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草稿:东德的电影审查制度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东德的电影审查制度在历史上的政治敏感时期很常见。 [1] [2] [3]尽管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连续三部宪法都宣称不受审查,但实际上某些电影还是受到了管制。 [2]东德对电影进行审查的主要原因是对政府政策的批评,政府认为这些政策对国家的未来构成了威胁。 [4]对电影和其他媒体的审查事实上的严格;东德宪法保障了媒体和电影的自由。 [5]然而,政府采取了多种形式的软审查来阻止公众观看某些电影。20世纪60年代中期,当东德出现自由化进程的希望时,一系列故事片开始制作,批判性地审视东德的日常生活,反对狭隘的教条主义,但又没有脱离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 1965年12月的统一社会党中央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上,意识形态强硬派占了上风,放映了电影《兔子就是我》(库尔特·梅茨格,1965年)、《别想,我在哭》(弗兰克·沃格尔,1965年)和《春天的需要》 《时间》(Günter Stahnke,1965)被禁。梅齐格描绘了一个机会主义法官的批判形象,沃格尔描绘了一个反对他虚伪环境的年轻人,斯坦克讨论了经济中无能的管理人物。

随后,进一步的禁令影响了关于勇敢老师的电影《卡拉》(Herrmann Zschoche ,1966 年) 、关于柏林工人阶级环境的《柏林在街角》(格哈德·克莱因,1965 年)、喜剧《当你长大了,亲爱的亚当》(Egon Günther,1965 年) )和《举起手来,否则我开枪》(汉斯-约阿希姆·卡斯普齐克,1966 年)以及恩斯特·巴拉赫的电影《失落的天使》(拉尔夫·克尔斯滕,1966 年)。在《石之踪》(弗兰克·拜尔,1966)中,电影制片人希望能够通过受欢迎的男主角曼弗雷德·克鲁格的参与来克服审查制度。这部电影在短时间内上映,但在乌布利希的指示下引发抗议后从电影院撤下。电影《Vintage 45 》 (Jürgen Böttcher,1966)也被禁,尽管它没有发表任何政治声明,而是以新浪潮风格观察了一个年轻人在普伦茨劳贝格的漫游。

甚至后来,东德偶尔也会禁止放映电影,例如海纳·卡罗的 《俄罗斯人来了》(1968 年)、艾丽丝·古斯纳的 《屋顶上的鸽子》(1973 年)以及雷纳·西蒙 1981 年的 《贾杜普和波尔》,但该片还是上映了1988年仍然来到电影院。两德统一后,地下室的影片被从档案馆中取出,部分完成并重建,并于 1990 年初在东柏林艺术学院和柏林电影节期间向公众开放 。

禁片[编辑]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领导集体第11次全体会议后被禁的电影包括:

FSK 和电影监管[编辑]

尽管从表面上看,审查制度被东德宪法正式禁止,但在实践中,审查制度却被广泛使用, [5]特别是在对美国和西方电影的审查方面。二战刚结束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仍在努力确立合法性,直接审查并不是一个可行的选择。 [6]东德努力将自己的理想与美国和西方的理想区分开来,因为他们认为美国和西方的理想对共产主义理想构成了威胁[7]在共和国成立初期,即 20 世纪 50 年代到 70 年代之间,东德政府实行了所谓的“电影业自愿自律机构”(FSK),大致意思是“电影业自愿自律机构”。尽管该组织的名称表明该组织是由志愿者组成的,但其实际成员是由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政府任命的。其中许多人在东德和西德分裂之前就在电影界工作过。 [8]这些成员负责在每部电影向公众上映之前对其进行审查。该组织审查了许多美国和西方电影,声称它们不适合公众观看。尽管并没有明确要求获得德国电影局的批准,但东德的许多影院都拒绝放映未在德国电影局批准名单上的电影。 FSK 的内部运作对德国公民来说基本都是秘密。东德政府不想让普通公民知道自己受到了审查,以此与近代法西斯历史划清界限。 [9] [10]

FSK作为东德政府设立的审查机构,对电影的审查对电影产业和观众产生了深远影响。许多美国和西方电影因未通过审查而被禁止在东德放映,导致东德观众无法接触到西方的文化产品。这种审查措施不仅限制了观众的选择,也对电影行业的发展造成了阻碍。

FSK的内部运作对德国公民来说是秘密的,这种秘密性使得公民无法了解自己受到审查的情况,加深了对政府的不信任感。审查制度的存在也对文化交流和社会多样性产生了负面影响,限制了人们接触不同文化的机会,加剧了社会的封闭性。

德国的电影制作[编辑]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德国人是狂热的电影观众。仅 1943 年一年,德国就售出了超过 10 亿张电影票。 [7]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投降后,德国公民继续大批涌向电影院;电影院在德国正式投降前就重新开业。 [7]在东德和西德正式分裂之前,曾放映过盟军电影。随着东西方之间的裂痕越来越深,盟军电影的放映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苏联电影。德国公民熟知苏联的成就和法西斯主义的陷阱。随着苏联开始撤军,东德政府改组了一家纳粹时代的老电影制作公司。他们将柏林及其周边地区的所有前德国电影制作公司集中为一家垄断电影公司——DEFA 。该公司垄断了东德电影制作的各个阶段,并负责所有向公众发行的电影的制作。 [11]

  1. 德国战后电影产业的重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电影产业经历了一段重建时期。尽管战争对德国的电影产业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但随着战争结束和德国投降,电影院很快重新开放,并吸引了大批观众。这表明德国人对电影的热爱和对文化娱乐的需求,并为电影产业的恢复奠定了基础。
  2. 东西德分裂对电影产业的影响: 随着东西德分裂的加深,电影产业也受到了影响。在分裂之前,德国电影院曾放映盟军的电影作品,但随着东西方关系的恶化,盟军电影逐渐减少,而苏联电影逐渐取而代之。这反映了政治因素对电影产业的影响,并加剧了东西方之间的文化隔阂。
  3. DEFA的成立与垄断: 在东德政府改组了纳粹时代的老电影制作公司后,DEFA成为了东德电影制作的主要机构。DEFA集中了柏林及其周边地区的所有前德国电影制作公司,成为了一家垄断电影公司。它负责了东德电影制作的各个阶段,并控制了向公众发行的所有电影的制作和发布。这种垄断性质反映了东德政府对电影产业的控制和影响,以及对文化产品的宣传和管理。

参考[编辑]

  1. ^ Green, Jonathon; Karolides, Nicholas J. Encyclopedia of Censorship. Infobase Publishing. 1 January 2009: 175 [30 September 2012]. ISBN 978-1-4381-1001-1. 
  2. ^ 2.0 2.1 Berghahn, Daniela. Hollywood Behind the Wall: The Cinema of East Germany.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15 July 2005: 134 [30 September 2012]. ISBN 978-0-7190-6172-1. 
  3. ^ Cooke, Paul. Representing East Germany Since Unification: From Colonization to Nostalgia. Berg. 7 October 2005: 109 [30 September 2012]. ISBN 978-1-84520-189-0. 
  4. ^ Nochimson, Martha P. World on Film: An Introduction. John Wiley & Sons. 23 September 2011: 144 [30 September 2012]. ISBN 978-1-4443-5833-9. 
  5. ^ 5.0 5.1 Deutsche Verwaltung für Volksbildung in der sowjetischen Besatzungszone. Vorläufige Ausgabe. [27 November 2016]. 
  6. ^ Millington, Richard. The Limits of Control: The Public Discourse About the June 17th 1953 Uprisings in Novels and Films in the German Democratic Republic.. German History: 42–60. doi:10.1093/gerhis/ghs122. 
  7. ^ 7.0 7.1 7.2 Berghahn, Daniela. Hollywood Behind the Wall: The Cinema of East Germany. Manchester, UK: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2005: 13. 
  8. ^ Anastasia. East Or West, Rodina is Best: Shaping a Socialist 'Heimat' In German and Soviet Film Of the Occupation Period.. German Life and Letters. 2016, 69. 
  9. ^ Ehrig, Stephan. Rereading East Germany: The Literature and Film of the GDR.. Modern Language Review. 2016, 111. 
  10. ^ Keil, Andre. The Preußenrenaissance Revisited: German-German Entanglements, the Media and the Politics of History in the Late German Democratic Republic.. German History. 2016, 32. 
  11. ^ Boyer, Dominic. Censorship as a Vocation: The Institutions, Practices, and Cultural Logic of Media Control in the German Democratic Republic.. Comparative Studies in Society and History. 2003, 45. doi:10.1017/s0010417503000240. 

Category:东德文化 Category:德國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