影响本地种的生长. 科学通报. 2005, 50 (9): 896–903 [2018-06-05].
- ^ Yan, Jing; Zhang, Xiaoya; Chen, Xue; Wang, Yue; Zhang, Fengjuan; Wan, Fanghao. Effects of rhizosphere soil microorganisms and soil nutrients on competitiveness of Bidens pilosa with different native plants. Biodiversity Science. 2016, 24 (12): 1381–1389. doi:10.17520/biods.2015365.
- ^ 存档副本. [2009-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3).
- ^ 存档副本. [2009-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1-29).
- 江苏新医学院, 中药大辞典,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6.5. ISBN 7-5323-08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