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打狗外国墓园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威廉·霍金斯之墓

打狗外国墓园(英语:The Takow Foreign Cemetery),或称打狗洋人墓园,位于高雄市鼓山区登山街60巷,安葬清末打狗港开港以来在当地逝世的外国人士。

历史

[编辑]

1864年时,第一位驻台英国领事郇和永久租借位于哨船头,打狗潟湖北岸“打水湾”(Freshwater Creek)边的这块土地,希望在此建造打狗英国领事馆[1]。然而1867年6月,英国驻北京公使阿礼国爵士来此视察,认为这块土地不适合建造领事馆,比较适合做为墓园。阿礼国乃授权代理领事贾禄(Charles Carroll)将这块地送给当地外国人社群设立墓园,条件为外国人社群需自费兴建一座小型追思礼拜堂。1870年11月,代理领事有雅芝(Arthur Roch Hewlett)成立委员会,募得资金在土地上建造一个有围墙的墓地。1871年5月3日,有雅芝批准建造外国墓园[2]

1925年12月4日,日治时期,英国政府出售在南台湾的所有财产,打狗外国墓园是唯一例外,日本政府并修筑墓园前道路,将墓园维护得相当完善[2]

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由于打狗外国墓园并未向中华民国政府登记,被台湾省政府视为无人认领之土地而于1950年取得。1967年省政府批准土地地目由“墓地”变更为“建地”,土地被分作小块建地出售 ,坟墓被清理以建造民宅[2] ,如今仅存三座可见的墓碑,夹杂在民宅之间,居民与坟墓之间相安无事[3]

空间设施

[编辑]
打狗外国墓园现况。

打狗外国墓园的永久租约虽登记在英国政府名下,但墓园完成后开放给任何外国人使用,不分种族信仰[2]

1884年英国领事霍必澜(Pelham Laird Warren)的夫人霍玛莉(Mary Donnithorne Warren)病逝,家属将其葬在外国墓园的第二层左区,并立有墓碑,时至今日,墓碑已毁损,仅残存着墓碑基座。

另外,霍玛莉病逝后,当时的外国人社群筹集资金,于墓园内第一层墓园入口右侧,建立追思礼拜堂,以纪念领事夫人,并回应英国政府捐赠墓地的条件。礼拜堂于1886年1月14日完工,由木材与砖块建造,内部有纪念领事夫人的朱红色花岗岩纪念碑。1910年时礼拜堂已破旧不堪,霍必澜乃要求当局拆除礼拜堂,并新建一座圣祠,花岗岩纪念碑仍安置于圣祠内。

花岗岩纪念碑曾遭遇偷窃事件。据1958年7月31日台湾中央日报报导,标题为:‘多年前英人墓碑,小偷窃取变赃物,高地院正设法发还。’,事实上,遭窃石碑,并非墓碑,而是花岗岩纪念碑。

后来,圣祠约于1967年地目变更后,遭拆毁[2]

埋葬者名单墓园

[编辑]
康威·诺克斯·佛莱彻之墓
霍玛莉墓碑之残块

自1871年墓园兴建,至1896年最后一次葬礼为止,墓园内共有1座圣祠,38座墓碑,本表列出部分埋葬者之名单,引用自1925年时一位青柳先生(Mr. Aoyai)所抄录之碑文,并由龚李梦哲(David Charles Oakley)整理撰写之名单[2][4]

墓园分为三层,中央为通道,每层各有左右两区。第一层,右区有1座霍玛莉纪念圣祠及1座墓碑,左区有6座墓碑。第二层,左右两区各有11座墓碑。第三层,右区有7座墓碑,左区有2座。合计此座墓园,共有1座圣祠,38座墓碑。

姓名 生年 卒年 生平
凯瑟琳娜·玛丽亚·库德(Catharina Maria Koorders) 1868 1870 出生于新西兰奥克兰官方港英语Mechanics_Bay#Settlement(Official Bay),随担任荷兰商船船长的父母航行至日本途中,在打狗病逝,年仅15个月,是代理领事有雅芝任内,墓园内的第一位下葬者。
李庥(Rev. Hugh Ritchie) 1840 1879 出生于苏格兰米尔波特英语Millport, Cumbrae,1863年与甘为霖同样就读格拉斯哥的联合长老会学院,之后进入伦敦的英国长老教会学院。1867年抵达打狗,是第一任进驻台湾的长老教会牧师,1879年病逝。

碑文:“  In memory of Reverend Hugh Ritchie, missionary to the Chinese from the Presbyterian Church of England.

Born at Millport, Scotland, 14th Sept. 1840.

Arrived in China Nov. 1867.Died at Taiwan Foo, 29th Sept. 1879. Aged 39 years.  ”

威廉·霍金斯(William Hopkins) 1856 1880 出生于北爱尔兰卡里克佛格斯市,三桅帆船“西峡谷号”的船员,搭乘小船横渡打狗港险滩时不幸溺毙。威廉·霍金斯的墓碑是目前仅存三座墓碑之一。

碑文:"SACRED TO THE MEMORY OF WILLIAM HOPKINS.

SEAMAN OF THE BARQUE WEST GLEN

WHO LOST HIS LIFE WHILE CROSSING THE BAR AT THIS PORT.

BORN CARRICK FERGUS IRELAND FEBRUARY 10th 1856,DROWNED JULY 20th 1880.

THE LORD GIVTH THE LORD TAKTH AWAY"

(本表后,附"威廉霍金斯墓碑的故事")

约翰·威廉·阿务德(John William Harwood) 1839 1880 出生于英格兰肯特郡格林威治,1872年被清帝国福州船政局招募担任枪炮教官,1877年担任驻扎在亿载金城的总教炮队的总教官,主事旗后炮台之修建,然而在途中因工作过劳而猝死。

碑文:“   Sacred to the memory of John William Harwood who died in Takao Aug. 3rd, 1880.  Aged 40 years.   ”

玛莉·唐娜桑·霍必澜(Mary Donnithorne Warren),或译为霍玛莉 1850 1884 出生于英格兰伦敦,1875年9月9日与时任驻清帝国南海的女王陛下办事处之二等助理指挥官霍必澜(Pelham Laird Warren)结婚,后来霍必澜担任驻打狗领事,霍玛莉亦居住于打狗,深受人们喜爱,却因吸入过多排水沟沼毒而病逝。霍玛莉墓碑之残块是目前仅存三座墓碑之一。

墓碑碑文:“ Sacred to the memory of Mary Donnithorne Warren, Beloved

Wife of Pelham Laird Warren, Died January 14th, 1884. Aged 33. ”

纪念碑碑文:“  In Affectionate Remembrance of Mary Donnithorne Warren, Wife of Pelham Laird Warren, H.B.M.’s Acting Consul,

whose death on the 14th Jan, 1884, overshadowed a social happiness and unity she had actively promoted and fostered.

The Mortuary Chapel is erected as a Token of Gratitude and Esteem by past and present Residents at Takao and Taiwan-foo.

MDCCCL   XXXIV

To those who Impelled by Bereavement come Hither in Future, this gentle life so honoured in continuance and deplored for its end still breathes a comfort born of loving memory. ”

乔治·卡特·司登得(George Carter Stent) 1833 1884 出生于英格兰肯特郡坎特伯里,1883年被任命为清帝国打狗关的代理税务司,监督旗后山灯塔的建造,1884年逝世。

碑文:“   In loving memory of George Carter Stent who died at Takao, Sept. 1st, 1884.  Aged 50 years.   ”.

克劳德·张伯伦 (Claude Chamberlain) 1853 1886 出生于英格兰布里斯托,在美国旗昌商行(Russell & CO.)担任助理,1882年来到打狗与安平设立分行,1886年逝世于安平,并葬于打狗外国墓园。

碑文:“ IN LOVING MEMORY OF CLAUDE CHAMBERLAIN WHO DIED AT AMPING, FORMOSA.NOVENBER 21 1886. AGED 32 YEARS.  BURIED AT TAKOW NOV.22. ”

康威·诺克斯·佛莱彻(Conway Knox Fletcher) 1859 1893 出生于英格兰施洛普郡,在清帝国海关担任四等帮办,后被分发至台南关,1893年逝世于打狗。康威·诺克斯·佛莱彻的墓碑是目前仅存三座墓碑之一。

碑文:“ SACRED TO THE MEMORY OF CONWAY KNOX- FLETCHER ASSISTANT H. I. CH. M'S CUSTOMS SERVICE.  BORN MARCH 14th 1859.  DIED AT TAKAO,MARCH 2nd  1893.  ”

参考资料

[编辑]
  1. ^ 廖德宗. 清代至現代打狗打水灣水源之研究 (PDF). 高雄文献. 2018, 8 (2) [2021-07-0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7-09). 
  2. ^ 2.0 2.1 2.2 2.3 2.4 2.5 David Charles Oakley (龚李梦哲). 異鄉‧家塚:打狗外國墓園的故事. 我己文创有限公司. 2017-01-13. ISBN 9789860511130. 
  3. ^ NOWnews今日新闻. 民宅與外國人墓園遺址做鄰居 數十年來「相安無事」 | 地方. NOWnews今日新闻. 2017-03-14 [2021-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0) (中文(台湾)). 
  4. ^ Takao Club: The Foreign Cemetery. takaoclub.com. [2021-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