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后真相政治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后真相政治(英语:post-truth politics)是一种政治文化,亦是当今欧美国家出现的一种新趋势。该词首次出现在1992年美国剧作家史蒂夫·特西奇英语Steve Tesich发表在《国家杂志》(The Nation)的文章,在2016年美国总统选举以及2016年英国去留欧盟公投事件期间与社群网络发达后变得普遍[1]

所谓“后真相”,不单单只是说谎的委婉说法,而还指忽视真相、不在乎事实的谣言,以各种似是而非和断章取义的言论,把真相放在强调的先后顺序后面,最终达到弄假成真的效果。现今后真相除了媒体也深入政治,是“事实胜于雄辩”的相反,即是“雄辩胜于事实”的价值观成为社会的主流,主观意见重于客观事实,立场决定是非,不同派系的人被划入群体塑造对立;人们把情感和感觉的评论放在首位,评价证据、事实和真相沦为次要(甚至毫不重要),各种角度断章取义的解读,偏激的价值观越来越多;政治人物说谎更具巧思,不再是为了单纯瞒骗和蒙混事实,而是巩固目标群众的偏见,换取共鸣与支持[2][3]。此外,主流媒体的政治偏见与信息的传递过快,民众及政治人物不再信任媒体的报导,社群媒体中人人都能成为新闻创作者,各种片面的言论难以求证,是造成后真相政治出现的部分原因。

2016年,《牛津英语词典》宣布“后真相”(post-truth)成为年度词汇,这个词的使用率比在2015年增长了2000%[4]

特征

[编辑]
英国脱欧组织“投票脱离”(The Vote Leave)的海报,被视为是后真相政治的例子,这类内容经常只取有利部分做误导性陈述[5]

后现实政治的一个定义特征,是即使这些论点经由媒体或者独立评论专家发现其存在不实及误导成分,一些断章取义以及看似为真的说法仍会不断地提出,面对质疑则进行诡辩推理,对于难以查证的事情则胡扯,拉拢支持者以新的形式不断增强其说服力甚至羞辱对手,最终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

兰德公司报告《真相的凋零(Truth Decay)》[6]认为网络时代造成传统的单一权威讯息来源机制瓦解,社会日渐难以治理,基于观点和个人体验的相关话题越来越多,而盖过事实,例如某一城市感觉经济状态好与坏的人各一半一半,甚至觉得好的人略多,然而经济落败者有较多空闲时间和较强动机在网上撰写文章,若再加上有心人带动风向,最后会造成一种偏离事实的公众印象该城市经济极坏,进而影响一些实体企业前往洽商或设厂考量,最终真的因为矛盾与偏见,导致经济与治安的恶化,谎言也就成了实话

金融海啸后又加入了一种情绪,就是公众对菁英阶层出具的报告和论点有极大怀疑和厌恶感,甚至感觉这些菁英都是有立场的,加剧了社会无东西可相信的风气,而没有公众广泛认可资料作基础依据,社会几乎不可能对重要的政策和议题进行有意义的辩论,美国治理与辩论将极度困境,最终造成社会极端化和民粹化,而那一类型的政治人物也将得利,最后主导政府,国际上信用减损;而一旦对手和盟友开始质疑美国的信用,外交上挑战也会加剧,进一步恶化国家与社会阶级之间的对立,同样也造成弄假成真的自证预言现象。

例子

[编辑]

英国脱离欧盟公投

[编辑]

在2016年英国脱离欧盟活动期间,支持脱欧的组织“投票脱离”(Vote Leave)重复地使用“欧盟成员国每周花费3.5亿英镑”的说法,然而因由这个数字忽视了英国退税和其他因素,而使英国统计局(UK Statistics Authority)称之为“潜在的误导”,财政研究所(Institute for Fiscal Studies)则批评其“不明智”,一些如偏左翼的第四台新闻英国广播公司新闻的媒体也弃之不用[7][8][9]。尽管如此,Vote Leave依然继续使用这些数据,导致英国保守党党员莎拉·沃拉斯顿(Sarah Wollaston)等原本的组织支持者离去,抗议该组织的“后真相政治”[5]

美国

[编辑]

2016年8月15日,美国纽约市市长、唐纳德·特朗普的支持者鲁迪·朱利安尼在一场为特朗普选举演讲中说,在美国总统奥巴马上任八年前“没有一单成功的伊斯兰恐怖主义”在美国发生[10]。然而2001年9月11日的九一一袭击事件正正是发生在朱利安尼任职纽约市长期间,德国报章时代周报“Die Zeit”发表评论指出:“任何人都可以轻易出看出他(朱利安尼)在说谎,就算是为他鼓掌的人也知道那只是一个谎言,但是他们对此并不在乎。”显然朱利亚尼和他的听众并不重视事实真相,而他的听众明显会“感到一切事情包括恐怖事件自奥巴马上任以来都变得更糟糕了”[11]

美国杂志《新共和》发表了一篇关于特朗普是不是一个骗子的文章,并且得出结论认为特朗普是个胡扯英语Bullshit者(bullshitter)而不是骗子(liar)。该文作者提到了普林斯顿大学哲学系教授哈里·富兰克福对骗子和胡扯者定义,法兰克福在他的著作《On Bullshit》中指出,胡扯者会完全无视真理,而骗子却相反,他们起码还懂得真假,且仍然活在一个“谎言和真相之间的区分会起作用”的宇宙中。任何人撒谎都一定会知道真相,然而特朗普则想引领人们进入一个主体感知就是一切、只是他说的话才是现实的世界——“后真相世界”(Post-truth World)[12]

德国

[编辑]

德国另类选择党委员会成员之一格奥尔格·帕茨德斯基(Georg Pazderski)在面对“为何他的党派从来没有提及98%的赴德新移民都能和平生活”的疑问时,他问答说:“这不单是纯粹的统计数据,这跟市民感受到的也有关系,也就是说:人们的感觉同样属于一种现实。”[13][14]

参见

[编辑]

参考来源

[编辑]
  1. ^ Daniel W. Drezner. Why the post-truth political era might be around for a while. The Washington Post. 16 June 2016 [11 July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7月12日). 
  2. ^ 曾钰成同营护短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6-10-18.,am730,2016-10-17
  3. ^ 选民偏听 “后真相政治”盛行 重感觉不求真 冲击民主制度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6-10-18.,明报,2016-09-13
  4. ^ Flood, Alison. 'Post-truth' named word of the year by Oxford Dictionaries. The Guardian. 15 November 2016 [16 November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11月15日). 
  5. ^ 5.0 5.1 Ned Simons. Tory MP Sarah Wollaston Switches Sides in EU Referendum Campaign. The Huffington Post. 8 June 2016 [11 July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7月13日). 
  6. ^ 騰訊-2018,真相何以凋零. [2018-06-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8). 
  7. ^ The UK's EU membership fee. Full Fact. 27 May 2016 [11 July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7月8日). 
  8. ^ Anthony Reuben. Reality Check: Would Brexit mean extra £350m a week for NHS?. BBC News. 25 April 2016 [11 July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7月12日). 
  9. ^ Patrick Worrall. FactCheck: do we really send £350m a week to Brussels?. Channel 4 News. 19 April 2016 [11 July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7月8日). 
  10. ^ The Hill, Giuliani: No successful terrorist attacks in US in 8 years before Obama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6-10-15., 15. August 2016
  11. ^ Die Erde ist eine Scheibe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6-10-18., von Alard von Kittlitz, Die Zeit, 28. September 2016
  12. ^ The New Republic, Donald Trump Is Not a Liar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6-08-05., 1. Dezember 2015
  13. ^ Hessischer Rundfunk, Das postfaktische Zeitalter – Wenn Tatsachen ignoriert werde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9. September 2016
  14. ^ Süddeutsche Zeitung, "Das, was man fühlt, ist auch Realität"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6-10-14., 7. September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