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王凤翥 (中华民国)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民国之精华》中的王凤翥照片

王凤翥(1857年—1930年)[1],字景檀山东省诸城县(今诸城市相州镇相州村)人,中国民主革命家、教育家,中华民国政治人物。[2]

生平

[编辑]

王凤翥出身于官僚世家。光绪年间,王凤翥协修县志,署衔“监生侯选州同”。光绪末年,王凤翥成为举人。因受到维新思想的影响,王凤翥日趋开明。时逢清廷推行新政,王凤翥被推举为山东谘议局议员。[2]

后来,在“废科举、兴学校”的影响下,王凤翥回到家乡,会同族人创立了相州王氏私立三等学堂,王氏捐献了祭田五顷,以地租为学堂的创建基金及常年经费。光绪三十年(1904年)秋,学堂正式成立,王凤翥任校长,学部派一位旗人担任校监,王纪龙为副监。该学堂学制三年,聘请地方名士教授古文、历史,聘请外国传教士教授数理化及英文。因办学成绩突出,王凤翥获学部颁金质嘉禾奖章。[3]学校教职员多为支持共和的人士。[3]

武昌起义爆发后,王凤翥联合隋理堂臧著仪王炜辰王在宣等人,与各校人员组织学生团百余人,配合民军司令王长庆驱逐了清朝诸城县知县吴埙,宣布诸城县独立,并组织了诸城县议会,成立了军政分府,王凤翥被推为县议会议长、军政分府副民政长。此后,清军袭击诸城县,王凤翥几乎罹难。南北统一后,王凤翥担任山东省议会、诸城县议会议员。随后当选为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参议院议员。国会解散后,王凤翥留在北京。民国四年(1915年)袁世凯称帝,山东起义,王凤翥遂回到家乡筹备,并以山东护国军代表的名义,和张鲁泉等人奔走于山东上海青岛之间。[3]民国五年(1916年)护国战争中,孙中山发起讨袁战争,派居正山东组织中华革命军,王凤翥转为中华革命党党员,并参加讨袁活动,为协助中华革命军进驻诸城县做了许多工作。[2]同年国会复会,王凤翥再度到北京出任参议院议员一职。[3]

此后,在北京政府时期,王凤翥一直担任第一届国会参议院议员,曾代表大总统黎元洪南京的副总统冯国璋谈判。[2]

民国十九年(1930年),王凤翥逝世。[2]

参考文献

[编辑]
  1. ^ 生年1857年、卒年1930年据《诸城市志 第二十四编 人物》。《民国之精华》作五十七岁,案1916年57岁,则生于约1859年,与此相差不大。
  2. ^ 2.0 2.1 2.2 2.3 2.4 诸城市志 第二十四编 人物,山东省情网,于2013-04-28查阅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3-12-21.
  3. ^ 3.0 3.1 3.2 3.3 佐藤三郎. 民國之精華·中華民國議員列傳. 北京写真通信社. 1916年: 第9页.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