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孟加拉国死刑制度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孟加拉国,死刑是一种适用于16岁以上人士的法定惩罚形式[1],但实际上不适用于18岁以下人士[2]。目前在孟加拉国可处以死刑的罪行载于1860年《刑事法典》(Penal Code)。[3]其中包括向孟加拉国发动战争、煽惑叛变、为犯死刑罪而作非法誓言、谋杀、协助儿童自杀、企图谋杀儿童及绑架。[4]1898年《刑事诉讼程序法典》(Code of Criminal Procedure)规定死刑执行方式为绞刑:“其(死刑犯)将被以一绳吊于颈上,直至气绝。”[5]对于谋杀案件,上诉庭会要求初审法院权衡加重刑罚的因素和减轻刑罚的因素,以确定是否需要判处死刑。[6]

孟加拉国宪法未有明确承认任何国际人权法,尽管部分条款承认国际人权。例如,宪法第25条承认《联合国宪章》。第47条承认国际人道法,并订明宪法不会限制国际条约和战争法的适用。[7]

如果一个人被认定犯有侵害妇女或儿童的罪行,则可能会被判处死刑。2000年《妇女和儿童压迫预防法令》(Women and Children Repression Prevention Act)规定,可以对涉及焚烧、毒药或酸液的谋杀或谋杀未遂判处死刑。[8]如果受害者的视力、听力、面部、乳房或生殖器官受损,则此案构成通过焚烧、毒药或酸液致造成严重身体伤害[9]因此,孟加拉国国的刑事被告是可能因造成严重身体伤害未遂而被判处死刑的。

武装部队人员犯下的一些罪行(非致死罪行)亦可处以死刑。这些罪行包括向敌方提供援助、怯懦逃跑、怯懦地使用休战旗帜或任何旨在危及孟加拉国的行为。[10]

据世界废止死刑联盟称,孟加拉国在2017年执行了6次处决。[11]

处决[编辑]

自2000年以来,孟加拉国有11人因谋杀被处决,最近一次是在2020年11月1日。

国际人权法[编辑]

孟加拉国的独立建国是起源于一次人权侵犯事件。[12]1970年孟加拉国人民联盟赢得巴基斯坦第一次选举时,巴基斯坦军队残酷地镇压了东巴基斯坦的孟加拉国人民。在这次事件中,超过300万人死亡,数百万妇女被强奸,数千万人被迫进入位于印度的卫生及生活条件极其低劣的难民营。[12]在印度短暂入侵之后,孟加拉国人民摆脱了巴基斯坦的残暴统治,但仍面临着重建一个已经极度贫困且容易遭受自然灾害的国家的艰钜任务。[12]直到今天,国际特赦组织仍认为孟加拉国正饱受侵犯人权行为的困扰。[12]

孟加拉国国人民共和国已批准部分国际人权条约,[13]但政府对某些条约的特定条款作出了一些声明和保留。一项特别重要的保留是对《禁止酷刑公约》(CAT)第14条第1款的保留。[14]保留的理由是孟加拉国将“根据该国现有的法律和立法”适用它。[15]

孟加拉国尚未批准或加入一些国际人权条约。《公民权利及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于2000年获得批准。[16]然而,《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ICESCR)和《公民权利及政治权利国际公约》(ICCPR)尚未得到批准。[17]旨在废除死刑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二议定书》也尚未获得批准。[17]

普遍定期审议下的人权理事会于2009年审查了孟加拉国国,并强烈建议孟加拉国废除死刑。[18]孟加拉国政府对此回应称:“在孟加拉国,死刑只是作为对诸如泼酸、恐怖主义行为、有计划的谋杀、贩卖毒品、强奸、拐卖妇女及儿童等令人发指的罪行的一种惩戒性惩罚。司法部门和行政部门都以极其谨慎和同情的态度处理这些死刑案件,而且这种处罚只在涉及严重侵犯受害者人权的最终案件中才适用。孟加拉国执行此类死刑的比率极低。”[19]

在孟加拉国,可判处死刑的罪行范围相当宽泛,这可能与孟加拉国国的国际义务相冲突。允许对绑架或贩毒等罪行判处死刑违反了《公民权利及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规定,即死刑只可适用于最严重的案件。[14]

参考文献[编辑]

  1. ^ /"Death Penalty | Amnesty International". Amnesty.org. 15 March 2014. Retrieved 2015-11-22.
  2. ^ ["Bangladesh". The Death Penalty Worldwide database.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School of Law. Retrieved 22 November 2013.]
  3. ^ Penal Code 1860, s.121, s.132, s.302, s.305.
  4. ^ Bangladesh:Criminal justice through the prism of capital punishment and the fight against terrorism (PDF). [2022-01-0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1-20). 
  5. ^ Code of Criminal Procedure 1898, s 368.
  6. ^ file:///Users/claudialeighs/Downloads/The_Mandatory_Death_Penalty_in_India_and_Bangladesh_stamped.pdf
  7. ^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Bangladesh, arts. 25, 47, 4 November 1972.
  8. ^ Women and Children Repression Prevention Act 2000, section 4.
  9. ^ Women and Children Repression Prevention Act 2000, section 4(2).
  10. ^ The death penalty and the "most serious crimes" (PDF). [2020-01-1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9-12-21). 
  11. ^ Facts and figures. [2020-0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8). 
  12. ^ 12.0 12.1 12.2 12.3 Bangladesh. Amnesty International USA. [2019-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0) (美国英语). 
  13. ^ United Nations Treaty Collection. treaties.un.org. [2019-07-24] (英语). [失效链接]
  14. ^ 14.0 14.1 Criminal justice through the prism of capital punishment and the fight against terrorism (PDF). [2020-01-1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1-20). 
  15. ^ visit www2.ohchr.org/english/law/cat-reserve.htm.
  16. ^ - OHCHR Dashboard. indicators.ohchr.org. [2019-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21). 
  17. ^ 17.0 17.1 - OHCHR Dashboard. indicators.ohchr.org. [2019-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21). 
  18. ^ Human Rights Council, Report of the Working Group on the Universal Periodic Review: Bangladesh’. UN Doc A/HRC/11/18. 5 October 2009.
  19. ^ Human Rights Council, Report of the Working Group on the Universal Periodic Review: Bangladesh, Addendum’ UN Doc A/HCR/11/18/Add.1, 9 June 2009, 4, Recommendation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