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门巴克礼纪念教会
东门巴克礼纪念教会 | |
---|---|
位置 | 中华民国(台湾)台南市东区东门路一段187号 |
国家/地区 | 中华民国(台湾) |
所属宗派 | 基督新教归正宗长老会(台湾基督长老教会) |
历史 | |
重要相关人物 | 巴克礼 |
建筑 | |
功能状态 | 使用中 |
竣工日期 | 1926年(现今大礼拜堂建筑) |
东门巴克礼纪念教会,是位于台南市东区的一间长老宗教会,台湾基督长老教会台南中会所辖的教会之一,于1903年由英国长老会宣教师巴克礼夫人伊丽莎白创立,在南部长老教会发展历史中,曾作为台南中会与南部大会成立的地点,也是第一个有女长老与女执事的教会。
沿革
[编辑]背景
[编辑]东门巴克礼纪念教会创立于1903年5月,巴克礼牧师夫人伊丽莎白牧师娘因应新楼医院工作人员与宣教师家中佣人的信仰生活,借用台南神学院教师宿舍举行夜间聚会;三年后(1906年)成为太平境马雅各纪念教会之支会,1921年3月9日升格成为堂会。[1]
建立
[编辑]东门巴克礼纪念教会创立可分为四个时期,分别为“创设期”(自1903年创立至1926年完成献堂止)、“建设期”(自1927年至1944年光复前止)、“转变期”(1945年自光复后至1970年止)和“现代期”(自1971年至今)。
创设初期,牧会者均为英国宣教师兼任,这些宣教师都是神学校的院长、教授。这时期不仅将宣教工作做得精益求精,也对当时落伍的不良风俗如缠足、吸鸦片、娶二房等大力改革。
建设时期,完成大礼拜堂的建设(当时台湾南部最大的礼拜堂),在1927年4月购得教会对面的建地,于1931年完成现今“伊丽莎白纪念教堂”的原始建筑,做为儿童主日学教室。这时期较注重主日学的建设以及长荣中学、长荣女中住宿的学生传道工作。长荣中学和长荣女中学生主日参与本教会崇拜的活动,直到1972年才改在长荣女中礼拜堂聚会。
传变时期,从以学生为中心的传道扩大为以社区为中心的传道,并走过P.K.U(倍加运动)的十年,注重全家归主运动。
在第四个时期的现代时期,比较注重对社会的关怀及乡土的爱护,并建筑堂皇的教育大楼来发挥教会更大的功能,发展松年大学及社区的事工。
2018年5月27日台南东门巴克礼纪念教会,举行设教115周年之际,献经整修好的伊丽莎白纪念教堂。[2]
建筑设计
[编辑]建于1926年的东门巴克礼纪念教会大礼拜堂属于“巴西利卡式”(平面呈长方形,外侧有一圈柱廊)建筑,屋身以红砖砌成为基底;大门由半圆弧形门廊、彩绘玻璃窗与十字架构成,在门廊的屋顶与柱头之间有东门巴克礼纪念教会的白话字名称:“Tâi-Lâm Tang-Mn̂g Pa-Khek-Lé Kì-Liām Kàu-Hōe”,白话字也是巴克礼牧师当年在台南府城传福音时,所使用的文字。[3]
门廊上方,一般是开玫瑰窗的部位,而东门巴克礼纪念教会大礼拜堂则改采类似“帕拉第奥母题”(Palladian motive)式的窗型。由中央拱形及两侧方形的开口部组成,内部的窗户可更替。彩绘玻璃窗由形状不一的彩色玻璃片,拼贴成耶稣基督与信徒的模样,呼应了礼拜堂的场景,为简约的礼拜堂门面有了点缀。[4]
图辑
[编辑]-
大礼拜堂大门入口十字架和彩绘玻璃窗
-
门廊的屋顶与柱头之间有东门巴克礼纪念教会的白话字名称
-
伊丽莎白纪念教堂
礼拜时间
[编辑]以下时间以当地时间(台湾时间)为准
- 台语崇拜——主日 09:00(AM)
- 华语崇拜——主日 10:45(AM)
相关条目
[编辑]外部链接
[编辑]- 东门巴克礼纪念教会官方网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东门巴克礼纪念教会 - 台湾基督长老教会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区公所-东区-东门巴克礼纪念教会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参考资料
[编辑]- ^ 東門巴克禮紀念教會簡史. [2024-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09).
- ^ 伊莉莎白紀念教堂獻堂. [2024-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05).
- ^ 傅朝卿著:《台南市日据时期历史性建筑》,台南市政府文化局出版,页136-139
- ^ 傅朝卿著:《台南市日据时期历史性建筑》,台南市政府文化局出版,页136-139
这是一篇有关教堂或其他基督教宗教活动场所的小作品。您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