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Stella0804/林紀堂
您所提交的草稿仍需改善。在2025年1月9日由Talimu0518 (留言)审阅。
如何改善您的草稿
| ![]() |
您所提交的草稿仍需改善。在2025年1月9日由Aqurs1 (留言)审阅。 如何改善您的草稿
| ![]() |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b/ba/Symbol_opinion_vote.svg/20px-Symbol_opinion_vote.svg.png)
- 有一個來源被反覆使用了10次。參見Help:脚注#多處標明同一項註腳的說明將其變為一次使用。
- 這樣就能看出來這個條目目前的來源不足,過於依賴單一來源,甚至是傳主的日記。 MilkyDefer 2025年1月9日 (四) 12:05 (UTC)
林紀堂先生(1874~1922),臺中霧峰人,名朝璇,字紀堂,諱大動。他是霧峰林家頂厝林文典之子、林獻堂堂兄,在頂厝五少爺(紀堂、烈堂、獻堂、禮堂、階堂)中排行居長。1905年12月,紀堂獲頒紳章,他平素對於地方公益每不惜捐資,故頗富德望。1922年因腎臟發炎病逝,得年四十九。[1]
![林紀堂個人照](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c/cc/%E6%9E%97%E7%B4%80%E5%A0%82%E5%80%8B%E4%BA%BA%E7%85%A7.jpg/220px-%E6%9E%97%E7%B4%80%E5%A0%82%E5%80%8B%E4%BA%BA%E7%85%A7.jpg)
家庭
[编辑]父母
[编辑]林紀堂的生母是張棠娘,為林文典側室。生母關心兒子,曾在林紀堂富臥病時數度前往看視,並詢問病況。[2]
妻妾
[编辑]林紀堂元配爲莊賽金(1874~1919),惜無出。後又娶陳岑(1875~1939)、許悅 (1892~1990)爲妾。陳岑爲彰化人,個性嚴肅,行事十分低調,不太參與公共儀典。 另一妾許悅亦是彰化人,1937 年正式披剃出家,法名德真,1941 年接任霧峰靈山寺住 持。[3]在妻妾方面,林紀堂在日記中著墨不多,僅有少數幾則,而且負面的描述不少。 例如他曾不滿妻子莊賽金托林獻堂轉告,要求領月金。他也曾在日記抱怨陳岑對他無禮。對於許悅的描寫則較為正面。紀堂曾因腹痛臥病在床,許悅擔任看護及幫忙按摩, 連夜不眠,頗為勤奮。[4]
兒女
[编辑]至於兒子們,林紀堂則相當的疼愛。陳岑先後替紀堂生下魁梧(1900~1954)、津梁(1907~1962)、松齡(1910~1987)、鶴年(1914~1994)。[5]長子魁悟與次子津梁幼年曾赴日讀小學,住宿於紀堂友人田中敬一家中。紀堂對魁梧及津梁甚爲關心,田中常來信報告兩小兒最新狀況,有時魁梧及津梁也會親自寫信報平安,紀堂則常寄去冬筍、龍眼、花生、肉脯、蜜餞等食品。不過,之後魁梧由於考試落第、品行不良、不服管教,數度進出警察署及裁判所,讓田中敬一大感困擾,最後在未告知紀堂的情形下,將其轉託紀堂在東京的友人柯秋潔。此事讓紀堂焦頭爛額,憂心至極,卻又無可如何。至於三子松齡,當時年紀尚小,紀堂每天早上均會帶著他出門散步,往別墅運動,日記中常見他流露出的父愛。四子鶴年滿四個月後,林紀堂曾替他舉行祝四個月之慶。[6]
兄弟
[编辑]林紀堂日常與頂厝林烈堂( 1876~1947)、林獻堂(1881~1956)、林澄堂 ( 1882~1929 ) 、 林階堂 ( 1884~1954 ) , 下 厝林俊堂 ( 林癡仙 ) 、 林幼春 (1880~1939)、林瑞騰、林季商(1878~1925)、林資彬(1898~1940)、林仲衡 (1877~1940)、林波堂等人均有來往。其中,林獻堂由於是頂厝的族長,與紀堂的來往最頻繁。[7]然而在家族事務中,與堂弟林獻堂相較,林紀堂較不關心,只願意花錢了事,不願意承擔太多的責任,例如景山公祭祀公業的辦理情形。由於紀堂認爲當時該公業存在諸多問題而強力主張仍由階堂承辦,三、四年後他才願意接手。此外,1915 年2月,獻堂計劃在錦榮堂內開家族懇親會,欲入會者,每人須交會金三圓,紀堂雖即刻繳交,卻不願出席當日的宴飲,他以不能諸事兼之,到此亦無甚趣味,反爲不雅為理由,拜託林坤山代爲出席。[8]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9/90/%E9%9C%A7%E5%B3%B0%E6%9E%97%E5%AE%B6%E9%A0%82%E5%8E%9D%E5%AE%B6%E8%AD%9C.png/220px-%E9%9C%A7%E5%B3%B0%E6%9E%97%E5%AE%B6%E9%A0%82%E5%8E%9D%E5%AE%B6%E8%AD%9C.png)
公益事業
[编辑]林紀堂參與許多社會公益活動,例如興修台中樂成宮(旱溪媽祖廟),八千圓建築金除向鄰近富戶募捐外,其餘不足之數均由他慨允補足。1902 年起到 1920 年間,他在霧峰、二林、台中街、澎湖等地以自己之力救濟災民,獲得地方民眾及官方肯定。[9]而在建設台中中學校方面,林獻堂捐出鉅款,並獲得堂兄弟林紀堂等人的支持,可以說台中中學校的創立也有林紀堂的影子。[10]
興趣愛好
[编辑]林紀堂沉醉於花鳥動物,自宅頤圃後方闢有花園,閒暇時常修整花木或栽植花苗。 他曾向日本神戶育種園購買菊花種苗及芍藥苗木,也常託旅居東京的友人柯秋潔,代爲採買花木。此外,他在別墅飼養火雞、玉燕、斑紋錦雞、等多種鳥禽,這些鳥禽多購自東京,其中斑紋錦雞由於稀有珍貴,曾出借臺中農會,做爲 1916 年共進會的展覽品。他也養鹿、養蜂,其別墅猶如一個小型動物園,親朋好友常競相參觀。在書畫方面,紀堂喜蒐集名人字畫,常有掮客攜帶字畫至其府上供其挑選。他的蒐藏範圍亦不限於臺灣,曾請何添丁代爲採買上海筆墨,並請林坤山代爲修書,向日本訂購名畫。[11]
對日本的態度
[编辑]順應時勢是林紀堂的處世方針。他接受日本統治的現實,並積極學習日語。其次, 1915年 6月爲配合始政記念日,臺灣總督府頒贈褒狀,以獎勵各地熱心公益的士紳, 臺中地區唯有紀堂一人獲選,獲獎理由為紀堂天資溫恭和順,常捐貲盡瘁於慈善與公共事業。此外,針對1915年發生的西來庵事件,林紀堂則感到不以為然,並在與他人對話時,認同國語運動的推行。他認為此事若能成功,將來臺人與日人便能聲氣相通, 太平之盛世即可到來。[12]
參考資料
[编辑]- ^ 林紀堂著、許雪姬編註. 林紀堂先生日記:一九一五——一九一六年. 臺北市: 中研院臺史所. 2017: xxxvii. ISBN 978-986-05-1882-5.
- ^ 林紀堂著、許雪姬編註. 林紀堂先生日記:一九一五——一九一六年. 臺北市: 中研院臺史所. 2017: x1vi. ISBN 978-986-05-1882-5.
- ^ 林紀堂著、許雪姬編註. 林紀堂先生日記:一九一五——一九一六年. 臺北市: 中研院臺史所. 2017: xxxix. ISBN 978-986-05-1882-5.
- ^ 林紀堂著、許雪姬. 林紀堂先生日記:一九一五——一九一六年. 臺北市: 中研院臺史所. 2017: x1vii. ISBN 978-986-05-1882-5.
- ^ 林紀堂著、許雪姬編註. 林紀堂先生日記:一九一五——一九一六年. 臺北市: 中研院臺史所. 2017: x1. ISBN 978-986-05-1882-5.
- ^ 林紀堂著、許雪姬編註. 林紀堂先生日記:一九一五——一九一六年. 臺北市: 中研院臺史所. 2017: x1viii–x1ix. ISBN 978-986-05-1882-5.
- ^ 林紀堂著、許雪姬編註. 林紀堂先生日記:一九一五——一九一六年. 臺北市: 中研院臺史所. 2017: x1ix–1. ISBN 978-986-05-1882-5.
- ^ 林紀堂著、許雪姬編註. 林紀堂先生日記:一九一五——一九一六年. 臺北市: 中研院臺史所. 2017: 1i–1ii. ISBN 978-986-05-1882-5.
- ^ 〈林紀堂〉.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 ^ 霧峰林家歷史沿革. 霧峰林家花園林獻堂博物館園區.
- ^ 林紀堂著、許雪姬編註. 林紀堂先生日記:一九一五——一九一六年. 臺北市: 中研院臺史所. 2017: x1iii–x1iv. ISBN 978-986-05-1882-5.
- ^ 林紀堂著、許雪姬編註. 林紀堂先生日記:一九一五——一九一六年. 臺北市: 中研院臺史所. 2017: 1vi–1vii. ISBN 978-986-05-18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