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命名常規 (事件)
本指引適用於事件或事故的條目標題,例如軍事或政治衝突、天然災害、恐怖攻擊、運輸與工業事故、瘟疫流行以及類似的題材,不符合本指引的文章可能會被重新更名。
常規
[编辑]- 時間:事件發生的年份
- 地點:事件發生的所在地
- 事件本身:發生了什麼事
以下為時間、地點、事件本身的示例:
- 2011年日本東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
- 時間:2011年。維基百科沒有另一則「日本東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條目,但年份是有用的識別詞。
- 地點:日本東北地方太平洋近海
- 事件本身:地震
- 1993年俄羅斯憲政危機
- 時間:1993年。維基百科沒有另一則「俄羅斯憲政危機」條目,但若有多於一次的俄羅斯憲政危機,年份是有用的識別詞。
- 地點:俄羅斯
- 事件本身:憲政危機
有些條目並不需要為了消歧义而冠上年份。如果站在歷史的角度來看,此事件不加註年份亦不會產生消歧义時則不需加註。不過這是屬於主觀判斷,以此規則命名前,應先和其他編者討論。
月份或日期應盡量避免在標題中使用,除非其他描述不足以涵括此事件的唯一性,例如1995年5月多倫多龍捲風暴發序列(May 1995 tornado outbreak sequence)。當事件本身屬於一次性或不會再發生時,則不需加註日期。例如援救朱利亞娜·斯格雷納事件;或如謀殺案與刺殺(例如妮妲·阿嘉─索爾坦之死與涅姆佐夫謀殺案)。
以下是一些沒有在標題加註年份的例子:
只用地點與事件
[编辑]- 特內里費空難
- 何地:特內里費北部機場
- 何事:航空史中的致命事故
-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
- 何地:切尔诺贝利核電廠
- 何事:史上最糟的核電廠事故
- 維吉尼亞理工大學校園槍擊案
- 何地:維吉尼亞理工大學
- 何事:校園槍擊案
- 查理周刊总部枪击案
- 何地:查理周刊的辦公室
- 何事:漫畫家與記者遭到槍擊
只用時間與事件
[编辑]- 九一一襲擊事件
- 何時:9月11日(不需要年份來釐清消歧義)
- 何地:此事同時發生在多處,所以地點不是好的描述詞
- 何事:恐怖襲擊事件
- 八八水災
- 何時:8月8日發生嚴重水患
- 何地:此事同時發生在多處,所以地點不是好的描述詞
- 何事:水災
只有標註“地點”的事件
[编辑]- 林肯大郡
- 何地:林肯大郡是1997年受災的山坡地社區,許多文獻提及該次災害以林肯大郡代稱。
描述
[编辑]關於此事件是指「何事」的命名,請盡量具體,但仍須符合中立的观点。意外並不是一個中性詞,因為這個詞意味著此事件是不可預期、偶然或突發的。只有當主管機關已經徹底調查並證實是意外時才可使用,而且此證實沒有爭議,沒有與另一個權威來源矛盾,例如法庭。
請試著避免「災難」、「悲劇」及「危機」等用詞,因為這些詞過於主觀了。最好使用明确的事件名称,如碰撞、倒塌、爆炸、爆發、大流行、沉沒、漏油等名词。「災難」這個詞只有在毀滅到顯著程度、此事件相較其他同類事件更具破壞性時才可使用。而「危機」一詞也需在符合此詞的定義、第三方的可靠來源一直使用這個詞定性此事件時才可使用,例如憲法危機。另外,根據Wikipedia:命名常规/大写,除非專有與固有名詞,請不要將第二個以及後面的詞首字母大寫。
交通事故
[编辑]航空事故
[编辑]商业航空事故和事件一般以“航空公司名称+班机号”为标题。如美國航空587號班機空難、中華航空611號班機空難、法國航空447號班機空難、日本航空123號班機空難。在航空業,事故(accident)與事故徵候(incident)等用詞定義在國際民用航空公約附件13,航空相關事件的命名應遵循這些標準。假若有兩架以上的飛機涉入其中,或飛機沒有航班號,則用前述常規中的「何地+何事」。避免使用非正式的術語「飛機」或「飛機墜毀」。條目標題不應包含年份,除非需要消歧義。
海事
[编辑]航海事故可包含船名+描述。在英文維基會將船名斜體,並使用Template:DISPLAYTITLE。例如:
橋梁與火車
[编辑]桥梁坍塌事故和列车事故应当按照“地点+事故名称”准则命名。如果事故性质毫无疑问地确定,如“相撞”或“出轨”,那么这些术语可用于命名。否则,标准命名应当含有“列车事故”字样。“列车相撞”事故指列车和其他车辆的撞击(如公共汽车)。但如果該事件已有通用名稱,例如「重大列車事故」,且此名稱已有可靠来源使用,則以通用名稱來命名。
衛生事件與流行疫情
[编辑]与公共卫生相关的事件也应以“地点+事件”方式命名。如有混淆的可能,应加年份。
工业事故和事件
[编辑]工业事故和事件的命名一般而言,應參照常規所述,採「年份+地點+事件描述」的方式命名,因為加入年份有利於識別。例如:
自然灾害
[编辑]自然灾害的命名按下述方法进行。
- 如有普遍接受的名称,则以此命名。如通古斯大爆炸。
- 如果普遍名称不止一个,则尽可能按照权威机构名称命名。
- 如果多个灾害重名(即使重名的灾害未建立条目),则在标题前加注年份,而通用名则作为消歧义页面。
- 如果没有普遍接受的名称,则按“年份+月份(如需)+日期(如需)+地点+灾害名”命名。
保持中立的觀點
[编辑]在為當前發生或歷史事件條目命名時,經常會引發爭議,尤其是使用強烈的詞語。例如「大屠殺」一詞,可能是命名爭議的焦點。本指引不鼓勵也不阻止使用這些強烈的詞語,因為本指引的精神是傾向使用更常見的詞語以標註事件。可以應用以下規則來命名事件名稱:
- 如果此事件有一個通用名稱,則應優先考慮使用此名稱,即使它可能包含了有爭議的觀點。
- 如果此事件沒有通用名稱,但現行名稱得到普遍認可的話,則使用此名稱,即使此名稱包含了強烈的詞語,例如「屠殺」、「滅絕」、「戰爭罪行」等。但為了保持標題名稱的簡潔有力,應盡量避免使用過多的單詞,例如形容詞「恐怖」通常是不需要的,且標題名稱必須能明確此事件。
- 如果此事件沒有通用名稱,現行名稱也沒有能獲得普遍認可的話,則應使用一個不違反中立观点的名稱。關於如何創建一個中立的名稱,請參見上述常規與描述章節。
定義
[编辑]通用名稱:是指說著相同語言的使用者都能知道此名稱是指涉何種事物或事件,即使詞語有些微變化也不影響辨別的名稱,例如二戰經常被指代「第二次世界大戰」。
普遍認可:是指這個詞語用於形容此類事件已獲得共識,且學者也在現實中使用此詞語形容此類事件。即使這個強烈詞語可能涉及政治人物、維基百科編者或一般公眾間的爭議。
解決衝突觀點
[编辑]即使當前的命名已符合常規,但其他編者對標題仍可能會有其他不同的觀點,其中某些觀點可能是提出完全不同的標題名,或者並不中立的名稱,例如「大屠殺」或「恐怖主義」,因為這些詞可能是當前通用名稱的一部分。無論如何,這些觀點都應在條目的討論頁中被考慮。另外,重定向也可協助將有偏見的名稱指向更中立的標題。
舉例
[编辑]- 美萊村屠殺: 「美萊村屠殺」是一個通用名稱,符合了規則1;而學界也普遍認為在該地發生了「屠殺」事件,所以符合了規則2。
- 南京大屠殺: This is the common name (Rule #1 applies), but redirects to Nanking Massacre, which in view of everything that happened is probably a better title since more than just rapes occurred. However, "massacre" probably shouldn't have been capitalized.
- 反恐战争: This is a common name, so it should be used even though many people consider it to be propagandistic. Rule #1 applies.
- Abu Ghraib torture and prisoner abuse: "Torture" was a controversial word here. There is no common name, so rule #1 does not apply. There is general scholarly agreement that torture has taken place, so rule #2 kicks in.
- 达尔富尔冲突: The term "Darfur genocide" is used, but is not common enough to constitute a common name, so rule #1 does not apply. Many people consider the conflict to be a genocide, however there is no general scholarly agreement on this yet, so rule #2 does not apply. Hence rule #3 applies, and "conflict" is used instead of "genocide."
- 911恐怖攻擊: A debate here concluded that there was no common name for the event. Scholars agree that the events were acts of terrorism, however adding the word "terrorist" to the title would have given it more words than necessary to identify the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