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User:Lamplighter in the dark night/湯瑪斯· 格林(耶穌會士)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湯瑪斯·格林(Thomas Henry Green, S.J.)(1932 年3 月19 日- 2009 年3 月13 日) 是一位美國籍的天主教耶穌會會士、神學家、靈修導師及作家,他曾任教於菲律賓馬尼拉雅耀大學(Ateneo de Manila)及聖若瑟修院(San Jose Seminary),主要教授神學、哲學及靈修學。[1] 格林也是知名的靈修導師 (Spiritual Director) ,他豐富的著作被翻譯為多種語言。

早期生活[编辑]

湯瑪斯 · 格林於1932 年3 月19 日出生於紐約州羅徹斯特,他是喬治 · 查爾斯和瑪麗·瑪格麗特 · 格林的兒子。格林在阿奎那學院(Aquinas Institute)接受哲學和神學訓練,在畢業後,他於 1949 年 9 月 7 日在波基普西加入耶穌會。他曾在紐約州普拉茨堡的貝拉明學院和馬里蘭州的伍德斯托克學院學習哲學和神學。後來,他分別於1957年在福德姆大學獲得教育碩士學位及在1960年獲得物理學碩士學位。 1963 年 6 月 19 日,他被按立為神職人員。 1968年,他於聖母大學取得哲學和神學博士學位,而且師從愛爾蘭哲學家艾南 · 麥克馬林 (Ernan McMullin)。[2]

職業生涯[编辑]

1956-1958 年,湯瑪斯 · 格林先在菲律賓卡加延雅典耀大學(Ateneo De Cagayan)擔任高中教師。1968 年,格林完成博士學位後回到菲律賓,能說一口流利的他加祿語,並開始用該語言主持彌撒。1969 年,他在馬尼拉雅典耀大學(Ateneo de Manila University)擔任哲學和教牧神學教授。此外,在1970 年起,格林擔任菲律賓奎松市聖荷西神學院的見習修會主任, 並在1995 年起擔任該神學院的副院長。1971 年,他在洛約拉神學院(Loyola School of Theology)擔任教授。

格林是美國天主教哲學協會、英國科學哲學學會及科學哲學協會的成員。他曾於澳洲、加拿大、馬來西亞、美國和及英國等地舉辦講座及退修活動。[3][4] 在 23 年間,格林出版了 9 本有關禱告及屬靈導引的書籍,這些書籍被翻譯成多種語言,並出版多達 16 個版本及翻譯成多種語言。[5] 在1989 年,他被亞洲天主教出版社授予 「天主教作家獎」,該獎項由辛海棉樞機所頒發。[6] 在格林離世後,他的一系列演講也收錄在 《祈禱3階段:從相識到相愛》(Experiencing God) 當中。[7] 2022 年 10 月 5 日,教宗方濟各在教宗大禮拜上發表關於 「意識省察」的教義時引用了格林 1984 年出版的《麥子中的莠子》 (Weeds Among the Wheat)一書。[8]

關於死亡[编辑]

湯瑪斯· 格林於2009年3月12日從醫院接受了兩週的冠狀動脈介入性治療,期後於3月13日上午在菲律賓聖荷西神學院去世。[9]

著作[编辑]

多瑪斯.格林著。沙微譯。《井枯之時: 入門後的祈禱》。台北:光啟,1998。

多瑪斯.格林著。譚璧輝譯。《和耶穌一起去度假: 依納爵式8天避靜》。臺北:上智文化,2018。

多瑪斯.格林著。姜川譯。《從枯井中汲水》。台北:光啟文化,2005。

多瑪斯.格林著。譚璧輝譯。《新郎的朋友 : 談靈修輔導》。台北:光啟文化,2007。

多瑪斯.格林著。姜川譯。《祈禱3階段 : 從相識到相愛》。台北:光啟,2012。

多瑪斯.格林著。吳伯仁编。林清華譯。《祈禱入門》。台北:上智,2008。

多瑪斯.格林著。劉文周、吳伯仁譯。《鬧市中的黑暗 : 整合祈禱與行動》。台北:上智文化,2009。

多瑪斯.格林。《麥子中的莠子 : 分辨 : 祈禱與行動的會晤》。台北:光啟文化,2006。

對靈修的見解[编辑]

1) 「幸運的是,上帝是有耐心和理解力的,祂確實用我們彎曲的線寫出了直線。」 (《麥子中的莠子 : 分辨 : 祈禱與行動的會晤》)

2) 「相反,我們以愛降服於上帝的原因 ,是我們渴望能像被愛那樣去愛。」 (《井枯之時: 入門後的祈禱》)

3) 「這就是為什麼我敦促你們摒棄一切聰明或微妙的想法,無論它們多麼神聖或有價值。用厚厚的遺忘之雲覆蓋它,因為在今生,只有愛才能觸摸到上帝的本體,而不是知識。只要我們還活在凡人的軀體裡,我們的智慧就會因物質的限制而變得遲鈍。」(《井枯之時: 入門後的祈禱》)

4) 「就像一對正在求愛的年輕情侶,我們(與主) 的愛必須通過頻繁的相處來培養和加強,然後我們才能開始發現這份愛是比臨在更深,也可以。」(《井枯之時: 入門後的祈禱》)

5) 「我們覺得我們是透過這些思想和形象來認識上帝的,但實際上,我們有限的思想、形象和情感是不可能捕捉到無限的上帝的。現在,當一切突然變得黑暗,當我們普通的認識方式被蒙蔽,那是因為上帝之光突然開啟了。」(《井枯之時: 入門後的祈禱》)


參考資料[编辑]

  1. ^ [Thomas H. Green, S.J. https://www.avemariapress.com/authors/thomas-h-green-sj, accessed 4 June 2024 ]
  2. ^ [About Thomas H. Green, https://atticbooks.co.ke/books/author/thomas-h-green, accessed 4 June 2024]
  3. ^ [Thomas Green Obituary, https://www.legacy.com/us/obituaries/democratandchronicle/name/thomas-green-obituaryid=28789757, accessed 4 June 2024]
  4. ^ [Thomas H. Green, S.J., https://www.avemariapress.com/authors/thomas-h-green-sj, accessed 4 June 2024]
  5. ^ [Thomas H. Green, https://entities.oclc.org/worldcat/entity/E39PBJwHcJvxGRct6cydkHjKVC.html, WorldCat Identities,accessed 4 June 2024]
  6. ^ [Drinking From a Dry Well, https://www.stpauls.ph/product-info/drinking-from-a-dry-well, accessed 4 June 2024]
  7. ^ [Experiencing God: The Three Stages of Prayer, 2010, https://books.google.com.hk/books?id=2tPeDAAAQBAJ&redir_esc=y, accessed 4 June 2024]
  8. ^ [Pope Francis: General Audience, https://www.vatican.va/content/francesco/de/events/event.dir.html/content/vaticanevents/en/2022/10/5/udienzagenerale.html, 5 October 2022; accessed 4 June 2024]
  9. ^ 7. Fr. Thomas H Green, S.J. "Rest In Peace", https://goodjesuitbadjesuit.blogspot.com/2009/12/fr-thomas-h-green-sj-rest-in-peace.html; 13 December 2009; accessed 4 June 2024


外部連結[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