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仙号轻巡洋舰,是中华民国海军在抗日战争前建造的巡洋舰,中华民国海军将之分类为轻巡洋舰。其舰名来源为孙文的号。
1931年于江南造船厂完工。1935年,为参加纪念台湾日治40周年的博览会,福建省政府主席陈仪乘坐此舰于基隆港入港。
本舰虽为巡洋舰等级,不过其排水量仅1,650吨,仅与同时期日本的峯风级驱逐舰吨位相似,再加上其航速仅19节,除两门主炮外也无其他诸如鱼雷、水雷这类驱逐舰以上等级常见的武器,再加上水线处也未敷设水线装甲,因此很难说其是一艘轻巡洋舰。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此舰参加南京江阴要塞的防卫战。在9月24日宁海、平海两舰相继被日军空袭击沉后,此舰成为旗舰。但是在9月25日上午,此舰受到16架日军飞机的攻击而沉没,期间击落日军飞机2架,船员战死14人。1938年,日军将此舰打捞,于5月12日回航吴港修理。修复作业中,日军将船上武器更换为日制装备的同时,还增设了船尾甲板、声纳和电探。1939年,逸仙舰更名为杂役船阿多田,成为海军兵学校的训练舰。战后,逸仙舰作为赔偿舰返还给中华民国,内部复原作业使用了已废弃的装甲巡洋舰八云上的德国木质家俱。1946年7月30日,复原作业完成。8月25日,此舰抵达上海,并且恢复了旧名加入海防第二舰队服役。
1948年,逸仙号参加了辽沈战役的葫芦岛之战。1949年4月23日南京发生第二舰队叛乱事件,本舰在舰长宋长志的带领下佯作投降,其后参与长江突围逃脱。到达台湾后,本舰数次参与了台湾海峡的警备任务,舷号为78,此时的逸仙舰相比于二战后陆续接收的美援舰与赔偿舰已经过时。1953年5月24日,本舰参与猫头洋海战的炮击行动,为最后参与的战斗任务。1958年6月1日,服役时间近28年,经历了抗战初期遭日军缴获后再回归中华民国海军服役直到八二三炮战爆发前两个月的逸仙舰在舰艇老旧,性能已无法跟上时代的客观因素下除役,并于1959年5月19日出售拆毁。
-
1938年被日军打捞起的逸仙号
-
国共内战时期的逸仙号。摄于1947年
|
---|
模板内所列舰只,皆以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时仍在中国海军服役的舰只和抗日战争胜利或之前在中国海军服役的舰只为准。 1931年9月18日至1937年7月6日因各种原因损失的中国海军的舰只,恕不列入模板内。 |
水上飞机母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 国产舰只
- B: 英制舰只
- C: 德制舰只
- D: 日制舰只
- E: 港制舰只
- F: 法制舰只
- G: 俄制舰只
- H: 奥匈制舰只
- I: 意制舰只
- O: 委托订造
- P: 购入
- Q: 俘获
- R: 赠送
- S: 幸存至抗战胜利
注1: 此舰原是“决川”号炮舰,约1927年至1929年间改装成水上飞机母舰,并改名为“威胜”
- 注2: 此舰原是“浚蜀”号炮舰,约1927年至1929年间改装成水上飞机母舰,并改名为“德胜”
- 注3: 此舰原是德国商船“马尼拉”号,1921年被政记轮船公司购入,改名为“祥利”。1923年6月被奉军转购,改名为“镇海”,并改装成炮舰。1926年前后改装成水上飞机母舰
- 注4: 此舰原名为“伏波”,民国初年改名为“建康”
- 注5: 此舰原名为“飞云”,民国初年改名为“同安”
- 注6: 此舰原是“建威”号鱼雷炮舰,1930年至1931年间改建成炮舰,并改名为“自强”,此舰武装在改建后有所改变,尤其是舰上的鱼雷发射管在改建后拆除
- 注7: 此舰原是“建安”号鱼雷炮舰,1930年至1931年间改建成炮舰,并改名为“大同”,此舰武装在改建后有所改变,尤其是舰上的鱼雷发射管在改建后拆除
- 注8: 此舰原名为“永丰”,1925年3月12日改名为“中山”,以纪念逝世的孙中山
- 注9: 此舰原名为“舞凤”,1926年改名为“武丰”
- 注10: 此舰原名为“江清”,民国成立后改名为“江汉”
- 注11: 此舰原定名为“新壁”,此舰建成之时清朝已灭亡,此舰后续的款项都由新成立的民国政府支付,定名也改为“江犀”
- 注12: 此舰原定名为“新珍”,此舰建成之时清朝已灭亡,此舰后续的款项都由新成立的民国政府支付,定名也改为“江鲲”
- 注13: 此舰原是法国海军掦子江舰队的炮舰“柏年”号,1944年赠送予中国海军,并改名为“法库”
- 注14: 此舰原是美国海军掦子江巡逻队的炮舰“图图伊拉”号,其在中国江南造船厂订造,1942年赠送予中国海军,并改名为“美原”
- 注15: 此舰原是英国海军掦子江舰队的炮舰“塘鹅”号,1942年赠送予中国海军,并改名为“英山”
- 注16: 此舰原是英国海军掦子江舰队的炮舰“隼”号,1942年赠送予中国海军,并改名为“英德”
- 注17: 此舰原是英国海军掦子江舰队的炮舰“鹬”号,1942年赠送予中国海军,并改名为“英豪”
- 注18: 此舰原是苏联在远东地区的破冰船,1924年被奉军俘获,改装成炮舰,并改名为“定海”
- 注19: 此舰原是英国海军荆棘级炮舰某艘,其在退役后,中国海军在1928年购入此舰,并改名为“海虎”
- 注20: 此舰原是英国海军南芥级扫雷舰“钓锺柳”号,1920年退役后用作商船,改名为“莱娜”。中国海军在1935年购入此舰,并改名为“海周”
- 注21: 此艇原是商用拖船“萍筹”号,1927年宁汉战争期间被唐生智的部队用作炮艇,后被南京国民政府俘获后改名为“勇胜”。1929年用作巡防艇。1937年再度用作炮艇
- 注22: 此艇原是商用拖船,1927年宁汉战争期间被唐生智的部队用作炮艇,后被南京国民政府俘获后改名为“顺胜”。1929年用作巡防艇。1937年再度用作炮艇
- 注23: 此艇原是商用拖船,可能名叫“萍强”号,1927年宁汉战争期间被唐生智的部队用作炮艇,后被南京国民政府俘获后改名为“义胜”。1929年用作巡防艇。1937年再度用作炮艇
- 注24: 此艇原是商用拖船“萍丰”号,1927年宁汉战争期间被唐生智的部队用作炮艇,后被南京国民政府俘获后改名为“正胜”。1930年用作巡防艇,并改名为“仁胜”。1938年再度用作炮艇
- 注25: 此舰原是德国商船“成功”号,1917年3月14日被中国海军接管,改名为“华壬”。1924年编入第一舰队,用作运输舰,并改名为“定安”
- 注26: 此舰原是德国商船“海伦”号,1917年3月14日被中国海军接管,改名为“华癸”。1924年编入第一舰队,用作运输舰,并改名为“克安”
- 注27: 此舰原是奥匈帝国商船“波希米亚”号,1917年3月14日被中国海军接管,改名为“华丙”。经过多次使用权转换后,1924年编入第一舰队,用作运输舰,并改名为“普安”
- 注28: 此舰原是英国客货船,1936年被中国海军购入,改装成运输舰
- 注29: 此舰初建造时舰种原拟定为军民两用巡洋舰,舰名原拟定为“建靖”。甲午战争后,舰种变更为练习舰,并改名为“通济”
- 注30: 此舰原是奥匈帝国商船“西里西亚”号,1917年3月14日被中国海军接管,改名为“华乙”。
经过多次使用权转换后,1924年编入第一舰队,用作运输舰,并改名为“华安”。1934年12月后,用作练习舰,并改名为“自由中国”
- 注31: 此舰原是“楚材”轮船,民国时期编入唐生智的部队,后被南京国民政府俘获后,用作测量舰,并改名为“武胜”
- 注32: 此舰原为英国某富商订制的私人游艇“洛蕾娜”号,1910年前后被美国某富商转购,并将其改名为“亚特兰大”。1924年7月被中国海军购入,改名为“瑞旭”,同年10月改名为“甘露”
- 注33: 此舰原是“联鲸”号炮舰,1930年11月后,用作测量舰,并改名为“皦日”
- 注34: 此舰原是商用拖船“萍富”号,1927年宁汉战争期间被唐生智的部队用作炮艇,后被南京国民政府俘获后改名为“公胜”。1930年10月将其改名为“青天”,用作测量舰
- 注35: 此艇原是商用拖船“萍通”号,1927年宁汉战争期间被唐生智的部队用作炮艇,并改名为“江通”。被南京国民政府俘获后,改名为“诚胜”。1929年用作巡防艇。1936年用作测量艇
- 注36: 此艇原是商用拖船,1927年宁汉战争期间被唐生智的部队用作炮艇,后被南京国民政府俘获后改名为“青天”,用作测量艇。
1930年10月改名为“公胜”,用作巡防艇。1936年再度用作测量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