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城之战
阳城之战 | |||||||
---|---|---|---|---|---|---|---|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战事的一部分 | |||||||
| |||||||
参战方 | |||||||
袁绍 | 袁术 | ||||||
指挥官与领导者 | |||||||
周喁[1] 周昂 |
孙坚 公孙越 † |
阳城之战是中国历史的东汉末年在讨董联军于191年解体后袁绍和袁术之间的一场战役。袁术部下孙坚攻占废弃的都城洛阳后凯旋,卷入原为讨董盟友的二袁之间的私人恩怨;同時,公孫瓚派其從弟公孫越支援袁術,而公孫越戰死於此戰,導致公孫瓚和袁紹結怨。最初袁绍军在周喁[1]带领下对孙坚军占了上风,但为孙坚反攻所败。
背景
[编辑]190年,中国各地的军阀、官员组成联军对抗控制国政、挟持汉献帝的相国董卓。袁绍被推举为盟主。孙坚为了参与讨董,率军北上加入联军一员的袁术。袁术任孙坚为破虏将军、豫州刺史,派他攻董卓于都城洛阳。孙坚击败董卓军,迫使董卓火烧洛阳,迫使百姓迁往长安,在长安建立新都。孙坚占领了一片废墟的洛阳,因为其他联军成员已在解体边缘,无意相助,从军事角度并不能守住。孙坚弃洛阳,向南返回。
袁术显然不满意哥哥袁绍被推为盟主,享尽名誉,侮辱他为“家奴”、“非袁氏子”[2],使袁绍大怒。191年,袁绍任周喁为早先由孙坚受任的豫州刺史,派他趁孙坚不在攻打孙坚在豫州的领地。
周喁决定攻打颍川郡的阳城。孙坚北上攻董卓时,在此设立了前哨,以备孙坚离开洛阳后董卓从西面来攻。尽管阳城在豫州孙坚治下,但也在袁绍冀州势力范围内,故是袁绍进攻的合理目标。[3]
战役
[编辑]因对名义上的盟友进攻始料未及,阳城被袭占。孙坚闻讯,叹道:“我们一同举义兵,将要拯救社稷。逆贼将要破灭了,人却各自这般行事,我能和谁合作呢?”[3]
北方军阀公孙瓒与袁术结盟,派堂弟公孙越率一千骑兵助袁术,和孙坚一起参与收复阳城的战斗,但公孙越在最初的小规模战斗中被射杀。孙坚虽遭挫败,不久重振旗鼓,此后数战击败周喁。袁术在东南攻周喁兄周昂于九江,迫使周喁弃阳城去救哥哥。周喁再败,放弃战事,回到家乡会稽。
后果
[编辑]二袁之间最初的战斗以袁术占上风告终:他在颍川和九江遭遇并击败袁绍军,在孙坚治下的颍川重新树立了地位,虽然当时尚未攻占九江,但永远消除了周喁的威胁。而对袁绍而言,情况就艰难了:除了在南方的失败外,他还面临公孙瓒的威胁,公孙瓒将公孙越之死归咎袁绍,向他宣战,并拒绝他的一切示好。[4]这引发了袁绍和公孙瓒的冲突,即界桥之战。
阳城之战是二袁之间的首次军事交锋,标志着汉末混战的一个新阶段,最终导致了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因华北军阀开始互相为了最终主导中国而互鬥,此战意义重大,标志着讨董联盟的终结。[3]
注释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de Crespigny, Rafe, Generals of the South: The foundation and early history of the Three Kingdoms state of Wu, Canberra: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199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6-07). Internet Edition.