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屯骑校尉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屯骑校尉,两汉中高级武官官职,负责掌管中原出身的重骑兵宿卫军约700-800余人,西汉汉武帝所设置的八个不同的校尉官职。西汉时为北军“八校尉”之一,东汉时因精简而成为北军“五校尉”之一,两汉时屯骑校尉等诸位校尉,平时驻守都城附近,以拱卫京城,战时亦可随军队出征。魏晋南北朝数百年间仍为禁军编制的中等军官,自汉代以后整体呈现地位下降的趋势。该职位活跃于约莫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初置)-589年(陈朝灭亡)的七百年间。

演变

[编辑]

西汉

[编辑]

官秩二千石,与州牧、各郡太守京兆尹相当。为汉武帝初次以加强京城防卫为目的所创立的八校尉之一,其可掌控宿卫军士卒700人,其下设置有司马等属官。而八校尉所属的北军数千宿卫军设立之初由中尉统领,而后中尉改名称为执金吾后就取消其统领之权。[1][2][3]

东汉

[编辑]

官秩比二千石,与中郎将光禄大夫骑都尉都护将军相当,为光武帝时期重新设置,多由东汉宗室担当此职位。因为东汉将中垒校尉、胡骑校尉、虎贲校尉被精简后而成为北军五校尉之一。可掌控宿卫军官吏128人,士卒700人。其下设置司马一人为属官,千石。北军五校尉由北军中候负责监管。东汉初年曾经一度改为骁骑校尉,但光武帝建武十五年(39年)即恢复原名。[4][5][6]

曾任名人

[编辑]

三国

[编辑]

曹魏第四品官职,与武卫将军中郎将御史中丞宁朔将军相当,为曹魏领军将军管辖禁军三营之一(另二营为中垒、武卫)[9]

曾任名人

[编辑]

两晋

[编辑]

两晋第四品官职,与武卫将军中郎将御史中丞宁朔将军相当,和曹魏时期地位职能相仿。两晋五营校尉,由中领军管辖指挥。[12]

曾任名人

[编辑]

十六国

[编辑]

已知前秦南燕皆有该职位,可知可能在十六国的部分宿卫军之中有此职位。

曾任名人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屯骑校尉掌骑士。……凡八校尉,皆武帝初置,有丞、司马。自司隶至虎贲校尉,秩皆二千石。”
  2. ^ 历代兵制·西汉》:“八校各七百人。”
  3. ^ 通典·卷三十六·职官十八·秩品一》:“二千石:月百二十斛。亦曰真二千石。王莽改为上大夫。太子太傅、少傅、将作大匠、太子詹事、大长秋、典属国、水衡都尉、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司隶校尉、城门校尉、中垒校尉、屯骑校尉、步兵校尉、越骑校尉、长水校尉、胡骑校尉、射声校尉、虎贲校尉、州牧、郡太守”
  4. ^ 《通典·职官十六》
  5. ^ 后汉书·百官四》:“屯骑校尉一人,比二千石。本注曰:掌宿卫兵。司马一人,千石。”
  6. ^ 汉官六种·汉官一卷》:“屯骑校尉员吏百二十八人,领士七百人。”
  7. ^ 《后汉书·孝灵帝纪》:“冬十月,屯骑校尉袁逢为司空。”
  8. ^ 《后汉书·李王邓来列传》:“子定嗣。定尚安帝妹平氏长公主,顺帝时,为虎贲中郎将。定卒,子虎嗣,桓帝时,为屯骑校尉。”
  9. ^ 历代兵制·三国》:“初,曹公自置武卫营于相府,以领军主之。及文帝增置中营,于是有武卫、中垒二营,以领军将军并五校之。”
  10. ^ 三国志·魏书三·明帝纪》:“帝以燕王宇为大将军,使与领军将军夏侯献、武卫将军曹爽、屯骑校尉曹肈、骁骑将军秦朗等对辅政。”
  11. ^ 《三国志·蜀书十一·王连传》:“建兴元年,拜屯骑校尉,领丞相长史,封平阳亭侯。”
  12. ^ 晋书·志第十四·职官》:“ 屯骑、步兵、越骑、长水、射声等校尉,是为五校,并汉官也。魏晋逮于江左,犹领营兵,并置司马、功曹、主簿。后省左军、右军、前军、后军为镇卫军,其左右营校尉自如旧,皆中领军统之。”
  13. ^ 晋书·列传第五·裴秀传》:“楷正容仪,和其声气,从容进曰:“臣闻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王侯得一以为天下贞。”武帝大悦,群臣皆称万岁。俄拜散骑侍郎,累迁散骑常侍、河内太守,入为屯骑校尉、右军将军,转侍中。”
  14. ^ 晋书·列传第七·宗室列传》:“烈王无忌字公寿,承之难,以年小获免。咸和中,拜散骑侍郎,累迁屯骑校尉、中书、黄门侍郎。”
  15. ^ 晋书·载记第十三·苻坚上》:“遣其尚书令苻丕率司马慕容玮、茍苌等步骑七万寇襄阳。使杨安将樊邓之众为前锋,屯骑校尉石越率精骑一万出鲁阳关,募容垂与姚苌出自南乡,茍池等与彊驽王显将劲卒四万从武当继进,大会汉阳。”
  16. ^ 晋书·载记第二十八》:“公孙五楼为武卫将军、领屯骑校尉,内参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