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微信收费事件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微信收费事件腾讯与运营商之间的纠纷,主要针对运营商是否应该向微信或微信用户收费,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也介入了此事,与腾讯各执一词。[1]此事最后以不收费告终。

起因

[编辑]

微信腾讯出品的一款OTT(Over The Top,指互联网企业超越运营商)移动聊天工具,于2011年推出,由于将会常驻手机后台,会产生大量信令,2013年3月,随着微信用户数不断增加,网上传言微信即将收费,标准为信息5分/条,语音1角/条。亦有网友声称微信将采用包月制度和流量收费制度,也可能采用每月收取一定数额。

发展

[编辑]

工信部

[编辑]

工信部部长苗圩于2013年3月31日表示微信有可能收费,但不会大幅收费,目前正在协调,称[2]

但在4月23日上午的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官员称:微信是否收费将由经营者决定,政府不会干预。腾讯表示微信短期不会收费,工信部也表示支持。[3]

官方回应

[编辑]

腾讯微信新闻发言人及产品总监曾鸣表示微信收费纯属谣言,称微信商业化的探索刚刚起步,还没有盈利模式,“我们不急于追求盈利,目前我们最关心的还是用户的社交体验和产品自身的通信体验。”

2013年3月31日腾讯新华社记者明确表示:“腾讯公司肯定不会就微信的基础服务向用户收取费用。”[4][5][6][7]

4月11日,微信团队通过微信向部分用户推送声明:[8][9]

随后,微信宣布启动2.5G网络优化工程,将会与运营商共同探讨优化方案。[8]

央视报道

[编辑]

2013年4月5日,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发布微博,标题为“德国的“微信”软件是收费的!”此条微博指出,在德国,与“微信”类似的软件(如WhatsAppSkype等),在德国下载和发送文字、图片以及语音消息均免费,但部分运营商向软件中的类似于微信中的实时对讲、视频聊天即时通话功能则采取不同程度的收费套餐。但大部分网友对此表示不满,李承鹏孙海英等名人均对此表示不满。[10]同日,CCTV《证券市场周刊》栏目报道称,工信部官员表示微信收费已成定局[11],但实际上此后并未实施相关措施。

网友反映

[编辑]

新华网4月4日发起的一项调查,九成的网友表示如果微信收费,将不会继续使用。[12]且也有网友认为运营商的基础网络设施差,才导致微信占用信令而影响通讯。

参考文献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