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北门七子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1935年台湾文艺联盟佳里支部会式,坐者左起张深切叶陶(两人中间小孩为杨逵长子杨资崩)、○○○、石锡纯、林茂生、王乌硈、○○○、毛昭癸、○○○、吴乃占。立者前排右起吴新荣王登山、○○○、○○○、吴萱草、王诗琅郭水潭、○○○、曾对、○○○、郑国津、○○○、黄清泽。立者后排右起林精镠(后改名林芳年)、徐清吉、○○○、郭维钟叶向荣。以上系香雨书院创办人净慧居士综合杨建、羊子乔、吴南图、郭升平四人指认并参照吴新荣郭水潭当年6月1日日记整理。打○○○者系四人均无法指认。日记上列名,但不在上述指认名单者尚有黄大宾、郭丙寅、黄平坚、陈桃琴等,郭维钟则来自其孙女郭晏缇之指认[1]

北门七子,指的是“盐分地带文学”的七位代表作家:吴新荣(1907-1967)、徐清吉(1907-1982)、郭水潭(1908-1995)、王登山(1913-1982)、林芳年(1914-1989,原名林精镠,佳里镇子龙里人)、庄培初(1916-2009)、林清文(1919-1987),他们约在1930年代起活跃于台湾文学界[2]。七人都出身于被称为盐分地带的台南州北门郡(今台南市北门地区),创作内容充满许多当地特有的盐乡、盐村情怀,并致力于推动文学运动。

纪念

[编辑]

位于佳里区图书馆旁,今日的佳里公园内,有一条文学步道,步道两旁的石碑刻有北门七子略传与简介[3],供人在公园内散步之余,也能认识曾贡献于乡土的文学家。

参见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