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海啸预警系统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一个位于美国西海岸低海拔沿海区域的避难路线标志

海啸预警系统 (英语:Tsunami warning system,简称TWS),又译作海啸警报系统海啸警告系统。是一种侦侧海啸的系统,经由发布警报以避免生命与财产的损失,其起源可追溯至1920年代。它是由两个同等重要的要素所组成:一个是侦测海啸的感测器网络,另一个是即时发布警报以批准沿海区域避难的通信基础设施。又可分为两种不同类型的海啸预警系统:“国际性”与“区域性”。其正确的操作范例是,地震警报照惯例会发出一连串的监控与警报。随后,借由观察海平面的高度得到资料 (取自岸基验潮仪或DART浮标)去证实海啸的存在。至于其他系统,则认为可以强化警报范例。举个例,T波能量的持续时间与频率含量(透过海洋里的声传通道补捉地震能量的数据)会被推断是一场潜在地震引起的海啸[1]

历史

[编辑]

最早于1920年代的夏威夷,已有初步的系统曾尝试将紧急海啸的警报传达给大众。更进阶的系统则发展于1946年4月1日(起因于1946年阿留申群岛地震)及1960年5月23日后的海啸(1960年智利大地震),两个海啸皆造成夏威夷希洛受到大规模的破坏。当海啸在公开水域的行进速度达每小时500与1000千米 (大约每秒140与280米)之间时,一次地震波的行进也达到每秒4千米(约每小时1万4400千米)的标准速度,地震几乎能这样侦测出来。这样能透过可能发生的海啸预报制造时间,并发布警报给会受到威胁的区域,前提是得到授权。不幸地的是,直至将来出现地震引发的重大海啸都能被预报的可靠模式前,相对于那些能被证实的警报,也同样会制造许多更不确实的警报。

国际预警系统(IWS)

[编辑]

太平洋(PTWC)

[编辑]
日本总务省消防厅设计的海啸警告标志,此标志于2008年纳入国际标准

太平洋大多数的海啸警报是由太平洋海啸警报中心 (PTWC)所发布的,并在夏威夷伊娃海滩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之下运作。至于NOAA在阿拉斯加帕玛西海岸与阿拉斯加海啸警报中心(WCATWC)则发布关于北美洲西海岸的警报,其中包含阿拉斯加、加拿大与美国西部一带。就在1946年阿留申群岛地震与海啸在夏威夷与阿拉斯加两地造成165件的死伤后,PTWC于1949年创立;WCATWC则于1967年创立。这是经由隶属于太平洋海啸预警系统的国际协调小组进行的国际协调下,由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旗下的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才创立的[2]

印度洋(ICG/IOTWS)

[编辑]
斯里兰卡希卡杜瓦海啸预警的塔台看版

2004年印度洋大海啸造成将近23万人罹难后,2005年1月神户市举办了一场联合国会议,并作了一项使国际预警计划迈向一小步的决议,认为联合国应创建一套印度洋海啸预警系统。这项决议促使后来印尼有了这套预警系统。

东北大西洋、地中海与连结海域(ICG/NEAMTWS)

[编辑]

起初政府间协调小组联合会议为东北大西洋、地中海与连结海域的海啸预警与缓冲系统(ICG/NEAMTWS),于2005年6月第23届的会议期间,由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旗下的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创立,2005年11月21日、22日在罗马举行,并通过第23章第14条的决议。

由意大利政府举办的一场会议(意大利外交部与区域环保部),一共出席来自24国逾150位的代表,13个组织与为数众多的观察员。

加勒比海

[编辑]

一套广及加勒比海这片海域的海啸预警系统,于2008年3月在巴拿马市各成员国代表参与的会议中提出计划,将于2010年成立。1882年,巴拿马最后一波主要的海啸使4500人罹难[3]巴巴多斯表示将于2010年2月评估或测试它的海啸协议,作为一处区域性的试验点[4]

南中国海

[编辑]

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海洋局在太平洋海啸预警与减灾系统政府间协调组第24次会议上,提议南中国海区域各国联合建立南海海啸预警与减灾系统。2012年在马来西亚召开的南中国海区域工作组第2次会议重点审议并通过了由中国牵头起草的《南中国海海啸预警与减灾系统建设方案》。2013年9月,在太平洋海啸预警与减灾系统政府间协调组第25次大会上,正式同意依托国家海洋局海啸预警中心建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南中国海区域海啸预警中心(简称为南中国海区域海啸预警中心),填补了该区域的海啸预警系统长期以来的空白[5][6]。2018年2月8日,中国海区域海啸预警中心宣布正式开始业务化试运行,成为中国国家海洋局首个24小时业务化运作的国际预警中心[7]。2018年5月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南中国海区域海啸预警中心授牌仪式在北京市举行[8]

区域预警系统

[编辑]

区域预警系统中心与所属的国际预警系统中心保持联击,或自行取得地震周边的地震资料来发布海啸警报。

日本

[编辑]

海啸警报分四级,分别为海啸预报[9]、海啸注意警报[10]、海啸警报[11]、大海啸警报[12]

警报名称 发布基准
海啸消息 预计海啸来临时发布,并通报实时的海啸波幅预报数值、观测数值等有关事项。
海啸预报 预测将会出现波幅20厘米以下的海啸。
海啸注意警报 预测将会出现波幅20厘米以上、1米以下的海啸。
海啸警报 预测将会出现波幅1米以上、3米以下的海啸。
大海啸警报日语大津波警報 预测将会出现波幅3米以上的海啸。
日本气象厅将24小时监视造成海啸的地震活动,并于地震发生后最快2分钟内发布海啸预报及警报(包含海啸预报海啸注意警报海啸警报大海啸警报)。即使是震源较远但规模较大的地震或烈度较小的地震也可能会发布海啸警报。为了缩减发布警报所需要的时间,也进行了将地震计更换为性能更高的仪器或者装设海底地震计的工作。此外,发表海啸警报的时候,电视台、广播电台等会进行紧急警报广播。同时,根据震源的位置、震级、断层数据,可计算预测海啸是否发生及高度等。气象厅拥有一个数据库,可以根据震源要素进行检索,并决定发布何种警报消息。另外,气象厅发布的海啸警报、注意警报以预报区为单位表示各地的预测海啸高度和到达时间[注 1]。在发布海啸警报、注意警报时,将会发布包括抵达岸边的时刻、预测的海浪高度、各地满潮时刻、到达时所观测到的波幅等的“海啸消息”[注 2]。原本发布海啸警报需要3分钟左右的时间,由于2007年10月开始,日本气象厅对日本近海的地震启用紧急地震速报系统,因此发布警报需要的时间得以缩减,日本气象厅最快可在2分内发布海啸警报(如2007年3月的能登半岛地震等)。

中国大陆

[编辑]

海啸警报共分为四级,现依据2015年《风暴潮、海浪、海啸和海冰灾害应急预案》发布[a]

等级 信号名称 信号标志 信号含义
海啸信息
(海啸警报消息)
受地震或其他因素影响,预计海啸波将会在中国沿岸产生0.3米以下的海啸波幅,或者没有海啸。
海啸黄色警报 受地震或其他因素影响,预计海啸波将会在我国沿岸产生0.3(含)-1米的海啸波幅时。
海啸橙色警报 受地震或其他因素影响,预计海啸将会在我国沿岸产生1(含)-3米的海啸波幅时。
海啸红色警报 受地震或其他因素影响,预计海啸波将在我国沿岸产生3(含)米以上的海啸波幅时。
2024年4月3日8时12分,自然资源部海啸预警中心针对花莲地震所发布的海啸警报范围图

中国大陆于2004年开始设立海啸预警,最初的预警等级分为蓝、黄、橙、红四个等级(或用罗马数字排列IV、III、II、I)[b][15]2011年日本东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发生后,国家海洋局发布了海啸警报消息,并于当日下午向浙江省沿岸、台湾省沿岸发出海啸蓝色警报,这是国家海洋局首次发布海啸警报。该警报其后于当日17时41分解除[16][17]。最终,浙江省沈家门验潮站监测到0.55米的海啸波幅[18]。2015年,国家海洋局将海啸警报级别由四级调整为黄色、橙色、红色三级(标准如上)。

2024年4月3日8时12分,自然资源部海啸预警中心发出《海啸警报第1期》,针对2024年4月花莲地震向台湾花莲沿岸发布海啸红色警报(Ⅰ级),向台东北沿岸发布海啸橙色警报(Ⅱ级),向屏东西、宜兰、台东南、屏东东、台北东发布海啸黄色警报(Ⅲ级),并预计从辽东半岛北部湾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全部沿岸海域都可能出现0.3米以下的海啸波幅[19][20]。8时52分,该中心将花莲沿岸的警报级别降为海啸橙色警报(Ⅱ级),维持宜兰、台东北沿岸的警报级别为黄色,并解除其余区域的海啸警报[21][22]。其后于10时51分左右解除全部警报,并表示于当日上午8时08分在花莲地区监测到最高105厘米的海啸波幅[23][24]。这是该预警中心历史上首次发布海啸红色、橙色及黄色警报。

香港

[编辑]

海啸警告(英语:Tsunami Warning)是猛烈地震预计会产生或已产生海啸,导致香港受显著海啸(即海啸高度比正常水位高出0.5米以上)影响,并会在3小时内抵达香港时,由香港天文台发出的警告信号。

如预料南海太平洋发生的强烈地震会引发海啸,导致香港受显著海啸(即海啸高度比正常水位高出0.5米以上)影响,而预计海啸会在三小时内抵达香港,天文台会发出海啸警告;对于有可能影响香港但在三小时后才抵达香港的显著海啸,天文台会首先发出海啸报告通知市民。此外,如香港可能受海啸影响但预料香港的海啸不显著,天文台亦会发出海啸报告通知市民[25]

2004年12月南亚海啸发生后,香港天文台在2005年9月设立海啸警告,是天文台最新设立的正式警告。此项警告设立至今仍未需要真正发出,惟独在2007年4月3日一度误发。

澳门

[编辑]

海啸警告信号系统(葡萄牙语:Alarme de Tsunami、英语:Tsunami Warning),是澳门地球物理气象局为防患未然而设立的,虽然澳门受海啸影响的机会较低,但仍存在一定的风险,当中主要风险源为马尼拉海沟地震带,如该地带发生7至8级强烈海底地震,可能会导致南海发生海啸,并于3至4小时内到达澳门及可能为澳门带来严重破坏;若引发海啸的地震更接近澳门,可预警的时间将会更短。

台湾

[编辑]

由中华民国交通部中央气象署地震测报中心发布海啸警报。

虽然台湾亦处环太平洋火山带,不过和日本不同,台湾很少有海啸侵袭。主要原因是海啸多来自太平洋的海底地震,会从台湾东部靠近,而在台湾东部的海底,菲律宾海板块欧亚板块交界处,海底地形非常陡峭,容易使波浪受到折射而远离,不利海啸成形[26]。2011年日本东北大地震(海底地震)台湾仅观测到10公分潮差,而1960年智利大地震所引发的海啸对于台湾也没有造成重大灾害。

一般认为台湾最可能发生海啸的地方是基隆宜兰一带沿海,在过去便曾有发生之实例。1867年12月18日,鸡笼(今基隆)附近发生有感地震,震中约在鸡笼屿(今基隆屿)东方500米左右的海底,造成鸡笼港(今基隆港)港内的海水急速往外海退去,接着海啸扑向瑞芳万里、金包里(今金山)一带沿海发生灾情,史称“鸡笼海啸[27]

虽然南中国海发生大规模地震几率非常低,万一南中国海一带的地方出现大地震,势必会对台湾西南沿海、中国大陆东南沿海、中南半岛菲律宾等地造成海啸威胁。不过,台湾仍有学者提出马尼拉海沟可能有潜在危机[28]

警报通讯

[编辑]
预警系统讯息杆,及详述逃难路线的标志,位于日本宫城县东松岛市奥松岛沿海一带(此处曾遭受2011年海啸严重的侵袭)

海啸的侦测与预报只能算是其系统作业的一半而已。一样重要的是如何警告该地区的人口,他们即将面临影响的这项功能。所有海啸预警系统有个通讯用的多重线路这项特点(例如简讯电子邮件传真机无线电、短信与电传机,通常使用于这些固定专用的系统),它们都被授权将紧急讯息传送给紧急服务军队,即公众预警系统(例如警报器)。另外,CWarn是一种非盈利架构的组织,它是透过简讯传送关于海啸即将袭来的免费文字警报给会员。该情报是以他们的所在位置作为基础传送给终端用户的(根据纬度经度)。

缺点

[编辑]

当某地的沿海一带被推测极其接近震中时,没有任何系统能使它免于一场突如急来的海啸[来源请求]。例如北海道西南近海地震造成日本北海道的外海引发具破坏力的海啸。结果,在奥尻町的一个小岛上,202人罹难,数百人甚至于更多人失踪或受伤。这场海啸在地震后的三至五分钟停止,而大多数的牺牲者是在地震后幸存后,正要逃往高地或安全地点时被海啸吞噬。

当一场海啸即将带来突如急来的破坏前,仍然尚存一种可能性,该预警系统此时则能发挥作用。例如美国西海岸的外海发生一场规模极大的隐没带地震(9.0的矩震级),那么远在日本的人们当海啸抵达之前,将给与他们比12小时更多的时间(从夏威夷与其他地方预警系统发布的可能性警报),使他们远离可能会造成影响的区域。

参见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2. ^ 海啸警报等·信息网站…日本气象协会 海啸信息(日文)

参考资料

[编辑]
  1. ^ Salzberg, 2006
  2. ^ 存档副本. [2011-04-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05-15). 
  3. ^ 路透社:加勒比海計劃於2010年成立海嘯預警系統. [2011-04-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17). 
  4. ^ Martindale, Carol. Time right to test disaster awareness system. Nation Newspaper. 24 January 2010 [24 January 2010] (英语). A TSUNAMI PROTOCOL to be tested here next month will help Barbadians be better prepared to deal with natural disasters such as earthquakes. ... Harewood said Barbados was chosen as the "pilot state" for the tsunami protocol which will be discussed from February 22 to 26. He said the objective of the protocol The Standard Operational Procedure and Communications Protocol, which has been in train for the last two years, is to provide more information on what must be done in the event of a tsunami, earthquake or any other major disaster. "We have been nominated and we accepted the request for Barbados to be the pilot state. We have been working on this protocol for the last two years," he said. He noted that one of the things they would be doing is adopting a general public service announcement through the Government Information Service (GIS) to help increase awareness of tsunamis. 
  5. ^ 中国海洋报. 中国南海海啸预警系统建设稳步推进. 国家海洋局. 2016-05-16 [2018-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23) (中文(简体)). 
  6. ^ 王明华. 我国牵头建设南中海海啸预警中心. 水资源研究. 2014, 3: 43 [2018-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02) (中文(简体)). 
  7. ^ 中国青年网. 国家海洋局:南中国海区域海啸预警中心投入业务化试运行. 北京: 网易新闻. 2018-02-08 [2018-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17) (中文(简体)). 
  8. ^ 南中国海区域海啸预警中心揭牌 为周边国家提供全天候地震海啸监测预警服务. 国家海洋局. 2018-05-09 [2018-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17) (中文(简体)). 
  9. ^ 文部省; 土木学会编. 学術用語集土木工学編 増订版. 土木学会. 1991 [2017-09-24]. ISBN 4-8106-0073-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9-03). 
  10. ^ “予报用语 警报、注意报、気象情报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気象庁、2013年2月25日阅覧
  11. ^ 気象庁予报警报规程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文部科学省、2013年2月25日阅覧
  12. ^ 特别警报の発表基准について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気象庁、2013年7月31日、2013年8月3日阅覧
  13.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海洋灾害预警报标示符 风暴潮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14. ^ 国家海洋局. 关于调整海啸和海冰灾害应急响应标准的通知. 国家海洋局. 北京. [2017-09-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17) (中文(中国大陆)).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5. ^ 海啸灾害概述.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 [2019-03-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6. ^ 东方早报. 日本地震海啸波凌晨冲击上海. 新浪网新闻. 北京. [2017-08-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28) (中文(中国大陆)).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7. ^ 国家海洋局海啸预警中心; 浙江天气网. 海啸蓝色警报. 中国天气网. 北京. [2018-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24) (中文(中国大陆)).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8. ^ 国家海洋局. 五、海啸灾害. 国家海洋局. 北京. [2018-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25) (中文(中国大陆)).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9. ^ 自然资源部海啸预警中心发布海啸红色预警[Ⅰ级/特别严重]. 国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网 (北京). [2024-04-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4-03) (中文(简体)).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 ^ 自然资源部海啸预警中心海啸警报(海啸2024-0403-0758-1).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 (北京). [2024-04-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4-03) (中文(简体)). 
  21. ^ 自然资源部海啸预警中心发布海啸橙色预警[Ⅱ级/严重]. 国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网. 北京. [2024-04-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4-03) (中文(中国大陆)).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2. ^ 自然资源部海啸预警中心海啸警报(海啸2024-0403-0758-2).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 (北京). [2024-04-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4-03) (中文(简体)). 
  23. ^ 李卉. 自然资源部海啸预警中心解除海啸警报. 中国新闻网 (北京). [2024-04-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4-03) (中文(中国大陆)).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4. ^ 自然资源部海啸预警中心海啸警报解除(海啸2024-0403-0758-5).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 (北京). [2024-04-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4-03) (中文(简体)). 
  25. ^ 香港天文台. 香港的海嘯監測. 2014-02-24 [2017-1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15). 
  26. ^ 台湾会不会发生大海啸?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科学人》2005年2月号
  27. ^ 徐泓. 清代台灣天然災害史料彙編. 台北: 行政院国家防灾科技研究报告. 1983年. 
  28. ^ 中大研究 马尼拉海沟若地震 大海啸直冲台湾西南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1-03-16.

外部链接

[编辑]


引用错误:页面中存在<ref group="lower-alpha">标签或{{efn}}模板,但没有找到相应的<references group="lower-alpha" />标签或{{notelist}}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