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1532年大彗星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C/1532 R1
彼得魯斯·阿皮亞努斯在木刻版畫中描述1532年大彗星
發現
發現日1532年9月1日
臨時編號Great Comet of 1532
軌道特性
近日點~0.519AU
離心率1.0
歷次近日點
日期
1532年10月18日

1532年大彗星(Great Comet of 1532),正式命名為C/1532 R1,是一顆1532年肉眼可見的彗星。由於其非凡的亮度,它被認為是大彗星之一。

觀測紀錄

[编辑]

兩本中文文獻紀錄這顆彗星首次出現於1532年9月2日上午(當地時間),彗尾長度1°。這顆彗星接下來一直停留在早晨的天空中。兩週後,9月13日,這顆彗星首次在韓國出現,一天後在日本出現。10月1日左右,韓國人報告彗星尾巴長度為10°,顏色為白色。

歐洲觀測者記錄了彗星的精確位置,從中得出相當精確的軌道要素。數學家天文學家彼得魯斯·阿皮亞努斯在木刻版畫中描繪了彗星的位置和彗尾的方向;他於9月25日至11月20日在萊比錫德累斯頓觀測到它。

9月22日至12月3日觀測的詳細資料來自維羅納地區的吉羅拉莫·弗拉卡斯托羅,但他的資料與彼得魯斯·阿皮亞努斯的資訊不太吻合。帕拉塞爾蘇斯也觀察了這顆彗星,並將其尾巴描述為一把掃帚。

對這顆彗星的最後一次觀測是在12月下旬進行的,可能是12月30日上午(當地時間)在韓國進行的[1][2]

10月13日,這顆彗星的視星等達到-1等[3]

研究

[编辑]

埃德蒙·哈雷認為1532年大彗星與1661年大彗星(C/1661 C1)是同一顆彗星。根據他的預測這顆彗星本應在1788年或1789年左右再次出現,但是彗星並沒有出現[4]。早在1781年,皮埃爾·梅尚就駁斥了當時盛行的理論,認為這兩顆彗星不是同一個物體。當池谷-張彗星在2002年出現時,根據初步計算顯示它可能是1532年彗星回歸。然而,科學家確定了更精確的軌道元素後,確定這種說法是站不住腳的[5]。最終天文學家證明池谷-張彗星就是1661年大彗星(C/1661 C1)。

參考資料

[编辑]
  1. ^ A. G. Pingré: Cométographie ou Traité historique et théorique des comètes. Bd. I. Imprimerie Royale, Paris 1783, S. 491–495 (PDF; 56,49 MB).
  2. ^ G. W. Kronk: Cometography – A Catalog of Comets. Volume 1: Ancient–1799.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1999, ISBN 978-0-521-58504-0, S. 301–303.
  3. ^ Donald K. Yeomans. NASA JPL Solar System Dynamics: Great Comets in History (英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4. ^ Gary W. Kronk: Cometography – A Catalog of Comets. Volume 1: Ancient–1799.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1999, ISBN 978-0-521-58504-0, S. 349–350.
  5. ^ Gary W. Kronk. Cometography – 153P/Ikeya-Zhang (英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