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啰大叔
出发啰大叔 | |
---|---|
组合 | |
音乐类型 | |
出道地点 | 美国伊利诺伊州贝尔维尔 |
活跃年代 | 1987年–1994年 |
唱片公司 |
|
网站 | www |
相关团体 |
|
已离开成员 | |
杰·法勒 Jay Farrar 麦克·海多恩 Mike Heidorn 杰夫·崔迪 Jeff Tweedy Bill Belzer Ken Coomer Max Johnston John Stirratt |
出发啰大叔[4](英语:Uncle Tupelo)是活跃于1987年至1994年间的美国另类乡村乐团,来自伊利诺伊州贝尔维尔。主要成员包括吉他手杰·法勒、贝斯手杰夫·崔迪和鼓手麦克·海多恩。三人为独立厂牌Rockville Records录制了三张专辑,之后与Sire唱片签约,乐团并扩大到五人。在乐团的第四张专辑发行后不久,法勒因与崔迪的关系恶化而决定离开乐团。出发啰大叔在完成告别巡演后于1994年解散。解散后,法勒与海多恩组成了Son Volt,而其余成员则组成威尔可合唱团。
尽管出发啰大叔在取得商业成功之前就解散了,但却对另类乡村音乐界带来长远的影响。[5]乐团于1990年录制发行的首张专辑《再会吧!郁卒》[4]成为此音乐类型的代名词。出发啰大叔从不同的流派中汲取灵感,塑造了与当时主流乡村音乐不同的风格,例如分钟人乐团的硬核朋克,以及卡特家族、汉克·威廉斯的乡村乐器与和声。法勒和崔迪的歌词经常提到贝尔维尔的工人阶级以及美国中部。
历史
[编辑]前身
[编辑]1980年代初,杰·法勒与他的兄弟韦德·法勒(Wade Farrar)和戴德·法勒(Dade Farrar)一起在伊利诺伊州贝尔维尔的车库乐团The Plebes中演奏。[6]他们想要参加乐团之战比赛,但还需要另一名高中生成员一起表演,于是他们邀请了杰·法勒的高中好友杰夫·崔迪加入乐团并与他们一起表演。[7]对乐团风格走向的不同看法,导致了崔迪和戴德·法勒之间的紧张,两个月后戴德·法勒便离开了乐团。[8]
1984年离开乐团前,戴德·法勒将乐团成员介绍给了他女友的弟弟麦克·海多恩;海多恩随即加入乐团担任鼓手。[8][9]The Plebes后以1965年迷幻摇滚乐团The Groupies的歌曲,改名为The Primitives。[8]由于朋克摇滚在圣路易斯地区不受欢迎,The Primitives开始以快节奏演奏以蓝调为主的车库摇滚。韦德·法勒是乐团的主唱,但因大学和入伍的缘故无法花很多时间在乐团上。1987年,为了避免与同样名为The Primitives的成功英国乐团混淆,他们决定再次更名为出发啰大叔(Uncle Tupelo)。[10]虽然The Primitives时期他们仅翻唱1960年代的歌曲,但三人决定采取新方式,以新名字创作自己的音乐。[11]
早期职涯
[编辑]出发啰大叔(Uncle Tupelo)名称源于乐团成员朋友查克·瓦格纳 (Chuck Wagner) 绘制的角色,这两个字是从字典里随机挑选出来的,根据这个名字,瓦格纳画了一个又老又胖的猫王──他即出生于图珀洛(Tupelo)。[9][12]三人以一卷包含四首歌曲的样本唱片,得到了在其他艺人的音乐会上演出的机会。[9] 崔迪在圣路易斯的唱片行打工时认识了东尼·马格利特(Tony Margherita)。在参与两场演出后,他主动提出成为乐团的经纪人。[13]出发啰大叔开始在圣路易斯的酒吧西塞罗地下室定期演出。拥有类似风格的乐团经常在此演奏,例如布莱恩·亨尼曼的Chicken Truck。[14]
1989年,出发啰大叔录制了示范带《Not Forever, Just for Now》,包括歌曲〈I Got Drunk〉和〈Screen Door〉等后来出现在他们第一张录音室专辑中的几首歌曲。[15]大学媒体期刊新音乐报导对录音给予正面评价,并将出发啰大叔称为“年度最佳未签约乐团”。这项荣誉吸引了独立唱片公司的注意,随后乐团决定与独立厂牌巨人唱片公司签约。[16]在解释这一决定时,乐团表示:“我们最初的目标不会因独立公司而扭曲。” [17]
罗克维尔唱片公司时期
[编辑]出发啰大叔签约后不久,巨人唱片公司更名为罗克维尔唱片公司。乐团在罗克维尔的第一张专辑《再会吧!郁卒》(No Depression)于1990年1月录制。专辑的主题围绕着他们在贝尔维尔的青少年生活,例如工厂的工作,和波斯湾战争征兵。[18]由于乐团对小恐龙的专辑《Bug》印象深刻,因此他们找来了保罗·科尔德里(Paul Kolderie)和席恩·史莱德(Sean Slade)担任制作人。[19]这张专辑于1990年6月发行,乐团在西塞罗地下室演奏了两个晚上来庆祝。到了1991年3月,《再会吧!郁卒》已售出约15000张,并在《滚石杂志》的一篇有关新星的文章中得到专题报导。[9][20]然而,罗克维尔唱片公司拒绝向乐团支付该专辑的任何版税。[20]
在巡回空档,法勒、崔迪和海多恩与布莱恩·亨尼曼一起组建了一支名为“咖啡溪”(Coffee Creek)的乡村翻唱乐团。亨尼曼给乐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被邀请担任吉他技师和其他乐器演奏者。[21] 1991年9月,乐团的第二张专辑《Still Feel Gone》发行,具有更强的声音层次感,同样由科尔德里和史莱德制作。然而乐团对专辑的制作感到失望,并决定停止与Kolderie和Slade二人的合作。[22]
到了1992年,另类摇滚已经成为主流,以这种风格发行的专辑有望为乐团赢得主要唱片公司的唱片合约。然而作为对此的反抗,出发啰大叔决定演奏乡村歌曲和民谣。[23][24]R.E.M.的吉他手彼得·巴克找上了Uncle Tupelo,并为他们制作新专辑《March 16-20, 1992》[25],还不收取任何费用。亨尼曼在这张专辑中的重要性增加,他自学如何演奏曼陀林和布祖基琴。[26] 《March 16-20, 1992》的销量超过了他们之前两张唱片的总和,即便如此,罗克维尔公司对它不符合当时流行的另类摇滚风格感到不满。[27]
Sire唱片时期
[编辑]《March 16-20, 1992》发行后,各大唱片公司开始对出发啰大叔表现出浓厚的兴趣。[24]1992年,乐团改与Sire唱片签订为期七年的合约,要求两张专辑,并指定第一张专辑的预算为15万美元。[28]
大约在《March 16-20, 1992》录制期间,鼓手麦克·海多恩在贝尔维尔一家报社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此时乐团计划至欧洲巡演,但海多恩决定留在贝尔维尔,并于1992年8月结婚。[29][30]乐团为了《March 16-20, 1992》的宣传巡演举行鼓手试镜,两名候选人脱颖而出:比尔·贝尔泽(Bill Belzer)和肯·库默(Ken Coomer)。乐团以贝尔泽代替海多恩,但他只在乐团待了六个月,在进行欧洲巡回演出后,乐团又以用库默代替了贝尔泽。乐团也尝试了新成员:約翰·斯第拉特(John Stirratt) 取代了布莱恩·亨尼曼;馬克斯·約翰斯頓(Max Johnston)则作为现场曼陀林和小提琴演奏家加入。斯特拉特成为全职贝斯手,让崔迪可以用吉他演奏更多歌曲。[31]
现在已有了五名成员的出发啰大叔于1993年初录制了他们在Sire Records的首张专辑《Anodyne》。这张专辑售出了15万张,并且是他们唯一进入《告示牌》最佳热门发现榜的作品。[32]乐团一直巡回到当年年底,最后在纽约举办了一场门票全部售完的演唱会,因此Sire Records开始将乐团视为潜在的热门乐团。[33]
解散
[编辑]在录制《Anodyne》之前,随着新成员的加入,法勒和崔迪的关系变得更加混乱,导致演出后发生争吵。崔迪觉得新成员给了他为乐团做出贡献的机会,但法拉尔对崔迪无忧无虑的态度十分不屑。1994年1月,法勒打电话给乐团经理托尼·马格利特,告诉他离开乐团的决定。[34]第二天,法勒和崔迪再次发生言语冲突。[35]为了回报马格利特在支持乐团运作上投入的金钱,法勒同意与乐团进行最后一次巡回演出。巡回演出两周后,因为法拉尔拒绝在崔迪的任何歌曲中演唱和声,二人再次起了冲突。[35]出发啰大叔在巡回演出期间受到柯南·欧布莱恩深夜秀的专访,唱片公司要求乐团在节目中表演歌曲〈The Long Cut〉,这激怒了法勒,因为这首歌是由崔迪创作和演唱的。
1994年4月28日至5月1日,出发啰大叔举行告别音乐会,分别于密苏里州哥伦比亚及圣路易斯密西西比之夜各演出两场。根据《河滨时报》的读者投票,开玩笑地将乐团宣传为“圣路易斯第四最佳乡村乐团”。最后一晚,崔迪和法勒在音乐会上各表演了九首歌曲,乐团原成员的麦克·海多恩在安可时担任鼓手[36]
后续发展
[编辑]在乐团最后一次演出后,崔迪组织了法勒外的出发啰大叔其余成员,创立了威尔可合唱团(Wilco),三个月后,威尔可合唱团已经在录音室录制首张专辑《AM》了。法勒方面则成功说服麦克·海多恩离开贝尔维尔,加入他的新乐团Son Volt;法勒还邀请了吉米.博奎斯特(Jim Boquist),他能演奏多种乐器,曾在出发啰大叔的告别音乐会中担任开场表演,博奎斯特又招募了他的兄弟戴夫(Dave),法勒的新四人组合于1994年11月开始录制他们的首张专辑《Trace》。[37]
2000年,法勒和崔迪起诉罗克维尔唱片公司,赢得了赔偿以及出发啰大叔前三张专辑的共同版权。在取得版权后,乐团发行了选辑《89/93: An Anthology》。2003年,出发啰大叔重新发行了他们的前三张专辑,在诉讼之前,这些专辑的累计销量已超过20万张。[38]
风格与影响
[编辑]The Primitives乐团时期,崔迪和法勒深受雷蒙斯和性手枪等朋克乐团的影响,然而朋克摇滚在贝尔维尔和圣路易斯音乐界并不受欢迎,于是他们开始尝试乡村音乐。[39][40]法勒经常创作有关美国中部的歌曲,他也受到寇特·冯内果和杰克·凯鲁亚克等作家的影响。而崔迪则创作有关较主流的主题,例如人际关系。[41]乐团的音乐风格主要是由崔迪和海多恩推动的。[42]崔迪尤其受到分钟人乐团的启发,[43]他表示硬核朋克和民间音乐是两大影响他们的音乐类型。[11]
咸认为出发啰大叔是第一个另类乡村乐团之一,这种音乐类型融合了另类摇滚和乡村音乐。[40][44]英国广播公司等一些媒体更暗示他们是该流派唯一的创造者,[45][46]然而乐团成员们对此表示了异议,表示另类乡村与根源摇滚等流派并无区别,他们并未开创新的流派。[47][48]
出发啰大叔使用扭曲的吉他声音演奏一种以真诚著称的音乐风格,成为90年代现代摇滚的持久趋势。[49]一本重要另类乡村期刊以他们首张专辑《No Depression》命名。由于专辑和这本期刊的影响,“No Depression”一词成为另类乡村的代名词,尤其是受到朋克影响的乐团。
“ | 随着1990年首张唱片《再会吧!郁卒》的发行,来自伊利诺伊州贝尔维尔的三人乐团出发啰大叔不仅开启了自己的生涯——融合了乡村音乐的简单和朴实,及朋克令人振奋的愤怒,更掀起了一场在整个美国地下获得反响的革命。 | ” |
——Jason Ankeny,AllMusic[1] |
成员
[编辑]姓名 | 乐器 | 时间 |
---|---|---|
杰·法勒 (Jay Farrar) |
人声、吉他 | 1987年-1994年 |
杰夫·崔迪 (Jeff Tweedy) |
人声、贝斯、吉他 | 1987年-1994年 |
麦克·海多恩 (Mike Heidorn) |
鼓组 | 1987年-1992年 |
比尔·贝尔泽 (Bill Belzer) |
鼓组 | 1992年 |
肯·库默 (Ken Coomer) |
鼓组 | 1992年-1994年 |
马克斯·约翰斯顿 (Max Johnston) |
小提琴、曼陀林 | 1992年-1994年 |
约翰·史特拉特 (John Stirratt) |
贝斯、吉他 | 1992年-1994年 |
- 时间轴
作品列表
[编辑]- 专辑
标题 | 发行时间 | 厂牌 |
---|---|---|
再会吧!郁卒 (No Depression) | 1990年9月27日 | 罗克维尔唱片 |
Still Feel Gone | 1991年9月17日 | 罗克维尔唱片 |
March 16-20, 1992 | 1992年8月3日 | 罗克维尔唱片 |
Anodyne | 1993年10月5日 | Sire Records |
- 合辑
标题 | 发行时间 | 厂牌 |
---|---|---|
89/93: An Anthology | 2002年3月19日 | 哥伦比亚唱片/ 索尼音乐 |
参考来源
[编辑]脚注
[编辑]- ^ 1.0 1.1 Ankeny, Jason. Uncle Tupelo | Biography & History. AllMusic. [May 29, 2007].
- ^ Malone, Bill C.; Laird, Tracey. Country Music USA: 50th Anniversary Edition.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 2018: 528. ISBN 978-1-4773-1535-4.
- ^ Ankeny, Jason. Wilco | Biography & History. AllMusic. [August 8, 2021].
- ^ 4.0 4.1 出發囉大叔/UNCLE TUPELO > 佳佳唱片行. [2024-09-12].
- ^ Erlewine, Stephen Thomas author-link=Stephen Thomas Erlewine. American Alternative Rock/Post-Punk. AllMusic. [2006-05-31].
- ^ Kot 2004,第10页.
- ^ Kot 2004,第17页.
- ^ 8.0 8.1 8.2 Kot 2004,第18页.
- ^ 9.0 9.1 9.2 9.3 Heidorn, Mike (2003). No Depression re-issue liner notes. Legacy Recordings.
- ^ Dechert, S. Renee. Uncle Tupelo 89/93: Anthology. PopMatters. April 22, 2002.
- ^ 11.0 11.1 Pick, Steve. Uncle Tupelo No Longer Primitive. St. Louis Post-Dispatch. January 28, 1988.
- ^ Kot 2004,第23页.
- ^ Kot 2004,第25–26页.
- ^ Kot 2004,第29–30页.
- ^ Kot 2004,第38页.
- ^ Pick, Steve. Uncle Tupelo: From Belleville to Rockville. St. Louis Post-Dispatch. 1990-07-05.
- ^ Toroian, Diane. Uncle Tupelo Taking Giant Step. St. Louis Sun. November 1989. Last accessed June 8, 2007.
- ^ Blackstock, Peter. Uncle Tupelo Offers Varying Takes on Small-town Life. Austin American-Statesman. January 23, 1991.
- ^ Kot 2004,第41–44页.
- ^ 20.0 20.1 Kot 2004,第52页.
- ^ Kot 2004,第48–49页.
- ^ Eichenberger, Bill. Life's All Right; Uncle Tupelo Kicks Back, Adds Acoustic Touch and Sings Great Songs. Columbus Dispatch. March 1, 1994.
- ^ Kot 2004,第59–60页.
- ^ 24.0 24.1 Kot 2004,第66页.
- ^ Kot 2004,第61页.
- ^ Kot 2004,第63页.
- ^ Eichenberger, Bill. Life's All Right; 出發囉大叔 Kicks Back, Adds Acoustic Touch and Sings Great Songs. Columbus Dispatch. March 1, 1994.
- ^ Kot 2004,第71–73页.
- ^ Puls, Eric. Tupelo Cuts Its Shocked Tour Short. Chicago Sun-Times. November 6, 1992.
- ^ Kot 2004,第69页.
- ^ Kot 2004,第75页.
- ^ Heatseekers. Billboard. October 10, 1993.
- ^ Kot 2004,第79–80页.
- ^ Kot 2004,第81–82页.
- ^ 35.0 35.1 Kot 2004,第82–83页.
- ^ Kot 2004,第84-85页.
- ^ Kot 2004,第89–90页.
- ^ Kot 2004,第72页.
- ^ Kot 2004,第19页.
- ^ 40.0 40.1 Klein, Joe. Alt-Country Roads. The New York Times. June 13, 2004 [June 8, 2007].
- ^ Ganahl, Jane. Profile: Jay Farrar. San Francisco Chronicle. February 20, 2004. Last accessed June 8, 2007.
- ^ Kot 2004,第36–37页.
- ^ Uncle Tupelo: Released covers. factorybelt.net.
- ^ Shea, Eric. Uncle Tupelo—Alt Country—Country—Music. RealNetworks. [June 8, 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June 24, 2009).
- ^ Music Profiles—Uncle Tupelo. BBC. (原始内容存档于June 11, 2007)..
- ^ Orr, Jay. Five Cash Titles and Uncle Tupelo Lead Releases. Country Music Television. March 19, 2002.
- ^ Remz, Jeffrey. Alternative Country, Indy Scene Grows. countrystandardime.com. May 1996. (原始内容存档于September 2, 2007). Last accessed June 8, 2007.
- ^ Borovik, Julie. Jay Farrar Interview. nadamucho.com. July 21, 2003. Last accessed June 8, 2007.
- ^ Moon, Tom. Uncle Tupelo: Anodyne (review). Rolling Stone. May 1, 2003. (原始内容存档于October 1, 2007). Last accessed June 8, 2007.
文献
[编辑]- Goodman, David. Modern Twang: An Alternative Country Guide and Directory 1st. 田纳西州纳什维尔: Dowling Press. 1999. ISBN 1-891847-03-1.
- Kot, Greg. Wilco: Learning How to Die 1st. 纽约: Broadway Books. 2004. ISBN 0-7679-15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