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西本愿寺 (台北市)

坐标25°2′23.23″N 121°30′25.21″E / 25.0397861°N 121.5070028°E / 25.0397861; 121.5070028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5°2′23.23″N 121°30′25.21″E / 25.0397861°N 121.5070028°E / 25.0397861; 121.5070028

轮番所、遗迹(参道、本堂、御庙所)
位置 中华民国台北市万华区中华路一段174之1号
官方名称轮番所、遗迹(参道、本堂、御庙所)
类型登录等级:历史建筑
登录种类:寺庙
评定时间2006年2月21日
详细登录资料
西本愿寺(钟楼、树心会馆)
位置 中华民国台北市万华区中华路一段174之1号
官方名称西本愿寺(钟楼、树心会馆)
类型登录等级:直辖市定古迹
评定时间2006年2月21日
详细登录资料

西本愿寺,是台湾日治时期建于台北市新起町净土真宗本愿寺派佛寺,过去正式名称为净土真宗本愿寺派台湾别院。建物群位于今台北市万华区中华路一段西侧、长沙街贵阳街之间,近台北捷运西门站台北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西本愿寺广场站、台北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捷运西门站3号出口。战后原址成为理教公所和一群违建,发生多次火灾后,拆建复原其遗址。

历史

[编辑]

日治时期

[编辑]

1895年,从军布教使、军队慰问兼开教视察使渡台。1896年开始布教,并设立台北教会。1897年时,买收新筑用地并创设妇人会,同时也开设龙谷学校。1899年,台北布教所获得公认。新筑工程则开始于1900年。[1]

布教所在1901年升格为台北别院,并且入座木佛本尊。1903年时布教所成立少年教会。1910年,成德学院开院,且开始蕃界布教。1913年,发行杂志《慈光》,并废撤蕃界布教使。少年教会在1915年时改称日曜学校。1916年时,再创设大稻埕本岛人布教所。前法主大谷光瑞在1917年时视察台湾。1922年,成德学院让渡总督府。1923年,御庙所、钟楼、会馆完工,1924年轮番所(指佛院的负责人或住持的宿舍)落成。1925年,台北别院举行了开教三十年纪念传道,同年创立树心幼稚园[1]

1929年改称台湾别院。1930年举行新筑起工式,1931年上栋。1932年本堂正式落成,并举办入佛式与报恩讲;同年西本愿寺派的王兆麟台南开设台南家政女学校(今台南市私立光华高级中学)。[1]新建筑占地有390坪。[2]

钟楼
轮番所

西本愿寺在当时有弘法传教、举办法会、举办演讲、存放和护送遗骨回到日本、为亡者举办葬礼等功能,曾经举办台湾总督佐久间左马太台北县知事桥口文藏、台湾第一代西画家陈植棋的追悼会、台北市协议会员张福老的公吊会、台湾工业学校校长吉田佐次郎的葬礼,与台湾总督府民政长官祝辰巳的逝世一周年法会。此外由于本愿寺派推动社会事业,也提供紧急避难收容救护、教育的功能,例如:树心幼稚园、日曜日学校、青年会皆使用树心会馆,又树心佛教妇人会也曾于西本愿寺举行多次活动,成为另一种型态的社交场所,故西本愿寺在日治时期可谓具备多元功能。

地方寺院布敎所一览

[编辑]

以下是真宗本派除台湾别院之外的地方寺院及布敎所,但省略开教年代不详者。[1]

地方寺院布敎所
开教年代 设置
1896年 台南布教所、台中中尊寺、基隆光尊寺
1897年 鹿港龙山寺、苗栗苗栗寺
1898年 新竹竹寿寺
1904年 马公光玄寺
1905年 台北了觉寺
1906年 高雄宝船寺
1908年 嘉义光照寺、塩水布教所
1909年 彰化彰化寺、屏东大照寺、旗山太平寺
1911年 南投尊猷寺
1912年 吉野布教所
1913年 丰田布教所、埔里能高寺
1914年 林田布教所
1916年 大稻埕布教所
1917年 花莲港布教所
1920年 罗东布教所
1924年 恒春布教所
1925年 台东布教所
1926年 弥陀寺布教所、员林布教所、乌山头布教所
1927年 新高布教所、玉里布教所、苏澳布教所
1928年 凤林布教所
1929年 丰原布教所、潮州布教所
1930年 里垅布教所、太平山布教所
1932年 虎尾布教所

战后

[编辑]

战后,西本愿寺部分建筑为理教、军方、警备总部第二处等单位使用,二二八事件王育霖辜振甫政治犯曾被囚禁于此[3][4][5]。建筑旁边则有联勤被服厂、反共救国军大陈岛撤退的军民居住[6],带有浓厚眷村色彩,曾成为军队伤兵收容所、乐团与宗教团体等短期进驻使用的空间。

此时期日本佛寺功能消失,中华新村和理教公所出现,但因为使用者组成复杂、出入流动频繁,以及搭建临时住宅、未有维护保存意识导致西本愿寺建筑保存环境不良,甚至引发火灾烧毁部分建筑,如本堂等大部分建筑即于1975年焚毁。


此区域直到都市更新规划后才再次受到重视。2006年台北市政府指定残存的西本愿寺钟楼、树心会馆为市定古迹,轮番所、参道、本堂台座、御庙所等遗迹为历史建筑[7]。2011年5月台北市政府工务局公园路灯工程管理处开始整修,2013年7月开放民众参观[8]。2014年3月15日,台北市文献委员会迁入本堂台座[5]

相关条目

[编辑]

参见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1.2 1.3 大桥舍三郎. 真宗本派本願寺 臺灣開教史. 1935. 
  2. ^ 本派本願寺臺灣別院本堂に就いて. 台湾建筑会志 (社团法人台湾建筑会). 1933, 5 (1). 
  3. ^ 董福泽(中华理教总会副秘书长). 台灣地區宗教簡介:理教. 内政部民政司. [2011-07-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6-14). 
  4. ^ 欧阳可亮著,张志铭译. 二二八大屠殺的證言2 地獄─西本願寺. 台湾独立建国联盟. [2014-03-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07). 
  5. ^ 5.0 5.1 施致如. 《文獻會進駐辦展》西本願寺 西門町觀光新亮點. 自由时报. 2014-03-16 [2014-03-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25). 
  6. ^ 西本願寺(鐘樓、樹心會館). 文化部文化资产局.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07). 
  7. ^ 西本願寺輪番所,遺跡(參道、本堂、御廟所). 文化部文化资产局.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07). 
  8. ^ 西本願寺(萬華406號)廣場重生 西門町鬧區新明珠. 台北市政府工务局公园路灯工程管理处. 2013-07-04 [2013-09-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16).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