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阴文庙
湘阴文庙 |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 |
地址 | 湖南省湘阴县文星街道 |
分类 | 古建筑 |
时代 | 清 |
编号 | 7-1255 |
认定时间 | 2013年 |
历史
[编辑]清朝道光三年的《湘阴县志》载:湘阴文庙始建于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崇宁初年,徙建学城东义胜坊,即为今址。元末毁于兵火。明清两代多次予以维修、加修、重修。清朝咸丰元年(1851年),湘阴文庙已是“规模宏丽,遂甲于湖以南”,建筑群以大成殿为中心,组成若干庭院[1]。
抗日战争期间,做为湘北会战主战场的湘阴县多次遭受日军轰炸,文庙建筑损失惨重。忠孝悌义祠、诗礼堂、仰高亭、毓粹门、观德门、鼓亭、钟楼、仰高门、景行门、明伦堂、崇圣祠等不复存在[1]。1940年代末是中国国民党湘阴县党部和湘阴县政府所在地。1949年8月2日,接管湘阴县的晋中南下工作团第五中队入驻湘阴文庙。8月3日,在大成殿宣布成立湘阴县人民政府。8月4日,成立中国共产党湘阴县委员会。至1956年,为中国共产党湘阴县委员会的机关办公场所[2]。
1954年,湘阴县为拓展城镇交通,在文庙建筑废墟之上开辟弼时路,遂将湘阴文庙分为前后两部,前半部以棂星门、金声、玉振坊、太和元气坊及泮池、状元桥为主,后半部仅存主体建筑大成殿。1983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将湘阴文庙列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11月,大成殿修缮第一期工程竣工,同时对文物保护范围内的现代建筑进行拆除、拆迁。1992年至1994年,国家文物局拨款进行第二期维修,主要修复大成殿中轴线上的圣时门、大成门、乡贤祠、名宦祠,并增修孔子像,四贤人像,及佛龛。1997年9月,开始第三期维修工程。1998年8月竣工,湘阴文庙成为湖南全省保存最好的文庙之一[1]。2013年,中国国务院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
建筑布局
[编辑]湘阴文庙建筑群南北长280米,东西宽50米,占地面积14,000平方米。前院由棂星门、金声坊、玉振坊、泮池、状元桥、太和元气坊等组成;主院由圣时门、大成门、乡贤、名宦祠、东、西厢房、大成殿等组成;后院由仰高亭、藏经阁、崇圣祠等组成,已毁于战火。
现存大成殿是清乾隆九年(1744年)重建,砖木结构,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殿高15米,为重檐歇山顶样式。[4]
照片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1.0 1.1 1.2 1.3 瑰丽的遗产 | 湘阴文庙. 湘阴县人民政府网站. 2014-04-23 [2025-01-24] (简体中文).
- ^ 吴水波. 我们不会忘记!今年,是湘阴解放后第一任县委书记诞辰100周年!. 华声在线. 2021-02-18 [2022-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02).
- ^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2015-09-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 ^ 湘阴文庙. [2015-09-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来源书目
[编辑]- 《发现者旅行指南》编辑部. 〈岳阳南部景点〉. 《发现者:湖南》 2. 北京市朝阳区: 旅游教育出版社. 2016-06-01: 193. ISBN 978-7-5637-3373-6.
- 吴博雅 (编). 〈岳阳〉. 《走遍中国:湖南》 3. 北京市: 中国旅游出版社. 2017-07-01: 190. ISBN 978-7-5032-58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