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火车
外观
重力火车是一个仍然处于理论上的运输模式,由行星的一地点,经过地心,到达该行星另一方。
先决条件为隧道已贯穿地核,火车靠地心吸力垂直跌入隧道之中。通过地核之后,火车已加速至极快的速度,后半段的旅程地心吸力会对火车作出反作用,并将之减速。到达行星另一面时,火车刚好停顿。
争议
[编辑]于现实情况下,起码有两个现象会妨碍重力火车于地球上的实行:
- 隧道内的空气阻力会阻慢火车速度,导致火车未能单靠地心吸力到达目的地。
- 地核的温度达5,700 K (5,430 °C; 9,800 °F),即火车外壳要抵御极高的温度,目前未有此物质可供大量应用。
科幻小说
[编辑]1998年刘慈欣创作的短篇小说《地球大炮》,故事的核心就是重力火车。为了解决空气阻力的问题,重力火车中的管道被抽成真空,而建造火车管道则使用虚构的高密度物质,但密度低于中子星物质。故事的结尾,人们通过技术改造将重力火车用于低耗能的发射人造卫星。[1]
理论的起源
[编辑]公元17世纪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首先提出,并致函牛顿。至19世纪于法国科学院得到认真研究及讨论。1960年代,美国科学家保罗·库珀于美国物理学期刊上发表论文,提议重力火车可作为未来交通的考虑。[2]
参见
[编辑]参考
[编辑]- ^ 韩松(主编). 2003年度中国最佳科幻小说集.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4-04-01. ISBN 7220066694 (中文).
- ^ To Everywhere in 42 Minutes. [2012-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11-04).
- Description of the concept Gravity trai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nd mathematical soluti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lexandre Eremenko在普度大学上的网页)
- Translations of the previous page into [a href=www.azoft.com/people/seremina/edu/gravity_train-rom.html Romanian] and Polish[永久失效链接].
- The Amazing 42-Minute Gravity Sled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t the Hitch-Hiker's Guide to the Galaxy website.
外部链接
[编辑]- A Java simulation of this motion; includes tunnels that do not pass through the center of the earth. Also shows a satellite with same period.
- The Gravity Expres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To Everywhere in 42 Minute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时代杂志》1966年2月11日(英文)
- The fictitious Alameda Weehawken Burrito Tunnel is a gravity tr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